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经济危机对中国人来说是小意思

送交者: 花镶玉[★★★★声望勋衔17★★★★] 于 2022-05-17 10:43 已读 607 次  

花镶玉的个人频道

+关注
经济危机对中国人来说是小意思
原创 纸陛 秦楼红宇 2022-05-17 06:57



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把很多人吓了一跳。

社零骤降11%,服装,家具,汽车,建材等全部两位数下滑;像深圳,杭州,苏州等经济重地,财政收入直接腰斩(含退税因素);楼市也全面哑火,地卖不动,商品房销售额暴跌29%;金融方面,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也都接近腰斩。说明经济已经无力扩张,企业选择躺平,毫无方向。
 这个月基本创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差经济表现,几乎是全面溃败。多方分析认为,应该与4月份上海封城有很大的关联,作为中国的贸易枢纽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的停摆,无形之中让半个中国经济瘫痪。 这还未计入全球供应链外溢和外资出走的损失。此前有传言特斯拉打算在上海兴建第二个工厂,但后来马斯克突然改变主意,选择了印尼。
至此,高强度防疫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彻底被暴露了出来。有趣的是,向来擅于美化数据的统计部门,这次突然选择把触目惊心的经济数据坦诚布公地表现出来,多少有些耐人寻味。 更有趣的是,各大经济学家,博主拿着如此触目惊心的经济数据,却给人一种自弹自唱的凄凉感。我相信数据是真实的,但宏观层面的惊涛骇浪,似乎并未激起普通老百姓内心丝毫的浪花。你无论在公园,超市,还是商场或饭店,几乎听不到关于经济话题的讨论。仿佛每个人都能置身事外。 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他们不了解经济,自然也理解不了经济危机。在绝大多数国人看来,对经济的理解就是生意。而生意只有好与差,没有危机。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在生意不好的时候选择蛰伏,然后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等待大环境好转。这一点与欧美企业家会主动寻求政策资源是不同的。 因此,经济的问题首先是一个认知的问题。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毕竟只是少数,他们的应变能力也足以应对危机。而那些不具备危机意识的企业,即便倒下也不会吭它一声。 至于劳动者,可以说全世界都找不到比中国人更优秀的劳动者了。如果按照欧美国家的待遇标准,那么中国的劳动者事实上都没摆脱过经济危机。因为绝大多数底层的劳动者始终处于生存线之上,年轻人只够养活自己,中年人只够维持家庭开支,甚至入不敷出。你跟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谈危机,就像跟快饿死的人谈减肥一样不着边际。 所以,代入西方工业史的经济危机标准来衡量中国,是完全不适用的。2018年开始,网络上就盛传创业死亡周期了。大街上一整排店铺关闭,商场门可罗雀,无论哪个城市都随处可见。事实上我们始终处于萧条的状态,也对萧条非常地适应。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是超出任何文学想象,以及无法被数值精准定义的。你看上海一封就是将近两个月,几千万人集体坐月子,没有社交,没有购物,甚至没有出行。就像开启冬眠模式一样,把需求和消耗降低到无法想象。 而且这还是上海,中国最拿得出手的城市。你看云南那个瑞丽,封了快半年了。还有吉林,连着坐了几个月子,情绪基本保持稳定。能在这种极限情况下生活下去,相比而言,经济危机根本就不值一提。至少目前这种程度的滑坡,简直是小意思。 


现在卫健委那边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要把方舱模式永久化,网络上又是一片鬼哭狼嚎。这个信号确实不同寻常,你说核酸检测常态化,大家会觉得出于经济因素。你连方舱医院也常态化,图个什么?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大棋? 现在唯一的一个好消息,是上海那边宣布要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但是头顶悬着防疫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任何经济扩张都会心存畏惧,尤其是对外资而言。最近美国那边邀请东盟十国赴美,有媒体解读是在商讨产业链转移事宜。 这个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大概从2017年开始,制造业东迁就长期占据经济版面。不单单是国际企业,中国本土企业也在迁移。这是制造业周期决定的,就像当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链迁入中国一样。当中国的要素成本达到一定程度,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自然而然也会迁出去。 只是在这个节点上,会加速中国的产业空心化,让经济危机进一步撕裂下去。我换个方式说得再具象一点,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工业化的第一步是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迁移,第二步是从工业往服务业迁移。发达国家都是处于第二步,比如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80%。德国和日本等,也都超过70%。 中国现在刚好处于两者之间的转型期,服务业占比GDP已经达到50%。但是农业人口依然高达5亿多,超过三分之一。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不到2%的农业人口,从这里看出,中国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经济质量其实并不高。 问题还在于,现在工业规模在衰减,腾出来的这些劳动力,是要往服务业转移,还是往农业转移?这是中国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如果劳动力顺利进入第三产业(服务业),那么意味着中国也将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前提是,服务业需要消费引擎,这意味着必须大幅提升劳动者收入,并优化国民福利,对医疗和养老等民生进行兜底。 反之,劳动人口将倒退回第一产业(农业),做回农民去。最近也确实传出一些地方出台“退林还耕”的政策。而民生负担最重的医疗产业,现在倒成了绝对的支柱产业,在疫情期间一枝独秀。 我对未来不作预测,相信大部分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确实也不容乐观,连北大的博士都考城管去了。像教师和护士等编制,也出现了报考热潮。对体制铁饭碗的追逐和庇护心理,恰恰是体制外生存资源稀薄的另一种体现,与90年代的下岗潮截然相反。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期末考了,最终的成绩,将决定所有人的命运。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愿意保持乐观。毕竟中国人确实比较优秀,什么苦都能吃得下。就是怕造化捉弄人,越是能吃苦的人,往往越是有苦头吃。
喜欢花镶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