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黄埔军校我方人员上千,为何仅53人1955年评为开国将帅?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8★★★★♀] 于 2023-01-20 21:07 已读 2035 次 3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相忘于江湖


被人们誉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广州黄埔军校,到底有多牛呢?


看看国共两军少将以上高级将领的授衔名单,就可以管中窥豹了解一下“将军摇篮”的风采。从国民革命军方面来看,唯一的特级上将是黄埔的蒋校长,132位上将出自黄埔的有一级上将11人、二级上将12人、上将及加上将军衔12人,占比26.5%。


此外,出自黄埔的国民革命军中将有166人,少将更是多如牛毛。


由于黄埔军校是中山先生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理念下创建的,所以我方成员在黄埔教官、学员中也占了相当的数量。仅前六期的学员就有800多人,而在全部黄埔学员中的数量达上千人。


但是,1955年大授衔,我军少将以上开国将帅,出自黄埔军校的仅53人。其中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2人,少将18人,此外1961年晋升少将3人,1964年晋升少将2人。


我军在黄埔的教职工和学员上千人,为何建国后开国将帅仅有53位?


【黄埔军校旧址】


第一个原因,是黄埔军校是以广州当局为主组建的。


尽管黄埔军校借鉴了苏军的模式和经验,也引入了政委制度,但是主导一方毕竟还是广州当局。我方虽然积极参与,但无论是黄埔军校的各级机构还是黄埔学员,数量相对较少。


以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招生情况为例,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前六期学员共1.43万人,加上分校和教职工约2万人,其中我方党员只有1000多人,仅占黄埔师生总数的5%左右。


黄埔设有6部2处,即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和医学6部,以及参谋处、军法处。



【黄埔学生军】


但是,蒋氏对军队指挥权控制极严,我方能够参与的仅有政治部和教授部,张崧年曾任政治部副主任,周公、包惠僧、熊雄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北伐时期,以黄埔学生军为主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校长亲任军长,并以此为资本登上了北伐军总司令的宝座。周公、李富春、朱克靖、罗汉,则分任1、2、3、4军的副党代表。


大革命时期,我方一度不太重视“枪杆子”,因此在黄埔系和北伐军中只是配角。



【蒋氏和中山先生】


第二个原因,战争年代我军出身黄埔的将领损失很大。


从“四一二事变”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又举办了17期,但基本上都是蒋校长的“门生”。在此期间,我军在南昌打响第一枪,又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土地革命时期的10年,是我军黄埔系将领伤亡最多的阶段。


这一时期英年早逝的红军将领,包括“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中山舰事件”主角李之龙,红4军28团团长王尔琢,湘鄂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黄鳌,鄂豫皖红1军军长许继慎、红25军军长蔡申熙,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洪湖根据地红二军团参谋长孙德清等人。


全面抗战的8年,八路军、新四军牺牲的黄埔系将领也有多人。


最著名的就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黄埔一期生,曾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八路军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最高将领。新四军牺牲的黄埔系将领有四期的袁国平,曾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任红三军团和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牺牲于1942年1月的皖南事变。


此外,还有八路军高级参议、黄埔一期宣侠父,以及武汉分校的张友清。



【黄埔一期的左权】


第三个原因,一些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在半途转了行。


提到著名诗人臧克家,可能有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到经典名篇《有的人》,相信很多人都会吟诵几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臧克家。


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知名度并不低,黄埔军校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曾代理校长,著名工运领袖恽代英担任过政治总教官,黄埔一期的徐向前曾担任政治大队1队队长,陈毅曾担任过文书。


程子华、罗瑞卿、黄大鹏等人都出自武汉分校,而恽代英主管的女生队比男生队名气更大,后来出了陈毅的恋人胡兰畦、抗联英雄赵一曼、叶帅夫人曾宪植和危拱之、徐帅夫人黄杰、聂帅夫人张瑞华。


大革命失败后,臧克家回了山东老家。后来考入青岛大学,又去了延安。


作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生,臧克家没有从军,却成了一个诗人。和他的人生遭遇相似的还有黄埔二期的聂绀弩,这位曾留洋吉隆坡的高材生也没有驰骋沙场,而是成了报人和著名作家、诗人。


除了臧克家、聂绀弩,更多的跨党黄埔生在大革命失败后倒向了另一边。



【臧克家】


第四个原因,一些黄埔出身的高级将领授衔前离开了军队。


建国前后,主要从事文化工作的黄埔系人员有郭沫若、沈雁冰、蔡畅、王昆仑、成仿吾、阳翰笙、刘型等人。而从军队转入地方的高级将领,也有李富春、程子华、袁仲贤、曾希圣、陈漫远、潘朔瑞等。


李富春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黄埔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土地革命时期,李富春先后担任江苏代书记、广东代书记、江西省委书记、红三军团政委,长征前夕在王稼祥病重期间代总政主任。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省委书记。抗战时期,任组织部副部长、办公厅主任。解放时期,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富春任财政经委副主任、计委主任、副总理。


和李富春经历类似的还有四野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建国前主政山西,离开了军队。


还有曾任黄埔南宁分校政治教官的陈漫远,曾任红7军政委、八路军115师344旅参谋长、晋察冀3分区司令员、冀热察挺进军政委、18兵团副司令员、广西军区第一政委、后勤学院院长。


如果三人参与授衔,李富春具有大将资格,程子华和陈漫远最低也是上将资格。其他黄埔系人员像华野的袁仲贤、曾希圣和在东北战场率先起义的184师师长潘朔瑞,参加授衔也会是中将或少将。



【程子华】


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时,出自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帅共53人。其中开国元帅5人: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政治教官聂荣臻,黄埔一期徐向前,黄埔学员的天花板、四期林彪,武汉分校文书陈毅。


大将3人:一期陈赓、五期许光达和武汉分校六期罗瑞卿。


上将10人:一期周士第、陈明仁(长沙起义),三期陈奇涵,四期萧克(宪兵教练所并入了黄埔四期),五期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以及武汉分校六期郭天民、陈伯钧、陈士榘。



【黄埔学生操练】


中将12人:一期彭明治、阎揆要,三期区队长曾泽生(长春起义),三期常乾坤、韩练成,四期唐天际、倪志亮,郭化若,五期谭希林,南宁分校五期莫文骅,武汉分校六期王诤,七期肄业何德全。


少将23人:政治部干事袁也烈,军医处军医官戴正华,长沙分校教官魏镇,三期徐介藩(1961少将),四期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白天、洪水,五期廖运周(淮海起义),六期(一说八期)张希钦,武汉分校六期周文在、张开荆,北平分校七期陈锐霆、王启明、王兴刚。


八期陶汉章,武汉分校八期朱家壁(1964少将),十期张学思、高存信,燕塘分校一期(黄埔九期)吴克之(1961少将),十一期黎原(1964少将),燕塘七期(黄埔十五期)王作尧(1961少将)。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