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
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
作者:胡卫红
怎样改变“活得没劲”的状况?
恩格斯说: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
“活得没劲”,是当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状况,“没劲”的原因不一:
有的人是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每天穷于应付各种工作中的大事和家庭烦事,对许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感到力不从心,大部分心愿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好日子”不知何时才会到来,“苦日子”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有的人是因为压力太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吃过了、玩过了,什么地方都去过了,什么心愿都达成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有的人是因为压力不大也不小,工作既不困难也不简单,生活既不富裕也不拮据,人际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内心既不幸福也不烦恼,日子过得像温吞水似的,总觉得少了一点激情。
由此可见,活得有劲没劲,跟工作、生活的压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那么,怎样活得劲头十足、激情四射呢?恩格斯给我们指点了一个诀窍:“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用学习、工作、思考以及适度的娱乐填充每个时间的空白点,在点燃生命潜能的过程中,自然会绽放出青春与激情的热力。
那么,是不是越忙碌的人活得越有劲呢?不一定。比方说,有的学生学业越紧张,越容易产生厌离情绪,他们的理由是,“学这些有什么用”?不如学学比尔·盖茨,把文凭看成一只穿了帮的旧鞋子,说扔就扔,直接走上社会,当亿万富翁。有的员工工作越紧张,越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他们的口号是,“拿一分钱干一分活”,凭什么流自己的血汗,为资本家贡献剩余价值?这样的人,生活越紧张,活得越没劲。
要想活得有劲,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兴趣盎然的目标,当你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时,紧张的工作不再是辛苦,而是乐趣。而要让这种乐趣保持长久,让激情之火像长明灯一样永不熄灭,那就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那么,你永远不会有“活得没劲”的时候。
马克思指出了一条永保生命激情的活法:“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年轻时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服务人类的目标,在就读于柏林大学期间,他是最不修边幅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他“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无穷无尽的精力,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他不满足于老师教他的那点内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大学四年他学到了别的同学“20个学期”也学不完的知识。
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后,当了记者,写了一些批评政府的文章,从此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第二年,他被《莱茵日报》聘为主编,并利用该报,挺身捍卫贫苦群众的权利。由于他的言论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莱茵日报》被查封,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出境,流亡巴黎。但他并不气馁,此后数年间,他以饱满的激情从事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研究和社会革命实践,他参与改组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点燃了欧洲革命的火焰,他也因此多次被不同国家驱逐,事业和生活都陷入困境。
在客居伦敦的几年时间里,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而他的稿件又常常遭到封杀,因此,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和他的家人,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其间全靠恩格斯不时的接济,才勉强度日。在一封信中,马克思如是描述自己的困难:“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8至10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在客居伦敦的5年时间里,马克思的4个孩子夭折了3个,但就是在这段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他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的出版,提高了马克思的地位,但他却没有利用这种地位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哪怕连一丝这样的想法都没有。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不能为谋生而写作,而应该为写作而谋生。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或者用于学术研究和写作,或者投身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当他像一支蜡烛一样燃尽生命时,他坐在他的安乐椅上,安详地合上了眼睛,没有一丝遗憾地与世长辞。
马克思的一生,是贫穷的一生,也是充实的、丰富的一生,他用短暂的一生,完成了同行们可能需要几代人完成的工作,建立起了一个融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为一体的复杂而精深的学术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不少宵小之辈贬低马克思的学说,但人类会永远记住他的贡献。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马克思仍是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列第二。一个像马克思这样的人,他的每个细胞都燃烧着斗志和激情,怎么可能有“活得没劲”的时候?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的幸福打算时,初期为某个功利目标所吸引,可能浑身是劲,不知疲倦;一旦目标实现,很快就会兴趣索然,激情之火也会熄灭,只剩下一点残灰余烬;当一个人致力于为大众谋求幸福时,自身的价值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而带来最大的动力,同时也会带来最大的幸福。
人生哲思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方向与方式,决定了生命的价值。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