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快乐美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明日夏至,提醒家人:“4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莫忘老传统!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4-06-20 0:57 已读 1152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4-06-20 02:20 

导读: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往后的天气只会越来越热。在古代,夏至还是“四时八节”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而在夏至时,人们还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希望家人顺顺利利的度过整个苦夏。在每年夏至,家家户户都要做这4样食物,然后摆上桌,如果不摆上桌,福气不会进家门,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这4样食物,希望大家都莫忘老传统!



第一种:夏至面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因为夏至时,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具有“尝新”的寓意。同时面条的形状长而富有弹性,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夏至吃面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夏至吃面可以吃凉面,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也可以吃热面,热面可以去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青菜面】



【食材准备】:小青菜50克、荷包蛋1个、挂面、食盐、葱花、生抽、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锅中放入适量水,大火把水煮沸后,把挂面放入锅中继续煮2分钟左右,直到将挂面煮的断生,然后将食盐、青菜、生抽放入锅中,把青菜煮的断生后,接着再把荷包蛋、葱花、香油放入锅中,继续煮10秒即可关火食用。

第二种:夏至蛋


在夏至这天早上,家家户户一早上就会起来煮鸡蛋,同时嘴里还要念叨:“夏至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是盛夏时节的一种病,得了疰夏,身体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口渴”等症状,而鸡蛋圆圆滚滚的,在这天吃了鸡蛋寓意在接下来的日子,生活会圆满幸福。


【姜丝煮鸡蛋】



【食材准备】:姜丝50克、鸡蛋4-5个、红糖30克、清水、红枣适量。


【制作方法】:把红枣、鸡蛋都冲洗干净后,然后将鸡蛋、冷水、红枣、红糖全部放入锅中,大火将水煮开后改小火,继续煮10分钟即可关火,接着把鸡蛋敲碎,浸泡2小时后再吃,鸡蛋吃着会更入味。


第三种:夏至茶


在夏至时,人们坐着闲聊时,都会泡一些夏至茶或煮一些夏至茶喝,这些茶可以是用茶叶泡的,也可以是各种中药材煮的茶水。因为过了夏至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闷热潮湿的气候,身体容易感到乏力困倦,此时多喝一些茶水,可以“清热解暑、增强食欲”。


【酸梅茶】



【食材准备】:烟熏乌梅30克、洛神花12克、桑葚干5克、山楂干20克、甘草3克、陈皮6克、红豆蔻2克、干桂花2-3克、自来水5斤、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把上述的食材(除桂花)都冲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然后把冷水放入锅中,大火将水煮开后改小火煮30分钟,接着将冰糖放入锅中,继续煮10分钟关火,等酸梅茶完全冷却后,撒上一把桂花即可食用。


第四种:夏至菜


俗话说:“夏至吃了苋菜,一年不发痧”,发痧也被称为:“臭毒、青筋、瘴气”,在炎热夏至,有些人因为身体排热不足,导致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的一种病症,此时多吃一些苋菜,可以清热解暑,帮助身体排汗。


【蒜香苋菜】



【食材准备】:白苋菜500克、蒜末10克、猪油、食盐、鸡精适量。


【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白苋菜的老叶和老茎摘的扔掉,然后把白苋菜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接着再用流水将白苋菜冲洗干净,最后沥干水分即可备用。


第二步:将锅烧热后,放入一勺猪油到锅中,等油温烧到5成热后,将蒜末放入锅中爆香,接着将白苋菜放入锅中,猛火将苋菜炒的断生后,接着再把食盐、鸡精放入锅中,继续炒半分钟即可食用。


明日夏至,提醒家人:一定要记得做“夏至面、夏至蛋、夏至茶、夏至菜”这4样,尊重传统,日子才会越过越顺!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一个关注,点一个赞,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后续胡师傅还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做菜诀窍、养生技巧,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