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政经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诗和远方撑不起造车新势力

送交者: dm2000[♂☆★★声望品衔12★★☆♂] 于 2022-11-05 16:07 已读 582 次  

dm2000的个人频道

+关注



11月刚到,电动车企们一如既往晒起了成绩单。

但数据给人最大的感受只有四个字:分化严重

有的销量翻倍,有的销量腰斩,既有先发优势尽失的,也有后来居上的,新旧势力之间的攻守局势也尽然开始明显分化,总之就是大混战。

而从近下半年来的持续销量变化中,越来越让人感受到输赢格局已经显现。


01

寡头不倒

先看看具体的数据。

从已经公布的车企来看,第一名毫无疑问是比亚迪,达到21.78万辆,同比增长168%,比9月份的20.13万辆,多增加了1.65万辆,不要小看这一万多辆,数量级可是比蔚来、理想整月的销量还要多,相当于3个小鹏了。


迪王用实实在在的销量证明,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第二名的特斯拉,有71704辆,也是稳居第二把交椅。最近还启动了降价销售,虽然有因为年底要刺激销量的需要,但实际上特斯拉的降价,竞争对手才愁。

从销量榜上看,比亚迪和特斯拉属于绝对的头部,其他的对手基本看不到它们的背影,这俩也是榜单上唯二实现盈利的车厂。

两者也经常被人拿出来对比,如果单看销量,1-10月份比亚迪的总销量已经去到了140万,同比大涨233%之余,这还是特斯拉全年的目标量,不出意外,比亚迪喜提全球年销量冠军,不会有任何意外。

不过说到盈利能力,特斯拉还是要更胜几筹,接近27%的毛利率,15%的净利润。

什么概念呢?

等于说,特斯拉卖一辆车,可以赚5-6万(人民币),放眼全球车企,找不到任何一个能打的,即使是丰田,也不到它的一半,比亚迪也不到它的1/10。

在赚钱这块,特斯拉真的是拿捏得死死的。

第三名是广汽埃安,超过3万辆,这个也是让人有点意外的厂车。要说知名度,广汽埃安算不上一线,更像一个低调的老广,在低调地打磨产品,但卖的就是多。

不过,广汽埃安的品牌形象一时间也很难改变,因为满街的网约车,埃安占比不少,销量高是没错,但有多少是销往2B作为网约车,广汽没有公布太多的细节。不管怎样,这个已经有点固化的形象得改一改,因为最终的目标用户,大头还是普通居民,愿意搞一辆网约车同款的人,估计不会多。

最近,埃安也是动作频频,越发高调,先是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百万级别的号称全球第一款零百加速在2秒以内的电动超跑,对手都在500万以外(不知道李想会不会哭晕在厕所),狠狠地秀了一把肌肉。

如今埃安在独立上市,引入投资者方面也是非常抢手,算是给旧势力争回很大的脸面,但后面如何谁也难说,只能再看了。


02

新势力跌落神坛

和比亚迪、特斯拉雷打不动的高销量相比,新势力就有点跌落神坛的感觉。

三个头部之中,有两个10月份的销量勉强维持在一万多一点,其实已经到了非常边缘的地方,手一抖就掉出了万辆级别。至于另外一家深陷困境的新势力,情况就更加差了,网上已经铺天盖地批评,我们就不在落井下石了。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大部分的媒体聚光灯都会给新势力,毕竟这些公司个个都是互联网出身,在营销方面,在make some noise方面,比传统车企要玩得溜。重要的是,它们确实也曾交出过不错的销量成绩,在很多企业连车都没推出的时候,它们已经月销量过万。

但很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头部的三家新势力,每个月的销量去到1万上下,基本就止步了,不管是依靠单品,还是多车型,都很难迈过这个关口。看看它们现在的销量表现,别说跨过关口,连保持都很吃力。

至于什么原因,众说纷纭,我想最主要的,还是竞争加剧的问题。消费者的选择,不像过去,只有一两款车选,而是动则8款10款甚至20款,结果当然春去秋来了。

总之,若论新势力的销量位置,不仅远离前三,而且已经被抛到了中下段,在先发优势已经没有的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所谓的营销能力,甚至所谓的产品能力,都失去了效用。

或者有人说哪吒不错,冲到了1.8万辆,但只要稍微了解哪吒车型的人,都知道里面主要是低端车型贡献销量,某程度上这是叫好不叫座,低端车型的盈利能力很弱,基本也不存在品牌溢价,卖得再多,也很难改变不了其在整个电动车江湖的地位。如果单凭低端车销量,真正的王者是五菱,哪吒还远远排不上号。摆在哪吒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看它的中端车型S能不能走量,如果不行,现在卖得再多,都只是一时爽。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哪吒现在正处于上市冲刺期,这些销量有没有为了上市“充值”,也是大家质疑的焦点。另外一个刚上市的新势力,就活脱脱地上演过一个戏码,上市前几个月销量都是过万,上市完后第一个月销量直接掉到7000,股价没了一半。所以哪吒行不行,不用多久,大家都能看得见。

相比起光芒渐失的新势力,极氪、问界这类车型销量不降反升,也堪称现象级。这两家都是根植于吉利和华为能力基础上的汽车品牌,试驾过的人,都能够大致感受得到他们的技术能力。

如华为的智能化能力,鸿蒙车机系统、人机交互方面,虽然不能说遥遥领先,但起码也是业界领先,反观那些经常把智能化挂在嘴边的新势力,你会发现,它们除了语音交互稍微像话一点,其他的真的很一般。

我们在以往的电动车分析中也提及过一个观点,电动车终极的智能化只有一个,就是自动驾驶,只要在这块没有突破就最好别把智能化挂嘴边,因为很容易被打脸。有些新势力口碑为什么会崩塌,就是因为嘴上说智能化,但最后给出的都是大沙发、大彩电、大冰箱,还有大床,堆了一堆激光雷达,号称全球领先,但在智能驾驶的测试中“车毁人亡”。

试问,口碑怎么能不崩塌?



03

关于市值

港股市场基本聚集了国内叫得上名号的电动车企,也经常被拿出来做比较。

不过,说到市值,它们之间的落差却非常大。虽然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市场,但拉长时间看,一定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价值。

汽车行业说到底,还是离不开销量,离不开盈利能力。

现在港股市场上,比亚迪的最新市值5734亿,两家头部新势力分别为1559亿、1471亿,相差为3倍多,但是,新势力的销量只是比亚迪的1/20,盈利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比亚迪好歹能够买一辆赚一辆,但后两者买一辆要亏好几万。

这个如何解释?

根本无法解释,除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讲故事。只能说,要么就是比亚迪被严重低估,要么就是新势力被严重高估,总之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或许有的人拿所谓的高端说事,比亚迪的产品线一向以中低端车为主,薄利多销,而新势力则一开始就说自己要做高端,现在是亏钱,但未来赚钱能力无可限量。这事嘛,要是放在以前,我还真信了,但现在,还来这一套?

再说了,难道现在比亚迪的车不也有卖到30万以上了吗?不仅如此,已经传出比亚迪的硬派高端越野车,售价在80万以上,还有连同奔驰推出的腾势D9,这些品牌算不上高端?要说画饼的话,你是相信比亚迪这块大饼,还是那些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销量却停滞,亏损不断扩大的新势力?

即使不说销量相差较大的比亚迪,就拿吉利汽车来说,极氪001的月销量同样过万,和蔚来理想一个级别,但吉利在港股的市值才刚过千亿,对于这样一家在汽车业拥有诸多基础实力,并持有Volvo、奔驰、阿斯顿马丁股份的公司,谁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很明显,市场对于传统势力的市值,更多的是以实际数据去说话,而新势力的市值,更多的是靠讲故事去支撑,这才是两者的市值相差巨大的真正原因。

投资虽然很复杂,最终都离不开常识,正如陆地上可以建城堡,沙滩上也可以建城堡,但一涨潮,谁在谁不在,就很容易区分出来。



04

结语

电动车江湖走到现在,毫无疑问是要比拼真正实力的时候了。

市场竞争总是残酷惨烈的,大浪淘沙,成败不过一瞬间。作为车厂,不会再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慢慢耗,也不会再那么多人愿意听你讲诗和远方。

作为投资者,在现越来越清晰的格局面前,更要相信常识的力量,与其相信那些未来的宏大叙事,不如现实点,看看车企们每个月的“考试成绩”。

因为,如果到高考模拟考都不及格,你如何相信它能成“状元”?


贴主:dm2000于2022_11_05 16:09:43编辑
喜欢dm200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