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林:齐奥塞斯库的黄昏
这几天的国际风云经常让我想起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这位曾经的罗马尼亚人的“英明的伟大领袖”、“杰出的民族英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命运的天才舵手”、“国际共运和工运的楷模”、“当代世界最卓越的人物”曾五次访华,从1978年到1989年,是理所当然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我们外交特别寂寥的当年,他每一次访华都是《参考消息》的头版头条。
我在童年时期就认识了这个罗马尼亚人。
1965年3月22日,随着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的去世,年仅47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闪亮登场,荣任罗共总书记。
东欧小国罗马尼亚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齐奥塞斯库时代”。
上台之初,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齐奥塞斯库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表现不凡。他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强调“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谈不上政治上的独立”。1968年,面对“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的东欧危机,以齐奥塞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政府采取了坚决反对的态度,在国内国际都赢得相当的赞誉。
执政不久,齐奥塞斯库就开始头脑发热,提出10年内使罗马尼亚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冒进口号并为此确定了高积累的方针。1971-1975年和1976-1980年两个五年计划的积累率分别为34.1%和36.3%,此后也一直维持在30%左右。大搞基本建设,脱离本国实际大力发展原料和能源密集型的化工、钢铁、机械三大加工工业。使小小的罗马尼亚外债从1971年的12亿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11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包袱。
进入80年代后,罗马尼亚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能源极度短缺,外债包袱沉重,食品供应紧张,经济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在此情况下,齐奥塞斯库还不顾人民痛苦,要求老百姓勒紧裤带还债。
这个情节大家熟悉不熟悉?似曾相识吧?
1981年10月罗马尼亚颁布的《实行粮食配给制的法令》中规定:农村每人每天仅有300克面包。市场上常年难以见到肉蛋奶,工业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民用生活能源十分紧张,街上连路灯都极少,素有“小巴黎”之称的布加勒斯特被西方称为“黑暗的城市”,就连国家的电视节目也限制在每天只播出两小时(周末除外)。燃气供应也严重不足,有时白天无煤气烧饭,而冬季取暖更无保证。有些地方冬季室内温度常常在10度以下,老人和儿童冷冻难忍。
人民生活如此困难,而且持续近10年之久。国民强烈不满,怨声载道,罢工、抗议事件时有发生。工人们气愤地说:“即使在战争期间或战后不久,我们也没有这么缺吃的”。
1987年,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拉索夫爆发了万人示威游行,工人和市民们要求增加食品供应和改善取暖条件,部分示威者冲进了市府大楼,把文件和家具扔出窗外,并撕毁齐奥塞斯库的画像,高呼“打倒独裁者”、“打死齐奥塞斯库”等口号,最后数以千计的警察和部队出面干涉,事态才得以平息。
齐奥塞斯库开始只担任罗共党的总书记,后来竟然包揽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全部最高职务,包括党的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国务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爱国卫队总司令、社会主义民族团结阵线主席。
他欣然接受甚至鼓励吹鼓手们为他编织顶顶桂冠,诸如:“英明的伟大领袖”、“杰出的民族英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命运的天才舵手”、“国际共运和工运的楷模”、“当代世界最卓越的人物”等等,所有这些齐奥塞斯库都来者不拒。他的生日成了全国为他歌功颂德的朝圣日,各种祝寿活动往往持续一个月之久,有组织的贺电、贺信、诗歌、文章等每年都汇集出版厚厚的一本专辑。
齐奥塞斯库每次演讲,听众都要在啦啦队的带领下数十次地起立、鼓掌、欢呼。
他把接待外国元首的国宾馆“春天宫”变为自己的家宅,把供群众参观游览的几座战前的王宫据为己有,不再开放。甚至他上下班经过的路段每天也要几次戒严,不准任何其他车辆行驶。
齐奥塞斯库的这种专横统治,造成了全党全国万马齐喑、人人自危的局面,全国上下,互相欺骗,弄虚作假成风。1989年的粮食产量实际只有1690万吨,而谎报齐奥塞斯库的数字却是6000万吨,齐奥塞斯库居然相信,并自豪地宣布罗马尼亚已达到“人均三吨粮”。更有甚者,每年齐奥塞斯库还要在这些虚假的数字上再提高计划指标,然后英明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此外,齐奥塞斯库任人唯亲,大搞家族统治。齐奥塞斯库的妻子埃列娜不过是一个纺织女工,却鸡犬升天成为党和国家的二号领袖。她从1973年起一直任中央政治执委会委员,掌管党的干部大权。从1980年起,她又担任政府第一副总理。1986年起,她又兼任全国科学和教育委员会主席。
齐奥塞斯库的小儿子尼古,曾长期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罗共中央委员,后又升为候补执委,并于1987年被派往锡比乌县任党委第一书记。齐奥塞斯库对外国记者说,如大家拥护.“他也可以接班”。这实际向公众表明,他的合适接班人应是他的小儿子尼古。
他的儿媳是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少先队组织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
他的妹夫,从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被提拔到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的重要岗位。
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国家计委副主任。
齐奥塞斯库一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达几十人之多。对这种家族统治,群众极为憎恶。
齐奥塞斯库认为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国家实力,为了提高罗马尼亚的人口数量,颁布了极为严格的法案。
除了规定每个罗马尼亚家庭必须至少生育四个孩子之外,还规定无论什么情况都禁止妇女堕胎,犯法者将受到罚金、判刑等严厉的处罚,引发了罗马尼亚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齐奥塞斯库执意执行严苛的生育政策。为了确保所有适龄妇女能够及时怀孕,罗马尼亚妇女的月经周期都必须报告给官方,以便随时接受检查。
这些执行此项规定的执法者就是世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月经警察”。
然而,罗马尼亚政府并没有做好迎接猛烈的婴儿潮的准备,社会福利、个人经济状况都不允许过多的生育,甚至医院设备和妇产科医生都严重不足。仅仅一年时间,罗马尼亚的婴儿死亡率就增长了145.6%。罗马尼亚因此被国际社会谴责为滥杀无辜。
为了控制社会舆论、控制人民思想,齐奥塞斯库还颁布了打字机法案,严厉规定在罗马尼亚国内使用打字机必须登记,打字机损坏了必须上交,所有打字的宣传品等必须上报。如果有人违反了这条政策,将会受到相当严厉的处罚。
面临日益加深的危机,饱受苦难的罗马尼亚人,都曾迫切希望齐奥塞斯库能采取改革措施,使国家革除弊端,走出困境。然而,齐奥塞斯库并未顺应国民的心愿,他认为罗马尼亚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已经完善”,不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他甚至多次宣称,即使让历史倒回去20年,他也仍要坚持走今天的路。他把许多国家的改革斥之为“搞资本主义。”
在罗马尼亚本国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时,齐奥塞斯库却大言不惭、谎话连篇。1989年4月19日,齐奥塞斯库在大会上宣称:“到2000年罗马尼亚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到本世纪末国内将实行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
齐奥塞斯库这种逆历史潮流和违背人民意愿的僵化思想与僵硬态度,扼杀了一切革新图强的思想和行动, 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种危机不断加深。
最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二月事件”。
1989年3月,6名罗共老党员联名上书齐奥塞斯库,严厉谴责齐奥塞斯库所推行的错误政策及其给党和国家带来的损害,并表示他们不惜冒“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向齐奥塞斯库提出呼吁,强烈要求探讨新的政策,以改变罗马尼亚目前的困境。
联名信经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在国际上发表不久,联名上书的 6名老党员立即遭软禁。但很快在国内国外都出现倒齐奥塞斯库的风潮,齐奥塞斯库已成为孤家寡人,众矢之的,几乎处于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齐奥塞斯库没有任何调整政策、纠正错误的表示,相反,一方面继续强调自己的正确,在1989年11月下旬罗共十四大上大谈成就,重申拒绝一切改革,并组织啦啦队在他作报告时带领与会者起立欢呼达60余次,以显示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甚至采用封锁边界、禁止外国旅游者入境等办法,隔绝罗马尼亚人同外界的联系。他还下令国内各种武装力量处于紧急状态。这些愚蠢做法使得整个局势更加恶化到了一触即发的白热化地步。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人民对齐奥塞斯库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在该国西部边境的重要城镇蒂米什瓦拉出现了骚乱。为了平息骚乱,齐奥塞斯库竟然指示罗马尼亚的军警对民众开枪,用暴力手段压制了骚乱。
齐奥塞斯库对骚乱后果不屑一顾,骚乱后的第二天,他按原计划去伊朗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在访问伊朗时,他还不知羞耻地跟伊朗总统讲罗马尼亚的形势一片大好。
12月20号的时候,一条消息在罗马尼亚国内流传:说齐奥塞斯库命令军队在蒂米什瓦拉搞“大屠杀”,造成好几千人死亡,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抓或失踪。
这消息使得原本就对齐奥塞斯库的领导心怀不满的罗马尼亚人完全失去控制,骚乱迅速像野火一样从蒂米什瓦拉蔓延到了罗马尼亚的各个地方。
齐奥塞斯库不得不匆匆回国,在12月20日晚上宣布蒂米什县进入紧急状态,并发布戒严令,严禁一切集会,禁止五人以上同行,实行宵禁。
为了安抚民众的不满情绪,齐奥塞斯库同时决定在12月21日在首都中央广场搞一个十万人的集会,期望靠自己的演讲让民众继续支持他。
12月21日中午12点,十万人的集会就按齐奥塞斯库所想的那样开始了。
齐奥塞斯库一直是个演讲高手,非常善于鼓动听众。他希望这次也能收到以往同样的效果。
当时齐奥塞斯库和他夫人埃列娜一同精神抖擞地现身,激情满满地宣布从1990年1月起提高职工最低工资并增加多项福利;另一方面又要求各单位建立纠察队、保安队回击反动势力对罗马尼亚的进攻。他不断提高嗓门、挥动胳膊,滔滔不绝并期待民众发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继续给予他信任和支持,进而平息迫在眉睫的爆炸性危机。
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演讲的间隙,从广场的某个旮旯里突然冒出一句怒吼:“打倒齐奥塞斯库!”
这一声口号声音不大但非常突然,而且和现场气氛极不协调,但却像暴风雨将至时的一道闪电,悄然划破天空。
当时电视台正在转播齐奥塞斯库的演讲,口号声一出,电视台立刻就中断了转播,画面恰好停在齐奥塞斯库举着右手的那刻。
集会刚散,部分参加大会的学生和市民便在市中心开始举行反对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游行规模最多发展到数万人。示威群众高呼“自由”、“打倒专制”等口号。当局出动警察、军队、装甲车和坦克,封锁示威游行现场,施放催泪弹并鸣枪警告,试图驱散游行队伍。游行者一度散去,然后重新集结人数变得更多,并设置路障,与警察和军队形成对峙,尔后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维持秩序,罗马尼亚的武装警察只得把街道四周给围了起来,军官不停地朝群众叫嚷,让他们离开。国防部长米列亚将军也赶到现场,他及时对军队下了不准向人群开枪的命令。
当齐奥塞斯库准许向民众开枪的命令传来,心存良知的米列亚将军既不愿对无辜民众开枪,也清楚自己抗命的下场,最终他举枪自戕以守住军人底线。这也成了民众心中最后那点希望破灭的关键。
12月22日11时,齐奥塞斯库颁布命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军队将领开始倒戈,11时45分,聚集在共和国广场的群众冲进了罗共中央委员会和政府大厦。12时15分,齐奥塞斯库夫妇见局势不妙,急忙从总统府楼顶乘直升飞机出逃,准备到国际机场外逃,但机场已被封闭。后直升飞机在布加勒斯特西北部的蒂图乡降落,当晚他们就落到了倒戈的军队手中。
在齐奥塞斯库夫妇逃离首都不久,示威群众占领了电视台和电台,22日23时35分,前罗共中央书记扬·依利埃斯库在电视上宣布,由30人组成的临时政府“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成立,并开始接管政权。
齐奥塞斯库政权也从此走向覆灭。
12月25日,由3名军事法官和3名民事法官临时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对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了数小时的秘密审判,宣布其犯有屠杀人民、危害国家、破坏国民经济等五大罪状,对其处以死刑并立即执行。
1989年12月25日16时,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执行枪决。行刑前,埃列娜向执行枪决的士兵大声呼喊:“你们怎么能向我们开枪?我是你们的母亲!”此时,一名士兵坚定地回答:“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害我们母亲的凶手!”
随后,枪声四起,齐奥塞斯库夫妻在乱枪中被击毙。
一段被称为“齐奥塞斯库时代”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这种结束从20世纪到现在成为一股潮流,至今仍在继续。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