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诗话:毛太祖的《沁园春.雪》文采如何?与cromwellgm兄讨论:
************************************
************************************
************************************
荒城诗话:毛太祖的《沁园春.雪》文采如何?与cromwellgm兄讨论:祖龙:气势一品,文采三流,用词荒芜。毛家私塾,文化浅陋。千里对万里:简单的重复,最大的败笔。风花对雪月,沉鱼对落雁,闭月对羞花:那是对仗基本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以下乃 cromwellgm 兄的看法:
》》千里对万里:起手就是败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对大河,内外对上下,莽莽对滔滔:用词荒芜。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银蛇,蜡象:土法洋文,不中不西。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不错,有新体诗特有的表现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点睛之笔,全诗出彩之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断烂朝报式的历史点画,不够凝练精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豪爽气势,一品之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太土太直接。诗以言志,须劲气内敛,秋心四方。千里对万里:简单的重复,最大的败笔。风花对雪月,沉鱼对落雁,闭月对羞花:那是对仗基本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接下来容俺针对cromwellgm所言,逐一讨论一番(“-”号后面是俺的评论):
》》千里对万里:起手就是败笔。
- “千里+万里”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类似排比句的手法,就像绘画一样叠笔渲染出更亮眼的效果。这里更不能用“对仗”来要求,谁说【沁园春】这开头三句必须对仗了?相反,这里的重复显得非常老练精彩,俺甚至觉得太祖是抄袭古人的。请看: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唐·戴叔伦)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唐·王维)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唐·李白)
万里东北晋,千里西南秦。(唐·欧阳詹)
千里远木笼秋浦,万里澄江浸落晖。(宋·董俨)平心而论,不能说古人“千里万里”地重复就好,而太祖重复了就成了“败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对大河,内外对上下,莽莽对滔滔:用词荒芜。- 这样看“对偶句”也有失偏颇,“对偶”者,对得是“句子”,不是字词。请注意那个分号“;”是放在“莽”字的后面。你从天上俯瞰,长城在山上自然是“莽莽”,而黄河是水,也自然滔滔。“荒芜”何在?而且“城对河,地理对;莽对滔,形容词对;内外对上下,方位对”,相当工整!而且“惟余、顿失,莽莽、滔滔”,也是古人常用的词,都被磨得发亮了,何言“荒芜”?请看:惟馀故楼月,远近必随之(南北朝 朱超)
别心不可寄,惟馀琴上弦(陈朝 陈叔宝)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屈原 九章)
寥寥寒烟静,莽莽夕阴吐。(唐 高适)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唐 杜甫)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唐 王棨)
舟行污池中,顿失江湖青。(宋 张舜民)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屈原 九歌)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汉 东方朔)
滔滔彼江汉,实为南国纪。(隋 杨素)总不能古人可以用,太祖用了就不行?哈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银蛇,蜡象:土法洋文,不中不西。- 这句里“银蛇”,没有任何毛病。古人也这样用:苏岩乳洞拥山家,涧藤古栗盘银蛇。(唐·无名氏)
这位无名氏写的是《白雪歌》,“银蛇”是藤上落满了雪的比喻。而毛太祖用得更精彩,是远望积雪堆在连绵的山顶轮廓上的样子。“蜡象”这个不好,也可以说非常不好,这点俺完全同意cromwellgm兄的高见!这句原来是“原驱腊象”,有太祖的书法作品为证,“原驱腊象”正是蒋公在重庆看到的。后来太祖位登九五,估计有可能是为了彰显礼贤下士的风度,竟听了臧克家的建议,改成了“原驰蜡象”!说是更通俗,老百姓能看得懂。这个臧克家“该死”!俺就看不出改了老百姓就能看得懂,古典诗词本来就是文人的玩意儿。“蜡象”为啥不好?“蜡”是不经用的东西,不结实,容易散,容易化。想起了《西厢记》里红娘讽刺张生的那句“原来是银样蜡枪头”。且白蜡按咱们中国文化传统也不吉利。“原驱腊象”多好啊,“驱”才是大象的大气无敌的模样儿!大象从来不用匆忙地“驰”,谁敢惹大象?“腊”是“腊月”,是冬天又恰和雪吻合。“腊”虽然没强调“白色”,但用雪盖着的高原来形容大象,立马就让人想到是白的!臧克家“该死”,俺还得再说一句。俺读过他几首诗词,很烂。太祖竟然听了他的。太祖那时应该是上了些年纪。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不错,有新体诗特有的表现力。- “须晴日、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都不是毛太祖发明的词,古人一直在用,俺就不再举例子了,节省俺找和大家看的时间。说它们像新体诗也可以,新体诗里常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点睛之笔,全诗出彩之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断烂朝报式的历史点画,不够凝练精辟。- 这里俺还得讨论几句。诗词不是给人作政审,一共才四句话,写四个人。每两个人才分了一个四字句的台词,你还让太祖怎么“精辟”?本来太祖也不是认真的,这里纯粹就是调侃的手法,故意说他们不行,以衬托结尾的“风流人物”而已。其实颇可斟酌的俺觉得倒是“文采和风骚”,严格看二者虽确有细微的区别,但你说文采属于风骚可以,风骚属于文采也未尝不可。有点点儿的雷同,不是吗?臧克家其实应该在这儿提些建议。哈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豪爽气势,一品之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太土太直接。诗以言志,须劲气内敛,秋心四方。 - “诗以言志,须劲气内敛”,对,也不完全对。直接显露霸气的大有人在。例子也很多,只手举俩:大风(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⑴。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
************************************
贴主:荒城冰月于2024_11_06 8:08:41编辑
已标注为荒城冰月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