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好人生之舟
撑好人生之舟
作者:胡卫红
怎样应付竞争的社会环境?
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世界一直并行着两种文化:
一是弱者文化,或者说“快乐文化”,主张尽其天性地活着,及时行乐,对功名利禄不放在心上。例如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认为,快乐就是善,“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他还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那么,精神的快乐跟肉体的快乐是何关系呢?伊壁鸠鲁认为,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心灵的快乐之唯一高出于肉体快乐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学会观赏快乐而不观赏痛苦。因此比起身体的快乐来,我们就更能够控制心灵的快乐。
但是,人的欲壑难填,吃饱了又想吃好,穿暖了又想穿漂亮,住在平房想楼房,住在套间想别墅,怎样使肉体享乐得到完全满足呢?伊壁鸠鲁解释说,物质方面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就足够了,重要的是精神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宁静”。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快乐文化和与之相关的理念,例如“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床足以容身,一饭足以果腹”,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保持精神的快乐。
对伊壁鸠鲁的快乐论,罗素如是评价说:“这是一种病弱者的哲学,是用于适应一个几乎已经不可能再有冒险的幸福的世界的。”
为什么说将快乐当成人生终极追求是一种“病弱者的哲学”呢?获得快乐其实并不难,小孩子捡到一片树叶、看见一只蚂蚁,都会乐不可支,只要像小孩子一样,将一切权利、责任、荣誉感、成功欲望、竞争意识放下,快乐就会不期而至。《道德经》说:“复归于婴儿。”只要像婴儿一样无知无欲,就会像小孩子一样快乐。生活中确有许多“不想长大”的人,他们拒绝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每天泡在各种游戏里,追求肤浅的快乐,看上去好像心情不坏。但是,很显然,婴儿太弱小了,一只野猫都可以叼走,怎么应付生存竞争?一个人不可能总像婴儿一样获得父母的保护,总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生存危机,像婴儿一样的快乐能维持多久呢?
二是强者文化,或者说“竞争文化”,竞争的方式是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强大包括精神的强大和实力的强大,前者通过控制自我精神,进而控制他人的精神,达到改变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目的,例如基督教的“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就伸出你的右脸”,佛教的“忍辱”,看上去很弱,实际上是精神强大的表现,而基督教和佛教都使无数人受到精神力量的感召,成为信徒;后者通过控制自我行为,进而控制外界的事务,达到改变生活条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目的。
强调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强调实力,是人类动物性的延续。当人类还是猿猴时,尽管不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说法,却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要想活下去,就得靠实力,打不过至少得会跑,跑不过至少得会躲,不会打,不会跑,不会躲,就会成为淘汰的对象。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西尼是苏格拉底的学生,犬儒学派的创始人,他不喜欢讲枯燥乏味的道理,更乐意用故事形式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有一次,他给学生们讲了一则寓言故事:
某日,丛林里的动物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种丛林里的新秩序。兔子抢先发言:“丛林里的动物应该一律平等,丛林里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讨论,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兔子的发言得到了麋鹿、山羊、松鼠等众多小动物的热烈支持。这时,狮子突然站出来,大喝一声:“那么,你们的利爪在哪里?”小动物们纷纷四散而走,丛林又恢复了它原有的秩序。
后来,安提西尼这则寓言,被西方人称为“丛林法则”。
时至今日,尽管大家都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世界上许多事务仍然在按“丛林法则”运行,例如美国政界有一句名言:“武力以及使人相信可能使用武力,对保卫美国重大利益至关重要。”几十年来,美国从朝鲜到越南,从海地到波黑,从索马里到阿富汗,从巴拿马到科索沃,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到处点起战火,不管出兵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实质只有一个:它的利爪和牙齿比蒙受战难的国家更锋利。
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同样迷信“丛林法则”,“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高级外交官罗伯特·库帕在英国外交政策中心编写的《重组世界秩序——“9·11”事件的长远影响》中开诚布公地说:“在我们中间,我们按法律办事,但是当我们在丛林中行事时,我们也应该运用丛林里的法则。”他还说:“我们需要回到前一个时代所使用的较严厉的办法——武力、先发制人的攻击、欺骗乃至任何一种必要手段。”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强者文化总是大行其道,属于主流文化,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都是如此。但是,弱者文化也有其独到的价值,对个人而言,当关系紧张时,它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器;当身心压力过大时,它可以作为一种融解剂;当身陷挫折痛苦时,它可以作为一种麻醉药……但是,在大部分时候,人们还是需要争当强者,通过强大自己的精神和实力,有效地左右自己,进而左右周边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人生哲思
事物具有两面性,主张和平不等于放弃斗争,主张宽容不等于放弃惩罚,主张安全不等于害怕风险,主张快乐不等于逃避痛苦……而一切的行为有一个根本目的——活得更好,为自己,也为他人。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