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为诗名所掩,陆游的书法绝对称得上一等一的高手!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2-07-05 15:38 已读 2613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2-07-05 21:15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说到陆游,你可能想到“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或者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你是否知道,陆游还是个书法高手?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纸本行草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诗词上才华横溢的陆游,在书法上是一位苦学派。他自述“灯下书成铁砚穿”,他钻研各书法大家,兼容并蓄,并有独到见解,推崇宋四家的书法之余,也同样珍爱被宋四家曲解的张旭狂草。


陆游《尊眷帖》


有人嘲笑他:“学书五十年,其进不及寸。”陆游愤愤不平地说:“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他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代书法宗师。面对时人轻视,更说:“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



陆游《自书诗卷》(局部)


穷极一生钻研的书法,得到的全是曲解与嘲讽,但陆游不言放弃,反而痛骂时人,悲愤至极,寄希望于后世,坚信会得到肯定。数百年后,陆游等来了公正的评论。他跻身南宋四大家,更有人谓之南宋第一。所有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应。



陆游《自书诗卷》(局部)


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其书法:“务观(陆游字)笔札精妙,意致高远。”明朝书画收藏家张丑说:“放翁书迹飘逸……字画遒劲可爱。”文徵明长子文彭则有言曰:“放翁在当时,不以书名,而遒严若此,真所谓人品即高,下笔自不同者也。”



陆游《钗头凤》


陆游以一生握笔的坚韧,告诉世人一个热爱书法的人该有的姿态。此后,提起陆游,想起的不应只有诗词,还应有书法。


陆游《秋清帖》▼


宋陆游书尺牍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长卷









陆游尺牍






陆游尺牍(局部放大)











陆游《自书诗卷》长卷



怎么样,笔法、墨法、气韵是不是已经相当震撼?!


局部大图再细看:




陆游出生的第三年,金兵就攻陷了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少年时代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艰辛。有一次,陆游去礼部参加考试,因为名次高于秦桧的孙子,又在文章中谈论到收复国土,被秦桧罢免,在仕途上历经磨难。


孝宗即位,他被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陆游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他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陆游的诗可谓家喻户晓,而对于他的书法,知道的人不多,因为他的书法作品传世极少。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价其书法“笔札精妙,意寓高远”。陆游在他自己的诗里曾明确地说出“草书学张旭,行书学杨凝式”。书论有《论学二王书》。那么陆游的书法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呢?


根据卷末的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岁,已告退归里,系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


从题跋中得知,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间,也就是问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镇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先后为之题跋。











此卷书体潇洒遒劲,有大气磅礴之势。老辣又天真,时作沉重之笔,偶又轻松带过,形式不拘一格,不计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随意,空白处使章法有致。


诗后自题近作。陆游于嘉泰三年五月十四日要求回山阴老家获准,诗的内容又是写的告退故里,说明诗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79岁。


全稿共诗八首,均刊入《剑南诗稿》第五十五卷。参校刊本,卷前文字残缺部分,知缺“证东村父老言”一行。此外,由五首七言绝句组合而成的“杂书”,刊本作“庵中杂书”。




陆游不以书法名世,书名被诗词所掩。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称其书“笔札精妙,意致高远”。张丑则说“书迹飘逸”、“字画遒劲可爱”,都说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运用于草书,反映了书法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我们在七百年后的今天,能看到陆游晚年亲笔书写的笔致老成,墨色浓淡得当,具有潇洒遒劲,犹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气势磅礴的自书诗稿,非常珍贵。




卷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


此卷元时为高秋泉之父随军南征时所得,至正年间为杨明中购藏,有时归其侄杨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从《自书诗帖》看,虽然陆游已经80岁高龄,但仍用猩猩毛做的笔书写行草大字,点划纵横,信笔而成,多年深厚的功力从字里行间徐徐流露而出,达到了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


其用笔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具有“蛟龙出海”的磅礴气势,与其早年气壮山河的爱国诗篇相互映衬。




陆游书法意致高远。《自书诗帖》为陆游80岁时所书近作诗8首,诗作的内容是回忆其50岁左右,在四川成都当参议官时的生活情景,从中反映出浓厚的田园气息,流露出作者隐居田园,洁身自好的情绪。


其用笔不拘成法,放怀挥洒,纵情超逸,抒发了退居田园、隐而不屈的情操。这卷陆游诗书合璧的佳作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绵延性。




在800年后的今天,面对他用挥洒奔放的笔墨所写的诗卷,通过诗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人们仍能清楚地感受到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和大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释文】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


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


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


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


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


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


山藜野芋分猿嗛。


游近村


度堑穿林脚愈轻,


凭高望远眼犹明。


霜凋老树寒无色,


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


身闲常对一棋枰。


茆檐蔬饭归来晚,


已发城头长短更。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


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


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美睡


老来胸次扫峥嵘,


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


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


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


梦为孤鹤过青城。


渡头


苍桧丹枫古渡头,


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


写出山阴一片秋。


杂书


蒲龛坐久暖如春,


纸被无声白似云。


除却放生并施药,


更无一事累天君。


万物并作吾观复,


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著处,


闭门锄菜伴园丁。


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 ,时年八十矣。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