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办年货

送交者: wangguotong[☆★★声望品衔12★★☆] 于 2025-02-16 4:10 已读 2384 次 2赞  

wangguoto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办年货
作者:云的故乡

单位的年终总结会开完以后,我终于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近一个月来,天天加班到深夜,很久没有给家人好好做顿饭了,今天下班后,我打算先去超市买些食材,回家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


刚一踏进超市的大门,耳边就传来了喜气洋洋的迎春曲,抬眼望去,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只见屋顶上悬挂着几盏硕大的红灯笼,五彩的气球点缀其间。入口处的两排货架上,摆满了对联、福字、红包和各种吉祥物。包装精美的糖果、礼盒,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过道的两旁。熙来攘往的人群推着购物车,穿梭在各个货架之间,收费处更是排起了长蛇大队,满载而归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这才猛然意识到,新年就要到了,可我还没有着手准备任何年货,真不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置办年货的情景。


小时候的冬天总是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冷得让人伸不出手来,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置办年货的热情。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为迎接新年做着各种准备。


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穿的、戴的、铺的、盖的,都得靠女人们一针一线地缝制。忙活一年了,怎么也得给全家人做双新鞋、扯身新衣服。


我当时还是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但已经知道爱美。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我特别珍视这一年一度添置新衣的机会,每年扯布料的时候,都会跟着母亲去,满心欢喜地亲自挑选。我在那些五颜六色的布料堆里挑花了眼,眼看快要散集了,母亲在一旁不停地催促,我却迟迟拿不定主意,好不容易买完了,往回走的路上又反悔了,缠着母亲回去退换,母亲拗不过我,只好掉头回去。卖布料的商贩正忙着收摊,母亲硬着头皮走过去,一个劲地跟他说好话、陪笑脸。都是熟人,东西两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商贩纵然极不情愿,最后还是给我们换了。


我母亲心灵手巧,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亲手缝制的。白天去集上买来布料,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连夜赶制。等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窗户纸已经透进亮光来,窗外清澈嘹亮的鸡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母亲还在灯下飞针走线地忙碌着,两个鼻孔被煤油灯熏得乌黑,看来她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年底结婚的人多,定制家具的人也多,且大家都急等着用,常常是做好的大衣橱还没来得及刷漆,就又有人登门定制高低柜。父亲忙得不可开交,置办年货的事只能由母亲全权办理。


准备好了全家人的新衣后,母亲就开始推着小车赶四集,采购年货。我和弟弟是必定要跟着去的,集市离我们家有三四里路,去的时候,母亲用小车推着我们,回来的时候,因车上装满了采购来的年货,我们俩就只能跟在母亲身后走回家。


还没走到集上,就远远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弟弟立马像打了鸡血似的,从小车上跳下来,撒腿就往集上跑,母亲怎么喊也喊不住他,赶紧让我跟上去,生怕他在人群中走丢了。年底赶集的人多,挤都挤不动,我只能隔着攒动的人头,远远地望见弟弟的小脑袋,在人群中若隐若现,我心急如焚,终于在鞭炮市场追上了他。


摊贩们为了推销自家的鞭炮都豁出去了,一串接一串地赛着放,就跟这些鞭炮不要钱似的,只见电光闪耀,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整个集市都被这种热闹的氛围笼罩着。弟弟和一群小男孩兴奋地围在一旁,拍着小手欢呼着,跳跃着,久久不愿离去,我只好捂住耳朵,耐着性子陪他。可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去看年画,就掏出自己仅有的五毛钱,给弟弟买了几个二踢脚,他这才答应跟我走。


年画摊位前更是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年画铺满了半条街,山水画、戏曲画、花鸟画、明星画等应有尽有,刘晓庆、潘虹、龚雪、张瑜、赵娜等大明星,当时风华正茂、如日中天,一个赛一个漂亮,我被明眸皓齿的刘晓庆吸引,弟弟则看上了一幅胖孩子骑大鱼,可是我们身上都没钱了,决定去找母亲要钱。


我们在肉市场找到了母亲,她买的年货已经装满了小车,又带着我们去买了鞭炮、年画、春联,还给我扯了两尺红头绳,给弟弟买了一顶大盖帽。我和弟弟吵着要吃冰糖葫芦,母亲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串,晶莹闪亮的冰糖葫芦吃在嘴里,酸酸甜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母亲推着满满一车年货,我和弟弟吃着糖葫芦跟在她身旁,娘仨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东西都买齐了,母亲就带着我们打扫屋子,把屋里的东西全都倒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平时找不到的东西也一一找到了。把墙壁和屋顶上积了一年的灰尘都打扫干净后,再贴上新买的年画,整个屋子顿时焕然一新。


接下来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吃食,我记得每年要蒸六锅饽饽、一锅花馍、一锅年糕、一锅糖三角、一锅豌豆黄的包子。一连好几天,家里的炕头上总是醒着一盆面,屋里热得跟砖窑似的。那时候没有冰箱,母亲把蒸好的面食放在院中的一口大缸里,一晚上就冻成了冰疙瘩,想吃的时候,上锅蒸透,能吃上一个正月。


最麻烦的是做豆腐,由于步骤复杂,一个人做不来,母亲都是跟邻居大婶合作,我帮着烧火。先将黄豆浸泡,混着水磨成豆浆,过滤掉豆渣后煮沸,加入卤水,制成豆腐脑,将豆腐脑倒入特制的模具中,挤干水分,忙活了一天,一块方方正正的豆腐终于做成了。为了便于储存,母亲总是把大部分豆腐炸成豆腐泡,或制成豆腐乳,留着正月里慢慢吃。


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后,新年就进入了倒计时,母亲着手准备肉食,煮猪头肉、熬肉皮冻、灌香肠、垛肉丸子等等,哪一样都费时费力,需得忙活四五天。腊月二十九这天,开始烹饪各种炸货,炸鸡、炸鱼、炸肉、炸丸子等等,至此年货基本算是备齐了。


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随时都有新衣服穿,每天都有肉吃,对过年也就没有那么期盼了,也不用劳心劳力地准备年货了,只需去一趟超市,就什么都置办齐了。方便是方便了,但年味却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人们在追求便捷与效率的同时,不经意间丢失了许多传统习俗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我还是喜欢小时候跟母亲一起备年货的那些时光,虽然繁琐,但那是家庭凝聚力的体现,是对生活仪式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生活方式,给年味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永不消散。

喜欢wangguoto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