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資中筠:談談愛國

送交者: shoppersVIP[★★悠悠★★] 于 2022-01-04 22:09 已读 2349 次  

shoppersVIP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什么是爱国,K歌问我,把我问倒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
資中筠也是她个人的看法,她都87岁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演讲。值得参考。
她的文章很长,我还没看完。底部有视频链接。不爱看文可以直接点视频进去。
但我直觉认为华人爱中国,是对的。借此宝地发一贴。谢谢版主和大家的宽容。
今天这是其中的一篇,你若问我什么是爱国。我只能说我现在还说不清楚。
若能引发思考,就是值得的。

微文庫 其它 資中筠 正文
搜索内容

一席演講|資中筠:談談愛國資中筠2018-01-18

日前,資中筠先生在一席做了一場演講,題目是:談談愛國。資先生認為,本來愛國這個事是不需要談的,愛家庭、愛父母、愛親人、愛自己的國家。這不是人家強迫的事,不是道德問題,也不是政治問題。然而,近二百年來,中國人在愛國這個問題上糾結的不得了,所以,中國人的愛國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於是,引發了很多思考,也寫了很多關於愛國的文章。今天,再來談談愛國。——小編

資中筠:談談愛國
大家好。我先抱歉,我知道一席一般都是站著講的,可是一個人站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扶手,我不太可能,所以我就要求坐著講,請大家諒解。剛才介紹片上頭說我今年81歲,那是老的,我今年87歲了。

今天這個演講,他們說講什麼呢,我說選了幾個題目。主辦方說那麼你就談談愛國吧,所以我就談談愛國。

其實愛國這個事本來是不需要談的,因為愛這個事本來是一種自發的感情,你愛家庭,愛父母,愛親人,然後愛自己的國家。這個不是一個人家強迫的事,也不是道德問題,實際上也不是政治問題,所以我覺得本來是不需要講的。

但是你們也看到,我圍繞著愛國這個課題,二十多年來寫了很多文章。

為什麼老要思考這個問題?其原因就是現在我常常碰到一些以愛國為名的事,實際上是禍國殃民的。
我就覺得近代中國人,將近二百年來為了這個愛國糾結得不得了,而且有很多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這個犧牲不是說跟外國人打仗犧牲——那是哪個國家都有的,很正常的。中國人的這個愛國的犧牲是指在自己國內,很多人為了愛國坐牢、受到迫害、犧牲,所以中國人的愛國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而且一直到今天,常常有不同的意見的,忽然就被罵成漢奸了,漢奸這個名詞就變成了國罵了——凡是我不喜歡的人,我覺得他的意見跟我不一樣,特別是在網路時代,一罵就可以一大片。這也是中國特色,而且是現在的特色。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值得講一講。
另外我覺得像我這樣年齡的人,經歷了這麼多,比較有資格講什麼叫作真正的愛國。

因為我是1930年生的,我生下來的第二年,1931年就是九一八事變。所以等到我開始懂事的時候,在幼兒園學唱歌的時候,最早聽到的歌、我最熟悉的歌,就是《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從小學到中學,從南方到北方,我生在南方,後來到北方,大家都在唱《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所以這個是我從一懂事開始就刻骨銘心的一個記憶。
1931年九一八事變期間的宣傳口號
等到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是盧溝橋事變。我的小學校長是真的被日本人派特務暗殺掉的。我們的學校那時候是在英租界——在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的勢力是進不了租界的,所以他不能夠堂而皇之地進來佔領我們的學校,這不可能。

那時候有一個偽教育局,其實是中國人在辦的,就叫我們的校長換教科書。因為教科書裡頭有許多愛國,抗戰——那時候還不一定抗日,就是反對帝國主義這樣的一些內容。他就堅決拒絕。所以有一天他們就派兩個特務混進來,在散步的時候把他給殺掉了。

我到抗戰勝利的時候才上高一、高二,我那時候15歲,1945年嘛,因此我沒有機會去參加抗日。但是比我高几個班次的,比我年紀大一點的,我們的親戚朋友裡頭很多都是輟學抗日去了。

那個時候我們從小就知道,比如說念歷史都知道班超的投筆從戎,投筆從戎那時候在學生裡頭是很普遍的——不念書了,我去抗日了。

一個小故事:我家裡頭認識的,跟我們家來往很多,我父親的一個好朋友,他們家的孩子很多,有一個我們管她叫聶家大姐姐,我上小學的時候她上高三。有一天,她的母親就跑來找我母親,哭著說,她的女兒逃掉了,給她留了一封信,說她要抗日去了。她說我不能接著在學校裡頭唸書了,而且還拿走了她一個金戒指做盤纏。

這個我印象非常深。然後我母親還安慰她說,因為你教育好,所以你的孩子很愛國,你不要再傷心了。就這樣子的一種氛圍吧,是很平常的。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大姐姐後來抗日就到延安去了。

那個時候有一部分人要抗日就到重慶去了,有一部分人就到延安去了。在他們心目中大概區別也不是太大,反正到大後方抗日去了。所以說我從小感受到的和讀書裡頭所知道就是這樣的事情。
還有我的上一輩的人們,現在叫作什麼財富精英、知識精英,這些我的上一輩所知道的老師、家裡認識的人,有的是留學回國的,有的已經是企業傢什麼的。那時候叫毀家紓難,比如像最有名的盧作孚,他把他的船全部貢獻出來,供當時的政府大撤退。

1939年盧作孚在漢口發表演講
當時我耳薰目染知道的都是這樣的一些事情。所以什麼叫**國,那時候很明確,沒有什麼糾結的。

後來我到了清華,清華工學院裡頭,我認識航空系的學生,有人就說他當時為什麼選擇學航空呢,就是因為日本飛機炸。大家都知道重慶大轟炸,而我們是沒有空軍、沒有飛機,所以他就下決心一定要學航空。這樣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所以在我們這一代人裡頭,我覺得愛國這是不成問題的。也沒有想過這是需要糾結的,還得要表明說我是愛國的、我可是怎麼樣的。

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40年代,國民政府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那個時候大學生好多好多都去參軍了。後來因為那些大學生有的懂外文的比較多,很多都在盟軍裡頭做翻譯官。這個翻譯官在後來的政治運動裡頭變成了一個歷史問題了。

當時是這樣的情況,所以我覺得我也有資格來談愛國的問題。

首先,愛國有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國家。國家這個理論非常複雜,國家的歷史的形成也是非常複雜的,學術界也有不少的爭論,所以我今天不可能從學術上來講什麼是國家。

比較經典的著作,比如說洛克的《政府論》,論政府是怎麼起來的——因為國家跟政府是分不開的,沒有一個是沒有政府的國家。還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算是經典著作。

最近我看到的對國家有比較深刻研究的學術著作是復旦大學的葛兆光先生,他有文章,也有書。還有許紀霖先生最近有一本書叫《家國天下》。

我覺得今天是不可能在這個方面展開,但是我自己有這麼一個概念上的認識。

在現代國家之前,最早開始有一種族群觀念,也就是放大了的家族,然後變成一個部落。部落之間有利益的衝突,大家團結起來,我維護我這個部落的利益,你維護你那個部落的利益,所以中國過去兩個村莊之間的械鬥有很多。不光是中國,從前歐洲的貴族像羅密歐與朱麗葉它也是家族的世仇。那時候還沒有現代國家這個觀念。

第一層的觀念是說你愛國愛什麼。實際上那是家鄉的觀念,我是生於斯長於斯,我的故鄉,這個故鄉放大了的就是我的故國。我無論走到什麼地方,總是懷念眷戀有這麼一份感情,我總是想著我這個故鄉山水,不管這個國家小或大還是怎樣。這跟政治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第二層的觀念是跟文化、歷史、文明有關係了。中國人對於所謂中國,一來就說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或者三千年的文明,說我們是一個文明古國。這個觀念就比家鄉鄉土的觀念要進一步。

假如是在英文裡頭,第一個鄉土觀念是country,第二個觀念對應的是nation,就是成為一個民族了。但是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所以又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所以就有這麼一個共同體這樣的觀念。

當我們講到愛國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最刻骨銘心的愛的是這個nation,就是我們有多麼光輝燦爛的文明,我們有這樣的古國。所以當時抗日戰爭的時候有一種危機感:要亡國滅種。

怎麼會滅種呢?因為也不是像希特勒殺光猶太人那種滅種,日本還不是這樣的一個政策。這裡的滅種就是滅文化,也就是說中國人已經不是中國了。

過去外族入侵漢族的時候,漢族沒有這個危機感,因為把他給同化掉了,他們都漢化了。原來元朝清朝都進來,當時也打得很慘烈,但是最後我們感覺到這個民族文化並沒有滅掉。

但是等到鴉片戰爭之後所發生的危機,是外來的一個整個跟我們文明和文化完全不一樣的,而且比我們要先進得多、強大得多,我抵擋不住了。

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就感覺到我們這麼偉大的一個民族,怎麼會敗於這些個,也不能管它叫野蠻民族,過去都說外頭的都算野蠻民族,但是他們也不野蠻,而且文明程度有的地方要高得多。所以這個是一個最大的危機。

我們講到愛國常常想到的,我覺得應該是nation這樣一個觀念。所以在西南聯大有一位歷史教授,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經常引用並且我一直記得很牢的,他就說,不讀中國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後。

這兩句話我覺得非常精闢。你不能因為你覺得你很偉大,我的歷史文明怎麼怎麼樣就不承認你落後了。現在,正因為你落後了你需要急起直追。
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 Carl Mydans 攝於1941-1949年間
第三層意思的國家往往是跟政權聯絡在一起的,所以這個在英文就叫state。過去是朝廷,皇族,這個朝廷代表這個國家,比如大清王朝、大明王朝,現在的歷史劇經常講這些。

當時的人想到所謂國家,其實那個時候沒有真正的國家觀念,只有朝廷的觀念。所以那個時候的愛國實際上是忠君,就是忠於這個家族。宋朝的人忠於趙家,明朝的人忠於朱家。這個是一個忠君的觀念,還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的觀念。

那個時候國家的界線都不清楚,你這個邊疆在什麼地方,這個朝代它是這麼一個邊疆,那個朝代忽然跟這邊的少數民族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這個是很不一樣的。

所以那時候連國土的觀念都不是很清楚的,但是朝廷的觀念非常清楚,忠君的觀念是很清楚的。所以過去在有現代國家之前,所謂的愛國實際上是忠君。

比如說辛棄疾是愛國詞人,他心心念念都是在想他在南宋應該收復北宋,原來北方的疆土被異族佔領了,我們應該收復。所以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把北方收復了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

岳飛的《滿江紅》大家都唱得很熟。他其實是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他要把徽宗迎回來。徽宗不是被金人給俘虜了嗎,他最重要的是要把那個皇帝迎回來,這個還使得他送了命,因為當時的高宗已經不希望徽宗回來了。這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那個時候中國人的愛國的觀念是沒有現代國家的觀念的,有現代國家的觀念是從鴉片戰爭以後開始的。因為歐洲的民族國家是從中世紀以後慢慢發展起來,它們已經有了成熟的國家的觀念,有邊界觀念,有領土觀念,主權、領土、國際法、外交。

這一套東西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朝廷是不太清楚的,所以才惹出好多好多麻煩來。包括禮儀,他覺得這個禮儀比經濟甚至於比領土都重要,你跪不跪這個事太重要了。人家不這麼想。所以從這個觀念轉變過來就有了現代國家的觀念。

這之後的愛國是怎麼個愛法呢?就像李鴻章所說的,遇到了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他說中國三千年改朝換代不知道多少次,也沒有碰上過這樣的事。

所以從這之後中國有了現代國家的觀念,而這個現代國家必須是跟改革聯絡在一起的,跟自強聯絡在一起,因此就要吸收外來文化。這些都是過去中國人從來沒有過的,只有“以夏變夷”,哪有“以夷變夏”這個說法。

當時一批比較先進的愛國者就已經感覺到需要吸收外來的文化改造現在的中國。其實還不到晚清,明末的時候,比如說徐光啟,徐光啟就加入了天主教,他跟利瑪竇在一起翻譯了《幾何原理》。他就已經發現西方的科學、外國來的科學是比當時中國發達的,他已經有這個觀念了。那時候已經是明末了。

當然後來滿清打進來了之後又一個輪迴。到了晚清這個時候,很多士大夫、念過書的人都已經開始覺醒了。當然覺醒的程度不一樣,可是覺得非改不可了,這一點是一樣的。

於是他們的認識就先從外國人為什麼會打敗我們,因為船堅炮利、軍火比我們強,所以趕快買軍火開始。然後發現軍火強主要是因為它經濟能力強,工業化水平高。於是像張之洞、李鴻章他們這批人就要發展工業,造船、造兵器、造兵工廠。

它經濟為什麼發達,因為它制度先進。那個制度能夠發揮各種人的積極性,工匠的地位也比較高。中國傳統的教育只有文科,唸經典的這些士大夫是有地位的,其他的都是沒地位的。這個整個的觀念就需要改變了。

一直到像郭嵩燾他們這批人出國去考察,回來以後發現人家文化文明都比我們高。他們看我們像看四夷一樣,我們變成蠻夷了,他們變成中夏了。這個觀念是完全顛覆掉了。

這是最先進的一批人出國以後發現的,回來之後就覺得非改不可。所以嚴復就大量地翻譯外國的著作,就是為了開啟民智。從那個時候以後,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科學救國,各種各樣就開始了。

凡是他辦一件事情都想的是救國,但是要救國就必須改造,必須辦這些個事情。到最後是變成革命救國了,就革命了。
所以這樣下來的話,晚清以後中國人怎麼樣才算愛國?這裡頭有很多很多的變化。忠君是不是還繼續算**國?晚清的士大夫裡頭有不同的看法。

一種說變革就是為了保清,讓清朝能夠發揮出來新的力量。它已經衰朽了,給它注入新的力量,還是讓清朝維持下去。相當多的人還是採取這樣的一種辦法,所以也有帝派和後派之爭。有人覺得光緒是可以支援改良的,慈禧是屬於保守的,等等。
再到後來就覺得這個王朝是要不得了,根本沒希望了。但是它有沒有希望不在於別的人認為它有沒有希望,在於它自己肯不肯改革。所以在八國聯軍之後——八國聯軍的事情我待會回來再稍微講一下。八國聯軍打進來之後朝廷都跑了。他們還用一個詞,叫“太后西狩”,打獵去了,一下子從北京跑到西安。

慈禧痛定思痛,忽然感覺到還是得改。所以等到回到北京以後,她有一個舉措,就是她瞭解到原來連那個俄羅斯都在搞立憲了,我們也得搞君主立憲。

然後她就派五大臣出國考察國外的憲政是怎麼樣的,考察回來之後人家提出了很多改革的方案。結果她還是猶豫:第一,已經太晚了。第二,最重要的,她還是放不掉原來皇親國戚的既得利益,所以她最核心的東西改不了。

憲政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你放棄你的權力,你得接受一套制度的監督,她這個核心權力不能夠放棄的話等於不能改革。當然那個時候好多好多改革派已經等不及了,所以她最後一次改革失敗是她自己沒有決心真的改革。最後辛亥革命就來了,這些我就不用多講了。

但是這個裡頭就有一個愛國還是愛朝廷的問題。當時對於保大清王朝的來說,這是愛國,愛大清王朝。但是對於搞革命的,像孫中山這一批人而言,我要愛這個中國的話,我非得把大清給滅了不可,我才能夠建立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我才能夠保住我們的nation,但是我得顛覆你這個state。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我剛才講到了愛國的問題,裡頭就有一個義和團的問題。實際上清朝真正的完全衰敗是在義和團事件之後。義和團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打教堂、殺洋、扶清滅洋。原來它是反清復明的,因為受到了清朝某些官員的安撫,就把它給招安了,它就變成了扶清滅洋。

當然洋人當時已經是在不平等條約之下來中國的,他一定不會是很平等對待中國人,這一點是肯定的。因此他們心裡有所不平,但是採取的辦法是砸教堂,殺掉傳教士。以至於後來發展到去攻打外國使館,見著洋人就殺。

但是其實殺的最多的是中國人,比如說信教的教徒,賣洋貨的商家,簡直是濫殺了。這個鬧得是非常厲害。這種也不叫農民起義,因為當時山東大旱,大家非常急躁,在這種情況之下也不能種地了,好多遊民就出來。

中國這種事很多。大家組織起來弄個一個什麼教,然後有一個自稱為大哥的人說我是刀槍不入怎麼怎麼樣。在這種情況下就看地方官怎麼處置了。

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皇家統治者向來見著民間的團體是鎮壓的,他是不允許民間有自己的團體的。但是他忽然發現他們是打洋人的,覺得借他們的力量殺殺洋人的威風也挺好的,所以就把“剿”變成了“撫”。這樣一來朝廷都支援它,它這個勢力就越來越大,以至於濫殺。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外國就抗議,並且要派兵來了。說你連我的使館、外交官、教堂都保不了,那我自己派兵來保護。他們就以這個為藉口。

這種情況之下當然很危急了,朝廷就分兩派。一派主張趕快鎮壓義和團,不能夠讓他們胡來;並且跟洋人講和,說我現在可以保護你的使館,然後我們怎麼怎麼樣。一派就主張說是民氣可用,乾脆用他們跟洋人鬥就行了,支援它。

結果主戰派勝利了。而死諫的那幾個大臣就犧牲了,有五個大臣被殺,因為他一天上好幾道奏摺說絕對不可以幹這種事情,說自古以來,連春秋時代都是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的,絕對不能夠圍攻外國使館,義和團必須鎮壓。

這裡頭就有一個問題:誰愛國?誰賣國?誰禍國?那些個主張不要殺洋人的人,他們是愛國還是漢奸呢?那個時候另外一派人說他們是漢奸。

還是說義和團和支援義和團的人是愛國呢?因為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常常還是把義和團作為一種愛國運動來宣傳,而且只是說他們用的方法不對。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時慈禧居然向十一國宣戰,跟他們說我保不了你們,你們趕快撤。然後完全放縱義和團進北京,從山東跑到北京來亂殺一氣。

在這種情況下,另外一種人,李鴻章、劉坤一,還有好幾個,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這些總督們在一起說抗命。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亂命不從。從前聖旨下來之後你怎麼能夠不從呢,那是要殺頭的。

結果他們聯合起來,搞了一個“東南互保”,跟當地的洋人,那些個領館的代表或者是外國人談判說,在我們所在的轄區,我保證你的安全,但是你也保證你不派兵進來,你不能夠來禍害我這塊地方。

所謂東南是長江以南,甚至於是淮河以南一直到廣東,是中國人口最密,經濟最發達、最繁榮的地區。結果他們這一“東南互保”保住了。所以那個被蹂躪的,先是義和團大開殺戒、後來八國聯軍進來的也是在北方,沒有禍害到這一大片土地。
李鴻章(約翰·湯姆遜攝於1872年)
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個做法,你算它是愛國呢還是算什麼?我覺得應該算是很大的愛國舉措。而且當時晚清的這些個大臣,居然還能跳出愚忠這樣一個範疇,想出這麼一個好主意來,我覺得是立了很大的功。結果中國這麼大片的土地沒有受到影響,這個是所謂愛國。

但是在不同的角度來看的話,可以說他們是賣國。居然中央的命令可以不聽,而且還自己跟洋人去談判。上面已經是宣戰了,你這兒還去講和,這個不是很不對嗎?

所以對於什麼是愛國,什麼是禍國,不論是出發點還是從結果來看,如果從一個歷史回顧的比較遠距離來看的話,我覺得應該看得很清楚。

可是現在實際上還有人看不清楚。還是覺得你只要對洋人硬、你只要主張殺他們就是愛國,你不主張殺他們、你主張跟他講和就是賣國。那就沒辦法了。

後來犧牲的那個五大臣,半年之後朝廷就給他們平反,說是官復原職。其實他們都死了,就給他們封號重新安葬。這個影響其實不僅僅是在朝廷,在老百姓裡頭一直把他們看成是二毛子,那個時候二毛子就跟漢奸差不多,或者叫漢奸,是替外國人辦事的、為外國人說話的,一直到重新安葬的時候才說原來他們不是二毛子。

這說明在老百姓裡頭就有這麼一種情緒,覺得打洋人好得很。這種情緒實際上一直並沒有完全消滅,每到一定的時候忽然就會出來的。

還有一個就是說,你愛國還是愛民的問題。國家是幹什麼用的?是保護人民的,是保障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能夠求得生存和幸福的。如果以國家的名義剝奪人民的幸福或者是害民,那這個就不能夠叫愛國。

國是以民為本的。原來從孟子就說得很清楚,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現代的國家變成了人民共和國,人民的國家,那就更加應該是以民為本的。

這個民不是一個抽象的人民。我們常常用抽象的人民來代替一個一個真正的人,說我這是為了人民,但是剝奪所有的活生生一個一個人的生存權,這個也是不對的。所以愛國首先是愛民。

另外,我剛才講了,愛國跟自強、跟變革、跟啟蒙、跟社會進步有關係。我隨便舉一個例子,大概2001年我們跟美國有一次撞機事件,那個時候也是群情激昂,我正好在西安有一個講座,在這個之前當然參觀了秦始皇的兵馬俑。

當時在西安,很多人的這種情緒非常厲害。說我們西安當年秦朝在這兒這麼偉大,這麼強大的秦朝,你看這個兵馬俑,光是這個墓就這麼了不起,我們今天怎麼這麼受氣呀。

我說你要是活在秦朝的話,你想做哪一部分人?

·网文最大只能30k,此文压缩了空白后还有40k只能分为2段发送。
我明天再转下半篇。

資中筠唯一公眾平臺
原文:
https://www.gushiciku.cn/dc_tw/104905193
视频:

https://youtu.be/n8J0t7oKHTQ

喜欢shoppersVIP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有道理。 (无内容) - shoppersVIP (0 bytes) 01/05/22
(^-^) shoppersVIP 给 kudoof 送上一把拍马扇! - shoppersVIP (89 bytes) 01/05/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