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把刘邦写成混混,把项羽写成了大英雄,汉武帝为何不生气?
2024-08-07 15:09 来源: 大雯观史 发布于:天津市前言:刘邦和项羽,一个是秦朝末年崛起的平民代表,一个是六国后裔的贵族代表。可以这么说,两个人相互交锋是迟早的事。
结果也正如大家所知晓的那样,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而项羽则是在乌江自刎,永远留下了“霸王”之名。
按照成王败寇的理论,刘邦应该是被后人无限称颂,项羽则应该被无限抹黑才对。然而事实上,对项羽的歌颂者却数不胜数,类似“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都是称赞项羽的。甚至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都表达了司马迁对项羽的赞美之情。而司马迁对刘邦则是类似“好酒及色”的评价。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而司马迁身为汉武帝时期的人,难道不害怕汉武帝怪罪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贬低刘邦,反而是大加赞赏的
司马迁乃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也就是说他是汉朝的臣子。在古代,忠君报国的思想是十分流行的。哪怕是汉武帝对司马迁做了很过分的事情,司马迁也依旧要将这本史书写完,足可以他对汉朝的忠心。
而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缔造者,对这些汉朝臣子的意义则更加重大。因此,司马迁是不会对刘邦有任何不敬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史记·高祖本纪》中,随处都能看见司马迁对刘邦的尊敬。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首先,在司马迁对刘邦描述性格时提到其“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代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养活,那是会受人耻笑的。比如说韩信,因为其不会劳作,还骄傲自大,以至于被周围的人嘲笑,甚至遭受胯下之辱。
就算是到了现在,这种人也是为社会所不容的。结果到了司马迁口中,刘邦游手好闲的行为却被美化成了意豁如也,有大度。这足可见司马迁对刘邦的尊重。
再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对其不敬的地方。
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刘邦好酒及色,确实不是什么好词,特别是对于当时一事无成的刘邦。然而根据下文所描述的事情,就能看出司马迁这是对刘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刘邦因为喜爱喝酒和美色,所以经常去王媪、武负那里欠钱喝酒。谁曾想只要刘邦来喝酒,店里的生意就会出奇的好,以至于她们自愿放弃刘邦的欠债。
刘邦的行为明明是十分无赖的,可偏偏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了神迹。不得不说,司马迁对于刘邦是十分偏爱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虽对项羽有赞扬之词,但亦有贬低之词,可以说十分公正
看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司马迁在每一个本纪、世家、列传的后面,都会在最后商对应的评价。项羽这里也不例外。《史记·项羽本纪》的最后,司马迁写道: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大概意思是说,项羽在毫无凭借的情况下,迅速地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并自称为霸王,这是千古以来都未曾发生的事情。这一段显然是为了赞赏项羽的功绩。从这里也能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推翻秦朝统治的行为是表示赞赏的。
然而,在这之后,司马迁马上就起了个转折,那就是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大概意思是说,项羽自持武力,背离天下,施行暴政,终于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而司马迁此举显然是对项羽的行为表达了极大的不满。
也就是说,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十分中肯,没有偏颇的。
司马迁所撰写的史书被发现时,司马迁已经死了,而汉武帝根本没看见过《史记》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而杨敞是汉昭帝时期的宰相。杨敞和司马迁女儿有一个儿子叫做杨恽。杨恽十分喜欢看司马迁所留下的《史记》,并一直想要将其公布开来。但是当时的大汉朝廷,一直被几大权臣们把持着。因此,杨恽一直没有将其献出。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惲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汉书·司马迁传》
直到后来汉宣帝即位,大汉逐渐呈现出政治清明的情形,杨恽才将这部史书公布。而《史记》也得以重见天日。
也就是说就算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真的不敬,那也不关他什么事了。当然,司马迁还是十分公正的,毕竟史书就是要这样。
结束语
司马迁在《史记》中并不吝啬自己对刘邦的赞美,也不过分的吹嘘项羽,可谓是十分公正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