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音:暴君之死——隋朝起义烽烟四起,杨广被勒毙
暴君之死——隋朝起义烽烟四起,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杨广被勒毙
2024-08-18 08:37·诗情画音
起义之火迅速燎原历史上因为统治者残酷而发生的起义,尽管有过很多,但无论此前此后,都没有像杨广统治下的隋朝来势这么凶猛,规模这么大。
“自燕、赵跨于齐、韩,江、淮人于襄、邓,东周洛邑之地,西秦陇山之右,僭伪交侵,盗贼充斥”。(《隋书》卷二十四)
隋王朝之后的唐王朝,统治了近300年,临近灭亡时才陷入了割据分裂的混乱状态;元末起义也很多,但也是统治了160多年后矛盾才爆发的。而杨广在帝位才十几年,即使加上父亲杨坚统治,隋王朝也才统治了30多年呀!况且杨广即位伊始,天下还比较安定富庶。这么短时间,因为他残暴而导致的起义烽火,便迅速燃遍了隋朝几乎所有地区。
大规模的反隋起义,是从大业七年(611年),也就是杨广为征伐高丽备战的那年开始的。
为了攻打高丽,杨广特意下诏,征发各地民夫运米到泸河镇(今辽宁锦州市境内)、怀远镇(今辽宁辽阳市西北)两镇。
由于路途遥远,“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资治通鉴》卷一八一)大量青壮年被强征去为攻打高丽而备战,使得“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加上这些年灾荒不断,粮价飞涨,辽东一带“斗米直数百钱”。
强征的军粮,品质差些的,杨广强行让百姓将这些换下自己吃,而将好米送往前线。为了往前线运送这些粮食,杨广下令征发的车夫就有60多万。每辆车装米3石,由两人推着上道。因为在路上时间太长,所运粮食除了车夫口粮外,到了目的地几乎所剩无几。车夫怕治罪,只好逃命。再加上各地官吏,一个个贪掠无比,一时“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与邹平交界处)首先举起反隋义旗。
为了能让广大百姓响应,王薄自称“知世郎”,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灾民起义。
歌中唱道:“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由于响应的人很多,没几天聚众多达10多万。
王薄点燃的这场起义大火,很快出现了燎原之势。从当时黄河南北,又向淮水、长江流域发展。反抗杨广暴政的起义,不单是那些被逼无奈的农民。很多官僚贵族子弟,也加入了反抗其统治的起义行列。
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时,跟随他的就有很多达官子弟。其中有京兆尹、光禄大夫杨雄之子杨恭道,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金紫光禄大夫、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子虞柔,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裴蕴之子裴爽,右光禄大夫郑善果之子郑俨,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之子韩世谔,开府仪同三司、行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来渊等40多名贵族子弟。这些不为衣食发愁的贵族子弟,竟然争相参与反隋起义,可见杨广是多么不得人心。杨玄感起兵后,首要目标就是拿下东都。
到了大业十二年(616年)前后,各地农民起义军逐渐汇成反隋三大主力军。即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杜伏威和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
各地起义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杨广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面对风起云涌的反隋大起义,隋王朝很快陷入了无法控制的困境。一时间,天下混乱,割据称帝称王之风,愈演愈烈。谁拉起了一帮人,谁占据了一点地盘,谁就宣布自己是皇帝。隋王朝所能控制的,仅剩下东都洛阳及江都等地。杨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统治要土崩瓦解,却无力应对。
由于各地起义者,在很多地方建立了自己政权,再加上东都危机不断,杨广只好带上亲信,于大业十二年(616年),第三次去了江都。
对杨广此时离开东都,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对。建节尉任宗为此上书极谏,惹得杨广龙颜大怒。主意已定的杨广,盛怒之下将任宗在朝堂活活打死。奉信郎崔民象,又以盗贼充斥,在建国门前上表,劝谏杨广此时不宜巡幸。杨广“大怒,先解其颐,乃斩之”。
当杨广车驾到了汜水(河南省荥阳)境内时,奉信郎王爱仁“以盗贼日盛,谏上请还西京。上怒,斩之而行”。(《隋书》卷四)
据唐人颜师古《隋遗录》(又名《大业拾遗记》)记载,杨广临去江都时,打算只带一半宫女,结果那些留下的宫女,以为他又要征伐高丽,都哭着不让他离开。“攀车留借,指血染鞅。”
最终,主意已定的杨广,在挽留和反对声中,终于踏上了东去之路。临行前,他还咏诗一首送给留别宫女:“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当杨广车驾一行百万多人上路后,由于运河不能承载他乘坐的大型龙舟,杨广急忙下令云屯将军麻叔谋,紧急引黄河水入运河,以保证龙舟之行。
麻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测量水深浅的工具)试彼浅深。鹅止,谓濬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隋遗录》)相传后来民间哄爱哭啼的小孩,就说麻胡来了。而小孩只要一听麻胡,就会吓得再也不敢哭。
“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隋遗录》)
杨广这次江都之行,真的是踏上了不归之路。
眼见隋王朝岌岌可危、濒临覆灭,大势已去,杨广成天沉溺在美酒和女色之中,纵情享乐。
为了满足对女色变态的贪恋,他让人专门为自己陈设了100多间装饰豪华的房子。然后安排了100多名美女,分住各房。杨广每天换间房子,让这些美女分别做东,陪他玩乐。然后他带上萧皇后,以及其他嫔妃,挨个和这些美女,酣饮戏玩。就连身边那些侍从的上千名从姬,成天也大醉不醒。
难道杨广只知道这样放纵淫乐,就不知道振作吗?事实上,这时的杨广,早已失去了灭掉陈王朝时的魄力,完全从暴君变成了一个昏君。
见天下大乱,尽管杨广心里时刻感到惴惴不安,但他没有办法应对。心情苦闷的杨广,白天退朝后,身着幅巾短衣,手拿一根拐杖,信步在各个宫院穿行,不到天黑不回住处。到了晚上,经常喝得一醉方休,以酒麻痹自己并消磨时光。
一天晚上,懂点天文知识,又喜欢占卜的杨广,和萧皇后一边喝酒,一边学着吴地方言对她说,我有预感,现在有人想对我下手,不过我想我们将来的下场,大不了和陈叔室、沈皇后差不多。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后主叔宝降隋后封长城县公),卿不失为沈后(陈叔宝沈皇后)。且共乐饮耳!”(《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然后斟满酒,直到大醉。
醒来后,杨广对着镜子,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突然对萧皇后说,我这么好的头,不知以后会被谁砍下?莫名其妙的萧皇后一听,吃惊地问他这是什么话。
杨广却笑着说:“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资治通鉴》卷一八五)杨广这种看似玩笑之言,其实是他内心苦闷的真实写照。
就在杨广在江都日夕沉醉于酒色中不能自拔时,大业十三年(617年),他的姨表哥、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年底,李渊和儿子李世民等,率领20万大军西进,占据了长安。
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渊也不管表弟杨广仍在台上,拥立杨广嫡孙、元德太子杨昭之子杨侑为恭帝,并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之后,在李渊逼迫下,杨侑诏加李渊假黄钺、使持节、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
从此,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远在江都的杨广,得知这一消息,虽然十分气愤,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杨广心里明白,自己早已失去人心,再说到处乱成了这样,现在还能怎么样呢?就打算再找个地方,苟且活下去。
然而长安和东都洛阳,已经被人占据。杨广打算迁都丹阳(亦叫丹杨),想在这里苟安偷生。
“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欲都丹杨,保据江东”。(《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为此,他和大臣们商议,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同意杨广意见,迁都丹阳。
而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坚决反对,并极力劝杨广返回东都。李才和虞世基两人还为此大吵大闹,“忿争而出”。
门下录事李桐客则对杨广说,江东这地方,气候潮湿,地盘也就那么点大,如迁都在这里,“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恐亦将散乱耳”。李桐客刚说完,御史指责说他这是“谤毁朝政”。大家一看,谁也不说什么,只好顺着杨广意思,阿谀奉承说:“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
杨广终于下定决心,“乃命治丹杨(阳)宫,将徙都之”。(《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并准备在这里不再西还。
正是杨广这一决定,最终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叛隋被推举为盟主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和当年侯景南逃时,那些家在北方的士卒不愿跟他南下时的情景几乎一样,杨广随驾的将领士卒,大多数都是今陕西关中人。因为留恋家乡和亲人,再加上家乡战乱不断,家人是生是死,一点消息也没有,将士们成天为此焦虑 不安。
得知杨广打算长期留在丹阳,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结,顿时化成了对杨广的怒恨。很多将士甚至暗中密谋,准备通过反叛强行回到家乡。在这关键时刻,郎将窦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带着自己手下人马,不辞而别,踏上了返乡之路。杨广知道后,十分生气,盛怒之下,下令让人骑马将窦贤追上杀了。
窦贤被杀后,那些思乡心切的士卒,一个也不愿意回来。杨广没办法,只好任那些士卒跑了。
窦贤私自逃跑的头一开,多年来一直为杨广宠信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听说骁果(禁军)准备叛变,就让校尉元武达暗中查问情况。元武达一打听,还真有这回事。
本来,出于对司马德戡信任,杨广让他领骁果驻扎在东城。也不愿意留在江都的司马德戡,立即找到和他关系密切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私下商量说,如今杨广想筑宫丹阳,不准备西还。骁果人人都想逃跑,如果对皇帝说了这事,那么我们肯定会遭诛杀。不说吧,杨广以后知道了,我们也难免一死。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如今关中已经陷没,而我们家人都在长安,所以我才感到很为难。不过我觉得既然大家想逃走,那我们也一起跑吧。
裴虔通等人听了,都表示同意。之后,他们将这些情况,相互转告给和自己关系好的将领。并“约为刎颈交,言无回避,于坐中辄论叛计,并相然许”。(《北史》卷七十九)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天,有名宫女听到他们谋反消息后,就对萧皇后说,现在外面很多人,日夜商议,准备谋反。萧皇后一听,对这名宫女说,这么重要的情况,你干脆直接去告诉皇帝吧。
岂料这名宫女向杨广报告后,杨广很生气,觉得宫女多事并将她当场杀了。
“帝大怒,以为非所宜言,斩之”。(《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之后还有一些宫女,陆续知道了将领谋反事,她们也对萧皇后说了。但一想被杀掉的那名宫女下场,萧皇后感到,执迷不悟的杨广,此时实在无药可救。只好无奈地对宫女们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大家再说什么都没用了。所以你们知道了也不要再说这事,省得皇帝烦恼。
正如萧皇后所言,其实这个时候,杨广也许早就知道了这些情况。只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阻止众叛亲离。所以在他看来,与其这样,还不如装装糊涂,活一天算一天。
自从杨广杀了宫女,情况越来越严重。
武勇郎将赵行枢,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关系很好。赵行枢又串通宇文智及外甥、勋侍杨士览,将司马德戡等人想法,告诉给了颇有野心、自大狂妄的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听了十分高兴,“闻之喜”。
于是这伙人当即一块儿去见司马德戡,并约定三月十五“举兵同叛,劫十二卫武马,虏掠居人财物,结党西归”。(《隋书》卷八十五)
不过,宇文智及事后一想,觉得与其逃跑,还不如反叛。
为此他对大家说,杨广虽然无道,但毕竟还是个皇帝,他要是下令,肯定还会有人听。要是我们就这么逃跑,下场还不和窦贤一样?依我之见,隋王朝死期已到,况且现在打算叛隋的,已经有数万人,所以干脆趁机杀掉杨广算了。
“因行大事,此帝王之业也”。(《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司马德戡等人听了宇文智及意见,都表示同意。只是他们觉得,既然要反叛,还得有个人挑头做主。赵行枢、薛世良等人,建议推举宇文智及哥哥、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主。众人听了,一致表示同意。司马德戡马上就将他们想法,告诉给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这个小时长安有名的轻薄公子,长大后并没有什么大本事。一听大家推他为盟主,杀掉杨广,他居然吓得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半天醒不过神来。
“化及性本驽怯,初闻大惧,色动流汗,久之乃定”。(《隋书》卷八十五)
最终,经不起大家一再要求,宇文化及总算答应做主。
毕竟做贼心虚,宇文化及虽然答应做主,可司马德戡心里还是不踏实。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初一这天,司马德戡担心大家不响应,就采取暗中造谣惑众的方式,首选裹胁骁果,策反他们。
为此司马德戡对心腹许弘仁、张恺说,现在你们要不断“出言惑众”,这样大家才能跟着响应。同时还授意他们,告诉各自认识的所有人,就说杨广得知骁果准备叛变,便备了很多毒酒,想利用犒劳大家的机会,将我们全部毒死,而只留下南方籍的人。
这样一来,“群情必骇,因而举事,无不谐矣”。(《北史》卷七十九)初五这天,许弘仁等将这一消息散布后,骁果们相互传递,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众将士谋反之心,于是更加坚定。
三月初十这天,司马德戡一看他们的阴谋,正在按计划进行,就召集和他关系好的骁果将士,“谕以所为”。当这些满脸茫然、不明真相的将士不知所措时,司马德戡不失时机地问他们,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面对司马德戡发问,那些将士们只好说,我们只有听你吩咐了,你说咋办就咋办。
一场谋杀杨广的政变,即将发生。
挚友政变杨广丧命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一日晚上,司马德戡乘昏暗,“盗御厩马,潜厉兵刃”。(《资治通鉴》卷一八五)之后他分工元礼、裴虔通在内殿值守,唐奉义负责把守城门,与裴虔通相知,并约定各门都不上锁。三更时分,司马德戡在东城集结了数万兵。这时,他派人在东城到处放火,要故意惊醒正在睡觉的杨广。
正在熟睡之中的杨广,被喧嚣声惊醒后,只见外面火光通红,急忙问左右发生了什么事。负责在内殿值守的裴虔通,哄骗杨广说,草坊着火了,外面人正在救火。由于司马德戡让人把守各处城门,里外消息不通。蒙在鼓中的杨广,不知真实情况,稀里糊涂地信以为真,听完又去休息。
这时,宇文智及和孟秉等人,也在城外集结了千余人,并让虎贲冯普乐,安排人马分守江都各条街巷。杨广孙子、燕王杨倓觉得情况异常,趁着天色黑暗,和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人,从芳林门侧排水沟处钻到了玄武门,把门的叛兵,当然不让他们进去。
杨倓跪下对把门人说:“臣猝中风,命悬俄顷,请得面辞。”(《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裴虔通不但不听,还将他关押起来。
到了五更,司马德戡让裴虔通,以自己手下士兵,替下了各宫门卫士。然后再让他带着数百骑,到了成象殿。在此守卫的亲杨广士卒,一看来者不善,大呼有贼。
裴虔通一听宫卫大声喊叫,只好退了回去。出去后,他让亲信关闭了各处大门,只留东门不关。尔后命令亲信,将殿内宿卫,全部赶出来。
右屯卫将军、上柱国独孤楷的弟弟独孤盛,还不知裴虔通等人已经反叛,就问他,都是些什么人,怎么敢这样胡来。
裴虔通对他说,大家已经起来反叛朝廷,不过这事和你没关系,你现在最好不要乱动。
独孤盛一听大骂说,你们这些叛将,到底想干什么呀。骂完,独孤盛来不及披甲,就和叛兵厮打在一起,结果为乱兵所杀。千牛独孤开远闻讯后,立即率殿内兵数百人到了玄武门,敲着门大声说:“兵仗尚全,犹堪破贼。陛下若出临战,人情自定;不然,祸今至矣!”(《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然而,任凭他呼喊,竟没有人答应。不仅如此,很多人一看形势不妙,悄悄地走了。
本来,杨广曾挑选了几百名骁健宫奴,让他们把守玄武门,并称他们为“给使”,目的是一旦有了突发情况,就让他们应对。这些人平时待遇优厚,杨广甚至将宫女赐给他们中一些人为妻。然而,被他宠信的司宫魏氏,此前已被宇文化及一伙收买。魏氏因此矫诏,将“给使”全部打发出去。所以“仓猝之际,无一人在者”。
杨广亲信一个个跑了后,司马德戡不费吹灰之力,从玄武门进入了内殿。到了这时,杨广才知道很多人已经背叛了他。
情急之下,杨广赶忙换了衣服,逃到西阁。裴虔通与元礼进到内殿,一看不见杨广,到处寻找、魏氏告诉杨广已经逃到西阁。
由于不熟悉宫中具体位置,裴虔通继续寻找杨广藏身之处。这时有个美人(四品嫔妃)出来,说了杨广藏身之处。校尉令狐行达一听,拔刀直接进去,终于找到杨广藏身的那间屋子。
看到令狐行达杀气腾腾的样子,杨广隔着窗户质问他说,你是不是想杀了我?令孤行达回答说,我哪敢杀了陛下,我只是想奉陪陛下西还。说完,进去扶着杨广出了西阁,并将他交给裴虔通。裴虔通这个人,早在杨广还是晋王时,就是他的亲信。杨广上台后,不忘这位故旧,裴虔通一路青云,官至通议大夫。
因此,杨广一见他就说,你又不是我的仇人,为什么要谋反?裴虔通和令孤行达回答几乎如出一辙,说自己根本不敢反,只是将士们都愿意回去,所以自己也想奉陪陛下还京师。
杨广一听,随机应变说,我也想回京师啊,只是因为上江米船还没有到。既然如此,那我就和你们大家一起回吧。裴虔通当然不信这一套,当即将杨广软禁起来,“因勒兵守之”。
天亮后,孟秉赶快去接宇文化及,让他去见软禁的杨广。宇文化及一听,竟然吓得浑身颤抖,连话都说不出来。“战栗不能言。”这时,还不断有人来找宇文化及说事,宇文化及见了来人,“但俯首据鞍称罪过”。(《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头脑简单的宇文化及,尽管稀里糊涂地被人利用,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没办法后退,所以最终还是被人接了过去。
“化及至城门,德戡迎谒,引人朝堂,号为丞相”。(《隋书》卷八十五)
这时,裴虔通去见杨广并对他说,现在百官都在朝堂,陛下须亲自出来慰劳。说完将他的马送给杨广,逼着他骑马出来见大家,“进其从骑,逼帝乘之”。《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杨广知道情况不妙,为拖延时间,就以马鞍不好为由,非要换个新的才上马。
“帝嫌其鞍勒弊,更易新者,乃乘之"。(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最终,裴虔通挟刀奉马,将杨广押解出来。那些叛兵一看扬广狼狈样,高兴得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宇文化及则对同伙说,你们把他带来干啥,早点杀了算了。
一见到宇文化及,杨广就急着问他亲信的虞世基在哪里,叛将马文举告诉他已经被杀掉了。杨广听了心里一凉,感到再没人能替他出主意。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叛将安排处置。
裴虔通等人将杨广押着示众后,又将他押回到寝殿,准备将他处死。眼见大势已去,杨广叹着气问他们说,我到底有什么罪?你们竟然要这样对待我?
马文举毫不客气地说,你违弃宗庙,经常到处巡游,对外不断发兵征讨,对内贪剥天下以满足你享乐。你出兵攻打高丽,使得无数青壮年死于战争,很多妇女和老弱委身沟壑。如今百姓丧业,盗贼蜂起,你专任奸佞阿谀之辈,自以为是,不听臣僚正确意见,这全是你的罪过!
听罢马文举一番指责,杨广沉思一阵后对他说,你这么一说,我确实对不起天下百姓。但像你们这些人,荣禄兼极,跟着我不愁吃穿,为什么还要背叛呢?你告诉我,今天这事,究竟是谁挑头?谁指使的?
司马德戡一听,对杨广说,你作恶多端,如今反对你的人,到处都是。
“溥天同怨,何止一人!”(《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杨广听了良久沉默,再也不说什么。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宇文化及,让内史舍人封德彝,历数杨广罪状。还没等封德彝开口,杨广对他说,你是个读书人,怎么也要掺合他们的事。
“卿乃士人,何为亦尔!”(《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封德弊听了,很不好意思,“赧然 而退”。
杨广最疼爱的儿子、年仅12岁的赵王杨杲,看着他们这样逼迫父皇,吓得大哭不停。裴虔通上前一刀将杨杲杀了。杨杲的鲜血,溅了杨广一身。杀了杨杲,叛将又将屠刀对准了杨广,准备将他杀掉。
杨广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不会放过我,但是你们也不要这样杀了我。
“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马文举怕他耍花样手段,干脆不答应,指挥令狐行达按着杨广坐下。杨广知道难免一死,再说什么也没用,自己解下丝巾,交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一伙上去,毫不留情地将杨广活活勒死。
曾经不可一世的杨广,就这样被他亲信的臣僚,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其实,作恶多端的杨广,早就预感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为此他身上总是带着毒药,随时准备自杀。
“帝自知必及于难,常以罂贮毒药自随”。(《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不仅如此,为防止死后嫔妃被人占有,杨广还让她们也带着毒药。他曾对宠幸的嫔妃说:“若贼至,汝曹当先饮之,然后我饮”。这次,他本来想服毒药自杀,“及乱,顾索药,左右皆逃散,竟不能得”。所以才被人勒杀身亡。
杨广被杀后,尸首扔在后宫一直没人管。
直到过了几天,萧皇后和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与赵王(杨)杲同殡于西院流珠堂”。(《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宇文化及一伙杀了杨广,准备立其弟杨秀为帝,由于大家反对,结果宇文化及下令,让人将杨秀及其7个儿子,全部杀了。
之后,又将杨广次子、齐王杨暕和他两个儿子,以及燕王杨倓(杨广长子杨昭之子)也杀了,“隋氏宗室、外戚,无少长皆死”。(《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不仅如此,宇文化及一伙还将包括不愿意参与他们发动政变的几十名大臣,如虞世基、裴蕴、来护儿、袁充、宇文协、宇文皛、萧钜等人及其子,全部杀了。只有杨广侄子、秦王杨浩(杨广弟弟杨俊之子),一方面,因与宇文化及弟弟宇文智及关系亲密;另一方面,他们打算立他为傀儡皇帝,所以才没有对他下手。
杨广啊杨广,当初你通过弑父杀兄登上了帝位,如今历史好像故意捉弄你似的,又让你在一伙亲信发动的政变中丧生。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