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杨柳岸边悟道:民办教师血泪史——乡村教育三十年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1★★☆♂] 于 2025-02-07 19:23 已读 673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残阳如血,正是村民结束一天辛劳荷锄晚归的时候,有一个身材瘦弱戴眼镜的村民却逆流而行,赶着牛、扛着犁奔向稻田里,利用落日余晖和晚间月色耕作。这就是20世纪80、90年代民师的一个缩影。




在20世纪后半叶,农村有两个极为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民办教师与赤脚医生。到现在,赤脚医生经过改头换面依然活跃在乡村。但是,民办教师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条件太差,国家没有财力实现城乡普及教育。但是,提高公民识字率又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传统。于是,国家在城区创建一所实验小学,在每个乡镇试点一所中心小学,期望实现领头羊作用。




城区小学关乎城市稳定,自然是公办学校,由国家出钱出人办学。实验小学的老师学历高一点,其他学校的师资力量弱一点。




而乡村中心小学主要依靠发动农民和社队集体办学,每所中心小学会分配一两个公办教师,其余的就是民办教师了。




民办教师怎么产生呢?既然是教师,首先得有文化。所以,第一批民办教师是从接受过私塾教育或者农村冬学(建国之前部分大村庄在冬闲之时,地方乡绅会在家族祠堂开办学校,教育本族子弟)里的佼佼者中选拔产生。




‌1951年,全国中小学民办教师为65.5万人,人数不多,算是给全民普及教育搭起了架子。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乡村社会实现了公社化,有了自上而下的指挥协调能力,乡村教育开始快速发展,民办教师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




囿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农民除了读书,很少有离开农村的机会。到文化大革命其间,大学曾经中断招生。所以,很多有文化的村民对民办教师这份职业趋之若鹜。




因为除了可以按照正常劳动力计算工分,还可以每月获得国家几块钱生活补贴。这三五块钱,对一个家庭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很多大队干部热衷于办学,因为可以安插自己的亲属进去当民办老师。所以,无需国家反复动员,几乎所有大队都办了村完小,人数多的大队还办了教学点。




1965年,小学民办教师达到175.1万人。此后,民办教师数量急剧增加。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




1985年,国家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采取了"关、转、招、辞、退"的五字方针。从此,各地没有再增加一个在编在册的民办教师。民师有了转正的机会,尽管名额极其稀少,但总算有希望了。




1989年,我们地区师范学校择优招收了第一批40岁以下的民办教师入校读书。1991年,开始在40岁以上的民师中进行转编考试。民办教师转编为公办教师进入了快车道。




与此同时,虽然有“辞退”的政策。但是,只要你没有违法犯罪,哪怕学历再低,教学能力再差,也没听说哪位民师惨遭辞退。




民办老师有两大历史之痛,一为编制,二为待遇。我们这边民师待遇是这样的:集体生产的时候,根据民办教师的体力确定每天工分数,每年按满工365天计算,每个月有六块钱补助。




算下来,比普通农民的收入高,且不用风水日晒雨淋。虽说晚上要集体备课,但是有灯油补贴。虽说周末偶尔要去中学里参加提高培训,毕竟还有休息的时间。




包产到户后,民办老师的苦日子开始了。他们不仅有自己的责任田,还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婆孩子的责任田都靠他一个人操持




每天天不亮就要下田干活,快八点了,经常带着两腿泥走进课堂;每天夕阳西下,别人都扛着锄头回家了,他却要披星戴月摸黑干活。




好在当时学校、村委体谅他们,每学期会根据农时放一周农忙假。每年冬闲兴修水利的时候,会给他们免除部分土方任务。




至于补贴也有点。1992年,在编在职的民师上面每个月发60元工资,有钱的村委补贴几十块钱。后来由于要减轻农民负担,部分村委就以此为借口,中断了民师的补贴。




当时,中师毕业生每个月150元左右,收入是他们的两倍多,典型的同工不同酬。但是,身为乡村文明传播者,他们倒也能坦然接受。




起码看起来好像不错,有田地收入,还有工资补贴。可是,其他农民除了田地还有务工收入,而且远远超过民师工资补贴。




所以,那一段时间,很多男教师不堪妻子儿女的抱怨,为了让全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忍痛离开了站了十几年的讲台。




正所谓福兮祸所依,虽然后来有了转正招生政策,大部分民师成了公家人。但是,这些离职的民师毕竟有文化素养,很多人开启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成为大老板、高管的不在少数。




让人泪目的有两种民师:有的民师到了60岁还没有等到转正政策,没办法,他拉下老脸去向教育干事恳求一点退休待遇。




身为公办教师的教育干事明知道自己的家人、亲戚占据了老人的转正名额,却毫无恻隐之心,只是高高在上的说着官话糊弄他。




他只能两手空空地回家,忍受儿子的抱怨,儿媳的冷眼,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大摞教育局、乡政府发的荣誉证书发呆发傻;




日复一日的种田种地的体力付出,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的脑力付出,终于让部分民师不堪重负。有的直接倒在了讲台上,有的病倒在田地中。




工伤?他们根本就不是公家人,怎么可能存在这一说?丧葬补贴,遗属补助,那都是需要吃商品粮,拿国家工资的干部工人才有的。




最让人骨鲠在喉的是,2014年,国家给那些最后辞退的代课教师发补贴,任教一年补贴870元,而他们是民办教师,且已经不在世了,一分钱补贴都没有。




他们一生都在传道授业,却也一辈子辗转难眠;他们一生都在用自己微弱的光亮照耀村里娃前行的道路,却忘记自家的孩子也需要他的课外辅导。




所幸,大部分民师还是享受到了好政策,在2000年左右全部转正了,有了退休工资,不至于晚景凄凉。祝他们:桃李满天下,鹤发享天伦!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