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劳动哲学研究 制度设计

送交者: 反中共的左派[♂★品衔R6★♂] 于 2023-01-29 0:24 已读 2668 次 1赞  

反中共的左派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者 王江松 写于不同历史时期 整理于二零一四年


4、各种发展模型的有机整合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型是介于马克思的无限发展模型与零增长模型和有限增长模型、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之间的比较合理的模型。这是一种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绿色/低碳/环保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从本文基本思路出发,可对这一模型提出如下梳理:


(1)可持续发展既要尽最大努力去突破资源和人性瓶颈、实现人类的永续成长,又要为无法或暂时难以突破瓶颈製约时避免人类灾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工业文明不是回復到前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原初统一状态,而是要在继承工业文明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更高统一,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和大生产,以高生产率和规模经济优势解决物质资料的生产问题,但与此同时,不能等到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时再去转换人的需求结构和人格结构,而是要在物质需要适度合理满足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提升人的需求层次和人格层次,把建立在「物质人」、「经济人」、「消费者」、「自然征服者」基础上的经济模式转变为建立在「文化人」、「社会人」、「创造者」、「自我实现者」基础上的经济模式。


(2)关键在于在全人类范围内实现价值观的转换以及相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换。面对人类所面临的危机,需要人类从根本上反思和重新确立经济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好、更高级、更奢侈的消费品以无限地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而是为了给人类的健康、安全、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怎么界定「物质需要的适度合理的满足」?以身体健康为唯一标准,依此标准获取必要的食物、衣服、住宅、交通工具等生活必需品。一个人拥有好几套豪宅、好几辆豪华轿车、好多昂贵的衣服和首饰,吃顿饭花费成千上万元,住一夜宾馆花费成千上万元,洗浴按摩一次花费成千上万元……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自然需要,都是一种病态的、无聊的、不道德的、有罪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而现行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高消费—高投资—高收入—高消费……的恶性循环过程,并且激励那些还没有进入这个过程的人进入这个过程。一种荒谬的经济学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对高档和奢侈消费品的追求,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动力,而现在被认为是高档和奢侈消费品的东西,将来会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和丧失良知的经济学!这种观点闭着眼睛看不见,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急迫的民生问题会在更大程度上扩大内需或市场需求,即算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或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人类也可以并且应该把剩余资源和剩余财富用于人类的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上,而不可、不该浪费在物质需求的无度满足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在低碳、绿色环保、健康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把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不必消耗太多能源、物质资源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上去。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有什么理由认为其他人就一定做不到呢?


(3)一个社会的产业或经济结构应当这样来安排:


——製造业,主要从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基本消费品等物质资料的生产,采用高科技和大规模生产方式,提供标准化、批量化、大众化、高质量低能耗、高性能低价格的产品,控製乃至禁止昂贵奢侈品的生产。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致为数不多但由公众广泛持股的大企业就可以完成製造业的任务。这些企业仍然应当获取一定的利润,以鼓励投资并进行扩大再生产,但不再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最高目标,而是要以股东、员工、社区、消费者等利害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最高目标,为此,它们必须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全社会的监督。


——文化产业,或者叫做精神生产,马克思称之为「人本身的生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把传统的「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大量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将要转入这一产业,成为精神产品或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哲学、宗教、艺术、教育、体育等精神和文化生产部门。一般来说,文化产业不适合于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大众化生产方式和大企业组织形式,而是由各式各样的中小型合作团队来进行生产,可以采用合伙製、合作製、股份合作製、股份製等种种组织形式。它们提供的产品仍然是必须参与文化市场交易的商品,既可以价格和货币为中介进行交换,也可以实行活动与活动、产品与产品的直接交换。精神文化生产具有三大特点:第一,由于其产品是将丰厚的精神文化内容附着于简单的物质载体之上,因此只需消耗很少的物质资源,不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汙染;第二,这种生产作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人类潜能和天赋的发挥,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就能够提供高度的满足、快乐和幸福,因此必然不会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标;第三,由于人们的素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普遍提高,对这类产品的市场需要会很旺盛,因此生产者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用于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需要并用于精神文化的可持续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投资。


——服务业,主要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日常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提供服务,包括商业、金融、通讯、信息、餐饮、住宿、医疗、卫生、保健、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其中适合于大规模标准化运营的服务也可彷照製造业采取大企业的形式,但大量服务将会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并像文化产业一样采取合伙製、合作製、股份合作製、股份製等组织形式。


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实行由政府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这是由劳动与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因而交换将更加全面、个人选择和发展将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精神生产将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不可能由大一统的中央计划和集权经济取代市场经济。货币和价格仍然是主要的经济调节和核算手段,正如米德所坚持的:「货币和价格机製毫无疑问应该属于人类最伟大的社会发明之列。恰当地运用价格机製,它就应该能够给每个人下一道具有普遍意义的命令,使每个人都公平地分享社会资源中的一个份额;它能够让每个人自主地决定(在个人选择确属恰当的时候)他将以什么方式执行这个命令;在每个生产者和商人(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按照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在最需要的市场上出售。简而言之,只要恰当地运用货币和价格製度,就能够在社会事务中把自由、效率和公平结合在一起。」(4)在产权製度上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製」或米德所说的「财产占有的民主国家」。虽然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倾向于社会所有或国家所有,但他说的在协作和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製(社会个人所有製)的伟大构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土地和部分生产资料公有,由一个民主的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控製和运营,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其余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实行个人所有和个人联合所有,主要用于保障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


(5)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式的大变革。在现行经济体系中,所谓就业,是指进行投资经营活动或雇佣别人进行生产,或者受人雇佣从事生产活动,前者得到利润,后者得到工资,一旦你不再雇佣别人或受人雇佣,你就失业了,前者变成坐吃老本的闲人,后者变成领取失业救济的贫民,由此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所以就业、失业成为困扰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大问题。按传统经济的逻辑,将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把大量劳动者排除在劳动市场之外,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失业者,或者只能把就业时间压缩到一天工作一、两个小时以安排更多的人就业。但是,如果所谓就业或工作仅仅是指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不管这种贡献是物质产品和初级服务,还是精神产品和高级服务,不管是以雇佣别人或受人雇佣的方式提供,还是以自主独立的方式提供,那么,就业的范围就会大大拓展,就业的形式就会无限多样。我国学者林春设想出一种在社会保障公民最低收入基础上的以参与代替传统就业的新的就业模式:


——参与复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必要劳动」以及一切社会承认的、最宽泛意义上的工作,包括艺术创作和其他有益的精神活动。通过参与,人们作为个人和集体的一员进入合作和交换的领域。合格的参与者身份换来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及回报。参与由此成为取得人性内在需要的社会认同的唯一途径。


——从终日劳作中因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解放出来的人们将有更多的闲暇发展各自的兴趣才能,更多的时间彼此照顾,从而形成一种「关怀经济」(caring economy)或「共享经济」(solidarity economy),它建立在自治合作、社区网络、义务劳动和多种形式的换工(通常无须货币做中介)的基础之上。


——熟悉的工作之外,包括家务(由两性分担,与公共参与和非家务角色相结合)和非正式、季节性、临时性和随意性工作,灵活时间,自由职业,自我「雇佣」,誌愿义工,互助公益,社团联络,以及任何其他公认有价值的「干活」形式。


——每个人以公民参与身份获得一份社会收入(social wage)或基本生活费,包括义务教育和一般的防疫治病费用。在此基础上,人们根据愿望和机会参与正式或非正式、有(固定)工资或无工资、订长期合同或不签约的各种工作/活动,凭贡献而可得到生活费以外不同形式和数量的其他收入。大致等额的公民收入一方面使最低水平上的经济平等得到製度保障,另一方面又非但不限製、反而创造个性选择、良性竞争的条件,从而根本性地消除了就业、无业、失业、待业、半就/失业、灵活从业等地位的差别。


詹姆斯·米德的「财产占有的民主国家」,也是按照这样一条思路来解决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就业和失业问题的:「这样一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劳动更加变成了一件完全是个人选择的事情。笨重危险的艰苦工作,不得不支付特别高的工资,以便吸引劳动者,有些人情愿去做这些工作,目的是为了明显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在另一个极端,有些人立誌献身于非商业性的活动,他们也能如愿以偿,只要他们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当然他们也不至于在阁楼裏忍饥挨饿。最重要的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与旧式的国内服务不同)将会繁荣起来,有人愿意为另外一些处于相同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们提供这些服务、演戏、跳芭蕾舞、绘画、写作、体育运动,以及所有这类被亚当·斯密称为『非生产性』的活动,都会在半职业、半业余的基础上兴旺起来,提供这类服务的人,也不会在堕落为巨富保护人的贫穷的谄媚者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取代资本主义的更高历史阶段,科学、艺术等精神创造活动不仅是而且是更高意义上的「生产性活动」——人本身的生产;按照我们的理解,还需要补充的是,这类活动通过其产品的出售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物质的或经济的报酬。


劳动者积极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和方法


不管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突破资源和人性瓶颈条件下彻底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模型,还是在资源和人性瓶颈无法突破条件下的替代模型,都要求人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忍受一定程度的乃至严重的异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当然不能够被动地等待那美好的明天的到来,而应该尽其所能主动地、积极地、一点一点地消除异化和一步一步地自己的发展。


针对那种毕起功于一役、一举铲除异化并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的想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异化劳动仍然是一种劳动,仍然包含着对象化、部分回归和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仍然不能说是一种完全非人的活动因而只能通过整体的社会革命彻底消灭之。在私有製和市场经济不可跳跃和跨越的历史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扬弃或劳动的解放,只能通过量变和部分质变的积累,即通过不断地增加劳动的肯定性、自我实现性程度和因素与不断减少其否定性、异化程度和因素,一步一步地实现。社会革命是一种最后的选择,鉴于社会革命一般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并带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只要有和平地、建设性地解决社会矛盾的可能性,只要改革和改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就不能诉诸于社会革命;只有在改革和改良的一切可能性都已经丧失殆尽的时候,才能进行社会革命。正因为如此,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要在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框架内提升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就必须极大地强化其劳动生产力、投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讨价还价能力、自组织能力、集体谈判能力、政治参与和对话能力与精神创造能力。


一、强化劳动生产力


劳动者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首先取决于其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劳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专有的生产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以及基于个体生产力之上的团队协作能力。分工对于劳动者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限製劳动者的发展,使之在很长历史时期都只能成为拥有体力和粗浅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的简单劳动者,但随着分工的高度发展,生产过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分工也给劳动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使劳动者能够专註于发展某种特有的、高知识技术含量的生产力,成为復杂劳动者和主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分工越细密,协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这也给劳动者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劳动者这两方面的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把劳动者看作重要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分工不可超越的经济必然性面前,劳动者最明智的选择,不是否定和逃避分工,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发展和提高自己生产力的质量、水平和专用性。事实表明,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他们也能凭借自己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收入。与其让自己消极被动地充当机器的附庸,不如通过干中学(nerning by doing)、在职培训和业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和技术水平。这是完全可以由劳动者本人自主控製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


客观地说,我国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还没有成为先进生产力。媒体一方面高调肯定工人阶级是先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却无法解释几十年来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滑落的事实。劳动者不要被一些意识形态层面的奉承之词弄得晕头转向,不如老实承认自己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相对外国工人和本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差距,这样才能奋力缩小这个差距。生产力是硬道理,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只有掌握这一生产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


二、强化投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劳动者不能把自己终生定位于单纯的劳动者的位置,还应该像资本家和企业家一样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成为一个准资本家和准企业家。首先,在工资较高的情况下,劳动者应该并且可以把一部分收入积累起来转化为资本,投资于本企业、投资于股票市场、投资于其他资本市场;其次,劳动者应该并且可以把自己作为投资对象,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把自己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作为有增值能力的资产进行追加投资,使之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产生更高的回报。第三,劳动者要培养、训练和提高自己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总之,劳动者应该像企业家一样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资产的相对优势,寻找最好的市场机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使之获得最高的回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一份固定工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劳动者应该勇于自主创业,或联合创业,成为独立的或联合的企业主。事实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资本家都是通过白手创业而获得成功的。应该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股东或资本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会有力地限製资本垄断化的趋势,会有力地促进资本和财富的普遍化、社会化、平等化,会有力地推动经济製度朝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劳动者自己和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劳动与产权、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管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经处于分离和对抗的状态,但这并不等于说必然永久处于这种状态。一举消灭私有製和资本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大一统的公有製和复盖全国的社会主义实验也没有取得成功,最为切实可行的是一步一步地渗透到产权、资本和管理领域之中去,从而使每一个劳动者也能够分享产权和资本并参与管理。这是劳动者经济地位的一种真正的提高。


三、强化讨价还价能力、自组织能力和集体谈判能力


      劳动者仅仅拥有某种先进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是不够的,要善于在市场经济中尤其在与企业建立合约过程中为自己的资源获得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通常,拥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者也就拥有较大的「本钱」或话语权,而只拥有简单劳动力的劳动者很容易处于权利失衡、失去话语权的地位。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在资本雇佣劳动的总体格局中,一对一的谈判总是不利于劳动者的,因此,作为一种权利救济机製,工会(Trade Union)或劳动者联盟(Labour Union)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工会才能把分散的劳动者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从而改变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改变资本与劳动权利严重失衡和倾斜的状态。为此,劳动者是否具有自组织意识以及相应的自组织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这裏会出现一个基本矛盾,那就是劳动者个人追求收入最大化和稳定就业的合理要求与劳动者组织对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竞争的合理控製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是劳动者个人也是劳动者组织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劳动者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们不能以集体的力量抗衡资本霸权和工厂专製,血汗工厂、超经济剥削、劳资分配极度不平等等种种现象触目惊心。劳动者只有组织起来依法维权,只有通过强有力的集体谈判,才能真正遏製资本的无度扩张和剥削。


四、强化政治参与和对话能力


劳动者不仅应该在企业或工作场所、产业层面有效地组织起来,还应该在整个阶级层面和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这已经超出经济领域或市民社会的范围,而进入了政治领域或国家权力的范围。通常,在现代民主政治製度下,劳动者及其工会组织可以与已有的左翼政党或社会主义政党结成联盟,或者在工会联合的基础上直接产生左派政党或社会主义政党,这样,劳动者及其工会就能够通过这些政党,把自己的利益、愿望、要求、主张带进国家政治生活层面,或者有力地影响国家立法,或者有效地监督行政和司法。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战略联盟是,劳动者和工会成为左翼政党或社会主义政党的选举基础,而左翼政党或社会主义政党成为劳动者和工会的政治代表。事实证明,这种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製度,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宏观层面的国有化和社会保障与微观层面的集体谈判和工人参与管理等製度和机製的建立,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


五、强化文化素质和精神创造能力


这常常是被劳动者和社会各界所忽视的方面,因为大家都把註意力直接集中到劳动者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权利、地位的改善上了。其实,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精神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关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值得引起劳动者和工会的高度重视。首先,如果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精神创造能力薄弱,即使法律赋予他们较高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或者即使劳动者通过革命夺取了政权并建立了公有製经济製度和人民民主政治製度,他们最终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管理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而重新跌回过去低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其次,劳动者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创造能力,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劳动生产力,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投资、经营、管理能力,一部分可以转化为自组织和集体行动能力,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政治参与和对话能力,这样就能够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素质,使他们不仅有资格提出更高的权利要求,而且能够胜任更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劳动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创造能力,初看起来好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以致很多人强调,只有在具备足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后才能够做好这件事,但实际上,这件事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主观的努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间,都能够自学成才,都能够发展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兴趣、爱好、潜能和天赋,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所成,而这些最初显得无用的知识或技能,一旦遇到适当的机会,就会发挥其作用,并改变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


六、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致力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劳动者应该成为全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革命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不能亦步亦趋地去模彷和追赶资产阶级和特权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主义、经济人模型、高投资高收入高消费模型的炮灰和牺牲品——在这种模型下,劳动者只能得到某些残羹剩炙而已。劳动者的确应该强化其劳动生产力、投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讨价还价能力、自组织能力、集体谈判能力、政治参与和对话能力与精神创造能力,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劳动者也要成为亿万富翁和暴殄天物的高消费者,而是说,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获得公平的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真实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精神文化权利,一旦全面拥有了这些权利,在宪政、民主和法製的製度条件下,劳动者就可以合乎逻辑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经济观变成主流文化和公共舆论,甚至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强有力地製约、限製和改造那些掌握巨额财富和特权的阶级和阶层。千百年来,劳动者身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美德,如勤劳、节俭、朴素、真诚、互助、合作、尊重自然、爱护后代等等,全都可以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模型和道路的精神资源和道德资源。劳动者因而会成为避免人类灾难、保持人类永续成长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做出比以前更大的贡献。


《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恩格斯也反復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在19世纪,他们能够找到的解放道路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因为19世界工人阶级的英勇奋斗,迫使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从而开辟了工人阶级解放的更广阔的道路和空间,以及更和平的方式。不管走什么道路,采用什么方式,消灭异化劳动实现劳动解放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力量只能是劳动者自己。 
贴主:反中共的左派于2023_01_29 0:26:20编辑
喜欢反中共的左派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