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特约评论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李嘉诚儿子回应了,这下港口恐怕卖不成了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5-03-21 22:47 已读 2157 次 3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关注

当228亿美元的港口出售协议与大国博弈相遇,这场看似寻常的商业交易已演变为检验企业家历史站位的关键抉择。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拟将全球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消息,不仅引发舆论震动,更牵动国家战略安全与地缘政治博弈的敏感神经。



交易争议:商业逻辑与战略风险的冲突


此次交易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大港口承担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21%的进出口货物经此流转,每日涉及约35亿美元商品。而接盘方贝莱德集团与美国政界关系密切,其CEO芬克与前总统特朗普私交甚笃,后者曾多次宣称要“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尽管李泽钜强调交易是“低效资产优化”与“资产负债率降至18%”的商业决策,但公众担忧美国可能借此对中国商船施加高额通行费或限制措施,导致中国年增超270亿美元物流成本。这种战略风险,使得李嘉诚家族“纯商业行为”的解释显得单薄,反而被舆论解读为“向地缘对手递刀”。



官方定调:法治框架下的国家安全关切


港澳办罕见三度发声,援引《大公报》评论直指交易“涉及国家战略安全”,并警示企业家需“三思而行”。香港特首李家超虽强调“依法处理”,但回避国安法是否适用的提问,凸显法治精神与国家安全间的微妙平衡。


法律层面,若港府援引国安法第38条叫停交易,需确保证据充分,否则可能冲击香港法治形象;而中国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与巴拿马签署《港口安全合作备忘录》,则展现“软实力对冲”的智慧,既维护国际规则,又守住战略底线。



地缘博弈:数据主权与物流控制权的暗战


交易背后的深层博弈,远超港口运营权本身。贝莱德计划将港口接入其“阿拉丁系统”,这意味着中国货物的品类、流向等数据可能被实时监控,成为美国构建对华科技围堵的新工具。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法案》与此次交易形成政策闭环,进一步加剧“商业决策影响国家安全”的担忧。


值得关注的是,李嘉诚家族资本布局中,七成资产位于欧洲,李泽钜的加拿大国籍亦引发身份认同质疑。这种“资产国际化”与“家国情怀期待”的落差,折射后国安法时代香港社会的心态撕裂。



企业家责任:商业利益与历史站位的权衡


事件引发对企业家民族责任的深刻讨论。与霍英东、任正非等“将家国情怀刻入商业基因”的企业家相比,李嘉诚近年从抛售内地资产到撤离欧洲、再至此次港口交易,其“避险逐利”的商业逻辑屡被质疑“缺乏社会担当”。


李泽钜“锦上添花我来,雪中送炭没门”的回应,更被舆论解构为“精致利己主义”,与其父1997年金融危机时“绝不撤资”的承诺形成鲜明代际反差。这种价值观断层,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当下尤为致命。


全球化变局:资本无国界,商人需有祖国



此次风波揭示全球化退潮下的新现实:商业决策难以剥离政治语境。李嘉诚2013年抛售内地资产转投英国后遭遇脱欧冲击,如今相似逻辑却因地缘对抗升级而承受更大舆论反噬,印证“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的深刻命题。


中国近年通过“一带一路”构建的港口网络,正面临美国“关键航道控制”战略的挑战。若此次交易成行,可能削弱中国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话语权,这也是官方罕见强硬表态的深层动因。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