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赵一曼儿子:拒领赵一曼抚恤金,53岁自缢而死,身上刻母亲名字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05-28 20:12 已读 7805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战争,从来都是极为残酷的,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往往会尸横遍野,血流漂橹。但是,即便战争是如此惨烈,仍有无数的英雄志士为了家国与天下,最终投身于军旅之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坚贞不屈,甘愿慷慨而赴死,只留气节于天地,光照万古千秋。



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断绝,也不该断绝。


在众多的英雄之中,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可谓是让大家耳熟能详。她的事迹不仅被人们大书特书,还拍成了众多的影视剧,特别是在她上刑场时留给孩子遗书的那一幕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一个本该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却最终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对敌人誓死不屈,最终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然,这也就引来了众多人们的好奇,赵一曼遗书中的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的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从小她便性格刚强正直,嫉恶如仇,深受其他小伙伴的钦佩,将她当做大姐大,素有威信。


后在上学时受到新式思想的教育,并目睹了封建地主阶级与官僚资本阶级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农民的三重压榨,使得她为中国众多的劳苦人民产生了同情。



在加入共产党后,赵一曼为了心中的理想,隐姓埋名,为组织多次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此期间,她与湖南小伙陈达邦结婚,并在宜昌生下了一个孩子,并为其取名为陈掖贤,小名叫“宁儿”。


但革命路上根本无法顾及儿女情长,为了可以全身心地进行工作,赵一曼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大哥陈岳云家中,然后便急匆匆的前往革命的第一线之中了。


但不幸的是,1936年,赵一曼在东北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英勇作战之时,不幸被俘,最终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之后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一岁。



在她临死之际,始终对自己的远方的孩子极为牵挂,在怀着不能陪伴自己孩子成家立业的愧疚下,于是写下了那篇极为著名的遗书。


母亲用朴素语言,深切地诉说了对自己孩子陈掖贤的期盼,可以说真真切切,令人潸然泪下。


但是,由于革命斗争的复杂,这封信最终也没有到达陈掖贤的手上,并且由于赵一曼改名干革命的缘故,组织也没能找到她的亲属,以至于直到二十多年后解放胜利之后,才根据赵一曼姐姐提供的相片与之相认。



而此时的陈掖贤,在大伯的抚养之下,也已经成年了,由于从小寄人篱下,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是谁,所以他面对其他小孩子时,总是异常的敏感而自卑,当他从自己姑姑那里得知自己的母亲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赵一曼时,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陈掖贤拿着自己母亲的相片以及曾经写给自己的那封信,慢慢的抚摸着它们,心中五味杂陈,既悲痛又激动,以至于最后不能自己,一会儿哭一会笑。最后看着它们一个人在房间里呆了整整一天。


从此以后,他将母亲对他所写话语的纸条和照片时常放在自己的身上,一有空便拿出来看着它们,仿佛看着它们便能感觉到自己的母亲并没有牺牲,而是一直在陪伴着他,呵护着他,对他敦敦教诲。



由于母亲赵一曼经常在他梦中出现,那样的和蔼可亲,对他的影响颇深。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实在思念难捱,最终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了三个字——赵一曼。


从此以后,这三个字便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使得他能够硬撑着接着往下走。


由于国家找到了赵一曼的家属,所以也并没有耽搁下去,马上派人前往陈掖贤的家中,给其送上了一笔不菲的抚恤金。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掖贤却死活不要政府所发的抚恤金,最终将其给推辞了。



原来,在陈掖贤看来,自己的母亲是为国家而死的,她死得无怨无悔,死得光荣而又伟大,那么自己便应该尊重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也应听从自己母亲临终时对自己的教诲,为了人民奉献一切。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儿子,他不愿意自己拿着自己母亲流血所得来的抚恤金进行花费,这让他有怀有一种深深地罪恶感,也让他觉得自己给自己的母亲抹了黑。


就是因为,陈掖贤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这笔钱,要求国家将这笔钱使用到更需要的人手中。或许,这便是他对牺牲的母亲一个最好的慰藉吧。



在此之后,陈掖贤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做政治教师,并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张友莲。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两人相处不久,所以婚后性格不合,最终闹到了离婚的境地。


也正是这件事,给他的影响颇大,从此越来越郁郁寡欢。


不仅如此,由于他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花钱大手大脚,所以花销总是不够用,常常到了月底就断粮了。因为如此,学校还专门让其他人帮他代保管薪资。



而他的父亲陈达邦因为看他生活困难,于是便带他前往政协礼堂餐厅吃了一顿狮子头,结果让他感觉党并没有与人民群众一起度过难关,而自己享受了特权,从而既羞愧又产生了一些其他不好的想法。


到了特殊时代,他的父亲陈达邦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去世,而陈掖贤因为写举报信乱闯重要的地方,而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从而思想受到了重大的刺激。


就这样,陈掖贤在思想的挣扎中又度过了十几年,最终在1982年的家中自缢身亡,年仅五十三岁。


陈掖贤的悲剧,是具有多重原因的,一方面由于小时候没有父母所陪伴,所以性格敏感,拥有很大的缺陷,最终导致他生活困顿,家庭破裂。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时代与思想环境所导致的悲剧,身不由己。



但是,作为一个烈士子女,陈掖贤却是无愧于这个身份。他曾教导自己的女儿不要靠着奶奶的名号为自己谋私利,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他将自己的一生,也同样奉献给了国家与民众,值得人们敬佩。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