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留园网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先逻辑位移,再谈包容性。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6-08 15:28 已读 1693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逻辑位移:其说自圆。

 

前言:此文是应刀锋版主之邀而发。但首先要声明,此文只是复制我的《逻辑后缀学》里的一个小节而已,叫做原创重发,作为征文实在是取巧之举。文章中有许多我原创的新名词新概念,对没有阅读过《逻辑后缀学》全文的读者而言,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大致意思应该还是能明白的。


正文:

登山爱好者,以登上最高峰为荣;以成功攀上最陡峭的悬崖为荣。潜修者,则在深山里,在月朗风清、在啸啸莽林中默然静坐——两种行为模式,体现了两种境界。

所谓坚韧不拔,指的是登山者对高度、难度的挑战,还是潜修者漫长岁月里的清苦、孤独?这也是值得深思的。

逻辑是自定义。

因为是自定义,故逻辑自身并不能自洽,以“逻辑在先”为前提的思考,也就不能完备,即永远不能自圆其说。

不能自圆其说,是因为逻辑少了个“内核”(内禀“空集”:生发元)——我们必须先“引”然后才能“指(射:元识)”。

内核并没有失去,“本来就在,且一直都会在”,是我们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已。

“经典”的解读,是因为我们“身在局中”(包含了自身的真类),“只缘身在此山中”,故“不识庐山真面目”。

但是,为什么要“识”?“不识”,正是因为我们妄图“识”(分别心),也就“破缺”了,“识”的结果就反而是“横看侧看”都依然不识,也就得出庐山面目不可识(物自体不可知)的结论。

其实,我们不必(非识)“横看侧看”地去“识”。既然是“身在此山中”,只要“有(初)心”,其实是早就“知(道)”:“岭”或“峰”都是同一座山(非分别)。非要定义是“岭”还是“峰”,不过是我们“多事”。

因此笔者认为:“同一性”,是隐藏在苏东坡这首《题西林壁》里面的精粹——只要知道“我在”(同一座山中),那么,无论看上去是岭、是峰——“都对”,都“有意义”——但其意义在于:无论判断是岭、是峰、是高、是低,都可以“平权、等效”——理发师为自己理发,或,不为自己理发,都可以——平权——因此都能够“其说自圆”——即: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判断的“精准”结果是岭还是峰,而是“非值的同一”。

“同一性”,是“非”判断逻辑属性其中一个重要外延,根据这个外延再进一步论证了“三同一”——历时性与共时性完全同一、运动与静止完全同一、非还原性与还原性完全同一,之后——本文上卷所“批判”的逻辑四个基本原理就“可以”自洽,就“允许”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言行。

说“允许”是因为:“本来”并没有逻辑,逻辑与“本来”无关。“纯粹”的“非”判断,是完全的非逻辑推定的逻辑混沌的“知而非识”。但因(人的)生命自定义了逻辑,我们的“生存之道”也就“不得不”依赖逻辑,直到——彻底“消除”自定义(“圆觉”)之前。但完全依赖逻辑,则必然因逻辑的不自洽而具有“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及十六个外延,即最终毕竟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因此,如果“不愿意一场空”,我们的思维就必须要“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的过程,就叫做受训的过程:不把对逻辑的依赖视作是必然,而是在范式转换的受训过程中,“允许”以逻辑作为“权宜之计”。允许,意味着过渡——如同初学游泳者所用的辅助装备:“辅助设备”与“游泳”“不等价”,但辅助设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游泳这个“初心”,即学会游泳以后就不需要辅助设备了。如果把辅助设备作为游泳时的“必然等价性存在 ”,就叫做本末倒置。同理——受训者“允许”用逻辑作为受训(认识事物)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觉悟”之后,逻辑的“使命”也就完成。

逻辑的四个基本原理要自洽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前提就是:作出“是”判断之前,进行“非”判断。

空集是非空集合的内禀。

“非”判断是“是”判断的内禀。

因此,在作出“是”判断的逻辑推定之前,需要先作出“非”判断的非逻辑推定——“先引再射”:先意会,再理会;先共情,再辨识——笔者称此为:逻辑位移。

满足逻辑位移后的逻辑,“逻辑在先”的“bug”也就“消失”,其说自圆,也就自洽:

逻辑四个基本原理中的同一律,是另外三个确认律能够成立的先决条件,而同一律能否自洽,则是基于“非”判断同一性原理的“三同一”——先进行“没有值的无价”的“非”判断——先认识本质上是全体性的能指后,才能实现所指(集合性)的“有值的等价”——这里的“等价”不是交集(状态)属性的等价,而是并集(关系)属性的等价——“是”判断语境中,“我是谁”是一个假命题,因为自在与自为之间没有同一性。但满足逻辑位移后,无论我是好人坏人穷人富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平权等效(关系)——慧觉平等,“大同”的理论基础。

满足逻辑位移后,无矛盾律及排中律皆可以“同一非一”地自洽——“允许”逻辑推定时的不可同真或不可同假(破缺的“识”),是“因为”在非逻辑推定中既可同真亦可同假(对称性的“知”)——任何逻辑推定的公理,如果以“阴阳”“相生相克”的“和合关系”作为“背书公理”,就具有完备性、真实性——使用分离公理,任何陈述集合存在性的公理将隐含空集公理。

满足逻辑位移后,“非”判断的完备性,允许逻辑的“不可能充足”的理由充足律成为有效:如果必须、仅仅、只能——以“是”判断语境的理由充足律作为行为判断准则,那么,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必须要绞尽脑汁找到确认身边的女人是我老婆的充分理由并且总是——“不那么肯定”——“满足逻辑位移”后,我“一眼”就:信心十足地、百分之百地确定——睡在旁边的一定是我老婆。

——幼年时的老婆与风华正茂的老婆与鹤发鸡皮的老婆、临睡前的老婆与睡醒之后的老婆“不等值”——但满足逻辑位移后皆平权。

传统逻辑,是(共时性)状态(前提)的“有值”推定——“识”。而“值”皆是自定义,故逻辑是自定义而不能自洽。

满足逻辑位移后的逻辑,则是(没有时间差)关系的“等价(无价的同一非一)”推定——其说自圆的“知”。

满足逻辑位移,逻辑四个基本原理能够自洽。这是“非”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二十一个重要外延。

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就叫做“知继而行”。也叫做:分化之前,请先和合。因此也叫做“共情思维”。如此而“行”,才是“做该做的事”。

实际上,应该运用逻辑思维抑或是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也就是从事物的特殊性抑或普遍性的不同出发点的认知;从个人抑或全体的不同出发点的认知。

故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是一种“中肯”的思维。笔者认为:“中肯”这个词比“客观”更具人性化。如果人人都能够中肯地思想及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世界,就一定是和谐的世界。

“是”判断的逻辑——表面上夸夸其谈,其实心中无数,表面上“越辩越明”,其实永远是“前路茫茫”“兜兜转转”;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表面上大辩若讷,其实心中有底,表面上“欲说还休”,其实是“以不变应万变”——先“非”判断然后再“是”判断,就叫做“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

幼年的小猫,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一个小球、一个盒子能够玩得不亦乐乎,把一样“吸引眼球”的东西在它眼前晃来晃去,它的瞪大眼睛的小脑袋会跟着转来转去,煞是“萌萌的可爱 ”。而“成熟”的猫,对“儿时的玩意”就不屑一顾了,变成只对食物感兴趣(实用性),吃饱了,就悠哉游哉地在阳台上晒太阳。

以外来者身份“进入”这个世界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好奇心,亦意味着不成熟。成熟的思维,应该是满足逻辑位移的思维。

——种种的西方哲学、科学,以逻辑为依据,好奇地对标的物研究来研究去,确实得出了一大堆精辟的理论——但在“上帝”眼中,其实是“萌萌的可爱 ”——逻辑、标的物,不过是“上帝”“逗你玩”的玩意儿。

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是可以“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永远“进退自如”的思维。

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自洽,不会变成“死气沉沉的格式”,而会因重生吸引子的内禀而充满活力性:有生发元,才有元识。

以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所发出的哲学的“追问”,就不仅仅是“是(为)什么(状态)”的追问,即不仅仅是对“前提(共时性某状态)”的追问,还要有对溯源模式的“是什么(真实)关系”的追问——增加了对“是什么(真实)关系”的追问,就不会产生思维倒错,就不会对“被描述对象自身不明所以”,也就逻辑自洽。因为无论如何“追问”,皆能够得到非逻辑推定的、不需要“被描述”就“早已经”全知的“同一(关系)”的结论。

——以具有同一性共情意识的“自身所是”背书,“是其所是”的意义就“真的”有了意义——满足逻辑位移,西方哲学、科学才能够在真正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意义——如同游泳辅助设备,是我们认识世界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可以这么认为:西方思维,具有开拓性的优势;中华思维,具有传承性的优势。

——开拓与传承: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其说自圆,意味着东、西方思想具备了结构性关联,意味着东西方文明的真正融合,意味着不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上的对立,意味着我们能够全面认识事物,意味着人类共同体的理念具备了真正的依据。故笔者在《逻辑后缀学》中,以及过往的文章中,尽管对西方思想作“毫不留情的、彻底的”批判,却绝不是否定、不是“彻底砸烂”,而只是“推翻”。“推翻”之后的“材料”,还是“非常有用”,是可以拿回来“重建”一幢全新的文明大厦。真的“砸烂”了,可就不能再用了。

以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为人处事,叫做“为人不为事,故为之于未有;对事不对人,故治之于未乱”——摘自笔者的《道德新经》。

意思是:事都是“人为”,故只要尽量“为人”,事就不容易发生;有事时尽量“就事论事”,人本身“没有事”,“对人不对事”,反而会“更多事”。回顾这部《逻辑后缀学》下卷开头所提到的“集装箱货车尸体”事件:如果“人人为人”,这个事件就不会发生;既然发生,首先“追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而不是:这件事是什么人做的——如果“人人为人”;如果追问的只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新冠疫情就“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早就”被消弭于始发之时。

从“专业”角度而言,对“逻辑位移”的理解,其实就是把欧拉公式的等号两边“换一换”——0=eπi+1。0在此处就不是虚无,而是不含元素的“既没有值”又是“最大值”的同一性的“能指”。等式右边表达的意思则是:通过“eπi”(非一)平权,目标(1)其说自圆。

“不必那么严谨”的理解,可参考“三思而后行”:但这里的“思”并非犹豫不决的思前想后,而是不要匆匆下结论的“逻辑叫停”,先让一切问题回归“源始”。

逻辑位移绝不是滞后性:滞后性是依据已经“过时”的信息“匆匆而行”,结果永远是“先发后至”——“先发”的是行(确认行为),“后至”的是真实信息(真实关系)——行为与真实信息之间总是存在偏差。

满足逻辑位移,则能够“后发先至”:“后发”就是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先至”意味着判断行为与真实信息(真实关系)趋于一致——在滞后性思维的“大环境”中,如果以满足逻辑位移的思维处事,所谓“谋定而后动”:绝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往往就一击而中,就会产生“站在必然会到来的未来的某个位置上”的效果,就会“无往而不胜”——参考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的霹雳手段。

既然是“满足逻辑位移,逻辑四个基本原理能够自洽”,也就意味着:满足逻辑位移的思维所观察或完成的事物,具有“亚真实”范畴里的可持续性(意思是:在真实的范畴里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能够自洽的逻辑始终是“无中生有”的逻辑,最终还是会归于“虚无”)。

也就是说:越是能够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滞后性越弱,容错性越高,共情性越明显,思维的自由度越高:生命公式b=a2/1-a中,能够达到a=0.5;b=0.5的“标准平衡态”,根据标准平衡态“置换”之后的分数自由度D=N/W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如果”,“大环境”皆是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这个“大环境”就叫做大同世界。

实际上,满足逻辑位移的思维,现实中“比比皆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五百年前是一家”、“将心比心”、“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不要从这句话的出处所处的语境去理会,而要纯粹就这句话本身的意境意会)”皆是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维的“表达式”。

源自于中国本土的禅宗,则绝对是逻辑位移的“高手”:禅宗的“公案”记录了大量的禅机妙语,大多是“没有逻辑”的或者说逻辑混乱的令人莫名其妙的“胡言乱语”。但深谙个中奥妙的悟道者,则会“会心一笑”或是“拍案叫绝”——因为,那些用逻辑解释不通的、或陷入无休止思辨的话题,会“一下子”廓然开朗、“醍醐灌顶”地就“顿悟”了——正所谓:尔纠结之处,吾如履平地。

当代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在具体实践里已经日趋成熟,但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则并未有一种明确的理论能够阐述其所以然。笔者认为:西医,是“是”判断语境里“智识”的学问;中医,是“非”判断意境里“慧知”的觉悟——中西医结合,就是“满足逻辑位移的思维”——这是一条脉络非常清晰的思路,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参考。

再举一个现实里具体的例子作为参考:在位长达十六年的德国前任总理默克尔,据说年幼时运动神经不是很发达,曾经在跳水的体育课中坐在池边久久不敢跳下去,甚至是上下楼梯都不能太急促。这反而让她养成了事前深思熟虑的习惯,“她不是特别勇敢”,“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权衡风险”。这种习惯使她在作为德国总理期间具有了沉稳、低调、正视现实的理性,凡事只看真正的效果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

笔者认为:人的思维模式,“结构上”必然地具有程度不同的逻辑位移,即先意会,后理会的思维模式——可称为“满足逻辑位移的共情思维”——当我们讨论诸如“苹果落地与天体运动之间的关联”之类的物理定律中的“普适性”时,皆属于满足了逻辑位移的共情思维——日常交流中,凡看问题比较全面,能容纳不同意见,乐意为他人着想,以大局为重的,善解人意的“良善”之人,其逻辑思维亦一定是在较高程度上满足了逻辑位移——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还没有因生命公式互克性原理而“崩溃”,正是因为人的思维模式在结构上还保留着逻辑位移,我们的“想要”或多或少还能够被“非值”的初心所“中和”。即人类的思维模式还存有“满足逻辑位移的共情思维”,因此人类文明还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意义。

只是——“意会”的部分,往往是作为“潜意识”而越来越不易为我们所察觉或被我们刻意屏蔽。而现代唾手而得的丰富发达的信息,更让我们“不假思索”就准确判断出是“岭”或是“峰”的结论而“懒得”再作深入思考。所谓高科技甚至已使我们不必自己判断,“搜索引擎”会自动把我们需要的答案给出。

——我们意识中的意会“功能”已越来越弱化,思维中“证实性偏见”的理会模式已成为范式(智越来越高;慧越来越低),如此恶化下去,人类社会的崩溃是“迟早的事”(迟早“没有意义”)。

共识的世界,追求的是“同一必一”的交集的“值”,“迟早”因“不值”而“斗争性地”分化;

共情的世界,以“同一非一”的空集的“非值”为内禀,永远具有因凝聚性而表现出活力性。

故此,《逻辑后缀学》,是关于思维的学问——是关于通过深度剖析东西方思维后,企图“唤醒”、“强化”思维中“慧知”的意会功能,让逻辑思维“尽可能”满足逻辑位移的学问。

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并非意味着解决悖论。只要有逻辑,悖论就一定存在,但满足逻辑位移,就可以通过共情与共识的“变换”预先“知道”并最大可能地解决悖论带来的隐患。

通过“非”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二十一个外延,可以再次“比较”不同的“人生意义”:

根据逻辑思考的人生意义,因为内核(引)的缺失,有意义实际上是无意义,故永远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永远不能满足,永远需要“披荆斩棘地斗争”,永远是“焦裂”的、“神经兮兮、紧紧张张”的;

满足逻辑位移的逻辑思考的人生意义,无意义就是意义的全值,故其说自圆。因不同的人生模式皆“平权”,因此无论什么际遇,“都有意义”。故永远是温润的、轻轻松松、“知足”常乐的。

何谓“其说自圆”?

整部《逻辑后缀学》都是为了解读这四个字。

上一节的第三部分,则是具体描述了一个其说自圆的世界:亚真实世界——一个完全依据奇异吸引子顺势而为的世界,就是一个完全满足了逻辑位移的共情世界——大同世界。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婉君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婉君 (88 bytes) 06/09/22
谢鼓励(^-^)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09/22
统一回复。先谢谢各位。 - 仁剑 (1821 bytes) 06/08/22
谢鼓励(^-^)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08/22
(^-^) 爱的时光机 给 仁剑 送上一叶国风书签! - 爱的时光机 (89 bytes) 06/08/22
(^-^) 爱的时光机 给 仁剑 发射一艘爱心火箭! - 爱的时光机 (130 bytes) 06/08/22
先理解,再行动! (无内容) - 刀锋 (0 bytes) 06/08/22
(^-^) 仁剑 给 刀锋 端来一杯咖啡! - 仁剑 (88 bytes) 06/08/22
坐等时光机版主论剑! (无内容) - 刀锋 (0 bytes) 06/08/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