[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除五大野战军外,1948年我军险些诞生另一支大军,主席让谁挂帅?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6-11 19:17 已读 900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主力部队,包括四大野战军加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在民间也被称为“五大野战军”。但除了这五支战略大军外,在1948年上半年还险些诞生出另外一支野战军,即“东南野战军”。也许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这支部队番号,但是在中央的决策中确实出现过,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讨论,直到1948年5月才暂时取消了这一计划。怎么回事呢?

原来进入1948年之后,我军在北方战场上已经逐渐反守为攻,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国军处处受制,被动据守各大城市。而根据主席的大胆战略构想,希望有一支强有力的战略部队深入到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闽浙赣一带,打击和威胁国统区的核心区域,进一步确立全国战场优势,从而加速解放进程。这一思想也是受到1947年挺进大别山、品字形布局的成功实践影响,1948年1月主席拍板决定建立“东南野战军”。

这支东南野战军,前期计划过江部队为一个野战兵团,包含三支主力军,即华东野战军的一纵、四纵和六纵,也就是华野的三个王牌主力叶飞纵队、陶勇纵队和王必成纵队,在历史上被称为粟司令手下的“叶王陶”,堪称华东野战军主力中的主力。由他们组成一个兵团,作为东南野战军的基干部队,无疑是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有望快速在新的战场立足。

在军委的规划中,东南野战军的统帅仍然是华野的司令员陈老总,同时兼任野战军政委。当然了,从部队的组成也能看出,真正负责过江并进行军事指挥、打击国民党军的实际统帅是粟司令。因为“叶王陶”本身就是粟司令最得力的三员干将,在他们的配合下,解放战争前半段粟司令指挥华野取得了大量胜绩,有效歼灭了敌人在华东地区的有生力量,其中不乏整编74师这样的精锐部队。因此中央决定成立东南野战军后,是直接和粟司令沟通相关事宜的,名义上由陈老总挂帅,真正负责实施的是粟司令。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个计划中的东南野战军最终没有落地呢?就是因为关键人物粟司令反对这一方案。他认为部队渡江的时机不够成熟,如果把华东野战军的兵力分散开来,将三支主力军放在江南,不光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打击效果,还有可能削弱江北的军事力量,错过中原地区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决战,使战局陷入被动。在粟司令的推演中,1948年内将会在中原、华东地区爆发与国民党军的正面决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48年先后爆发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歼灭了敌人数十万主力部队,初步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局。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粟司令“斗胆直陈”,多次向中央军委表明暂缓渡江的意图,希望先集中华野主力在江北完成大战,然后再徐图南进。主席一开始不同意这样的提案,仍然督促粟司令加快建设东南野战军,但在华野野司的一再坚持下,主席在1948年4月召见了陈、粟两位将帅。面见主席前,陈老总还有些忧虑,担心粟司令坚持自己的意见,会令主席不满。但粟司令却不以为意,始终认为将华野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江北是正确的。最终粟司令的高超军事见解打动了主席,在他的耐心解释和分析后,主席同意暂时不组建东南野战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这支计划中的战略大军最终没有形成。

粟司令是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在解放战争中的战场功绩少有将帅能够比肩,他有着冷静的战局分析能力和高超的战略眼光,并且实事求是,不因为是中央的决策而简单地迎合、执行,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给军委提出建议,丝毫不避讳和中央首长的意见分歧。这是一种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主席最欣赏粟司令的一点,其能力和品质都令人叹服。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