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环球地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00年前后,杭州西湖发生了多大变化?我们重新回到清末拍摄位置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2-06-17 23:05 已读 6672 次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清朝末年,一些摄影师围绕着杭州西湖拍摄了大量风景照。100多年过去了,在当初摄影师站立的地方再次拍摄一张照片,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曾经被定格的景观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杭州摄影爱好者陈金波先生通过数年的研究、摸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陈先生授权“小历史”发布他拍摄的照片)。


这一组照片带我们神游百年,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站在吴山顶上远眺西湖。


从宏观角度看,西湖的整体风貌没有多少不同,湖岸的轮廓、远处山峦的起伏曲线,以及雷峰塔、小瀛洲等景观都历历在目。100多年来的时代变迁不可谓不大,但人们对西湖的保护是一致的。努力保护西湖之美,是今人与前人割不断的精神连接。当然,照片中肉眼可见的变化也很突出,那就是西湖西岸城区的粉墙黛瓦长成了高楼大厦,蜿蜒的城墙也无迹可寻。


站在锦带桥向东北方向拍摄。

清末和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带的风景大体上一致,包括锦带桥、白堤、北里湖、西湖、宝石山、保俶塔等。在细节上,已经发生了改观:锦带桥的石阶被平缓的柏油路替代;白堤更加宽阔,树木更加丰茂;原本光秃秃的宝石山覆盖上了郁郁葱葱的林木,景色更加秀美;保俶塔岿然不动,见证了100多年的风云变幻。


断桥。


断桥原名段家桥,因著名的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而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从两张照片对比来看,断桥完全改头换面。1911年,桥面狭窄,桥身破旧,杂草丛生;1914年,官府对其重修;1921年,桥面改石阶为平坡,加设6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拱券,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1941年又进行改建,形成现今这样的规模。百年来断桥不断修修补补,但它的基本格局、基础位置、审美意境,始终未变。


在西湖的船上拍摄雷峰塔。


隔着100年的时光,湖还是那个湖,山还是那座山,塔已经不是那座塔。“二我轩”照相馆拍摄的雷峰塔建于宋朝,此后多次重修,明朝嘉靖年间遭遇火灾,塔檐等木结构部分被烧毁,仅剩砖结构塔身。后来年久失修,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轰然倒塌。


目击者朱孔阳记下了雷峰塔倒塌时的情景:“成群的鸟儿自塔中飞出,绕塔盘旋,几秒后,塔顶开始冒出灰烟,高达数尺,顷刻间塔身的上半部分如被劈成两半,向两侧外翻,外翻了大约一秒,两半又随即合拢,从塔顶部分向塔心陷塌。一时间黄雾迷天,殷雷震地。”我们现在看到的雷峰塔,正式落成于2002年10月。新塔五层八面,增添了很多现代化的设施,恢复了“雷峰夕照”的景观。


在西里湖上看压堤桥。


压堤桥是苏堤由南而北的第四桥,眺望全湖的最佳处之一。从照片中看,该桥为半圆石拱桥,100年来本身结构没什么变化,但其周边的景观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树木更加丰茂,桥头的建筑也被拆除,更加彰显了自然风韵。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