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那个倒霉春节被游客扣在酒店,我几十个“年”是这样子过淡的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勋衔13★★★♂] 于 2023-02-02 4:13 已读 7561 次 6赞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兔年春节已过,处处人欢马叫,这应该是疫情三年来真正走出了阴影,憋坏的人们需要好好释放一下郁闷之气。


我们滇西傣族也把春节当最大的节日,留下一套傣汉风俗结合的传统,生动而有趣。


傣族春节的日子完全和汉族相同,但傣历是四月,习惯叫“楞细毕迈”(四月新年之意),这和西双版纳傣族和泰国把傣历六月当新年是有很大区别的。


儿时,一年到头最期盼的就是“春节”。


记忆中的盏西傣族春节是这样过的:


先是冲糯米粑,离春节还有十多天就开始冲,那时一到晚上各村各寨就响起“公冲冲!公冲冲!”的碓声,把年味逐渐“冲”了起来。


随后就是打扫卫生,祭灶王爷,杀过年猪。

盏西傣族寨子

接下来是大年三十早上去上坟:用煎好的糯米粑,猪小肠,肝,肥肉,鱼,酒等作为必备供品,因为这些东西用傣话念起来押韵上口,没有鸡鸭肉,貌似念起来别扭。


上山之前先要在家里祭献,供品摆在院子里的“顿基志” 台基上(应该是古巴利语,就是在秋天的某一个吉日,把一棵竹子挂上一些纸彩带,插在台子上,算是这个家庭和上天沟通的信号塔)。我家这个简单仪式由母亲来做,她把东西摆好,烧上香,就用平缓的声音请神灵来享用。祭拜的神灵依次是:天神坤西迦,佛祖,列祖列宗,这些也就是我们的宗教观念。


上坟以家族为单位,凡祖坟在一起的后人都要去,过去只允许男性上坟山。先把祖坟周围的树木和野草砍倒清除,然后给每座坟都摆上供品,洒酒和饮用水;子孙集中跪在地位最高的祖坟面前,由主持的长者高声念诵,大意是:旧年将去新年就要来,皇帝要给土司换印,天地要披新装,家族子孙来上坟拜草,带来了糯米粑和鱼肉,你们吃了要保福保佑,等等,很押韵,也吉利。


我家上坟,过去都是父亲念,印象最深的是以长长的“呃”音开头,念的词足足近十分钟,抑扬顿挫,傣话汉话夹杂。我们跪在祖坟面前有一种庄严温馨的感觉。


那时我基本能把父亲念的词记住,特别那些汉话“上坟拜草”“顺顺趟趟,发财涨旺”,觉得很有趣,只不敢随便乱念。


之后就放鞭炮,大家围坐在一起,把祖宗“吃”剩的供品吃喝一通,算是一种家族聚会野餐。


晚上要关门,放鞭炮;鸡叫几遍后由找好的男孩来开门,念的几乎都是汉话:“开门大胆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堆满屋”之类,都是从腾冲人那里学来。


大门打开,放鞭炮,给开门者红包。男人要去大水井挑新水,回来做新年饭。一顿丰盛的早餐是小孩子盼了一年的美味佳肴。而男人挑水和做这一顿饭,是对女人全年辛苦的一种安慰。因为平时男人负责干重活,家务事都是女人全包,如果哪个男人去挑水洗衣服,那家的女人就要被人取笑。


女子起早贪黑忙家务事,全年只有大年初一这天可以睡懒觉!


对了,我家吃饭之前还要供神灵和祖宗,这回就要由父亲来念,同样是长长的“呃......”音开始,内容是:旧年已走,新年到了。之后一串吉利话和祈求保佑。


新年这一天小孩可以去别人家拜年,但成年人不随便串门,青年男女或小孩穿着新衣服在寨子外的场地玩游戏和娱乐。

傣寨的寺庙(奘房)既是宗教场所也是老年人活动中心

中老年带着各人的零食在大榕树下或寺庙(奘房)里闲聊;宗教活动恢复后则在奘房里拜佛,念经,讲故事,晚上演傣戏。


其他讲究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动刀锄,不说粗鲁话更不能吵嘴打架。


大年初二以后就可以串门互请吃喝,嫁出去的女儿回家拜年。如果是刚嫁出去不久,第一年来拜年要新郎新娘在长辈和朋友的陪同下一起来,带回的鱼肉酒和糖果点心要尽可能多;娘家也要有不少亲友陪同,饭菜要丰盛。是一场热闹的认亲聚会,新郎要给所有的长辈磕头,长辈要念祝福词,并记住这是什么亲,以后见面要互相热情打招呼。


总之,新年是最重要的日子。


玩过几天后,各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出行”的日子,由几个懂点傣族阴阳风水的老人决定。这天各家各户自己行动:拿点肉,糯米粑,香,扛着锄头去寨子外挖几锄,摆上带来的东西,大概是请天神地鬼吃吧,不太清楚。反正从出行那天开始就可以出远门和劳动。不再有那么多禁忌。


年,就过完啦。


我从1978年离开家,几年探亲一次,都给家里交代:我哪天方便走就出门,不要去看日子,万一日子不吉利,我又执意走,那全家都担心。


父亲想了想,点头:经常出远门者,靠神佛保佑。跟着心里想的走吧,好人走好路。


从那时到现在,我出门就很少看日子,也不懂。


没有了那些糅合着乡俗与亲情的禁忌,年,对我来说就没有多少分量啦。

1997年春节在泰北

1984年春节是我记忆中全家幸福愉快的团聚之年。我刚毕业两年,大学生的外衣还比较亮;侄儿侄女一大批,真正儿孙满堂,欢声笑语;还有粮满仓,猪鸡满圈,牛遍野。这些在上坟时念的吉利话都大部分实现。


心情愉快的父亲还担任唱傣戏的提词者(等于半个导演)。


那时全中国到处回响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民发自内心地认可这首歌。


从那年以后,家里就经常出点状况,进入父母说过的“有缺陷的好,才能长久”的模式,那样美好的团聚就很少了。


我偶尔想到“年”,除了家乡那冲糯米粑的“公冲冲”碓声和父亲在上坟时长长的“呃……”音会穿越时空击入心房。自己对春节倒没有多少依恋。


在西双版纳,成家后春节都是和岳父母大家庭团聚,无非是全家一起吃喝,没有任何禁忌也不讲仪式。岳父是山西人,南下老战士,岳母是墨江人,两边都没把家里的习俗带到景洪。


我和景洪人开玩笑:你们这里真是不夷不汉,傣族不过春节,汉族传统没有哪个地方能占主导,又不愿学傣族风俗,而最大节日泼水节是官方的大活动。


岳父母对姑爷和儿媳妇都特别客气和照顾,对我这个从小教育要“尊老”,有好吃的要先让老人动筷的农村人来说,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后来也习惯了,除内心感激岳父母,也心安理得享受这份亲情关怀。


八,九十年代的景洪,真的没有那种老的“年味”。


出来后对于春节就越来越淡漠啦。不过也有过特别记忆,1996年春节,我是在泰北大谷地教书,临近过年,住在一起的老师就提醒:准备零钱和红包,新年有小孩要来开门的。问清楚该准备的红包和钱的数目,大年三十早早就睡觉。这个寨子绝大部分是云南人,腾冲籍不少,正是我们盏西傣族学习的对象,当晚鞭炮声此起彼伏,大概在“关门”吧。


大年初一,天朦朦亮,就被一阵阵鞭炮声惊醒,两人起床坐等,一会儿,细碎的脚步声逐渐走近,很快就传来整齐童音:“开门大胆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堆满屋;这边到那边,银子上万千,这头到那头,银子做枕头!主人家,开财门罗!”


我们两人把“柴门”打开,分别给他们发红包,小孩接过,作揖,走了。

1996年春泰北大谷地学校教师宿舍,这个门金银财宝应该不会滚进来

我们又把门一关,继续睡觉。就这不到二十平米的真正陋屋,门不用锁,空板凳没一条,金银财宝进来也没地方坐;做饭有校工,我们吃现成,既不用去挑新水,也没必要给家里人做新年饭。


甚至都不敢去回味“公冲冲”的碓声和父亲那长长的“呃”音。感觉很遥远。


到曼谷从事旅游业后,就彻底和春节欢乐气氛告别了!


一是泰国政府春节不放假,除了各地唐人街有活动,大部分地方看不出节日影子。


二是当导游的春节最累。大概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游客利用春节长假大量涌出国门旅游,泰新马是主要目的地。泰国旅游业者既兴奋地等待着春节的到来,又有点提心掉胆。因为市场容量固定,比如平时半个月接待10万中国人没问题,但突然拥进来20万,即所谓备一桌菜来了两桌甚至三桌客人。肯定吃力。


酒店订重复,两团客人在大厅抢钥匙;饭吃不上,或自助餐出现哄抢场面;车半天不来,客人在机场傻等;景点船调不过来让客人在沙滩上晒太阳。


任何一道环节出问题,导游都要面临客人的投诉,每场都是在斗智斗狠。


客人多,有经验的导游都要被公司安排连环带团,十天左右折腾下来,嗓子哑了眼睛红了,吃喝不香,睡觉不沉。

在曼谷当导游时没有过年的功夫

没出大问题有钱赚,长长吐出口大气,偷着乐;没钱赚还被投诉,也只能自认倒霉,对着游客的影子乱骂一顿。


那时谁还有功夫去想春节该怎么过?有什么讲究?


年味,早就闻不出来,偶尔会发出“今昔是何年”的小小感叹。


2003年春节我经历了窝囊的“年关”。


刚来普吉当总经理不久,稀里糊涂中接了超过自己能力数倍的旅行团。离除夕还有两天,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不是酒店房间有问题,就是餐厅坐半天还没有上菜;好不容易找到车把在码头等了三个小时的客人接回来,那边导游说收不到自费要丢团,只好承诺不收他的人头费,还要额外给他带团补助,千万不要再去逼客人交自费,更不能丢下不管。


大年三十,忙到半夜刚要准备回房,一个小导游打电话进来:“客人不进房间,要老总来处理。”


“过年团多酒店爆满,你好好给客人解释,明天再说。”


领队抢过电话柔声但坚决地对我下命令:“大哥,你今天不来处理肯定要出大事,这些客人不是会计就是律师,我们碰到硬茬了。”


她和我在曼谷就认识,温柔漂亮又能干的姑娘,她都搞不定,那真就是大事了!


不敢怠慢,立刻赶过去。


刚停好车下来,导游说了句:“这是我们经理。”


呼啦围过来十多个男女,插腰手指乱点的,用录像机拍的(那时手机还没有摄像功能),照相机闪光灯不停地闪。


“这破酒店是三星吗?就算泰国不贴星,你看看这环境,还有房间,一星都达不到的鸡毛店!你们这是欺骗消费者行为!”


“半夜三更把我们骗到这么一个不安全的破酒店,投诉!退团费!”


“我们花钱出来旅游是寻找快乐,不是来吃苦受罪,泰国不是微笑国度吗?就这样欺负中国人呀!赔偿精神损失费!“


我和领队解释着,求饶着,小导游躲在一边不敢出声。


客人把我推搡到酒店牌子旁边,站定,边录像边解说:“大家看看,这个泰国旅行社老总把我们安排在这样的破酒店,冒充三星!大家查一下网站,这酒店能找到吗?”


那时我有一种小偷被抓住绑在大街上示众的感觉。想发火,又怕事情闹大更不好收场。


酒店员工和保安都听不懂我们在吵什么,不敢来劝。


我只好承诺明天一定要换酒店,而且补偿给他们另外的行程!


“不行!你今天解决不好不能走!”几个人把我围住。


酒店保安见状,问我要不要报警?


我摆摆手,这不是警察能处理的事。


“三更半夜也找不到酒店呀!”


“不管!你今天不解决我们就不进房!大家都不要睡!”


领队带着哭腔给大家解释春节团队爆满,不得不住这样的酒店,希望大家谅解,地接社会补偿。


“现在你哭也没用,不解决就别睡!”


僵持到快天亮,终于在我写了保证书:一定要给他们换更好的酒店和补偿行程,否则他们有权罚十倍。


拍了我和领队的证件。


这才放我走,客人勉强进房休息。


回房休息三个多小时,天亮,赶紧起床,找酒店,常用三星和四星早就爆满,否则也不会用这个旧酒店。只好找更贵的酒店,补偿的行程也必须给。


仅这个团就亏十万泰币。

在普吉的日子

以后有了经验,自然就不会再出这样的大漏洞,但春节最忙是常态,回家探亲都要选在旅游淡季。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话和视频又把亲人间的空间距离打破,有空就可以互相聊天。团聚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一晃就到了2022年春节,此前因疫情,泰国旅游业停摆,我回到德宏。终于与老家人相聚,和上次回家过春节相隔整整28年,已经物是人非。


上坟这天,侄儿侄女包括孙辈,人数增加不少,现在女性也可以上坟山了,是社会的进步。


谁来做主祭者?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父亲和大哥去世后,几年来一直由二哥主持,当老师的人声音洪亮,再合适不过。而今年他身体差,已经不能上山。


我会念,论资排辈也到我,但人老心少,不习惯当长辈,只好对堂哥(和我是感情很好的发小)下令:你是哥,轮到你来念啦。


这家伙憨厚地点点头。


等大家跪好,他却是非常简短地念了几句就到了最后的“顺顺趟趟,发财涨旺,起啰,起啰!”


大家也没觉得怎样,纷纷起来野餐。


我没后悔自己不来主持,在我的心里,父亲那有感染力的“呃……”音是没人能替代的,我也不敢在父亲的坟前模仿。


时代真的变了,以前种种过年禁忌已不复存在。


挑水,没了水井,都用自来水;小孩子新衣服,吃肉,都已经不算稀罕事。


按照十几年来的规矩,大年三十,我们全家族的人来老家聚餐,新年则在新家(二哥)那里聚餐。


许是母亲刚去世,或者“年”对现代人真的没有啥值得期待了,所以两顿饭都吃得很平淡,没有欢乐气氛,也不觉得冷清,真就是很普通的假期聚会。之后侄儿侄女们就都走了,各忙各的,哪还等什么出行日?


今年我回到普吉,中国游客还没有大量进来,不忙;商场里有点春节气氛,不停地播放“恭喜发财”的歌。


普吉是真正的国际旅游岛,对节日的重视,除了本国的宋干节,水灯节,外来的对圣诞节和元旦最重视,气氛热闹;现在也把春节气氛搞起来,说明中国游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疫情已过,新春佳节之际,我依然不必搞什么仪式,也没啥禁忌。敬天地和佛祖,念祖宗,可矣。


在此以盏西傣族方式祝福:呃……!愿天下苍生平安!中泰旅游市场早日恢复!大家顺顺趟趟发财涨旺!起啰!




2022年1月19日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布南温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