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83年乔冠华去世,葬礼安排引争议,妻子提三个要求,中央:同意

送交者: yanziaz[♀★★★★声望勋衔18★★★★♀] 于 2023-01-08 10:33 已读 3139 次 2赞  

yanziaz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老一代革命家去世后,往往会得到国家高规格的安葬,骨灰也会被放置在位于北京的八宝山公墓内。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乔冠华去世后的葬礼安排却不同。


乔冠华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毛主席甚至称赞他“一篇文章抵得过两个坦克师”,足见他过人的能力。



不过,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后,小他22岁的妻子章含之却不同意将他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内,并提出了三个要求。


最终,中央考虑到遗孀的意见,只能同意了这些要求。


那么,章含之到底提出了哪三个要求?她为何不愿将丈夫葬在八宝山公墓之中呢?


震惊中外的“乔之笑”


说起新中国的外交史,1971年11月15日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中国作为其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理说,应当依法享有在联合国中的一切权利。


然而,由于西方的重重阻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占据。


直到1971年,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当年10月25日,在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进行了一场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表决。


最终,这一提案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消息传回国内后,毛主席大为振奋,随即亲自任命代表团,令其前往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而此次代表团的团长,正是时任我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


11月15日,乔冠华带着代表团成员,昂首挺胸地走进了联合国会议大厅。


一时间,会议厅内爆发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乔冠华环顾四周,回想起新中国跌宕起伏的外交之路,又看了看翘首以盼的各国代表,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当天,他穿着熨烫整齐的西装,梳着一丝不乱的头发,在掌声停歇后,便径直走向摆放着“中国”会议牌的席位。



随后,乔冠华一边翻阅着准备的资料,一边与身边的同伴攀谈,愉悦之情难以言表。


就在这时,一名记者来到了乔冠华身边,他首先对中国重返联合国表示了祝贺,随即问起乔冠华对此事有何看法。


没想到的是,看着眼前金发碧眼的记者,乔冠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便轻松地说道,“你看我的表情,还需要多说吗?”


乔冠华向来以稳重著称,在联合国会议期间的大笑自然引发了一阵轰动。


当时,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动人的时刻,并将其命名为“乔之笑”。


后来,“乔之笑”还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大奖普利策奖。


而照片刊登到国内的报纸后,人们都感慨于外长由衷的喜悦,他也逐渐成为人民心中“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



1983年,乔冠华因肺癌去世,临终前他曾留下遗言,希望妻子章含之去世后与他合葬。


然而,在操办他的葬礼时,章含之却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一,取消官方的遗体告别仪式。


二,不必登报。


三,骨灰留在家中保管。


中央在商量之后,也批示通过,表示同意。


不过,此后乔冠华的墓地选址也辗转了四个地方,而章含之最终也没有与他安葬在一起。


为什么章含之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乔冠华和章含之的感情到底如何呢?



从天才少年到外交人才


乔冠华是江苏人,幼年时由于国家动荡、群狼环伺,生活环境并不理想。


但乔冠华过人的天赋却很快展现了出来,在私塾期间,他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夜读,先生时常赞他才思敏捷。


上中学以后,乔冠华逐渐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开始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


也正因如此,他曾三度遭到开除处分,后来,家人只好将他送到南京的一所中学继续学习。


好在,乔冠华的成绩始终没有落下,在南京上了半年课后,他便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中文系。


要知道,当时他年仅16岁,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园内,他仍旧鹤立鸡群,被视作少年天才。



此后几年间,乔冠华一边苦读,一边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


1933年后,他相继前往日本和德国留学,继续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


直到1938年初,日本掀起的全面侵华战争彻底拉开了帷幕,在山河破碎之际,乔冠华不顾个人安危,跋山涉水、排除万难地从德意志奔赴国内。


此后,他留在香港的一家报社供职。


期间,他以极高的产量发表社论文章,既抨击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绥靖政策,又唤醒了国人英勇反抗的斗争精神。


1939年,他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共产党。


两年后,乔冠华结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周总理。


周总理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十分欣赏,而毛主席也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



在二人的支持下,乔冠华先后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重要党媒中担任编辑工作。


而他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文字,也让他在党内逐渐小有名气。


可以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乔冠华所做的宣传工作,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他也被施以重任,从此扎根外交部,渡过了几十个春秋。


对于有着长期海外经历的乔冠华而言,外交部的工作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因而,在后来的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万隆会议和日内外会议等诸多国际场合下,他都处理得游刃有余。



由于表现出色,他于1964年被任命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不过就在乔冠华的工作顺风顺水之际,他的感情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章含之:毛主席的老师


原来,乔冠华的发妻龚澎因身体原因不幸早逝,在坎坷的革命道路上,他们一直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所以,妻子去世后,乔冠华一度十分消沉。


后来,一些好友曾试图给他介绍对象,不过,乔冠华却一一拒绝了续弦的提议,只是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国家的外交事业中。


也正因如此,他在工作中结识了改变他生命轨迹的女人——章含之。



作为新中国的元老之一,章士钊在革命之初便与毛主席结识。


两人的私交甚好,基于这层关系,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与毛主席也相当熟络。


毛主席在70大寿时,除了亲人以外,他只邀请了几名好友,其中便包括章士钊一家。


宴席之上,毛主席偶然得知章含之的英语水平超群,于是便笑着对她说,


“含之,你来当我的英语老师好不好?”


章含之见毛主席眼含笑意,便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所以也调侃道,


“毛主席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我哪敢当您的老师呀?”


不料,毛主席却很认真地说道,“教英语我当不了老师,还是要拜你为师啊”。



直到这时,章含之才知道毛主席的确想学外语,她感慨于毛主席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便应下了这个要求。


此后便以一周一次的频率前往毛主席办公室给他讲授英文知识。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几年。


1971年,毛主席留意到章含之不仅语言能力出众,而且颇具交际天赋,便安排她到外交部任职。


由此,她首度与乔冠华相识。


当时,乔冠华已是外交部副部长,且年近六十,而章含之只是普通职员,年龄也不过36岁。


然而,这些差别并未阻碍他们一见钟情,在长期合作中这份感情更是不断升温。


不过一个巨大的问题却摆在了章含之面前。



突破障碍,喜结连理


原来,当时她正在一段痛苦的婚姻中挣扎,因丈夫另有新欢,她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但受到传统思想禁锢的她,又无法下定离婚的决心。


同时,章含之其实已经对乔冠华情有独钟,但复杂的家庭问题,让他们无法迈开脚步。


就在章含之不断纠结时,毛主席的一番话,彻底为她点明了方向。


1972年9月底,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期间,毛主席特意将乔冠华、章含之等人召集起来,共同商讨相关事宜。


在毛主席的指点下,外交工作中的难题很快得以解决,于是气氛逐渐轻松起来,众人不禁谈起了生活琐事。



望着面容憔悴的章含之,毛主席有些心疼地说道,


“我的章老师,这次我必须得批评你,男人都跟别人走了,你为什么还不敢放手?你要懂得解放自己呀”。


毛主席在众人面前提及此事,让章含之有些始料未及。


但她明白,毛主席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摆脱泥潭,也是一番好意,于是她连忙答应道,“回去就办”。


见章含之终于下定决心,毛主席这才开心地笑了起来。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督促下,章含之果断办完了离婚手续,而乔冠华也适时向她表明心意。



这一次,章含之不再犹豫,选择顶住世俗的压力,毅然决然地跟乔冠华走在了一起。


1973年两人于北京家中举办了一场低调的婚礼。


给中央提的三个要求


从此以后,相差22岁的乔冠华和章含之始终坚守在一起,也成了外交部著名的神仙眷侣。


1974年11月,乔冠华正式升任外交部部长,不过,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出现一些状况。


为了照顾乔冠华,章含之放弃了来之不易的驻外工作机会,一心一意陪伴在他的身边。


当时,乔冠华忙于工作,经常连药都忘了吃,章含之便每天准时提醒他,与乔冠华有关的每一件生活小事,章含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1983年9月,乔冠华的病情再度恶化。


虽然章含之放下一切工作悉心照料他,但乔冠华还是于9月22日遗憾去世,享年70岁。


临终前,乔冠华看着泪眼婆娑的妻子,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疼爱.


他挣扎着说道,“这十年……苦了你了”,此时,章含之已经泣不成声,而乔冠华又问道:“含之,你愿意跟我葬在一起吗?”


还没等章含之做出回应,乔冠华便与世长辞。


作为国家的重要干部,乔冠华理应得到厚葬,不过,章含之却向中央提出了“不道别、不登报、不去八宝山”这三个要求。


其实,章含之这么做也有着客观原因。


一来,乔冠华一向清廉,去世时仅留下2000元作为丧葬费用,所以章含之不想大操大办,更不想浪费国家资源。



二来,她与乔冠华历经十年风雨,两人感情正笃,却阴阳相隔,所以她希望能够将丈夫的骨灰留在家中,常伴自己左右。


面对这一合理请求,中央也欣然应允,于是章含之便亲自办理起了丈夫的身后事。


不过,受经费限制,章含之走访了盐城、北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墓地。


后来在吴县领导的帮助下,她将乔冠华的墓地搬到了苏州,这才让他入土为安。


2002年,为了更好地供世人瞻仰,乔冠华之墓又辗转迁到了上海。


至此,这个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人,才算是真正地获得了长久的安宁。


结语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


她的离世让一批文学界、艺术界名家扼腕悲痛。


他们表示,“章含之带着一部历史走了,她把一个老上海的经典形象、一段与乔冠华的生死之恋、一幕幕中南海奇闻逸事统统带了去。”



而值得一提的是,她并没有遵从乔冠英的遗嘱,与他合葬一处。


原来,章含之考虑到养父章士钊对自己恩重如山,便决定葬在他的墓旁。


而在乔冠华去世25年内,她也始终没有开始新的感情。


每每回忆起和丈夫的十年婚姻,章含之也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喜欢yanzia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