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东海客厅论格物

送交者: 余东海[♂★★义勇兵★★♂] 于 2021-06-07 18:17 已读 661 次  

余东海的个人频道

+关注
开端在格物,大当致吾知----东海客厅论格物

 

余东海

 

四书五经就是前后三代圣王和孔孟集团格致的成果。格意识之心,得内圣学之果;格政治之事,得外王学之果。----东海曰

 

 

宇宙生命万物都是物,都是格的对象,然格物致知有先后缓急之序。朱子说:

 

“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须有先后缓急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朱文公文集》《答陈齐仲》)

 

八条目中,意心身家国天下,都是儒家应格之物。格意格心所得是道德知识,格身所得是生命知识,格家国天下所得是政治知识。关于格致之序,我以为,格物当以意心为先,致知当以道德知识为首,其次是政治知识,其次是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皆以修身为最高宗旨。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八条目始于格物,终于平天下,然其始终密切相关且循环往复,终而复始,故不言始终而言终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为最高根本。其它条目皆为修身功夫,其中格致诚正为根本性之内家功夫,齐治平为辅助性之外家功夫。不知八条目之本末终始及所先后,则远道矣。

 

有儒友以“窮理盡性”釋“格物致知”。不准确也。格物致知只能窮理,不能盡性。尽性需要诚意正心,还有赖于格致修齐全方位努力。尽性是圣贤之事,是“知天命”以上境界,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即尽性,尽性自然知性知天。

 

或问:“《大学》至知在格物。这里的物怎么阐释符合古今未变之通义?”答: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即物,一切现象,包括宇宙万象、生命现象和精神现象,都属于物。《大学》中物知意心家国天下都属于物的范畴。身则兼道器而言。关此,我在《大学精义》一书中已有说明。

 

器与气也都可以划入物的范畴。器与气有同有异。两者都属于形而下,此其同;相对于天理谓之气,相对于天道谓之器。气无形,器有形,气在先,器在后,此其异。泛而言之,器亦可以包括气。形而下者谓之器,阴阳二气亦属于形而下之现象,故亦可称为器,亦都可以称为物。

 

或问:“格物致知的物,是否包括性与天道”?

 

答:这里的物,包括待诚之意、待正之心、待修之身、待齐之家、待治之国、待平之天下,包括宇宙生命一切现象,唯独不包括“性与天道”。

 

盖“性与天道”是宇宙生命之本质,是道,是形而上,是上达的终极。欲上达,须觉悟;欲觉悟,须下学。格物的成果是致知,格致诚正到了一定程度,方能修身而上达。格物的主体是意识,意识属于形下范畴。而“性与天道”具有超越主客、超越一切对象的超越性,不是格物致知的时候所格之对象。

 

注意,修身是修肉体身和意识心,上达“性与天道”是修身的终极结果和最高成就。于野厅友说:“格物以穷理,此处物与理是两端,从此岸到彼岸,从形而下的世界到宇宙本体的证悟。物对应象器,理之根本即性与天道。性与天道不可只通过纯理性逻辑到达,思和学非常重要,但必须超越,以生命本身作体验和证悟。”

 

尔雅台说:

 

“三纲领八条目,学以阶圣也。圣者,止也。止是体大,明是相大,亲是用大。从体起用,往也,内圣外王也。内圣是相大,自觉也;外王是用大,觉他也。中庸谓率性之谓道。摄用归体,返也,返物归己也。返物即格物。格物亦有相大用大。见诸政制礼法之深切著明,用大也;本于心性义理之著微幽明,相大也。心性为本,礼法为末,唯此方能明体大,此格物之功也。故格物至知乃知所当止,觉满也。”

 

东海曰:性相体用混乱,乱扯也。论体用关系,大学三纲领中,明德是体,明明德是明体,格致诚正是内在明体功夫,主导性功夫,即内圣功夫;齐治平是外在辅助性功夫,即外王功夫。内圣外王统归于修身,修身又归结于明明德。亲民是用,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于天下,是适用,达用,大用,属于外王事业。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等条目各各做到最好就是止于至善。

 

如果要说性相关系,明德是性,格物之物是相。肉体意识和家国天下一切现象,都是儒家所格之对象,都属于物和相的范畴,可见儒家格物有次序而无止境,天上地下、身外身内的一切都是所格之物。特附旧作《格物致知兼内外》于下。2021-6-7于南宁青秀山下独乐斋中

 

附:格物致知兼内外

或说:“大学之格物致知要放在修、齐、治、平整体来看。格致诚正是在"修"里,是在内非在外,从修到齐到治到平是从内到外一层一层递进而行,非并列之行。从平到修,从修到正到诚到致到格,为由外到内层层剥丝抽茧,此如同通过卫星找自家,从找到国,而后到省市镇村,一层层地精准定位。”

 

比喻很巧妙,说理不中肯。八条目中,诚意正心为内圣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追求,格物致知则兼内外而言。格心内之物,致正知之知,获得正确的道德知识,这是诚意正心的前提;格心外万物,致社会和自然之知,获得正确的社会和科学的知识,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内外功夫,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致良知,故八条目归结于修身。修身者,修养、彰明良知也。古之学者为己,修身即为己。

 

格物致知具有开放性、无限性,既不局限于内心,也不局限于外物,而是内外兼顾,不遗一物。扬雄《法言·君子》说:“圣人之於天下,耻一物之不知。”古人云,一物不知,君子所耻;一物不知,儒者所耻。如果针对个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地具备一切知识。这些说法只有就儒学之开放性、无限性而言才能成立。《周易系辞上》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天文地理,精气游魂,是内心还是外物?要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要知周万物,范围天地,曲成万物,仅仅靠格内心就可以了吗?好好读一读《周易系辞上》这段话,对于格物致知的开放性无限性,对于吾家道德追求和学问探索之永无止境,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2019-3-23余东海于南宁

首发于东海儒钟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home?t=home/index&lang=zh_CN&token=144169979


贴主:余东海于2021_06_07 18:18:09编辑
喜欢余东海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余东海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