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他在遵义会议上挖苦毛主席,80年代他儿子参观遵义旧址时也遭挖苦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8★★★★♀] 于 2024-05-24 18:42 已读 3014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62年,毛主席在接待一个访华团的时候,谈起了昔日遵义会议时候的一件往事。当时,毛主席在会上批评了左倾军事路线。


而此时却有一个同志站出来,成为会上唯一支持博古的人。他毫不留情地批评毛主席等人,并且挖苦地说道:“你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


后来,每当人们回忆起这件事,都会感到十分可笑,毕竟能够说毛主席不懂打仗的人,确实是不多见。这个人就是凯丰,而他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在这次会议后发生转变。



凯丰原名何克全,出生在江西省萍乡,早年凯丰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在中学念书的时候,他与许多学生一样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这让凯丰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他开始频繁参加学生运动。


后来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当时,正是大革命浪潮的高峰,凯丰开始研读革命书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北伐军抵达萍乡后,凯丰在家乡协助乡亲们组织起了农会,他一面利用自己的文笔写一些政论文章发表,一面又在基层负责农会等组织的宣传工作。

1927年,凯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在大学担任支部书记。可好景不长,大革命的失败让无数的革命者陷入危机,凯丰等人在组织的安排下转移到上海继续工作。


作为组织中的青年才俊,他与许多同志一样得到了去苏联留学的机会,凯丰也借机在莫斯科正式入党。



经过几年的深造,1930年凯丰回国,他先是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了上海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随后,凯丰又奉命到两广一带工作,期间由于叛徒的出卖,凯丰一度被捕,好在他不久就顺利脱身。


经历了这次风波,凯丰依旧没有放弃工作,继续活跃在隐蔽战线。没过多久,他就与许多同志们一起前往苏区工作,由于他有旅苏的经历,再加上理论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来到苏区后,凯丰就担任了少共中央局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要职。


在苏区工作期间,凯丰的理论工作特长得到了体现,他在苏区的宣传、教育等领域的工作都做得十分成功。再加上他的经历,自然会得到一些人的重视,这让凯丰在苏区的地位越来越高。


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凯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可好景不长,由于一些人的行为,苏区被搞出了许多问题,这让蒋介石等人抓住了机会。


就在1934年10月,蒋介石策划的第五次围剿取得了巨大进展。眼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不得不放弃苏区,带领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凯丰成为了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政委,又担任了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起初,红军的长征还是非常顺利,可由于左倾错误指挥,红军在湘江等战役中损失惨重,几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经过一路的苦战,中央红军的战力已经严重下降,辛苦积攒多年的家底也几乎被打光。就在这种背景下,为挽救中国革命,1935年1月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


其实在这次会议前,党内很多人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可博古等人有着权威背书,再加上他们的地位,这让他们能一直左右军政大权。


早已遭到排挤的毛主席在长征之初,就曾多次提出建议,都没有得到采纳,甚至博古等人一度想把他扔在后方。眼看着红军的处境越来越糟,其他同志也明白了过来,再加上毛主席一直在团结同志,不厌其烦做着工作。


因此当遵义会议召开后,大会成功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此时,早已看清博古等人的同志们,都支持这一决定,而凯丰却并不这么想,他也成为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



面对凯丰的挖苦,毛主席倒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毕竟毛主席后来自己都说,他那时还真没看过《孙子兵法》,只看过三国这些书。他没怎么理会凯丰的质疑,毕竟毛主席让凯丰说出《孙子兵法》篇名的时候,凯丰也答不上来。


不过凯丰并不打算就这么算了,在博古等人的授意下,他多次去找聂荣臻,想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想到大家都不理会凯丰。


最终,凯丰不得不承认博古等人在指挥等层面犯错,可他依旧反对撤销他们指挥权。凯丰认为按照毛主席的路线走下去,到时候一定会失败,因此他直接撂下了一句话“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


可结果却并没有按照凯丰设想的那样,遵义会议之后,明确毛主席领导的红军面貌为之一新。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先后打出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不但顺利摆脱了敌人的围堵,还重创敌军。


当凯丰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后,他这才改变了看法,回想起自己嘲讽毛主席不懂打仗,凯丰感到十分愧疚。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因为会上的事情,就针对打压凯丰。



相反,毛主席不但主动示好团结凯丰,连博古、李德等人也是一样。眼见毛主席有着这般胸怀,凯丰对他也是心服口服,于是在后面的长征路上,凯丰坚定地站到了毛主席这一边。


1935年6月,中央在四川西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了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是决定红军未来的一场会议。毛主席等人在会上否定了向川康一带进军的方案,凯丰支持中央北上的决定,他是第一个直接写出文章公开批评这个方案的人。


此后,面对某些分裂分子不怀好意的行径,凯丰都积极拥护中央,不断批评他们分裂的行为。他也跟着中央红军一起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一路抵达了陕北,凯丰随即担任了“少共”中央书记。


随后,凯丰又跟随毛主席等人参加东征等战役,后又受命筹组共青团中央局,并担任了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要职。抗战爆发后,凯丰又在一个重要的事情上犯了错,他在对一些将领的定性上犯下错误。



比如由于凯丰的不当处置,使得许世友等四方面军的将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严肃批评了他的处理方式,这件事在毛主席的处理下得到妥善解决。


1938年,凯丰跟随周恩来等人前往武汉中共长江局工作,经历了之前的变故,凯丰有了较大的改变。他更加专注于工作,一方面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组织搞好宣传等工作。


另一方面,凯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在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毛主席也十分欣赏他搞文化教育的才能,后来毛主席发起成立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虽然凯丰没有参与到发起筹建工作,但毛主席还是将他放到了校董名单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运营工作中。


凯丰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他在南方局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他与郭沫若等人还在重庆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成为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化的活动中心。


凯丰与徐悲鸿等名人都有着不错的关系,他也经常参与到营救文化名人的工作中。由于凯丰在南方局的出色表现,他得到中央的认可,不久后他就被调回延安,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这一次,凯丰直接与毛主席搭档,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负责宣传、教育工作。和之前相比,凯丰在工作上变得十分成熟,他与张闻天等人吸取了过往的经验教训,开始重视实践。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凯丰主动带领调查团,先后走访了几十个农村,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状况。经过这一番走访,凯丰对于各类问题的处理变得十分稳妥,他也成为毛主席身边的重要助手。


眼见凯丰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毛主席也十分高兴,后来他让凯丰负责中央研究院工作的时候,担心凯丰会因为过去的事情,不敢放心处理工作,主席还特意安慰他说:“不愉快的事,过一会也就好了。”


之后,凯丰变得更加努力,他还发挥了自己的理论特长,主持了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凯丰成为了中央委员的候选人,然而很多人知道凯丰过去的行为,大家对凯丰仍有偏见,拒绝在会上给他投票。


此时,又是毛主席站了出来帮凯丰说话,还多次找代表们解释,并让凯丰作了反思问题的报告,只是最终还是没能取得成功,凯丰在这次会议上落选。


抗战胜利后,为了即将到来的重要战事,中央抽调大量精英前往东北工作,凯丰就是其中之一。去往东北后,凯丰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来由于一些因素,凯丰被调回了中央工作。



在东北期间,他不但在宣传等工作上有着不错的成绩,还曾主政沈阳,为当地的经济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朝鲜战争爆发后,凯丰又带来地方军民积极支援前线。


长时间的工作,让凯丰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太好,调回中央后,毛主席依旧信任着凯丰,还将宣传部许多重要事情都交给凯丰处理。


凯丰也十分感激毛主席的器重,工作起来一直很卖力,可长期的劳累让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不久之后,凯丰患上了重病,疾病缠身让他无法像之前那样继续工作。


尽管中央十分重视他的病情,可凯丰身体始终没有好转,最终在1955年3月23日,凯丰因病去世,年仅49岁。


凯丰的一生十分复杂,他曾有过一些错误的行为,但他对于革命的坚持却从未改变。凯丰一生都廉洁奉公,始终以工作为重,由于长期投入工作,凯丰不得不忽视自己的家庭。


他去世的时候,自己的儿子何明才刚刚12岁,平日工作繁忙,与儿子相处的机会不多,何明一直在上寄宿学校。后来儿子才发现自己对父亲的记忆并不多,凯丰在有限的时间里,并没能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上世纪80年代,何明收到遵义的邀请,他第一次前往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些尴尬的是,当何明跟着省里的干部们一起来到纪念馆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讲着凯丰当初如何反对并讽刺毛主席的话。


何明到这里看到这一幕,顿时感到自己被挖苦,十分尴尬,大家见到他来了也觉得有些尴尬,工作人员后面都不知道该怎么讲下去......



2005年,何明又一次去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他这次去之前就提前告诉了纪念馆。不过,何明也并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就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有什么看法。


相反,和遵义方面沟通之后,他得知纪念馆缺少凯丰生前的照片,以及有关遵义会议的一些材料,何明就主动提供了这些东西,帮了对方一个大忙。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凯丰的评价也有较大的变化,纪念馆方面也开始公正客观看待凯丰过往的一些问题。后来,萍乡政府专门撰写了凯丰的传记,这也让人们能更加全面了解凯丰的一生。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