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托尔金的理念、魔戒创作与佛学——与君的灵魂碰撞

送交者: ling_yin_shi[♂☆★★声望品衔12★★☆♂] 于 2022-10-29 19:54 已读 2898 次 5赞  

ling_yin_shi的个人频道

+关注
此文源于跟网友对魔戒的切磋。

正文:
    托尔金的一生,深受几件事的影响。

    1904年,托尔金1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的母亲是个勇敢的人,在死前的四年,1900年,她不顾浸礼会家人的反对,毅然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导致家人一刀两断,中斷對她的经济支援。九年之后,托尔金写道:“我亲爱的母亲是一个真正的殉道者,不是每个人都能收到上帝给予的伟大礼物,上帝也给了我们一位母亲,虽然劳累与困难,但是以死来确保,去维持自己的信仰。这件事影响了托尔金对宗教的看法:宗教有强烈的排它性,并不友好,并不能真的表达爱,虽然信的人把爱挂在嘴边。

    1915年托尔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曾经抱怨过:“上级长官中很难看到绅士,说实在的,他们甚至缺少人性。”虽然如此,托尔金依然感激这场人生之课,他认为经历让他学了很多:在战场之上大家基本一视同仁,无论宗教穷富,相互帮助体谅。在1917年,战争期间,受伤的托尔金开始写作《贡多林的陷落》(Fall of Gondolin),这可以认为是《霍比特人》,《魔戒》的起源。战后的1925年,他正式开始创作霍比特人前两卷。从这方面看,一战对托尔金影响巨大,激发了他的理念与艺术创作。不否认他会拿自己擅长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但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睡觉。因为其中包含倾向性,隐喻是成人能理解的,同时很多细节也刻画得残忍、真实。

    1936年,托尔金在讲座“《贝奥武甫》:怪兽和评论”表述了自己跟主流相反的观点。当时学者们一致轻视《贝奥武甫》,认为其中讲述与怪兽的战斗太幼稚,不能表现现实的,血淋淋的战争。而托尔金认为《贝奥武甫》的价值在于表达人类整体的命运,不应该仅仅立足一个部落,狭义地只属于一个集体,或者说一个国家。那年托尔金44岁,思想完全成熟,他的理念观点展现了他更关心一种兼容地,能适用于更多人的价值定义,而不局限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国家。2003年,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发现了托尔金手写的《贝奥武甫》翻译和评论,达到2000页。说明他下了很多功夫才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不愿纠结于狭义的正义邪恶对抗,更愿意着眼于广义的东西,比如勇敢,信任,信念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托尔金被编入了家园防卫队,他时常看到轰炸的战火,心里恐惧难过。也经常去关注自然的景况,比如太阳和月亮的升起沉落,那壮丽的景象,让他的心胸也变得开阔。于是他把这些对人类战争,大自然的感触融合进了《魔戒》的创作。两次战争的参与让托尔金反对战争,反对片面,人为的自我冲突,更倾向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961年,托尔金被提名了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落选。可是钱场得意——作品的销售为他带来了巨大利润。他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因为他觉得生活很受影响。1972年他在信中提到,他很不满自己变成了受人崇拜的偶像。“虽然那美妙熏香的味道美妙极了,但是会让我沉醉,丧失醒来的能力。”这时他八十岁,一年之后去世了。

    虽然很多人把《魔戒》归类为奇幻作品,但是它的味道很特别,如果跟同期的《纳尼亚传奇》——来自他的朋友路易斯的作品相比,甚至跟更后期的《哈利波特》相比,你会发现其中的魂不一样。很多人也认为他的作品涉嫌抄袭古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尼伯龙根指环)》的创意。这个理解表面化了,因为托尔金的真正目的不是用天马行空的妙思构建一个奇幻世界,而是融合了自己的人生体会:对战争,对西方宗教的思考,对教徒缺失人性的思考,对自己母亲独立、勇敢的追随,最终反映的是内心对真正的爱,更广义的爱的向往。小说中的隐喻也多:比如设定霍比特人看似弱小,可是对魔戒抵抗力却强;咕噜虽然邪恶,但是最后不是他出手,至尊魔戒也不会毁灭。他的理念简单讲是不要走极端,用现代的词汇,就是辩证看问题。这些理念来源于他独特的人生体会。当然,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语言专家,会让他的作品味道更丰富一些,更优雅一些,比如像《魔戒》中的精灵语言,以及很多的诗。《魔戒》所折射的是托尔金的人生经历与理念,是真真实实的经历,才感悟得来的。

    谈到佛学,在公元前400年就完全系统成形,这比苏格拉底还稍早一些,跟老子道学基本同期。随后向东影响了中国、东南亚、日本,向西也渗入阿拉伯(比如俗称的阿拉伯数字来源于古印度,亚历山大也是败于印度而死。)按道理印度和东西方的交流很多,千年下来,西方人应该对佛学不陌生,正常推敲,在理念的层面西方人会拿它跟自己的宗教相互比对,相互借鉴,虽然没有落地生根,成为西方的主流。可能一个原因是西方更看重个人自由,而佛学讲究小我。目前记载来看,托尔金确实跟佛学没有直接联系,不过可不可以这样假设地分析一下:在托尔金涉猎书籍之时,会不会阅读到一些东方的思想,以补充他心中的,跟正统的西方宗教所不一致的地方,而形成自己的理念?

    如果揭开西方神话故事的外衣,托尔金的作品(《霍比特人》、《魔戒》、《精灵宝钻》只是手稿而已)中的创作理念,比如咕噜角色的两面属性,比如对别人的控制欲,比如对古老自然的尊敬,对霍比屯田园式家园的向往,对术士技能以及机器大工业对自然的侵蚀,在东方的精神理念里,尤其在佛学(禅说)的领域属于主流意识,屡见不鲜。而这些命题在西方同期的古典经典里一般甚少搭理。当然后来也有,三四百年后,古罗马神话的双面神,生死门。简单讲,托尔金的想法更像西方人中的东方人。

      当然这是小弟的观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侧重看点不同,感受当然也不尽相同。先抛转,以引玉。

贴主:ling_yin_shi于2022_10_29 19:54:38编辑

贴主:ling_yin_shi于2022_10_29 19:56:12编辑
贴主:ling_yin_shi于2022_10_29 19:56:23编辑
喜欢ling_yin_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ling_yin_shi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谢谢鼓励支持。:) (无内容) - ling_yin_shi (0 bytes) 10/30/22
(^-^) ling_yin_shi 给 kudoof 赠送一只口红! - ling_yin_shi (88 bytes) 10/30/22
谢谢罗宾鼓励支持。 (无内容) - ling_yin_shi (0 bytes) 10/30/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