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京华茶馆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王老先生说了啥(二)心即理

送交者: 79ying[♂★★舟上的人★★♂] 于 2021-04-24 5:25 已读 2869 次  

79ying的个人频道

+关注
“心即理”这一哲学命题的提出是王阳明哲学思想成熟的第一个标志,也是王阳明思想体系构建与生发的逻辑起点。

王阳明在年少时,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深信不疑,但是在经过数次的尝试与体验之后,他认为朱熹的“格 物以穷理”的学说是有问题的,到后来身陷囹圄,感悟:“圣人之道,吾性 自足,何须外求?”即认识到原来“天理”在人心,心外无理,心即理的道理。 朱熹与王阳明都承认“天理”的存在,但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朱熹所言之 理在人心之外,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乎天理与人伦的理性法则;而王阳明所言 之理在人心之内,这是一种奠基于主观而关乎内省与自察的理性维度。对于“心 即理”,《传习录上》这样记载:“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 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言以敝之,心即理,意思就是说天理就在我心,无我心就无理。但九歌却认为,理,既在万物,也在我心(心理活动、精神运动)。我心(心理活动)中反应了万物的共理、规律,万物所展现的规律也同样包含我“心”的规律和道理。

讲到这里,九歌不得不对王老先生的“格竹”再吐槽几句了。《大学》中,对格物的步骤和要素,做了详细说明,可王先生不知是没看懂,是没看懂,还是没看懂啊,完全不照着做,结果得出了“格物”不可行的结论。

格物致知,需要有六个相辅相成的要素:选象(止)、定时/专注/制定(定)、勿扰(静)、恰当(安)、分析(虑)、结果(得)。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得到知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止,是依止,指选择特定的观测对象。定,制定计划,选择观测的特定时间、与观测周期。静,安静,需要不受干扰的环境。安是恰当,确保选择的对象、制定的计划、所处环境、必须是适合与恰当的。虑,是思考分析,将得到的经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得,得出结果,将前几步得出的数据、经验归纳总结推演出普遍和/或必然规律。这几个步骤听起来并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王老先生制定的计划,就是观察竹子地上的部分,因为他不知道竹子堪称奇迹般地生长,是因为它的根;他似乎只考虑竹子地表上的“节”,这是无“止”。他定的观测时长,不符合人身体的承受力,以至于导致朋友观测三天就病倒,自己也观测七天后生了病,这是无“定”,也是不“安”。王先生这做法,就好比从没接触过榴莲的人,第一次买了个榴莲回家。不知道咋操作,上手就硬掰,于是搞得两手鲜血淋漓。好容易打开一闻,是臭的。原以为和臭豆腐一样吃到嘴里是香的,结果吃了一口觉得还臭,就硬拿酒往下送(酒精和榴莲混合极易导致食物中毒)。结果他病倒了,于是大骂卖榴莲的人是骗子。

而实际朱熹讲的“存天理、灭人欲”本义是提倡克制自己的私欲,发扬公心。朱熹认为理是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一事一物各有其理。换句话说,从表明上来看,朱老爷子的理,就是老子“道”的宋朝称呼。格物致知,就是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有效途径,也是第一步。

王阳明先生对此产生了质疑。他在《传习录》里说: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反来诚得自家意?

可见这时候的王先生还没明白什么是“格”。在九歌看来格就是观察,是集中精力研究。诚意就是专注、集中精神。专注力不够的人,需要通过长期观察某一种事物的过程,锻炼、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就是诚意。没有专注力,如何能取得真知呢?王先生自己天生不缺专注力,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却是需要后天锻炼才能获得的。王先生的理论推己及人,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人认为九歌对格物的理解有偏差,对王先生犯错误的评价说得不对。好,下面九歌给大家讲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九歌说得对不对了。

话说孔子八岁的时候跟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和谐悦耳了,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

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

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夫子八岁的时候凭一首曲子,花了数月时间格物致知。他就是在不断地专注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止、定、静、安、虑”,最后才“得”。王先生格竹时二十一岁了,连孔子八岁都赶不上,可见人的天份确实是有很大差别的,不是有目标、肯干就一定能成功的,还需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王先生从格物致知就开始走叉了路。心即理,有一个难以解释的漏洞,那就是人心中既有“理”也有“欲”。理和欲,善和恶怎么调和呢,它们从哪里来?请大家注意,这已经涉及到的哲学最深刻的命题了,善恶的本源,也就是本体论,它们直接源自世界的本源、本体。本体是什么,哲学上有多种说法,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还有心物二元论等等,哪一个都有道理,哪一个也都不能完美解释本体。一神教的解释最简单粗暴,都是神造的。那么问题来了,“神”是谁造的,他又是根据什么标准造的善恶?一神教说神是自有永有的。但按照王先生的理解,神就是意,“我意”。

王先生的四句教有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和欲,就是善与恶,心的本体是没有善恶的(本体论),是“意”的“动”导致了善恶(认识论)。意动即一切的本源。

意和欲,是人的内在的知。在提出致良知前,王阳明把意放在了他认识论的核心地位。意,即意识、意向、意旨。最早源自于《大学》里的八条目里的诚意。

朱熹认为学习和知识的开始就是格物致知,一物格则一知至,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意诚而心正矣。就是通过观察现象总结经验的过程,达到、锻炼专注和深思。但是,王阳明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朱熹把诚意和格物之间的次序颠倒了。王阳明认为次序应该是诚意在前,格致在后,《大学》的开端,不是格物致知,而是诚意正心。受于个人经验和时代的局限,王先生并没有认识到人与人的先天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如果已经拥有很强的专注和审思的能力了,通过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而培养这两种能力的过程就不是必须的;反之,这两种能力比较弱的人,就必须通过格物致知培养这两种能力。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这两种能力并不强。所以从普遍性上讲,格物致知当然排在了诚意前面。这个道理孔子知道,老子知道,佛陀知道,赫尔巴特知道,今天我们读过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朋友也都知道,但那个时候的王阳明并不知道。

所以王阳明认为学习的开始不是格物致知,而是诚意。此此可见,在初期认为格物致知有错误,刚提出心即理时候的王阳明先生,尚不知变通,还只会死读书。他还不理解不同天分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次序,学习方法应因人因时因事而变。王阳明自己是天才,是神童。他天生的专注力、审思的能力就超过普通人很多,他因此而忽略了:普通人应该怎样通过学习获或增强这两种能力。他犯了个人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没能做到《大学》中的亲民。

在王阳明看来,诚意就是正意念,就是着实用意。王阳明认为意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我们从善去恶的基础。他认为,我们认识一个事物,不是从事物本身开始,而是从内在的意开始;我们获得知识不是外界把知识强加给我们,而是我们通过意发动了知识。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阳明先生缺乏对儿童学习的格物。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婴幼儿时期,小孩子多是被动学习,先浅显被动的格物致知,再习惯成自然地诚意正心。如果那时候就有催眠、洗脑、广告和传销,王先生应该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吧。

王先生的诚意说,表明上解释了理与欲、善与恶的对立性,通过意把二者连接在了一起。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意”是从哪里来的?王先生究其一生也没解释清楚。

那么其他的思想或宗教有没有解释呢,能不能解释清楚呢?下篇“致良知”,九歌和大家再仔细聊一聊。

(待续)
喜欢79yi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79ying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好啊。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4/25/21
(^-^) walkalong 给 79ying 赠送一只金笔! - walkalong (128 bytes) 04/24/21
(^-^) 雨地 给 79ying 赠送一只金笔! - 雨地 (128 bytes) 04/24/21
好文章。期待下篇。 (无内容) - 雨地 (0 bytes) 04/24/21
?谢谢雨歌鼓励。 (无内容) - 79ying (0 bytes) 04/24/21
『』学习了!终于在留园看到了哲学 - 我不注册 (46 bytes) 04/24/21
老王阿康俱往矣,国華九歌当自強 - ywhan (73 bytes) 04/24/21
(^-^) 京华茶馆 给 79ying 赠送一个水晶球! - 京华茶馆 (128 bytes) 04/24/21
(^-^) 京华茶馆 给 79ying 赠送一个VR头盔! - 京华茶馆 (127 bytes) 04/24/21
(^-^) 京华茶馆 给 79ying 敬上一支古巴雪茄! - 京华茶馆 (127 bytes) 04/24/21
婷婷你太过奖了,谢谢。 (无内容) - 79ying (0 bytes) 04/24/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