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史专栏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砥平里前战(转摘)

送交者: hhhdavid[☆品衔R3☆] 于 2022-07-02 19:26 已读 1768 次 3赞  

hhhdavid的个人频道

+关注

鉴于大家对我党我军的文章兴趣不大,那么回到原来的方针。

摘自: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作者:【美国】大·哈伯斯塔姆 

从某种意,砥平里生了两场战斗。第一场战生在双隧道。双方都是大模作,但中国的兵力明显压合国。然后,原州之又引了更激烈的砥平里斗。所有斗的焦点都是围绕横穿中央走廊、通往南部的运脉。砥平里位于原州西北15英里、城以东约50英里、三八线以南40英里的地方。  军事史学家堡曾场战役有过详细,按照他的法,双隧道“在砥平里西南方向三英里左右”。
    他
路在那里“突然从南,然后入隧道,在横穿山体后重新拐向西南。隧道所在山体由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脊构成,比谷底高出100米左右。两条山脊相互扣合形成一个蹄形,缺口是唯一一条通向砥平里的公路。条离开山谷的公路横穿两条隧道之路”。堡提到,谷底南北1000米左右,西500米左右,山谷被几座500米的高山抱其中。[1
    美
攻将从砥平里开始,并把里作核心,以此控制通往交通枢原州的道路。美国人和彭德怀,也相信围绕中央走廊必将生一场恶战1月底,李奇微的西线军队展开第一模攻,第2奉命在东侧提供掩入砥平里地区以确定志愿42的方位。李奇微的情员认为,他肯定就蔽在中央走廊的某个位置,至今仍未暴露。在争的第一个年,两支军队在行军转移方面的差距而易:在夜间战斗中,即使面九个的中国军队,美国人也不知道方藏身何。相比之下,要把美的一个师隐蔽在朝大地上,就像把一只大河藏到物店里面一

 整个双隧道斗分三个段:察以及随后的两次斗,每一次斗都极其惨烈。126日,第8团军发动的“霹”是李奇微的一个大手笔,他希望借此一重新回朝鲜战场的主动权。第二天,一支由莫里斯·芬德森中尉指队对隧道地区行了察。芬德森是在隅里一之后来到第23的,他一直因没有参加这场战斗而感到憾。他被分配到谢尔曼·普莱特的B,任带领1对东侧铁线附近的地区察,按照上司的法,那里叫“双隧道”;一直不断有零散情称,在地区发现了一些中国部。他的任就是自到那里去核——上司告他,此而已,的什么也不用做。

这项有点荒。因的出地就在人控制区域的深位置,那里已是北方了,因此,他担心随有可能被伏。芬德森在17高中毕业候参加了“二”,当是隶属于第70的坦克兵,始跟随巴在法国驰骋。在平原上驰骋的那种力量感可比在的巡逻强多了。他在的任就是离其他美国部,独自体会战场的孤独。如果遭遇不,没人会来救你,你只能自己想法。他带领着自己的察兵,一路上小心翼翼,最到达了距离双隧道一英里左右的指定地点。他里果然发现了中国士兵,随后双方短交火;之后,芬德森接到命令,立即返回基地。回到地之后,芬德森幸自己活着完成了任。[2

 第二天,按照阿蒙德的指示,弗里曼派出一支更大的部再次前往地区察。支特遣的任只是对该地区察,并尽可能不与人的大部交火。次任由两个的一部分兵力成,分是来自第23C(詹姆斯·米切中尉指),以及来自友2421的一个连长是哈德·穆勒中尉)。C的一半人是新兵,对该连在前几个月里遭受的重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人刚走出新兵训练营便作为替换人员被派往前线,还很少有人接受过步行作战训练。按计划,两支部队将在梨湖里会合,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15英里以外的双联隧道。

这是一支规模很小的混合部队——只有四名军官和五十六名士兵,但重装上阵:八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一支火箭发射筒,一门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57毫米和75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各一门;一旦进入作战状态,有近一半人使用重武器,另一半人协助前者。他们还有一辆3.75吨重的卡车和九辆吉普车。
  他们的头上还有一架负责联络的小型侦察机,如果地面部队没有及时发现已经现身的中国军队,这架飞机就会向他们飞来发出警报。飞机与基地的通讯联络明显好于地面部队,但与地面部队的联络却很差。营作战参谋梅尔·斯泰上尉也是这支部队中的一员,按照命令,他在侦察队离开梨湖里之后就可以返回营部,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跟随侦察队一直到双联隧道。在他乘坐的吉普车里,有唯一一部能和侦察机联络的无线电。由于天冷路滑、雾气浓重,整个部队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这也让侦察机在早晨的作用非常有限。[
3

中午时分,他们到达“双联隧道”。米切尔先行到达通往隧道的山谷最南端,然后等待穆勒会合。到此为止,似乎一切都还顺利。米切尔的吉普车在最前面,始终与部队保持50码的距离,运载重型武器的卡车远远地跟在后面,这样一旦前面的吉普车遭到袭击,后面携带重武器的部队可以快速插上支援。肯·汉堡写道,墨菲定理在这时起作用了:只要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一定会出错。他们停留的位置就在向北通往隧道的主道上,但旁边还有一条向东通往附近新村的小路。由于侦察队的大部队尚未到达,因此斯泰上尉自告奋勇,决定亲自进入新村一探虚实,以保证大部队到达之后无须停留即可继续前进。他驾车走了一半距离,然后把吉普车停到路边,步行进村。当然,他随身还携带着唯一能与侦察机进行联络的无线电。他的吉普车很快就遭到袭击,车被炸毁,司机被打死,斯泰失踪。

 现在,地面部队与空中耳目之间的唯一有效联络方式没有了。侦察机里坐的是副营长米拉德·恩金少校,他看到大批敌军正从453号高地的斜坡上向美军靠拢,于是马上呼叫米切尔中尉,通知他们尽快离开山谷,但是他无法联系上米切尔。他很快就意识到没有必要再发出警告,因为进攻实际上开始了。恩金少校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通过无线电通知第23团:侦察队有可能全军覆没。然后,立刻返航加油。

实际上,侦察队一踏进空旷的山谷就掉进了中国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大批中国军队虎视眈眈地等着他们陷得更深。中国人发起进攻时,二等兵理查德·福克勒尔和侦察队中的其他士兵被敌人的火力压住。他后来回忆说,就在他们准备吃午饭的时候,第一颗迫击炮弹落在附近;几乎就在同时,枪炮声四起,各种武器随即向他们开火。
   指挥官命令驾驶员立即掉转车头。但道路狭窄,连吉普车都很难驾驶,更不用说卡车了。刚掉转方向,最前面的吉普车就中弹了。福克勒尔还记得,惊慌失措的驾驶员把车停在了路中央,整个队伍的前进因而受阻。这时,敌人的一挺机枪向他们猛烈扫射,而这辆吉普车是它的主要目标。随后大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这样的声音那时恐怕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声音,福克勒尔认为,那肯定是防冻剂从散热器里喷出来的声音。就在中国人开火时,米切尔和穆勒之间还出现了短暂的激烈争执。穆勒认为,避免全军覆没的唯一机会就是冲上前面的高地(正东面的一座山),然后在那里构筑阵地,但米切尔仍想沿公路撤回。后来,穆勒对米切尔大声吼道:“我们必须爬到前面的山顶,中国人正在从另一侧逼近。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中国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双方都拼命地向那座山冲去,夺取制高点。但是,抢夺这座山的关键在于时间,那么美国人必须扔下大部分重武器以便轻装步行。最终,他们只带了一支火箭发射筒、一挺轻机枪和几支勃朗宁自动步枪。

那天恰好是一个年轻人拉伦·威尔逊的21岁生日,他是第23团第3营直属连的驾驶员,被借调到C连。上司向他保证,巡逻是最轻松的任务,因为前一天进行了一次侦察,而且只遇到极少数的敌人。但威尔逊还是有点紧张:尽管有让人安心的保证,可执行军事任务总免不了危险和不确定因素,而且在执行这次任务的人中没一个是他认识的人。和他乘坐一辆车的四个战友均来自第24师,随车携带一挺轻机枪。他感觉非常孤单。其他来自第23团的吉普车驾驶员也都是陌生人,这更增加了他的孤独感。每个人都希望认识身边一起战斗的人,因为在战争中,人们不仅是在为自己而战,也是在为别人而战。他认为,这绝不是捉迷藏的游戏,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儿,也不知道在哪儿会被中国人彻底包围,或者等你知道时已经晚了。他注意到一件事,来自第24师的士兵都穿着刚送到朝鲜战场的(可以两面穿的)新大衣,这让他多少有点嫉妒。这种军大衣保暖好,更重要的是,白色外套在冰雪漫天的朝鲜是最好的伪装。

1948年,威尔逊在盐湖城高中毕业后马上加入陆军。“二战”期间,威尔逊还是个孩子。当时美军曾在盐湖城的主要街道上进行过一次阅兵,他当然不会错过这样大开眼界的机会。长长的队列,步伐整齐地走进附近的一个美军基地,让他羡慕不已。在读高中时,他就参加了后备军官训练团,相信军人肯定将会成为自己的职业。他在第23团服役已一年有余。19507月初,在离开美国本土前往朝鲜的前一天恰好是他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因此,上司允许他和妻子在附近一家酒店度过最后一夜。这让他的上司很恼火,这位未婚的上司认为,在没有得到陆军正式批准的情况下,有责任感的士兵不会在战前和妻子在一起。在前往双联隧道的路上,他还在美滋滋地想着当父亲的感觉——就在三个星期之前,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苏珊。现实让他无暇多想,毕竟离家很远了,但随后发生的事情立刻让他感到活着有多美好。[5

威尔逊参加过洛东江战役,并且在军隅里成功脱险。他非常信任弗里曼上校,对自己的上司、直属连连长约翰·梅茨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他是自己见过的最沉着冷静的人。在军隅里的最后几个小时里,美军已经乱作一团。就在他拆卸厨灶的时候,中国军队正在步步逼近,紧张的情绪让所有人窒息。这时,梅茨上尉出现了。威尔逊给梅茨拿了一点吃的和一杯咖啡,给自己也煮了一杯咖啡,和梅茨坐在一起。突然,中国人开火了,紧挨在他身边的厨灶烟囱立刻出现了两个窟窿。威尔逊马上趴倒在地,咖啡溅了一身;而梅茨一动未动,只说了一句话:“嗨,不就是两个洞吗,不用担心。”最终,他们还是成功地沿公路向西撤到安州。他们乘坐的吉普车在半路上失灵,于是他们把车拴到坦克上。尽管看着不够气派,但毕竟还是脱险了。

在进入山谷之前,从梨湖里到“双联隧道”的整个行程一直平安无事。之后,威尔逊便听到令人憎恶的军号声。多年之后,他依然清晰记得那天发生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在听到军号声之前,他们并没有看到中国军队的身影。突然之间,他们就陷入一片混乱。那种感觉很奇怪,好像敌人来自另外一个战场,他们能看见你,而你却看不到他们——那无疑是最糟糕的时刻。一个军官大吼着催他们把吉普车挪到路边,以便让他们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他马上意识到,中国军队就在他们进入山谷的那个地方设下了阻击网。那个军官突然间又大声喊叫,让军队立即向山顶撤,似乎刚才的命令才下达一半便立即改变。之后,威尔逊听到穆勒也在大声传达同样的命令。此时,所有指挥官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他们马上就会发现双方的兵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他们从北坡向山上撤退,这里的雪更厚,地面更滑,而中国人是从南坡向上爬。潘罗德让威尔逊带上两箱弹药,威尔逊当时感觉每只胳膊额外增加了20磅的负荷;他异常焦虑,觉得这次是躲不过去了。潘罗德在关键时刻表现异常出色,证明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每当有人想放弃的时候(尽管这很可能意味着被中国人活捉,更有可能是死亡),他就会赶着他们向山上爬。威尔逊注意到,山脚下拥着七八个人,后来才知道都是福克勒尔的部下,而且都是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的新兵。潘罗德向他们大声喊道:“快走,浑蛋!快走!”但他们一动不动,这让威尔逊感到意外,他的本能一直在告诉自己:人多的地方才安全。

对于那些困在山脚的人来说,那是一个噩梦:第一次品尝战争味道的九个新兵(当然也包括福克勒尔)发现自己脱离了大部队,茫然不知去向。他们不了解战争,也不了解自己所在的部队,又与集体脱离,更没有指挥官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除了恐慌还是恐慌。慌乱之中,他们奔向附近的几间茅草屋,似乎那里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安全和庇护。后来,据称有一些士兵过度惊慌,拒绝执行上山的命令。福克勒尔肯定会说,这绝对是恶意诽谤。他们并没有拒绝执行命令,他们只是没有听到命令。福克勒尔说:“事实是我们勇敢地还击了。”有些人还在混战中丧生。他不知道命令该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们还不熟悉战争。尽管他们的名字都印在团部的花名册上,甚至可能一个挨着一个,但彼此不认识。其中有一个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小伙子,刚刚结婚,福克勒尔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他说自己还没付清结婚戒指的钱。他还记得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艾伦·安德森,在战斗打响时,安德森在慌乱之中扔掉了武器,结果在回头捡地上的枪时中弹身亡。福克勒尔还记得理查德·诺曼,因为那天恰好是他的17岁生日。他被一颗手榴弹击中,他的来自芝加哥的朋友理查德·斯卡泰尼为他包扎了伤口,但他们都在那天牺牲了。曾经和福克勒尔待在一个战壕里的罗伯特·沃尔什来自纽约,他在那天的战斗中也牺牲了。机枪手托马斯·米勒一直在勇敢地还击,而且发誓一定要打死十五个敌人。半个多世纪之后,福克勒尔依旧无法忘记那悲惨一幕,他会像唱颂歌那样念叨着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这七个人“都死在129日,都死在129日……都死在129日……”除了福克勒尔之外,只有米勒的机枪手搭档贾勒莫·安塔兰侥幸逃生,因为他是关岛人,长得很像亚洲人,中国士兵把他误认为是自己人,于是他趁机溜走了。

以上是摘部分。

喜欢hhhdavid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