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宋代的士大夫之义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8-23 22:59 已读 4073 次 1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士大夫之义,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个人品质,包括大义即公义,以及小义即私义。


建立在五代之后的宋朝,需要重建伦理纲常,核心是忠义。“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入宋以来,到了“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搢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匡直辅翼之功,盖非一日之积也”。所列举宋真宗、仁宗朝的五人,都是敢言正直者,带领起士大夫阶层的忠义之气。包恢言:“然天下国家之事,凡所当言者,义也,非为名也。”官员勇于提出批评建议,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此即大义,指正义、刚正的气概,是士人的高尚情操:“士之所尚,忠义气节”。


所谓小义,主要体现在朋友之间的责任担当与无私帮助。宋真宗时,丁谓当权,王曙被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同僚刘烨感叹道:“朋友之义,独不行于今日欤。”毅然前往其家饯行,还住了一宿,“经夕而还,谓亦不罪也”。官员杨应询贫时,“葬其族十三丧,聚食者百余人。及贵,恩义益笃,推荫兄息,没之日,季子犹未仕。轻财仗义,所交皆世名人,士去门下,踵为达官”。不惜财物,乐于助人。


另一种是个人之间的结义,包括互相称兄道弟以及结拜兄弟。结义绝非江湖、武人、民间所独有,实乃儒家倡导,即《论语·颜渊》所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宋代文人自然继承发扬这一理念。既有兄弟之称,便多兄弟之义。如宋初,给事中张锡退休后因无子,“宰相范质尝兄事之,馆于别墅”。为其养老,尽足了义弟之义。而张锡则“以执政之门,不欲久处,往依乡人邓州观察判官黄保绪”。也尽到了义兄之义,不拖累义弟。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