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心路游记之七:指点虚空(2)

送交者: 仁剑[♂☆★★声望品衔11★★☆♂] 于 2022-06-17 19:42 已读 9300 次  

仁剑的个人频道

+关注
禅定中的舍去。

因共业所惑,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已被固定,思想因共业的束缚而跳不出常识的范围。业力共同作用形成法(现象和规律,亦即自然法则),我们都在同一个法的系统(法网)之内,有着同样的因、缘、果(报),因此我们的感觉、认知总是大同小异的。

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切物体包括我们自身每天都以一倍的速度扩大着,但我们感觉不到,也证明不了。这种说法或者无稽,但不妨借鉴让我们理解“在同一个法网内”的含义。

此外,美国电影《黑客帝国》的故事:世界是电脑程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机械世界的母体通过内建的各种程式,籍由和人体大脑神经联结的连接器,使人透过眼耳鼻舌身意所获得的讯息传递到人脑中时都仿佛是真实的。这故事的灵感源自于法国学者尚·布希亚的作品《拟仿物与拟像》,并采用了印度教及佛教中有关涅槃、重生、因果等理念,尽管说得似是而非(因为其理念不过是局限在“物外空”的范畴),但对我们理解“同一个法网内”的含义也有帮助。

禅修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逆向思维,试图摆脱共业影响的过程。当中的“明觉状态”,是为了清楚事物的真相;“对外境及潜意识不发生任何情感波动及无序联想的心识的特殊状态”,则是为了彻底脱离共业的摆布,获取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大自在。

当然,这个过程,很难,很难。

人身(色身),本身就是共业幻化出的集合体。我们都会认为,我们所有所有的感受,都是透过这个集合体获得的;所有所有的认知,都属于这个集合体。因此我们难以想象,如何通过这个集合体,去获取不属于这个集合体的认知?又或者说,如何不通过这个集合体,去获取这个集合体之外的认知?又或者说,如何才能知晓,我们获得的某种认知,是不属于这个集合体认知的认知?

这使我们有种无从着力的感觉,这感觉就像要我们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面般无能为力。

佛学告诉我们,要获取这个集合体之外的认知,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包括禅定在内的种种修炼方式进行)不断的“舍去”。舍去什么?舍去“有”,舍去所有与这个集合体有关的“色,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本来”,与这个共业所有的“缘”(佛学分为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才能够彻底断绝。当所有缘都断绝之后,阿赖耶识就会彰显出真实的一面——万法之上(外)的认知。

这样,我们对禅定又有了一种说法:禅定,是一个不断舍去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和实践阶段。

但是,这样的“舍去”同样很难。

首先是不合“情理”。

如何“舍去所有与这个集合体有关的色、心”?

从人的角度来看,舍去财富,舍去得到的荣誉、地位甚或舍去自己的“家人”或“心上人”尽管“很难”,还似乎有可能,因为这些毕竟是“身外物”。但人始终需要吃喝拉撒睡,人始终还有个肉身,这些同样是“色、心”的一部分,这部分有可能“舍去”吗?关于这个难题,下面的“慧觉阶段”会为大家解答。

其次,这样的“舍去”是完全违背“人性”的。

人性其实无分善恶,我们对人性分别出善恶,是因为我们总是会根据自身的苦乐感受对不同的人性产生不同的情感取舍。实质上,任何一个未有“觉悟”的人,他的所思所作所为,无论对社会或者个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善的或恶的,都符合人性。

什么是“人性”?

人有人性,究其因正是佛学认为的“缘起互依”。因着这个法则,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不间断的“求缘”、“结缘”、“受缘”、“尽缘(缘灭)”的过程,这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得、失”的过程。这过程有个特点:“得失”总是同时俱起的。即得的同时总会有所失。人生本来和其它事物没什么两样,也是一个得失的过程,但人对这个过程的“有得必有失” 总是不愿正视。这是因为人有“苦乐意识”,以至于生命的本能都是自利的,因此人的“得失”过程永远是带着离苦得乐的意欲。这种饱含着离苦得乐意欲的,缘起互依的表现,就是人性。

对一般事物来说,区分“失”与“舍去”没有意义。但对于人来说,“失”与“舍去”就是两回事了。从人的角度,“舍去”意味着主动性,而“失”却是被动性的不得已。人性中离苦得乐的意欲决定了,人连被动性的“失“也不乐意,对于主动性的“舍去”,就更加抗拒了。

而禅定,必须要舍去离苦得乐的意欲,进而连同得与失也一并舍去。因此说:禅定是与人性背道而驰的。

在充分认识到这点之后,仍有勇气挑战人性,敢于,甚至乐于“舍去”的人,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禅定。

因此上一篇文章结尾提到:禅修的第一、二阶段,只是禅定的热身准备阶段。禅修的第一、二阶段,通过意识上脱离、颠倒因果律的修炼,达到对这种包含着离苦得乐意识的缘起互依的人性的深刻了解,进而再觉悟到万事万物都有着同样的缘起互依的性质(分别智)。禅修者就来到了迷者与觉者之间的分水岭。


半途而废的禅修

大部分禅修者,在经历了禅修的一、二阶段后,就会停顿下来,即不能越过迷者与觉者之间的分水岭。这当中有三个一般性原因:一是没有明瞭禅修的究竟意义,认为禅修只有现实意义,即禅修只是让禅修者看淡世情,多一点自信、宽容、豁达、平和的健康心态就足矣;二是没信心挑战人性,明知道禅修之路还有很长,却满足于目下的禅乐,或对那种彻底的舍去,心存畏惧而不欲进取;三是自满之心:刹那顿悟明心见性不难,但能够恒保悟境,并遍切究竟就难于登天了。许多初初得到一点开悟的人,总会觉得自己的悟境很了不起,深信再也没有比这个境界更高更好的了。佛学称这为“增上慢”,因此在许多禅宗公案中,都有禅师努力去打破徒弟滞留于不透脱悟境的故事。

除了上述三种一般性原因,对有信心挑战人性,准备进行真正禅定的修炼者,还有一道关卡,就是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在禅修第二阶段的未到定时,继续修炼会遇上的第二道难关:觉受到苦乐意识甚至物质世界的虚妄,却依然感受到物质世界的真实。即尽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摸到山还是山,碰到水还是水。禅修者遇到这种情况后会有陷入邪触及产生邪见的可能。邪触危害的是禅修者本人,邪见则生邪法危害社会,统称为邪定发相。对于邪触,佛学归纳为十种,其表现在典籍《释禅》第三卷有云:“或失心狂逸、或歌或哭、或笑或啼、或时惊狂漫走、或时得病、或时致死、或时自欲投崖赴火、自绞自害……。”对于邪见而生的邪法,往往还能发挥伪宗教事业作用,产生所谓的邪教:“智慧辩才、知世吉凶、神通奇异、现稀有事、感动众生、广行邪化……。”

其实,所有这些邪触及邪见,皆因“偏差”造成。

未到定时,禅修者会产生“觉受”。觉受其实跟普通人的感受一样,都是对刺激的反应。普通人的刺激来自外在(色),产生的叫做感受;禅修者产生觉受的刺激则发自内在(心)。但无论内外,两种“受”依然是“我”这个肉身对刺激的生理性反应。

对于感受,包括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我们都知道:恰如其分的感受在生理上都是惬意愉快的,过甚就叫做适得其反,就“不好受”了。觉受也一样,觉受会产生“触乐”,触乐是升级了的禅乐,和以前提到的禅乐性质一样,触乐也是不需外求而“自发自主”的。但这种自发自主必须是自然而然,如果刻意执着就又变成了追求,那就和普通的索求式快乐没什么两样:因追求触乐而刻意的觉受,就降级到与感受同一个层次,过甚了也就同样会产生适得其反的问题。这时候的适得其反,就不只是不好受,更是变成邪触了。因此,平常我们常说的“不要过度沉迷于什么什么刺激”,同样适用于未到定状态的禅修者,即对任何觉受不要太执着,这也意味着对自我不要太执着,因为觉受都是“我”在受,放下自我,觉受就没有了着力点,也就无从执着。

明白了这些道理,禅修的第二道难关才有可能逾越,而进入真正的禅定。禅修者进入真正禅定后,就成为“觉者”。初期的觉者,又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觉受。但由于已“觉悟”,觉者已超越“放下自我”的阶段,而达致“忘我”的境界,此时觉者的觉受就不会发生上述的邪触邪见。即便如此,为了更高的禅定境界,觉者还是会不断把获得的觉受舍去。


禅定境界。

前面的文章对禅定的一般原理及禅定的热身阶段——欲界定、未到定的修炼谈了我个人的心得。

禅修的第三阶段——慧觉阶段,属于纯精神层次的修炼。这阶段的禅修者,努力在精神层面上不断地升华,最终突破肉体的束缚。禅定的最终目标,将是超越俗世、胜义二谛,达致无分别的“大自在”境界。

慧觉阶段的修炼,同样有种种不同的方式或流派,这些修炼方式或流派种类繁多,不可能在这篇文章里一一列举。因此我只是为大家介绍修炼的一般性理论。

根据我个人的所学及所修的心得,下面先为读者简单描绘一个依第次升华的禅定境界“蓝图”。有错漏的地方,望佛门弟子给予指正。

佛教把精神界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因此佛学依精神层次把禅定亦分为三重境界。

欲界,因受物质界所惑(即被幻影所惑),众生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诸多染欲(笔者在《逻辑后缀学》里,统称为“自定义”)。意思是这个层次的精神界已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复精神的本来面目。俗世之人认为这样的精神界是正常不过,初期禅修者则认识到这不是本来的精神界,这种认识体现出禅修者已经对般若(智慧)空性的义理有了正确的了解——分别智。此时的禅定境界为欲界定和未到定;

色界,已没有染欲,但依然有色质,即对因共业而产生的物质界仍未能摆脱。但这个层次的禅修者已幂证了精神界的本来,尽管还有色身,但不会再被色身及物质界所惑,而是充满坚定信心能够突破色质,即对般若空性的实性已经证入——现证智。此时的禅修者已是觉者,觉者的禅定依证入的程度,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无色界,已突破色质,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识住于深妙禅定之中,即觉者已蜕变到纯精神层次,摆脱了共业,觉者成了圆觉者(又称圣者),证取了般若空性妙谛中的究竟圆满——圆满智。圆觉者的禅定依究竟的程度依次为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至此,在圆觉者的慧识中,阿赖耶识彻底回复大圆智镜的本来面目。

圆觉者在甚深禅定中,通过大圆智镜观照(笔者认为:佛学的“观照”一词,具有遍满的客观性)有情众生,对大千世界缘起缘灭的种种因由清晰了然。大圆智镜成了圆觉者与有情众生的唯一纽带。

此时圆觉者有两个“选择”。

一是把这唯一的纽带“切断”,达致禅定的最高境界——灭受想定,即涅槃:那就是神我(大我)的寂灭——涅槃。寂灭不是死亡,不是消失,而是根本识的彻底断除。涅槃是有相的报化二身,法身不生不灭——这叫做“小乘”。

二是圆觉者根据“缘起互依”的法则,意识到在众生未能圆满之前,自己的圆满只是“自圆满”,为了达致“自、他究极圆满”,圆觉者凭着大悲的情怀(菩萨道),从投大千世界,渡化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终极宗旨。

解决了上述几项问题后,接下来正式进入禅定修习的话题就不会太过深奥。
喜欢仁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仁剑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你被“性空”牵绊了,呵呵。 (无内容) - 游客一枚 (0 bytes) 06/18/22
谢雨地:)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18/22
(^-^) 塞翁寻马 给 仁剑 开启一瓶香槟酒! - 塞翁寻马 (128 bytes) 06/18/22
谢塞兄鼓励。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18/22
"思"是概念的运用,跳不出语言 - 塞翁寻马 (252 bytes) 06/18/22
LOL?? (无内容) - kudoof (0 bytes) 06/18/22
?? - 塞翁寻马 (135 bytes) 06/18/22
?? (无内容) - 塞翁寻马 (0 bytes) 06/18/22
亿万年自然演化的结果。。。。。 - 塞翁寻马 (252 bytes) 06/18/22
绝对的! - 塞翁寻马 (538 bytes) 06/18/22
挺绕的啊。 - 游客一枚 (315 bytes) 06/18/22
科学的角度,那是当然 (无内容) - milulu (0 bytes) 06/18/22
可以说是吧。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18/22
有一种说法,据说是奎恩的 - 塞翁寻马 (671 bytes) 06/18/22
我个人认为,两者都对: - 仁剑 (159 bytes) 06/18/22
???颠倒梦想,是因为三层思维倒错: - 仁剑 (189 bytes) 06/18/22
同意! - 塞翁寻马 (349 bytes) 06/18/22
那是3D效果图!不是2D! - milulu (112 bytes) 06/18/22
你调节眼疾再看看那张图吧。 - 塞翁寻马 (299 bytes) 06/18/22
没那么玄 - 塞翁寻马 (185 bytes) 06/18/22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无内容) - 塞翁寻马 (0 bytes) 06/18/22
(^-^) 游客一枚 给 仁剑 献上一支玫瑰花! - 游客一枚 (88 bytes) 06/17/22
谢谢(^-^) (无内容) - 仁剑 (0 bytes) 06/17/22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