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政经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金融资本的四季1

送交者: talvez[☆★★★介于石不终日★★★☆] 于 2022-09-24 16:50 已读 1275 次  

talvez的个人频道

+关注

美国金融资本的四季

一,结构模型的阐述

1理论上讲,美丽可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收全球资本——也就是所有非美郭嘉的死劳动,以之作为本钱,来向后发国家投资,从而开发后发国家的活劳动,进而获取收益。


这是一个生产性的潮汐。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生产性周期来运行,生产活动具有长周期特性,尤其是后发国家,其基础设施落后,投资见效的周期更长。那么,资本就需要等待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结束,才能获得收益,才能让华尔街和华盛顿从中分利——华尔街和华盛顿谁都等不了!


所以,它们必须对此进行调整,来满足自己急不可耐的获利需求。


2理论上讲,当生产性投资在后发国家开展时,投资是沉淀于生产性活动中,沉淀为固定资产,股权,流动资产,和现实的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倘若发展顺利,在后发国家,会形成一个持续的内部资本积累,这些内部资本积累将使得后发国家逐步摆脱对金融中心的资金的依赖,而走向自给自足的再投资。一个企业,它越发展,它的现金流和盈利情况越好,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就不再那么饥渴——那种高管们刻意掏空公司的情况除外,它面对银行时的话语权就越强。


现实生活中,银行的借贷企业发展成了垄断企业,银行在垄断企业面前不牛13了,银行只能接受这种情况。但是在国际政治的魔幻世界中,金融中心,华盛顿——华尔街是不能接受这种状况的。


现实生活中,同一国之内,银行与生产企业,是由不同的经营许可来划定其各自的经营范围的:其资本的特性是被给定的。金融牌照就能维护银行把持金融资源的唯一性地位。但是在国际政治当中,大国之间,每一国都有天然的金融牌照,所以,华盛顿——华尔街必须亲自下场,不停地给对门的银行下绊子,设圈套。


金融业,最重要的就是规模,就是金融机构所能吸收到的资金的量。而为了这一点,美国就会不断出台放松金融管制的正册,来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争夺全球客户。也只有给予本国金融机构更多的经营权限,它们才能不断获取更高的利润,形成对他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优势——这等于形成一个竟劣机制,最后胜利的一定是监管最宽松,最愿意为了资本利益去侵害社会整体利益的金融机构群体。


这也是为什么华盛顿——华尔街会成为全球所有买半的精神故乡。


解决1所对应的情况,华盛顿——华尔街所要做的就是:将投资对象国(以下简称B类国)的经济结构,由长周期的进口替代,改造为短周期的出口导向,从而加快投资收益的变现。


出口替代,要求以本国利益为重,要求用本国生产替代进口产品,那么,它就会不断地向内陆延伸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品供应,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这必然需要进行长期的先期巨量投资。


而出口导向,则仅仅局限于在沿海地带的开发,要求尽可能的压低从内陆民众手中采买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仅在沿海地区进行加工,就可以装运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品的提供仅局限在沿海,这样的结构,投资周期缩短,先期投资少,见效快,是最合金融资本胃口的。


其对应的现实事件,就是华尔街——华盛顿对拉美的改造,先是通过加息,既缩减美丽消费从而恶化拉美的出口创汇能力,再引导其汇率贬值,引发资金外流,从而造成其国家债务破产,获取对于其国家进行社会改造的犬力,继而按照买办经济的思路进行改造。


解决2所对应的情况,就比较麻烦,(以下简称A类国)当A类国已经掌握大量产能,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其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大大增加,那种对付小国的直钩拳不好用,就必须使用组合拳套路。


一般来讲,要通过促动其升值,恶化其出口产业的经营状况,这样做,A类国产业资金有两个选择,要么脱实向虚,做金融经营——这样就会造成本国资产泡沫,要么就是将产业转移到其他生产要素价格更低的后发国家去。


然后,针对A类国的资产泡沫,通过外资流入和一些A类国的内部配合,让其本国资产泡沫加速,直到肉眼可见的即将破裂不可持续,然后再配合绿钞升值小周期,引导其资本外流。而留给A类国的将是其本国的金融体系瘫痪,信用功能宕机,本国自主再投资的中断。


针对A类国的产业转移,则简单的多,因为这种产业转移,仍旧是在绿钞货币体系下进行,那么接受产业转移的新后发国家,则其情况类同于1所提到的脆弱的经济小国,那么使用简单的直钩拳,通过恶化其经营状况,外资鼓动资产泡沫,然后做空其货币,引导资金外流,造成本国金融瘫痪。然后就是收割。


美丽之所以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华盛顿——华尔街是一个无法接受失败的银行,它不能接受资本的退潮,而只允许资金的涨潮——也就是资本必须向美丽进行单向流动。


而且必须是持续的每年每季度的流动,它不能忍受生产资本的完整的生产周期结束之后才回流,必须立刻马上回流,去购买华盛顿——华尔街构造出的各种金融产品。


而对于那些本地的持续性的资金积累,更是华盛顿——华尔街所不能忍受的,它必须用汇率(货币载体)、利率(无风险投资回报)、资产价格(风险投资回报),三者构造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美丽相对于A类国”的资本回报率正向差值。——包括对A类国的汇率、利率、资产价格的攻击和诱导。l


要么你买美丽资产,股票或者房地产,要么你买各种债券,实在不想买,你就买国债,连国债你都不买,那么你就去死吧。


从这个意义上讲,A类国不可以有持续性的资产价格上涨——因为这将严重压缩美丽去构造一个“美丽相对A类国的”资本回报正向差值。


日本在80年代所遭遇的,完美呈现了这个过程。但是赛里斯,则因为两个要素,使得赛里斯没有在华盛顿——华尔街的组合拳下倒下。这两个要素,1是庞大的经济内陆,2是严格的资本管制。


日本将自己的产能部分转移到东南亚,但是东南亚是和绿钞挂钩的。日本无法对这些国家提供全天候的经济庇护。而赛里斯的中西部,和东南亚对于日本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是赛里斯可以对中西部提供全天候的经济庇护——因为那就是赛里斯的领土。


日本的经济泡沫以直接的崩溃来处理,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事件:日本没有资格独立决定如何应对其资产泡沫问题,而其80年代开始的金融开放,则必然成为美丽摧毁日本内部持续性资本积累的攻击通道。


赛里斯的股市,房市,都出现了巨量的泡沫,但是这两个泡沫都没有对金融系统产生全面性的毁灭性冲击。其原因就是一条:内外的资本管制,既阻止了华盛顿——华尔街的攻击通道发挥作用,也阻止了本地资本的外流,从而半推半就的驱使着资本,在赛里斯以内做持续性的资本积累。


所以,美丽金融资本,它天然的会与产业资本产生矛盾,它要求产业资本超出产业资本自身的经营周期,而按照金融资本的欲求,来向金融资本提供短周期的大比例收益,这种诉求本身就会阻碍产业资本的经营和深化,进而导致大量产业资本在后发国家长期停留在初级阶段,作为B类国存在,仅能进行一些浅表性的开发,使得产业资本无法在B类国成熟化——金融资本总是提前摘桃子。


而对于那些能够承受金融资本的恶意榨取——熵的耗散,进而发育成熟的A类国家,则彻底展示为金融资本和成熟产业资本的对立。金融资本不容许产业资本凭借自身盈利进行自主的再投资,而一定要瓦解产业资本的既有财富沉淀(已经赚到的钱)和当前的经营状况(现在赚到的钱),进而导致产业资本的自主再投资中止,不得不去求助于金融资本进行再投资,从而使得金融资本获取产业资本的实体扩张的后续利润(未来赚到的钱)。这通常会通过在A类国制造大规模的资产泡沫膨胀和破裂引发的资金外流,及贸易战和汇率战,及金融危机对A类国本币及本币信用的摧毁,来对应实现以上三个诉求。


别人有手有脚,自己种颗桃树,桃子熟了,这强盗跑去把果农的手砍断,然后向果农提供贴心的“代摘桃子”服务,然后收取巨额服务费。


二,结构性矛盾的宿命

而这些活动,自然也会对产业资本本来可以实现的增长潜力造成打压。


金融资本说到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输出货币和金融产品,以此来从产业资本的发展中分取收益。但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完全是由于金融资本的贪欲和犬力优势,而对产业资本提出过分利益诉求的“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而这种行为,自然必然地伤害产业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开发,也就使得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都无法实现普遍的深度开发。(除了极个别的没有被砍掉手脚的果农,可以继续去种植更多的果树,比如赛里斯)


这种状况,其实就给予金融资本一个增长的上限——按照正常逻辑,金融资本就是靠从产业资本的开发中“强行”分取收益来维系的,产业资本被捆缚手脚,金融资本自然也就被封死上限。


所以,金融资本本身就是在自我戕害——这恰恰是金融资本的最深层矛盾所在。


其实,一切资本,都具有这种自戕的矛盾性,产业资本也有,产业资本的矛盾就是内生性的消费力不足——这个矛盾逼迫产业资本不断去寻找新的新增劳动力和资源,来加入自己既有的经济循环,反倒会促成产业资本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在不断的内部信用释放的刺激下。


但是金融资本的这种自戕,它无法化解——因为金融资本就是不具有任何生产性可言,它就是一种寄生啊,金融资本的扩张,只会加速宿主的缺血死亡。


就好像当前美丽所做的事情,它即便是成功的瓦解欧日的产业资本,将欧日彻底融入自己的货币圈,让欧日在内外交易和储蓄中都更多的使用绿钞,也不过是为绿钞延续一个周期单位的生命而已。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金融资本就没有进行实体经济组织和扩张性开发的能力,它没那个能力,知道吧。它把这活分包给产业资本,又不允许产业资本发展过甚,一旦产业资本发展成熟,它就要去捣乱,这不是我杀我自己?


很多人,尤其是看好美丽的人,总是在以一种终局思维来想象美丽最终会被逼迫搞制造业回流,来完成绿钞信用重生,这跟贾会计的债主们看到贾会计在美丽捣鼓新能车,就幻想新能车能大卖特卖进而还清欠款,是一种心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不过是对所有绿钞债主——绿钞资产和绿钞货币的持有人——这些为美丽八犬进行融资的人,的一种精神抚慰。


倘若美丽真的要靠北美制造业来为绿钞赋值,那么绿钞撑破肚子也不可能比人民币币值高一倍。绿钞当今的币值,包含了一个数倍的八犬收益红利杠杆,倘若去掉这个杠杆,绿钞值多少钱?


尤其是在赛里斯新能源战略这种缩减石油使用提升能源自主安全的策略下,北美能给世界给全球最大的实体经济——东亚东南亚,提供什么产品?


芯片,粮食,然后呢?


更加加速自戕的,就是美丽内部的犬力失衡,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矛盾本身就是由金融资本对外的犬力失衡导致的——它强嘛。而这种犬力失衡在美丽内部也同样存在:这种内部的失衡和外部的失衡本身就是联动和互相塑造的。


这种内部的失衡就表现为美丽的财政赤字(常态性)和金融中心的周期性泡沫危机(周期性)。( 贸易逆差不是根本性问题。)


这两种失衡,也就是美丽内部的大家伙,总是偷窃美丽的八犬资源,在自己掌控的地盘上套现。美丽的财政赤字,主要就是医疗支出,养老支出,福利支出,军费支出,这些万亿绿钞的支出,换来的并非是强力的对民众医疗养老福利水平的提升,而是大量的被转移和窃取。那个几千的咖啡壶就不说了。


而大量的中产财富,养老金和保险金,金融资金,包括大量从A类国和B类国吸收来的买半资金,都会在赌场资本主义中形成巨大泡沫。你说,要是这些资金全都老老实实,就去投资南方国家,然后赚取每年5-12个点的发展收益,这世界将一直维持下去,但是,金融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就放大了贪欲——而本身金融市场就是个零和游戏,它就是会快速催生资产价格的爆炸式上涨,进而在一个漂浮的价格上,构建起一个复杂的资产元宇宙。这个元宇宙是消耗巨量资本来塑造的,它加速了资金的流入,消耗了存量资金,而一旦没有新增资金,这个系统就会破灭,这时候,就要大魔法师——联储出来托底。


这两种失衡,就会进一步增加绿钞的投放,进而进一步造成膨胀的绿钞和不够膨胀的实体经济(废话,实体经济有自己的物理限制,无法通过在键盘上敲数字就蹦出来)之间的矛盾,进而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破产——它要是不想破产,就会发疯式的去撕咬产业资本,进而进一步陷入以上所提到的金融资本自戕矛盾中去。


呜呼,魔法制造出的魔物啊。


三,四季的演化和轮回

美国二战后的金融发展,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阶段。


1春,战后——布雷顿解体

这个阶段,美元的超发受到黄金兑换的硬约束。金本位币制具有天然的通缩属性。即便是金汇兑本位置,也只是在贵金属之上增加一个超发的系数,这个系数受到核心国家货币信用的集体共识(大家怎么看美元)的约束。


这就导致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必须像一战前一样,努力扩张各自的贸易顺差,增加黄金流入。但是随着战争结束,欧日的劳动力价格一下子又具有优势了,仅从市场角度讲,资本也会从美国向欧日扩散,更何况冷战开始,地缘争霸格局又需要美国将西欧和东亚岛链迅速复苏以应对左翼运动的内部躁动和gc阵营的外部对峙。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是非常自然且顺应美国资本诉求的,它为美国资本输出,美国跨国企业的市场扩张和控制权扩张,都提供了贴心服务。


但是,欧日的复苏,就必然导致美国贸易顺差的缩减,所谓八犬,本身就需要从经济依附国提取“更多”的商品——美国逆差,欧日顺差。更何况美国还担负着整个资本阵营的军事义务,这种军事义务在朝战和越战中表现为美军的久战不胜、战争泥潭化,导致美国海外开支增加,贸易和战争使得海外美元数据剧增,这就使得金汇兑本位制难以维持。


于是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这时候的美国国力仍旧相当强,其经济结构仍旧相对健康,只不过是僵硬的金汇兑本位制所内涵的天然的紧缩特性,无法适应战后新技术革命加持下的全球生产力大发展,故而它必然会破裂。金本位制这种东西就跟在战场上枪杀印第安人之前跪下来说:仁慈的上帝,拯救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吧。


真正的现代殖民,哪能用这么老套的精神动员?现代殖民一定是穿着宽松的素色休闲服,拥抱南方世界的营养不良的小孩子,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是我们资本爸爸来晚了。”金本位制就是一种精神古董。



喜欢talve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