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楼市可能已经躺进ICU了

送交者: 花镶玉[★★★★声望勋衔17★★★★] 于 2023-05-26 21:14 已读 718 次  

花镶玉的个人频道

+关注

原创 恺撒卖肾 恺撒卖甚 2023-05-26 07:28

狼来了喊了那么多年,今年的楼市似乎真的是狼来了。这几天到处都是房子降价的消息,深圳那边首当其冲。据传有楼盘8.6万每平的房子腰斩至3.8万;有业主直降1000万依然没人接盘;甚至还有楼盘搞起来了“负首付”的噱头,520万的房子可以贷570万,买房“送”装修。

另一个大城市杭州,据统计已经七连跌了,4月份二手成交量跌去了三成。我有个读者恰好是杭州,据他所述,自己持有的几套房子平均都出现了百万的缩水。然后最近又传闻阿里巴巴要裁员,码农区房价直接大地震。类似的消息不胜枚举,可能下跌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二手房挂牌量太吓人。深圳,上海,杭州,都高达20多万套,帝都北京也挂了十几万套。但都有价无市,接盘者寥寥。

很显然,楼市已经被推进ICU了。前两年还有一些人嘴硬,说中国的楼市没有泡沫。其实衡量一类资产有没有泡沫,就看它是否能自由兑换,如果挂牌量都能被消化掉,那说明这资产是坚挺的,确实没有泡沫的。当然,中国楼市是非典型的泡沫状楼市,跟当年日本,俄罗斯,以及台湾等泡沫危机不同。日本那会是保汇率,炒房客跳楼。俄罗斯是保房价,汇率崩溃,全民买单。台湾算是处理得比较好,实现了软着陆。

一般楼市泡沫都是这三种情况收场,但中国是一个例外。因为跟日本不同,中国几乎出现了一种全民炒房的热潮。基本有钱人都投资了房地产,很多企业也都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现在差不多国民资产的70%都是房子,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郎咸平曾预言99%的中产将因泡沫危机返贫,虽然听起来夸张了些,但并无道理。

所以,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炒房,中国很难选择日本模式。俄罗斯模式也不行,因为蓄水池已经做得太大,放弃汇率就是金融海啸。台湾模式很理想,但是软着陆需要一个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台湾现在保安和环卫工人这些基层劳动者,月薪都折合人民币8000左右。而中国目前仍严重依赖出口,需要大量廉价韭菜,也走不了这种模式。

当然,光这样耗着也不行,高房价已经令年轻人绝望,都不生小孩了。据网传数据,今年把所有已经建档的孕妇都算上去,新生婴儿数量可能也只有800来万,跌至抗战时期的水平。然后刚刚过去的5月20号,登计结婚的人数也出现了暴跌。

房子说到底就是一个家,对中国这种家庭观念极重的民族来说,高房价的杀伤力真的太大。但是你毫无办法,众所皆知房地产深度捆绑国运,行政干预是必然。所以很多人已经放弃聊这个话题了,因为它不可能会按照你的意愿去发展。

只是这个时候,楼市似乎出现了一种难以掌控的局面,再怎么干预还是进ICU了。就我个人的预测,接下来楼市的发展可能会是日本和俄罗斯的结合版,但却会给你一种台湾模式的感觉。就是资产价格和汇率双向奔赴,中产阶层的资产会逐步缩水,同时底层大众又不断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但社会面却依然阳光明媚,人们照旧岁月静好。换句时髦的话,就是“中国不相信眼泪”,所有的困难都得自己扛。

由此,我的建议还是每个人做好避险措施,尽可能地远离雷区。去年就常有读者问我房子还能不能拿,我的建议通常是不要贪心,留一套自住,然后储备一些外汇。这样,危不危机就跟你没太大关系了。

可能现在普遍进入一种迷惘期,除了自救以外似乎就做不了什么。还有一些人,是有钱都不知道该投什么。我看老蛮最近发了一个帖子,大致是说中国经济眼下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很多企业都无法做中长期的规划了。他认为这是当下萧条的原因,我基本认可这个观点。

中国巧妙地卡在转型周期,制造业全面过剩,服务业消费乏力,产业升级又缺乏技术。OPPO刚刚关闭了芯片研究,阿里巴巴退出了无人驾驶。除了全力拼出口这一坚定目标外,大部分企业都很难做中长期的归化。维持住局面不被卷出去就不错了。这大概也是前段时间主流媒体齐声唱多,努力营造商业信心的原因。不过信心这东西是很难通过营造气氛来实现的,毕竟不是传销。

其实问题也没那么复杂,中国现在最需要的,依然还是推进改革和开放。就我个人的看法,像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完全可以率先融入全球化的体系中。如果金融和关税这些暂时还有障碍无法破除,那至少可以先让这些城市的护照升级,与欧美发达国家实现免签。只要一线城市的护照含金量提升,楼市就有了支撑面,可以从ICU转普通病房了。然后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也将出现一波新的增长。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会调整对中国市场的预期。这是显而易见的一石二鸟,也是中国走出经济困境的绝佳突破口。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也陷入过一段瓶颈期。后来成功克服经济难题的总统里根,对此作出了深刻的总结。“自由的国家没有黄昏!”他是这样说的。开放的本质其实就是自由,而自由的第一步就是人员的自由流动。40年前的改革开放,我们就是从走出国门开始的。有了这第一步,后面的都会慢慢水到渠成。我是这样认为的,自由不一定是主观上的好东西,但绝对是客观上的好东西。

坛主:花镶玉于2023_05_26 21:21:01编辑

喜欢花镶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