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共存🏠
那年,我们一家三口陆续住到了孩子姥爷家,楼上一家,楼下一家。疫情之下,大家都在家上学上班。日子可以比以前更难,也可以比以前更好,这直接取决于一起过日子的本事,用时髦的词讲,叫共存。在我回来之前,这栋二层小楼里的共存很成问题。毕竟四个人里面三个是有力量的成年人了,一旦焦头烂额了,你侵犯我,我侵犯你,往往就成了日常。而活得最明白的调停者还在上幼儿园,力量不够大,所以这栋二层小楼的日常就是鸡飞狗跳,天天犯二。一年后,我来了。起初,我住在不远处孩子爷爷家,为的是清净。后来发现不行,不仅是因为潜水不解决问题,远水也救不了近火,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本身也会和我爸妈互相侵犯。这就是二上加二了!卷铺盖走人,搬到孩子姥爷家。发挥我的职业天赋,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楼的结构和秩序,逐步发现了解决方案。姥爷家这楼有一个惊为天人的建筑设计:楼上和楼下的交通,必须进出楼下的一个书房!这房子刚买来时,我还嫌弃印度人这没有走廊的穷酸设计。现在发现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只要有个调停人坐镇于书房,世界不就和平了吗?在书房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我终于在那里解放了上任调停人,从幼儿园起,慢慢培养陪伴他。擦枪走火的日子总还是会有的。孩子和姥姥姥爷住二楼,媳妇和我住一楼。我的原则是,本楼层的事,本层负责。要是想怼,自己微信里怼去,底线是谁也不应随意去别人家以任何名义侵犯他人主权,矛盾由该层内部自我消化。当然了,实在管不住的时候,我只能祝杀去楼上的媳妇武运昌隆,然后等她如我预料之中被轰下来后,好好安慰。这样一个教训,一般能起效一周到一个月。道理呢,都懂。做得到么?做不到。我也不是总能做得到。但不要紧,明白人的无能与无知,这个是可以做到的。若还想进一步,那要么去调整自己的期望,要么去改变周遭的事实。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维护和平的调停人,在赚钱养家有本事,不然啥圣歌都是白唱。时光飞逝,看大野夫妇成功共度病痛和没收手机之难关,又读到花版讲家里人的故事,有感。撰此文祝贺、回应一下。附上任调停者培养图一张。
贴主:等边直角三角形于2022_02_28 18:36:14编辑
已标注为等边直角三角形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贴: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