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三大战役后,我军总兵力超410万!直接渡江岂不更好?为何等3个月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5-25 20:27 已读 3310 次 3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外的“第四大战役”,被普遍认为是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因为无论从我军投入兵力(100万)数字还是最终歼敌数据(43万)来看,此战都足以和前三大战役相媲美。严格来说,三大战役最后结束的一场是平津战役,以1月底傅作义率领华北剿总发动北平起义为标志。这个时间距离渡江战役打响有接近3个月的“空档期”,而解放军全国总兵力达到了410万,可以说占据压倒性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年我军没有乘势快速打过长江,而是要再等3个月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点原因,部队需要休整,尤其是作为渡江主力的第三野战军。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打得尤为惨烈,华野(三野前身)主力合计伤亡13万余人,这种情况下不宜马上发起另一场大战役。何况淮海战役后有近30万国民党兵经过甄别,被补充进了我军部队,这样大量的人员变动,需要充分进行思想工作,才能使部队保持战斗力。主力部队的休养和编练都需要时间,而第二野战军在渡江战役时出兵30余万人,也面临和三野同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四散而逃的国民党溃兵威胁着江北的安全和人民生活,清剿这些国民党残部也需要时间,不能立刻向江南发起进攻。

其次,渡江作战与以往北方各战场的大战役不同,必须进行复杂的物资准备和提前演练,而这需要充分的时间。49年解放军限于客观条件,尚且不具备国民党军的海空实力,渡江时面临的困难较以往战役更多。我军过江需要临时筹集和赶制数千条木船,而此时木船的数量也是不足够的。为了准备渡江,我军一方面加速征集船只募集船工,另一方面把实际渡江演练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在渡江战役前大量北方官兵存在晕船现象,上船就失去活动能力,更别说与国民党军作战了。为此我军在江北专门进行了模拟训练,适应了江上作战,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克服了渡江前部队的诸多短板。

还有一点,我方一直不放弃和平解放南部国土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希望比较小。战争不是过家家,虽然49年1月解放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兵力也达到410余万人,迟早会解放全国领土。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只要战争不结束,双方伤亡和消耗都会持续增加,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国家的经济损失也会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为了减少伤亡促进新政权建立,我军在渡江战役发起前给了国民党高层谈判机会,然而国军还做着“划江而治”、分裂国家的梦,毫无和谈诚意。老蒋更是趁机把死对头桂系推到前台,暗自借谈判拖时间,争取培养200万南方新兵,妄图重新和我军一战,我方自然不会给老蒋这个机会。最终和谈失败,解放军百万大军在49年4月打过长江。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