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逻辑后缀学注解3:生命意义篇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3-05-20 13:29 已读 2442 次 3赞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逻辑后缀学注解3:生命意义篇

(注:这篇连载的“逻辑后缀学注解”,也是一份阅读指南。其排序基本上按文章论述的先后,但亦有为了归类而不按先后顺序的排序。)

34,道德相对性与道德普遍性:道德相对性具有共时性当下的逻辑属性;道德普遍性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同一的当下的逻辑属性。

35,民主与专制:民主与专制具有不同的属性:民主,具有符号价值意义上的(理念)属性;专制,具有行政(操作)属性——把两种不同属性的概念混淆,把民主视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手段去替代专制的操作,是政治家糊弄民众的法宝。此种糊弄行为,其恶劣性,远大于纯粹的专制行为。

36,专制:具有四种操作“模式”的——行政(制度)专制、金钱(利益)专制、系统专制、道德专制。我们“反”的,往往只是纯粹的、“肉眼可见”的“行政(制度)专制”。

37,自我与自主:自我意识与自主意识不能混为一谈——自我意识,是前因果关系的果,具有外因的内涵;后因果关系,具内因的内涵:让“自我”具有自主意识,从而表现出“主观能动性”——“自我”的属性,即被称为“自相等原则”的“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七个重要外延。

38,惯性系:为什么物体都具有惯性属性?这个困扰着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们的问题,也可以用“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七外延(自相等原则)解答:惯性,是指前因果关系被建立后目标所具有的“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属性;(惯性)参考系,即“非”场——两个目标如果具有完全相同的前因果关系,其相互间参考的后因果关系就是(同一)惯性系,相互间就“保持静止”——自他分别的两个“我”正是处在“同一惯性系”,故而得出“(镜像)我是我”的结论(不可分辨);如果两个目标各有不同的前因果关系,其相互间的后因果关系就是非(同一)惯性系,相互间就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定义:观察者必须与背景,即“事物(目标)自身以外的东西”处在“同一惯性系”,当且仅当目标与观察者和背景共同所属的惯性系是“非同一惯性系”;惯性力,并非物理学家所认为的“假想力”,而是对“非我族类”的非同一惯性系的排斥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的合力“为零”,即“所有”的前因果关系(即充分的前提条件)“尘埃落定”。因此,上述解答,也解决了惯性系定义中的逻辑循环问题。

39,自相似原则:即“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八个重要外延。自相似原则也称为:“智能性共享”,或“开集”。

40,形式定律:根据“是”判断逻辑属性的第八、九个重要外延,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形式定律(“是”判断目标定律、确认定律)。

形式第一定律:在观察者眼中,任何形式的维持都必须建立在震荡与重复的斗争前提之下。

形式第二定律:在观察者眼中,越是复杂、高级、先进、精确的形式,他适应方位越多,容错性越低,在后因果关系中的依赖性、局限性(排他性)、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越强。

根据生命公式更新后的形式第二定律:在观察者眼中,越是复杂、高级、先进、精确的形式,他适应方位越多,容错性越低,在后因果关系中的依赖性、局限性(排他性)、脆弱性C值和不可持续性越强。

41,斗争性:有“是”判断就有斗争性。斗争性的意思是:为了不再斗争必须不断地斗争。斗争性的本质,即根据后因果关系而必然出现的“是”判断逻辑属性第七个外延中指者“为了维护目标的纯正性和唯一性”而进行的“有限过程对付无穷”的行为,亦即是“震荡与重复”的行为。

(历时性)过程不存在斗争性,斗争性永远是(共时性、在场性)目标所引发。

进一步深化的语义是:过程不存在对错,对错永远是在后因果关系逻辑下围绕着信息(答案)产生。

42,斗争的分化化:信息的有效性,即信息存在的意义,是由被排斥的“非”场所决定。由于斗争是共时性的,共时性强调的是时间轴上的横向差异。斗争的分化化,意味着对“非”场排斥时的模糊性越来越减弱。模糊性减弱带来“再现”的“表征外部”清晰化,将令信息在历时性上的共通性被弱化甚至割裂(完全屏蔽),以至于信息在时间轴上的横向差异被后因果关系逻辑所固化。即信息因分化性,而被定格为种种准确清晰不可置疑的独立元素,造成信息的有效性被过度强化。信息有效性被过度强化的意义在于:被不断割裂的信息越精细则越保守,为了维持信息有效性所形成的排斥性的震荡与重复的频率反而越大,即斗争的密度越大。分化化也称为“碎片化”。

43,斗争的巨量化:价值观上的同一等价于集合的一种:人为的、有选择的、刻意地突出共同点的“交集”,不过同样是一种自定义真实下的(新)目标。因此,同一价值观的确立,意味着更多自定义的相关联的补集产生。即因为后因果关系逻辑而形成更加深厚的,并且是自定义的“非”场,造成悖论的扩大化——形成一个共同的、强大的假想敌。原来因为差异的积压而积聚的势能,终于可以通过悖论扩大化后出现的假想敌,在“转移视线转移矛盾”之后,以“一致对外”的模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斗争规模、强度的巨量化。

44,他适应:要求他者改变身份“加入(或认同)我的阵营” ,这叫做“他适应”。他适应具有真值。他适应永远是“外视性”的,即“除了我以外”的他者皆是“对手”。由于“是”判断成立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非场”。即他适应就意味着“所有不是我的”他者都必须服从“我的独一无二”。这与“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天然就是相悖的。

45,自适应:如果“我”能够改变身份加入“他的阵营”,就叫做“自适应”。自适应不具真值。自适应永远是“内视性”的“看到他者等于看到自己”。自适应与“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相应。

46,容错性:他适应具有“真值”,因此具有容错性,容错性与不可持续性负相关。

47,兼容性:自适应不具“真值”,因此具有兼容性,兼容性与可持续性正相关。

48,可重生再有:非生命自然物的前因果关系中的关联性是自然生成的。构成非生命自然物的前、后因果关系天然地百分之百兼容,没有自定义,没有“真值”,即没有封闭,“没有缺陷”,“没有生死”的。因此非生命自然物具有“重生性”,意思是相同元素因无序性而“不可分辨”,并因此可以(自适应)组合出不同性质的物质——尽管可以组合出不同性质的物质,但元素自身的“内禀”不变——称为“可重生再有”。

49,非重生独有: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生,但可“复制”的。称为“非重生独有”。

50,互克性原理:这是模糊数学的创始人,美国的数控论专家L·A·扎德教授的关于“人造物”的理论。

《逻辑后缀学》根据前、后因果关系理论对互克性原理深入解读——人造物与非生命自然物的不同在于:非生命自然物的前因果关系中的关联性是自然生成;人造物的前因果关系中的关联性是否定了无序性之后人为(他定义)“拼凑”而成。人造物与非生命自然物的相同在于:两者在前、后因果关系上都是天然地百分之百兼容,没有封闭,“没有缺陷”,“没有生死”,“可重生”的。即不具备独一无二性。

人造物的他适应是“他定义”的。由于是他定义的,因此人造物的他适应不等价于自定义的他适应,人造物的他适应实际上与非生命自然物的自适应一样同是没有“真值”的。没有真值的他适应不具备封闭性。不具备封闭性意味着:他定义他适应的容错性与人造物自身天然的兼容性之间就产生了冲突:随着人造物的不断升级而加强:降低容错性的方法是增加人造物的复杂度和精确度。复杂意味着增加前因果关系中的关联性,但这就造成后因果关系中的“非”场更加厚实,“非”场更加厚实则意味着“被兼容”的可能性亦更大;精确意味着强调后因果关系逻辑的必然性,但这就造成后因果关系中“非”场更强的排斥性,排斥性强则意味着“不被兼容”的要求更高。由此容错性与兼容性之间的冲突就表现为精确度与复杂度之间的冲突。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对系统特性作出精确而有意义的描述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将变成几乎相互排斥的特性。

51,人格:在《逻辑后缀学》中,人格分为两种:前因果关系下的本征人格和后因果关系下的表征人格。每个人的人性,都被前、后因果关系所决定而具有人格的二重性。而人格二重性的兼容性则取决于人在主观意识上对前、后因果关系所侧重的比重大小。百分之百兼容的人格二重性,具有如同实实在在的大自然一般,没有孰轻孰重、不涉及任何意义的真实关系。中国人常说“该来的总会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以及中华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返璞归真”,皆是对百分之百兼容的人格二重性的领悟之后的“自适应”。

52,后因果关系逻辑:人对事物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表面上是因为观察研究对象的“是”,实质是因为观察研究对象的“非”。离开了“非”场,“是”(这个人)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不能显示出价值)。但这就形成了“是”不但必须靠“非”场维持,而且还必须靠“非”决定——因为“非”,所以“是”。因为非nX,所以A。进而终极的“纯正唯一”的“因为非nX,所以必须A”的逻辑,叫作“后因果关系逻辑”。社会人都侧重于“后因果关系”。即我们的主观意识中为了确认而运用的逻辑,“非”场的“后因果关系”逻辑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在个人主义思潮泛滥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比重甚至走向了极端化。

53,思维倒错:确认性思维的“是”判断,思维上会产生三重倒错。

浅层思维倒错:把前因果关系作为果,把后因果关系作为因的、有后才有先的、因非而是的因果倒错——称为“浅层思维倒错”,亦叫做“浅层内因”。

中层思维倒错:集合的无序性中的“无序”,被强行设定为有序(无序被主观屏蔽),原来带有或然性、模糊性的排斥行为就变成了有选择性的排斥行为,“纯正唯一性”就被赋予了实质的,“真值”的意义。因此,集合中元素在纵轴(时间轴横截面)上的“互异性”,是自定义性质的:自定义了互异性之后,有选择性的排斥行为才能“有效”——这称为“中层思维倒错”,亦叫做“中层内因”,通俗说法叫作“带着结论找证据”。

深层思维倒错:把因(行为)视作果的倒错。目标成立,当且仅当确认行为实现——一切皆因确认行为而起。然后我们把这个因(逻辑行为)视作果——“是”是什么:“是”是不容置疑的“存在”(果)。然后再徒劳地绞尽脑汁寻求这个果的因——为什么“是”之为是——错上加错的中层思维倒错:强行设定有序——进而确定“是什么”(本体论的自身所是及是其所是)——错上加错再加错的浅层思维倒错:因非而是的后因果关系逻辑的认识论。深层思维倒错,亦叫做“深层内因”——根本因、宇宙因——深、中、浅三层思维倒错,皆为佛门《心经》中指出的——“颠倒梦想”。

54,自定义:自我意识及自主意识一定是从指者自我主观意识发出的自以为“是(分裂)”判断判断“是”判断:“是”——“什么”——一个包含自身的类——真类:即博大精深的佛学所觉悟的“执念”。

55,自定义真实:三重倒错后的思维拒绝接受真实关系,进而通过后因果关系逻辑自定义(俗语说的“挖坑”:最大的坑叫作价值观)真实关系。通过自定义真实关系而建立的真实,叫做“自定义真实”。

56,生命的定义:凡自定义,即具有生命属性,即可称为生命。DNA,就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自定义。

57,生命六大属性:一,(个体)独一无二性(非重生独有);二,依赖性;三,封闭性;四,自定义真实关系,是任何形式生命最原始的本能;五,不可持续性(即有生死);六,滞后性(即“冲线那一刻”的共时性当下)。

“独一无二”、“不可持续”、“滞后性”属于生命的内在属性;“依赖性”、“封闭性”、“自定义真实关系”则属于生命的行为属性。

58,生命悖论:生命是由悖论构成的真类。一,表现在依赖性与封闭性永远的冲突上:没有依赖就没有封闭,没有封闭也就没有依赖。但是——要依赖就不能封闭,要封闭就不能依赖——并且,依赖与封闭又是互为正相关关系——越依赖越封闭,越封闭越依赖——两者是既共生又互斥的“孪生兄弟”。二,表现在持续性上:生命的最高原则是可持续,但生命的属性是不可持续。

59,分数自由度公式:D=N/W。等式左面的D代表自由度DOF(Degrees of freedom)。右面的分子N代表“我需要”(What I Need),分母W代表“我想要”(What I Want)。

60,生命公式:b/a=a+b=C。这是一个反映生命悖论的公式,它是形式第二定律的“生命版”。亦是互克性原理的生命版。

封闭值为a(对于人类所认识的生命,百分之百自适应与完全封闭都没有可能。即a值只能在0与1的区间内);

依赖值为b(从0到无限大);

常数值为C(C值:系统学称为“有序度”,往往根据不同的论域而分别以“熵”、“信息量”、“序参量”来描述及量度)。

61,生命公式的哲学意义:

一,既是个体生命的表达式,亦是整个物种或族群生命力的表达式,更可引申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存续的背书。

二,当半依赖半封闭,即a和b的值都等于0.5时,常数值C等于1。这个1可以作为生命可持续的“标准平衡态值”——亦可以视作“低级生命”与“高级生命”之间的分界线。

三,可推导出a和b的关系式:b=a2/1-a

A,假设a为0,则b为0——非生命自然物具有百分之百的兼容性(非封闭)关联性(非依赖)的特性——“没有生死”的特性——重生的特性;

B,当a小于0.5时,可得:b小于a——分数自由度大于百分之百——当a无限接近0时(接近完全不封闭的自适应),b也无限接近0(依赖性接近0);

C,当a大于0.5时,可得:b大于a——分数自由度小于百分之百——当a无限接近1时(接近完全封闭的他适应),b趋向无限大(在坐标上以指数级噌噌地往上冲——依赖性接近无限大;分数自由度接近无限小:这就是人类这种“高级生命”在整个人类历史走向上的表现)。

四,常数值C是生命模式脆弱性的“值”,可称为“加和性脆弱值”。C越大,加和性脆弱值越大,即生命脆弱性越高。这个结论,可由以下分析得到:

加和性脆弱值由“先天性脆弱值”与“后天性脆弱值”加和而成:

先天性脆弱值以a(封闭值)为负相关指标:a越高,先天性脆弱值越小;反之则反。

后天性脆弱值以b(依赖值)为正相关指标:b越高,后天性脆弱值越大;反之则反。

当a小于0.5时,b小于a——后天性脆弱值低于先天性脆弱值,常数值C小于1。a越小,C更小;

当a大于0.5时,b大于a——后天性脆弱值高于先天性脆弱值,常数值C大于1。a越大,C更大。

生命的精致度越高,意味着依赖性越强,C值越大。

——先天越是优秀,后天越是不堪一击。封闭值越趋向1,C值则趋向于无限大,意味着分数自由度趋于无限小:容错性趋于零,平衡态越容易被干扰矫正打破。

——生命公式是适用于所有个体及族群生命模式、社会、意识形态及所有具有自定义属性的系统存续的“互克性原理”的公式,故亦反映了人类这个“共同体”最终的“宿命”。

62,分数自由度公式与生命公式的关系:N/W实际上是b/a的倒数a/b。即“我需要”可以用封闭值表示:N=a;“我想要”可以用依赖值表示:W=b。b/a的倒数a/b的比值等价于容错性的值:容错性越小,D(分数自由度)越小。半依赖半封闭的平衡态等价于“我想要”与“我需要”一致时的状态,此时的分数自由度为百分之百。

63,进步与进化:进步的结果是人的依赖性(b值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强。依赖性强意味着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否定(对封闭的否定)而追求完善的“他者”。即——因创造力而不断进步的人类文明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进化的结果则是生命的封闭性(a值趋向于1)越来越强。封闭性强意味着通过对“他者”的不断否定(对依赖的否定)而追求完美的自身。

即进步与进化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克”的。在本质上皆属于通过“自定义是”判断追求以后因果关系逻辑为依据的完善或完美形式的行为,却因自他分别及他他分别而形成对立面,也即是处于依赖与封闭冲突的生命悖论的阴影中。因此无论是进步还是进化,都逃避不了生命公式及形式第二定律。

进步与进化的同步发生,则是一种自他分别及他他分别后对自身及他者的同时否定,最终对包括指者在内的全体的彻底否定——加和性脆弱值C趋向于无限大。最终,生命(意义)不过是虚无——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同一惯性系(或:不在任何惯性系之内——否定背景,也就否定观察者自身)。
贴主:仁剑于2023_05_20 13:54:11编辑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我个人赞成用重典。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5/21/23
(^-^) 兔子兔子老虎 给 仁剑 赠送一个毛绒玩偶! - 兔子兔子老虎 (88 bytes) 05/21/23
(^-^) 兔子兔子老虎 给 仁剑 送上一篮五星枇杷! - 兔子兔子老虎 (89 bytes) 05/21/23
(^-^) 兔子兔子老虎 给 仁剑 端上一盘大果樱桃! - 兔子兔子老虎 (89 bytes) 05/21/23
谢虎兔君支持。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5/21/23
谢谢仁剑君教诲🌹 (无内容) - 兔子兔子老虎 (0 bytes) 05/21/23
谢刀神鼓励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5/21/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