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逻辑后缀学上卷精简版(一)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6-21 20:47 已读 10678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逻辑后缀学上卷精简版前言


阅读指引:逻辑后缀学精简版上卷,保留内容约有原文的六分之一。保留的内容包括:基本上保留第一章,部分第二章,及全部保留原文的第三章。其中讨论的内容是:1,什么是“逻辑后缀学”?2,什么是“是”判断逻辑属性?3,“是”判断逻辑属性十六个外延论题题目;4,两个形式定律对生命的意义;5,逻辑是自定义。


                                   

                               上卷前言

——迷宫中越来越精细的通道                                                                                            

    

哲学之争,其实皆是名与名,以及名与实之争。

然而,凡经院学者,无论有如何精辟的见解,最后都“为名所困”。

《逻辑后缀学》,是“除名”之学:上卷,是彻底除名(即对自定义的批判);下卷则是除名之后的天马行空,以获得真正的思想自由。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但是,笔者认为,在进行哲学思考(观)之前,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思考(观)?

——《逻辑后缀学》,是关于思维的学问。

——或者说:是深度剖析东西方思维的学问。

——又或者说:是“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的学问——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就想去搞清楚世界是什么,这叫做“本末倒置”。


逻辑后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目的。

借用科学上的一个术语,逻辑学发展到现代仍然是“不完备”的。

逻辑学“不完备”是因为,现有的逻辑学还缺失最重要的一环:

任何思维,都一定由一个内在的“我”所发生(存在总是存在者之存在),这个内在的“我”,称为“思维发生者”。

无论我们的思维过程是否合乎我们研究总结后所掌握及所规限的逻辑原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或行为是否准确合理,首先思维这个过程本身,与思维发生者的关系都必然是确定的。而思维过程及思维对象对思维发生者的影响,则取决于思维过程中某种早已存在着的先天上的属性。

逻辑学的研究,仅仅集中在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与否,而忽视了思维过程中的属性在思维发生者与思维对象之间的关键作用。

思维发生者——思维过程本身的属性——思维对象。

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逻辑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我们还未曾“主题化”,未曾深入认识,更未曾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环节:脱离了存在者,存在根本无从索解。

思维过程本身的属性,笔者称为“逻辑属性”。

逻辑属性,既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也就存在于我们所认识的事物中。本文将以人的思维作为切入点,继而深入研讨逻辑属性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未曾考虑逻辑属性及其与思维者和思维对象关系而进行的逻辑论证,是不完备的逻辑论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皆是“屏蔽”了存在者然后把存在者对象化之后讨论的存在)。

对逻辑属性的研究,是逻辑学系统中还未被开发的一个新领域。由于这个新领域所探讨的逻辑属性能够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走向,这类似于英语构词法中因“后缀”的不同属性能够对单词词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笔者把这个领域的理论命名为“逻辑后缀学”。

逻辑属性就是《逻辑后缀学》的研究对象。

“添加”了逻辑属性的逻辑学,才是建造完美对称的人类文明大厦的“完备”的工具。

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判断过程,因此思维过程的逻辑属性,也就是指判断过程的逻辑属性。思维发生者也就是判断者。思维对象即判断对象。

在判断过程中所作的每一次判断,无论所需要的条件(前提)是否充分,演绎过程是否合理,最终结论是肯定还是否定,真假或对错,判断者都一定是在以下其中一种心理模式里完成对判断对象的判断:

一种是确认的心理模式,一种是非确认的心理模式。

《逻辑后缀学》把确认模式的判断称为“是”判断,非确认模式的判断称为“非”判断。

简而言之:“是”判断,就是下结论;“非”判断,就是不轻易下结论。

《逻辑后缀学》认为:“是”判断和“非”判断会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逻辑属性。

《逻辑后缀学》的研究范围,就是“是”判断和“非”判断的逻辑属性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对判断对象及判断者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着确认模式的判断,否则我们似乎就动弹不了。因此“是”判断是人的一种普遍的思维定式,追求正确“是”判断则是人类的共性(海德格尔因此而发出对存在的“追问”)。

长此以往,“是”判断是人类思维中最大的“范式”。

《逻辑后缀学》上卷,将对“是”判断这个“范式”作深入的剖析;下卷,则试图“走出”这个“范式”,看看能“判断到什么”。                               

     

              

             第一章:“是”判断逻辑属性的内涵

(注:“是”判断包括了“为什么”和“是什么”。因为这里的“为什么”必然是一个先有确定的“是什么”为前提,才可以发出的“追问”,因此依然属于确认模式的“是”判断。)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先厘清。

第一,为什么不干脆称为“确认性判断”,而起个带点“土气”的、别扭的名称“‘是’判断”?

因为,“确认性判断”这个名称含有相当浓厚的理性意味。而确认模式的“是”判断,则除了包括理性之判断外,还包括了仅凭经验,或感性(注:本文笔者把知性纳入感性范畴。海德格尔认为:正是在情绪和感觉的不确定性中,此在感受着世界的真正发生。本文笔者认为:感性在“是”判断范畴与“非”判断范畴意义不同。在“是”判断范畴里,感性具有道德价值上的意义;在“非”判断范畴里,感性意味着“全包容”),又或三者共同作用后产生的判断。因此,在“是”判断框架下有关逻辑属性的讨论,才是全面而不失偏颇的讨论。

第二,确认模式的判断如果是肯定含义的确认判断,例如“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称之为“是”判断应该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把否定含义的确认判断都纳入“是”判断呢?

把否定含义的确认判断都纳入“是”判断,是因为当我们对研究判断对象作出确认的否定判断时,不过是在为“肯定”判断“清除障碍”,最终都会形成 “不是…而是…”的“下反对关系”模式而作出肯定的确认。因此以肯定含义的“是”来作为包括否定含义的确认模式的判断,更能够突出思维中“有用”的功利性特征。

第三,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伊始,西方人对“是”判断就有着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切西方的科学理论,皆是企图弄清楚“那个质点在哪里及为什么在那里”的“质点”学问。可以说,一个不“是”的、“无序”的宇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弄清楚宇宙的秩序或者说宇宙必须有秩序有理性是西方人追寻的终极“是”判断。

西方哲学,概括而言就是“是”判断(“为什么”和“是什么”)的“经典”哲学。

而逻辑学则为“是”判断理论系统的法理性扮演着背书的角色。

因此,逻辑学与“是”判断的正向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

正确的“是”判断是充分的相关条件加上正确的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

也可以作简单的逆向概括:

错误的“是”判断是不充分或不相关条件或错误的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

《逻辑后缀学》的研究内容则并不探讨如何才能得出正确的“是”判断结果,而是研究“是”判断这种确认性质的心理模式必然产生的结果。

《逻辑后缀学》认为:无论对错,“是”判断的心理模式作为一种正向思维,一种对已知条件下逻辑演绎的结果的认同(确认、同意)判断行为必然会产生某些结果。

即《逻辑后缀学》所研究的论域不同于逻辑学。

厘清了上述三个问题,接下来讨论的“是”判断逻辑属性的内涵才具有普遍性意义(普适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当我们作出某种确认的判断,例如“这是我的”、“那是一片云”等等时,有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什么”的深刻含义?

语法上,第一个“什么”是主语,第二个“什么”是宾语,中间的“是”是谓语。

逻辑学认为,“什么是什么”属于命题逻辑及其扩展后的一阶逻辑,因此必须遵循同一律,前后两个“什么”必须保证是相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即必须是A=A的“重言公式”。也即是说:前后两个“什么”指的必须是同一个目标——A=A=1——世界是我们看见了的世界。看世界,世界永远是这样而不能“不是这样”。否则就叫做违反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而产生逻辑混乱。

《逻辑后缀学》则把这些基本规律即所谓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统称为“确认律”,因为这些基本规律都是为了保证能得到正确的“是”判断。而当中的同一律是另外三个确认律能够成立的先决条件。

对于“什么”的进一步理解,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从语言符号构成的角度,以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模式用“能指”和“所指”两个不同范畴进行解构:能指属于带有个体性心理印迹的感觉,所指则属于社会性的具有概念性质的观念。因此,任何“什么”(语言符号单位)都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能指和所指(Signifier、Signified):任何“什么”语言符号单位都由原始、基本的“什么是什么”所组合,前一个“什么”是能指,后一个“什么”是所指。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则批判性地继承索绪尔的理论。拉康认为:“能指”具有原始性,它是客观对象在我们的潜意识(无意识)里的一种隐藏方式。我们无意识中的任何“能指”(因),都能够指向另一个“能指”(果),接着这另一个“能指”又可以指向下一个“能指”。这个过程形成滑动、漂移、循环、无穷无尽的“能指链”(因果链),链中每一个“能指”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不是别的“能指”。“能指”永远不能指向终极目标,也永远没有中心或者说永远不能达到中心(笔者认为:能指不能指向终极目标是因为能指本质上具有全体性。本文下卷会就此进行深入的讨论)。然后人的理性(拉康理论中的象征界)“终止”了这种混沌无序的状态,把“能指”人为“编译”,变成了社会性的“所指”。“所指”目标被一个个符号代替,这些符号就是文(数)字和语言,然后我们又错误地把这些“所指”目标视为(确认)中心或终极所在。

对于综合了能指和所指内涵的“什么”这个目标,还应该结合数学中有关数集及系统论的知识来深化理解。

当判断“什么是什么”时,前后两个“什么”必定指的是同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节点(元素),可以是一个子集,可以是一个交集、并集、空集甚至可以是某指定对象的全集(宇集)。

从集合论的概念中我们知道:当我们判断了“什么是什么”时,这个目标并非指某个集合的“全体”,而是指有所属的。它必定是某集合内的某个节点(元素)或集合的子集、交集、并集等等,即必定归属于某集合所拥有,而某集合又归属于另外的集合或更“高级”的集合所拥有,没有“什么”可以游离于集合之外。

“什么”都逃不脱所属的集合,也就是:

目标必定是一个所有格,严格意义上都应该叫“什么的”。

即目标只能是部分或个别“什么的”而永远不是全体“什么”。

能指自身具有全体性;所指自身具有集合性。但在“是”判断的架构下(确认性行为下),能指与所指所构成的目标就具有了“有所属”的共同属性。

通过集合论的知识还可以再进一步解构这个所有格的“什么的”。

除了纯数理的分析外,现实中的“什么的”元素,实际上都是由不同的集合相交或相联而成的。也就是说,所有格的“什么的”实际上同时被不同的集合所属(在集合论中用“且属于”或者“或属于”表达)。以至于我们日常对任何具体或抽象事物的“是”判断,其目标相应的所有格都含有“多重身份”。

例如“我是好人”即“我是既属于好的且属于人的其中一个”,当中这如何才是“好”的标准(元素)足可以洋洋洒洒列出千百条,而每一种“好”的元素本身其实又是一个集合(例如“性格好”“相貌好”不是我专有的),如何才是“人”则涉及更多眼花缭乱的集合及系统。“我要自由”其实是“我要自由的度”,这“度”的性质有物质性、精神性及社会性,“度”的标准不但五花八门,而且众口难调。

目标实际上是从相关的众集合中“独立”出来而成的,具有相同性质新元素的一个新集合(例如“好人”就是从“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新集合)。诡异的是,“独立”之后的集合“拒不接受”(共时性逻辑中的不可替换原理)相关众集合中其它元素加入这个新领域(坏人不是好人,两朵玫瑰花绝不是一朵玫瑰花,杜鹃花绝不是玫瑰花),但又永远摆脱不了众“母体”的影子(都是人,都是自然数,都是花),新集合真正的所有权(属性)依然是,永远是属于众母体(显性或隐性的所有格),当中颇有“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味道。

所以,上述的“独立”加上了双引号,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分裂。

相关补集和目标有着血缘关系,两者本质上有着同一性。但作为目标的“什么”的判断(确认)却必须建立在两者分裂的前提下。分裂造成补集被目标所排斥并形成紧密围绕在目标之外的,但又与目标水火不相容的“非”场。

把补集冠名为“场”是因为“非场”的范围,往往远大于“是”判断目标的范围(普遍性大于特殊性)。目标涉及的集合越多,“非”场范围与“是”判断目标范围的差异反而越大甚至可以趋向于无限大(这里对范围的理解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度量空间,更应该从拓扑空间的意义上去理解)。

综合上述内容的分析深入解构了“什么是什么”后,《逻辑后缀学》就可以为“是”判断作出严格的定义项:

“是”是(确认)行为,前后两个“什么”是指同一个(有所属的)目标。

“是”判断一定包含行为和目标两个要素。这是“是”判断能够成立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而只要作出了“是”的判断,“指”这个(确认)行为就成为事实。而“指”这个(确认)行为成为事实就必然产生以下的局面:指者(判断者)立刻就被排斥在被指者(目标——判断对象)之外(如同弦与离弦之箭的脱离)。 这是“是”判断能够成立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即只要“是”判断成立,指者与被指者必然是主客体的二元关系。

目标成立,是因为实现了(确认)行为。

即(确认)行为与目标之间具因(行为)果(目标)关系。并且两者的因果关系的“逆”不成立,因为两者没有逻辑等价。因为产生确认行为的能指具有全体性,而所指(确认行为自身)具有集合性。

因此更严格的逻辑句式陈述:目标成立,当且仅当确认行为实现。

这是“是”判断能够成立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指者“指”的“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具有排斥力性质的但又具有明确母体意义的相关的“非”场,“是”判断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是“是”判断能够成立的第四个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二重分裂(产生自他分别与他他分别)、建立“非”场是“是”判断逻辑属性的两个内涵。

坛主:仁剑于2022_06_22 17:25:37编辑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谢沙兄点评。 - 仁剑 (204 bytes) 06/22/22
(^-^) 半山清溪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半山清溪 (88 bytes) 06/23/22
(^-^) 半山清溪 给 仁剑 端来一杯咖啡! - 半山清溪 (88 bytes) 06/22/22
说法绝对正确,但你得 - milulu (358 bytes) 06/22/22
(^-^) shoppersVIP 给 milulu 献上一支玫瑰花! - shoppersVIP (88 bytes) 06/22/22
谢一悟兄鼓励(^-^)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21/22
谢沙兄点评。 - 仁剑 (393 bytes) 06/21/22
谢沙兄。有什么好名字的建议呢? - 仁剑 (444 bytes) 06/22/22
等着看这个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6/21/22
会作为连载不定期发表。 - 仁剑 (720 bytes) 06/22/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