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8年粟裕落难,台下元帅无一人出声,最后毛主席出言为他正名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4-04-03 8:02 已读 2478 次 2赞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58年,开国大将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陷入了困境。众人的批评逐渐失控,甚至有人要求枪毙他。与此同时,场上的三位元帅却选择保持沉默,没有出手相助。直到毛主席出面,他说:“粟裕是我们的功臣,我们不能放弃他。”这句话立刻平息了场面,粟裕才得以安全度过难关。那么,这三位元帅选择沉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粟裕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卓越的军事技能却非同凡响,不同于那些经过正规系统学习的人。他所掌握的战争经验皆来自于实战,是通过一次次的生死搏杀和总结所得。

他极为好学,每当听到毛主席讲解专业的军事知识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倾听,默默地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能够与他人讨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渐渐积累的理论知识,使得他的军事才华脱颖而出。

红军时期,他的职位由连队指导员晋升至营长、支队长、师长。长征前夕,他已成为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的参谋长。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中国许多地方,国家面临着巨大危机。为了打破敌军的封锁,粟裕率领部队仅用八分钟歼灭了200多名日军,结束了战斗。

1940年,国民党发起“黄桥战役”,我军处于劣势,但在粟裕的灵活指挥下,歼敌一万余人,为打开华中抗战的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参与了苏中战役,率领数万人与国民党军作战,仅用一个月多的时间消灭敌军五万余人,战绩斐然,被誉为“奇才猛将”。

刘伯承评价他是我国最杰出的将领、中国的战略家,林彪也赞誉他“尽打神仙仗”,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领导才华。

众人对粟裕的不满源于他的“反党反领导”、“极端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和争议。


1955年,粟裕在攻打马祖列岛时擅自下达作战命令,引起了广泛反感和质疑。中央军委原本计划在1956年彻底解放马祖岛,然而粟裕却在没有得到中央军委批准的情况下紧急召回南京区副司令员皮定均,组织会议讨论马祖岛攻打计划。

在会议上,粟裕决定同时攻打马祖岛上的三个岛屿,要求军队做好全面进攻的准备。然而,这一计划在当时海军力量有限且战局复杂的情况下,遭到了军事干部的质疑和反对。

军事干部们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报告了此事,并指出全面攻打三个岛屿的难度极大,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彭德怀得知后十分震惊,要求粟裕就此事做出解释。

粟裕辩解称这是在会见皮定均后商议做出的部署,但彭德怀认为粟裕未经中央军委批准擅自下达作战命令,违背了组织原则和军事指挥规定。他召开了关于福建沿海作战的会议,要求粟裕给大家一个交代。


会后,彭德怀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此事,毛主席认为粟裕的行为极不合理,未经中央批准擅自做出决定,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和军事指挥原则。这一事件引发了对粟裕的广泛批评和讨论,成为他被指责的主要原因之一。

1954年中央军委决定攻打马祖岛时,毛主席已明确规定每次只能攻打一个岛屿,以提高作战成功率和降低人员伤亡。然而,粟裕在会议上提出了集中兵力一次性攻打三个岛屿的作战计划,与毛主席的作战观念不符。

其他领导人一致认为,粟裕作为解放军总参谋长,虽然管理着军队,却没有权力组织这种会议和安排这种部署,应该先上报国防部等上层机构进行讨论决定。他的行为涉嫌越权指挥,已经违反了组织原则和军事指挥规定。虽然他解释过,但这一行为仍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攻击的把柄。

1957年11月,粟裕随代表团访问苏联时,违反了外交纪律。代表团原本只是进行礼节性友好会谈,但粟裕在与苏联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交谈时,涉及了具体军事事务,并表达了对苏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分工的关注。这违反了两国达成的共识,引起了外交上的不满和争议。


在会议上,除了激动指责粟裕的人和冷静指控其极端个人主义行为的人外,还有三位默默坐在座位上的人,他们是林彪、贺龙和罗荣桓。

林彪与粟裕的经历相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粟裕的军事才能也十分认可。然而,林彪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平时话语较少,很少对他人进行评价。因此,在会议上他保持了一贯的作风,没有发表对粟裕的看法。实际上,他对粟裕非常信任,知道他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会议结束后,他还专门找到粟裕去安慰他。

贺龙和粟裕并没有太多交往,尽管粟裕曾是贺龙的部下,但那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然而,贺龙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深表认可,因此在会议上,他选择了保持沉默而不是盲目跟风攻击粟裕。


罗荣桓对粟裕非常欣赏,但他参加这场会议只是例行公事。由于他一直负责党内的政治工作,因此他非常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不发言、不表态,对粟裕是最好的保护。会议全程中,他与林彪、贺龙三人都选择了沉默,展现了对粟裕的支持和理解。

会议结束后,叶剑英和萧劲光多次找到毛主席,表达了对粟裕绝对忠诚的看法。他们指出粟裕被批评的三件事确实是工作失误,但都是基于国家利益做出的决定。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站出来为粟裕做了澄清,认为他在战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在建国后工作中存在瑕疵,但都是出于国家利益考量,没有为了个人私利。这样的表态使得粟裕的声誉得以恢复。

尽管粟裕的声誉恢复了一部分,但他的工作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后,他离开了军队,进入了军事科学院工作,继续为国家的军事事业作出贡献。这段经历也体现了毛主席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品德的重视,以及对于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