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和气生财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林徽因16岁旧照上热搜,惊艳了时光,她是真正的民国女神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2-01-11 23:05 已读 934 次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2-01-12 09:49

 
 
 

前几天,一组

“AI修复16岁林徽因”

的照片,上了微博的热搜:

网友惊呼:“太美了吧”、“惊艳了时光”。

但是半阙想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加了“美颜滤镜”的

林网红

想来也是感叹,已经去世几十年的林徽因,现在被大家想起,依然是关于那些她与男人的爱恨情愁。

这么多年,有些人以为看了点地摊文学,就可以自以为是的把她庸俗化,绿茶化。


殊不知,

真实的林徽因,为人坦荡,有才华,对待梁思成一心一意,是当时真正的先锋女性。


她不应该被网红化,被人们论议的也不该只有她的美貌和那些虚传的情史。

01.

说到林徽因,大家想到的就是

”大家闺秀“

的确,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但与父亲的学识相比,她的母亲就显得格外普通,是一个没读过书,脾气暴躁又爱抱怨的女人。

父亲和母亲感情不和,很快就另娶了别的妾侍,并一连生了好几个儿子,这让林徽因母女更是备受冷落。

童年的林徽因,生活是不幸福的。

但幸运的是,她有一位愿意带她读书写字的姑姑。

林徽因5岁开始识字,7岁就已经懂得写诗。至此,她的父亲才发现她的独特之处。

后来,父亲林长民常年出差在外,小小的林徽因就当起了家里的通信员,

帮着祖父写信给父亲。

一来二去,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感情日渐升温,所以林长民才会在信里对她说:

“吾独爱汝

”。


林徽因与父亲

小小的林徽因,靠着自己的聪慧和独立,在父亲的心里站稳了脚跟。

聪明如她不会不明白:

在那个年代,要是想见识到更大的世界,离不开父亲的帮助。

也正是因为这份宠爱,1920年林长民

游历欧洲

时,没有带其他的孩子,唯唯带的只有16岁的林徽因。

而这次欧洲的游历,对林徽因人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02.

和徐志摩的初次相遇,就是在欧洲的游历中。

坊间关于“林徐”的谣言实在事太多,有些是真,但有些,实在是后人的杜撰。

徐志摩的确追求过林徽因,他去拜访林长民的时候,遇到了初长成的林徽因。

16岁的她气质典雅,谈吐不凡,这一切都让这位“风流才子”心动不已。


徐志摩

他当即就对林徽因展开了激烈的追求,给她写热烈浪漫的情书。

面对着才子这样痴迷的追求,16岁的少女林徽因,很难不心动。

但她当时不知道,徐志摩已经结过婚了,不仅有妻子,还有孩子。

以她的早慧与好强,不可能让自己去背负一个破坏他人家庭第三者的声名。

于是她马上委托自己的父亲,让他帮忙开口拒绝徐志摩。

林长明在信里是这么写的:

“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但是,这样坦诚而又礼貌的回绝丝毫没有减灭徐志摩的热情,他执意要和妻子张幼仪离婚,迎娶林徽因。

林家父女看到这般局面,只能不辞而别,提前回国。

至此,在林徽因心里,与徐志摩之间的故事已经彻底结束,再无情爱瓜葛。


后来有人编撰说,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写给徐志摩的情诗。

但其实,那是写给她的儿子

梁从诫

的。

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梁从诫


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

她早已理智抽离,并看破了徐志摩痴迷自己的真相:

“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所以多年后,高晓松说想拍《林徽因传》,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坚决不同意片中出现徐志摩,说徐志摩跟我妈没有任何关系。


是没有什么关系啊!

03.

和徐志摩无瓜葛,那和另一个民国才子

金岳霖

呢?

民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梁林金”三角恋的故事,是坐实林徽因绿茶婊的最有力证据。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他们三个人的私交故事,大众能够了解知晓,大都是因为一本书——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而这本书的作者,是林徽因死后,梁思成的续弦—

林洙


林洙在书中写道,林徽因对梁思成说“自己爱上两个人,不知如何选择”时,是在1932年。

可是1932年的金岳霖还在美国留学,彼时林徽因怀着孕,大着个肚子。

两个人天南地北,面都没见过几次,这是怎么爱上的?

而且书里写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

金岳霖是终身未婚,但他绝不是为了林徽因。

要知道,金岳霖和美国女友 Lilian Talyor 一直信奉罗素

“试婚制”

,处于

同居不婚

状态,当时人尽皆知。


金岳霖与他的美国女友

金岳霖与林徽因的交往,一直都是光明正大的。

所以后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母亲去世父亲另娶后,一直住在金岳霖家,喊他“金爸”,并为他养老送终。

如果真如书中那般,梁从诫又怎会如此对待金老呢?


而这本书的作者,谣言的始作俑者林洙呢,风评可就没那么好了。


高中毕业的林洙,因为当时男友程应铨在清华建筑系任教,才得以进入清华。

林徽因当时已是病重,但是依然帮助林洙补习英文,因此,林洙才能顺利考入进修班,成为清华的校内职工。

后来,林洙与男友结婚时,林徽因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小两口,更是让梁思成作为他们婚礼的主婚人。

按理说,林徽因对待林洙实在是仁至义尽,

但是在林徽因病重去世乃至葬礼的几年里,林洙从未去看望过她一次。

相反,在林徽因病重时,她刻意的接近梁思成,并在林徽因离世后,嫁给了自己恩人的老公。


林洙与梁思成

在知道林洙和梁思成要再婚时,一向温和的沈从文毫不客气的说道:

林洙就是爱钱

一语中的。

后来林洙除了将梁思成和林徽因留下的资料整理出书,还把手稿、照片、甚至他们曾经批改过的论文,梁思成的毕业证.....

能卖的全拿去卖掉。

梁思成死后,林洙还上节目肆意抹黑林徽因。

她说林徽因不是个好太太,

理由竟然是因为她从来不做饭。


网上有人问她如何看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关系时,她说:

和一个死人吃什么醋,犯不着。


这样忘恩负义,不分黑白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和故事,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04.

后人也许会因为这些“黑白颠倒”的事迹为林徽因不平,但我想,若林徽因还活着,舆论的事事非非,她也是不以为意的。

毕竟,在“林徽因”生命的构成里,家国情怀,对建筑的追求,远重于现在人所津津乐道的情情爱爱。

在16岁与父亲在欧洲游历的时候,林徽因就坚定了自己日后要成为建筑师的想法。

她说服当时的恋人梁思成,一同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但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能进了宾大美术系,旁听建筑系的课程。

后来,

她不仅修完了美术系和建筑系的所有内容,以双A的成绩毕业,还成为了建筑系的助理教员。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能够自我实现并对此有充分自觉,是需要理性与智慧的。

为了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去欧洲考察古建筑。

回国以后,她更是和丈夫梁思成一起承担

组建东北大学建筑系

,挑起中国建筑学大梁的工作。


她和梁思成立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毕竟他们想挽救的建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仅常年许久未修葺,而且散布在不同处,遥远的乡村。

他们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骡子、人力车和步行。

现在两小时的路程,在当时可能需要一天之久。

而且,早年梁思成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双脚走路不伶俐,而林徽因又长期患有

肺结核。

这使得他们的建筑考察之路,走得更为艰难。


即便如此,

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个人,一共走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考察古建筑物,风餐露宿不说,还经常需要爬得很高或者去各种危险的场地。

但林徽因都是亲自上阵,甘之若饴。


后来的抗战时期,他们一家人逃难到条件艰苦的李庄。

那时候林徽因的肺结核已经非常严重,只能卧病在床。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研究,并开始撰写

《中国建筑史》

,和用英文写作的

《图像中国建筑史》。


据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回忆,梁思成因为颈椎病常抬不起头,就用小花瓶撑住下巴坚持工作。

而林徽因只要病况稍好一些,就撑起身半坐在床上,帮助补充修改润色书稿。


1953年,北京市要重新改造,很多古建筑,城墙要被拆。

许多学者心痛但不敢言语,她不顾自己的病情,找到市长,指责他带头破坏公物。

“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要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她的声音沙哑,几乎讲不出话来,但依然掷地有声,句句真情,无不让人动容。


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她的身体已经形同枯槁,但是依然惦记着新中国交给自己的工作。

设计国徽,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有位同学,现在也是修习建筑专业,他告诉我说:

在建筑课上,老师是不会直称她的名字的,讲课的时候都会加上“先生”二字。

05.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一生,最欣喜莫过文学和建筑学上的成就,最伤心莫过家人朋友的牺牲。

最凄苦莫过于身体不好而又颠沛流离,最愤怒莫过于对古建筑毁坏的无能为力。

最刚烈莫过于回答孩子日本人打进来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爱情在她生命里,重要,但是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或者说在那个大时代,有志之士的心思,都被家国情怀填满了,不是现在在和平年代纠结于爱恨情仇的看客能理解的。

就像作者

苏易桥

说的那样:

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亵渎,其实不过是一个时代对于另一个时代的亵渎。

被亵渎者,何止一个林徽因。

这不是林徽因的不幸,而是我们的悲哀。

*作者:半阙姑娘,优质娱乐情感领域作者。用真心倾听您的故事,和您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情感瞬间。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或者您刚好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纽,一键关注我的头条号:半阙姑娘。也欢迎您留言讨论,或是顺手把文章转发给朋友,和百万读者一起分享您此刻的心情。
贴主:桂花酒于2022_01_11 23:13:41编辑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