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影评,方框内外——瑞典赋义和现代艺术

送交者: attton[☆★声望品衔8★☆] 于 2021-08-04 5:14 已读 7671 次  

attto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影评,方框内外——瑞典赋义和现代艺术创作

野蛮人入侵欧洲殿堂

这个电影也是朋友让我看得,并让我评论。我很喜欢它。而且推荐对现代艺术有兴趣的人,都该看看。这是把很复杂的事情浓缩成一个不复杂的故事了。本文在老炮影评公众号发表过。但是这次做了一些增补。

1


瑞典是个最“高端”的国家。之所以高端,不光是纬度高,树也长得高。还有得天独厚的地方:他有欧洲最大的铜矿和铁矿。铁矿的质量世界第一,含铁量高达70左右。还有丰富的水和水力资源。这些事情加在一起,他就变成“食物链”最高的国家。首先,那地方粮食不多,主要吃肉奶和鱼类。蛋白质和钙质丰富,所以人高马大。有好铁,可做武器,有大树,在古代可以烧炭炼铁。古代木炭铁比煤炭铁质量好,因为木炭里不含硫。正好瑞典也没有煤。那地方很冷。冬天几个月没白天,全是夜晚,所以人们都有征服南方,享受阳光的强烈意愿。大树让他们能做大船,在大洋上远航。而航行能力是战争和经济的支柱。


所以,北欧国家很厉害。当然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脑经比较耐用。不是好使,是耐用。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习惯于做繁重、繁琐的的脑力劳动。要说灵机一动,可能不如中国人。但是长时间化死工夫思考问题,把繁琐的事情拆解分类,他们可就很厉害。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们半年以上的冬天,闷在没窗户的屋里,只能反复地想那些事情。为什么没窗户,因为窗户也被雪埋住了。人们只能从烟筒爬进爬出。所以圣诞节的圣诞老人,是从烟筒里进家的。是实际上自从下雪,人们基本上不出门,只在圣诞节那天爬出去拉柴火。憋在家里这么长时间,只能反复思考一些事情。第二,人的大脑和肌肉都需要能量。肌肉的能量来自糖元,可以从淀粉种取得。但是大脑的能量必须来自脂肪,不能使用淀粉转化的糖原。南方人吃粮食蔬菜多,里面的脂肪少,所以大脑的能量不够。我们知道,再好的车,如果汽油不够,也走不远。可能人家北欧人的脑袋不如中国人的灵,但是人家油(脂肪)充足。还是比你跑得远,这种能力特别适合发展工业技术。


 2


说到这里,和这部电影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有了这么多优势,到了19世纪,瑞典人获得了最高端的权力,就是“评价/赋意”权。这是个什么权力。这就是发奖状,并告诉人为什么要发奖状的权力。你看诺贝尔奖金是人家瑞典的吧。全世界所有学者都期盼着得到诺贝尔奖。我们都知道,得奖的所以牛叉,是因为人家发奖的看上了你。所有能人志士,都梦想着瑞典的诺奖委员会看上他。如果真看上了,就高兴地跳起来。所以,瑞典挪威最牛叉。发奖权还附带一个权力,就是“赋予意义”的权力。发奖总是要说,我为什么要给你奖。你做的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意义。这意义不是你说的。你自己说没用。和你的作品有多少关系,也不清楚,但是确确实实是人家发奖的人赋予你的。

3

这种“赋义权”,在现代已经发展到了新高度。实际上已经高过作品本身。创作的重头不在作品上,而在对他们的解释上。或者说,现在解释才是创作的核心部分。简单地说,艺术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它的解释。

所以现在布展和解说者是最重要的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最重要工作是他们做的。

现代艺术的展品,大都不知所云,而且没啥技艺成分。比如一张被单,一个抽屉,一个几天没整理的臭烘烘的床铺,几个罐头盒。也算艺术品,谁想看出点什么名堂,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有了解说者,那就不一样了。解说者赋予他们意义。这意义给观众开了大脑洞。这个和破烂差不多的展品,就成了艺术品。这时候,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不在于这个作品的制作,,而在于对这个作品的解释。

赋义权的发展,和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步。到现在,解说者可以随便拿一个东西展出,一堆土,臭球鞋,然后开始解释它,对它赋义。这就是创作。解释者是作品的主要创作者,如果不是唯一的。

4

这么重要的赋义权,给了瑞典人了。瑞典人为什么这么牛叉。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合作。合作是北欧的社会的特征,而合作的知识,来自一千年的和维金海盗生活。海盗船上最讲究合作。也最有规矩(法制),每个人都必须“同舟共济”。谁要不遵守规则,马上被扔进海里。不把你扔了,船就可能沉了,大家都遭殃。谁要想中途退出,也只能跳进海里。谁要想“个人化”或者自由化,砍一块船板,自己拿走,必然被别人砍了。一千多年的海盗生活,培养了北欧人的合作、法制和“共产”意识。——船就是共同财产。船上的生活,把“共产”的意识深植在船员的心中。这种深植不间断地进行了一千年。这意识比“民主”可复杂高级多了。因为民主对合作、分工、分配,作用有限。但是对于海盗,这三项至关重要。没有这三项的任何一项,海盗就干不成。一千年的实践,让北欧人对怎么做这些事儿,已经精熟,而且深埋在基因里。

维京人的意识,来源于长达千年的同舟共济。


民主对于赋义权没什么用。电影里特别表现,兴冲冲的厨师长,向大家宣布午餐的菜单,真是十分丰富——还有浇汁什么鱼。但是没人要听。虽然这是人人都要吃的。民以食为天,有没有吃,和吃什么,是自古以来民众的最重要议题。但是没人听,把兴致勃勃的厨师长,气得斥责听众。但是男主说起玄乎的赋义,人们都敬仰地聆听。虽然听不懂。

这就是合作。男主有才能,被分工去“赋义“。其他人聆听,理解或假装理解。热情努力地拥护和接受赋义。这样,他们就合作建立起新型的艺术创作。

哪个国家能有如此高难度的合作?很多地方,厨师长更受注意和欢迎吧。


5


瑞典人拥有最高的评价赋义权,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西方各大国,故意这个权力让给了瑞典。为什么,简单地说,一是因为瑞典长期中立,从1814年至今不曾参与战争。而其他西方各大国在这段时间,互相打打杀杀。评判者应该是个中立的人。第二,瑞典和俄罗斯隔着波罗的海,苏俄在波罗的海上的军事力量很强大,所以瑞典亟需美国的保护。因此美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瑞典的“评价赋意”。而且,美国如果给自己颁奖,那就是国内奖。如果让瑞典给美国颁奖,那就是国际奖。所以美国愿意并积极支持,把“评价赋意”权交给瑞典。同时精确地提线操控。

6

电影里的男主,就是“评价/赋意”大师级人物。他说那个方框有各种意义,它就有了意义。他说那个青铜国王塑像没意义,就把它拆了。他还可以随便地发明新的“意义领域”。比如,女记者看不明白的那些词语,什么“展览,非展览,艺术,非艺术”这些东西,如果他不说是什么意义,那就成了万古之谜。但是他一说,那意义就出来了,虽然那意义还是让人稀里糊涂的。但是你糊涂不是人家说不明白,而是你水平不够,理解不了。那个女记者就自认自己水平低下。从而仰望着男主。



naïve的女记者


女记者显然不是瑞典人。她一直说英语。而男主是瑞典的“评价/赋意”大师级人物,非常牛叉。至于别人也想这么牛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瑞典的“评价/赋意”地位,是几百年整个西方世界,集体把他建立起来的。


7

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评价/赋意权”。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这里说的是问题,不是挑战。因为没人能挑战。这个问题在影片中已经充分表现。他在潇洒自信的“评价/赋意”之外,在生活上遇到了小问题。就是“野蛮人的入侵”。如果外来的人,都像说英语的女记者那样,对男主的学术造诣充满敬意,而且老老实实的遵守合作规矩,那就没事儿。但是现在来了一伙难民和东欧人,不吃这一套。女乞丐就要钱。你说方块的意义她才不听。合作的分工规则应该是穷人干活富人交税。而且,恶劣的小偷,好像是东欧人,利用男女争吵,和男主的好心,把他偷了。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的恶行,根本不加掩饰,和猩猩一样,当众非礼强奸瑞典金发盛装之妇女。瑞典人可能几百年就不干这事儿了。因为他们在当维京海盗的时候,就有了在国外干这事儿的传统。如果谁在自己的家乡干了这事儿,那就会被当众砍头。他们的野蛮的欲望,都应该在抢劫其他地方的时候发泄。

烧杀抢掠的viking

8

也就是说,事情有点反过来了。以前是欧洲人殖民亚非拉,现在是亚非拉殖民欧洲。以前是欧洲人到亚非拉美奸淫掳掠,现在是亚非拉人到欧洲偷盗非礼(虽然很少人,但是在该影片中好像不少)。


结果我们的男主,被他的非裔的下属激励和启发,也使用了在瑞典目前并不流行,但是在以前一定常见的办法,就是威胁恐吓。结果,成功了,男主把钱包和手机都要要回来了。


但是,男主的行为并不符合如今瑞典国内的规则。结果他自己的成功的威胁行为,反而让他自己头大。这就是欧洲人现在面临的困境,他们的行为规则,限制了他们的手脚,不能让他们发挥欧洲的强者的铁拳报复。


简而言之,欧洲人和亚非拉美地区的关系,第一阶段,欧洲人到亚非拉美去奸淫掳掠,第二阶段。欧洲人殖民、统治那里,并建立了适合欧洲人要求的秩序。谁不服从,死啦死啦地有。第三步,欧洲人觉得亚非拉太麻烦,不如撤出这些殖民地。把殖民地人民挡在国外,让欧洲人在自己的国家自得其乐。而且社会如此文明,让人们忘掉以前的血腥征服。第四阶段。这些殖民地的人,跑到欧洲来。要饭吃救济,偷盗非礼欧洲人。虽然他们很讨厌,但是欧洲人自己给自己树立的文明形象,只能迫使自己接受一部分难民。而这形象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能把这些难民中的不守规矩的份子,死啦死啦地处理掉。这部影片说的就是着第四阶段。

9

于是,这个电影的关键场所,就是那个“方形”。这个方形以前竖立着一尊国王的骑马铜像,国王骑着高头大马,全服戎装,代表着欧洲的征服殖民的历史。也就是上述第一和第二阶段。但是这个塑像被打掉了。国王的塑像很不光彩地被起重机吊着脑袋,从基座上拉下来,咣当一声摔在地上。因为欧洲希望人们忘掉那段历史。并让世界认为他们从来很文明、和善。

男主赋义大师,让自己的女儿,在方框中体验和谐的圣所。




然后把塑像的底座打平,切割了一个方框,就是影片标题的“方形”。这个方形代表着第三阶段。男主给这个方框,赋予了意义,就是一个和谐合作和睦相处的“圣所”。这是第三阶段的状态。那时候欧洲人撤出了殖民地,不再镇压殖民地,他们撤回国内——方框代表着欧洲国内。在国内的欧洲人,互相和谐、和睦、合作地相处。


艺术家和男主,很希望让这个状态保持到第四阶段,就是难民进入欧美国家,也学会了欧洲人的行为规则。但是男主自己的遭遇证明,并不是这样。


在第四阶段,大批难民涌入。于是,第三阶段的和谐社会正在被破坏。偷盗非礼滋长蔓延,贫困和乞丐到处可见。男主为了对付这种以前不曾有的困境,听从移民朋友的建议,用非瑞典的手段,要回了手机钱包。也就是说,第三阶段建立的文明,已经不适合第四阶段。

那两个年轻的,搞网上宣传的艺术家。则想象出来了一个第五阶段。这个阶段是黄头发的瑞典女孩,成了乞丐,破衣烂衫哭泣着走入方形,被恐怖袭击炸死了。




也就是说,第五阶段,就是欧洲社会的毁灭。


 10


到底这些西方国家,怎么往下走,是不是会被伊斯兰化。或被被炸掉。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再说说男主和女记者的关系。他们俩个,对一件事情,有点“理解偏差”。那就是,男主对自己的“评价/赋意”的权力,很明白就是一种权力,而且是西方世界长期强力运作而成的,赋予他的极其崇高的权力。从而认为是这种权力,吸引女记者,让她发情,和他发生关系。因为他坚信,“权力是最强力的春药”。并让女记者承认这一点。


但是女记者却认为,男主的“评价/赋意”的权力,不是权力,而是智慧和道德。因为(她认为)“评价和赋意”,不但需要智慧,而且必须有一个道德标准。她是被智慧和道德所吸引,才和男主上床。而且她以为,如此德才兼备的男主,应该对她也有感情。不可能只把她当作发情的母X,用于泄欲。她自己需要感情,希望在男主那里找到感情。


但是男主认为女记者“不行”。或者傻,或者“naïve”,或是“扯”。而且一口咬定,他们之间的那点事情,完全是因为女记者吃了“权力春药”发情所致。


应该说男主很明白。他的或他的瑞典同行的“评价/赋意”权,是一种西方世界授予他们的权力。


而且认为,女记者居然认为这是“才能和道德”,简直愚蠢得不可理喻。


床也是个方形。和广场上的那个方形,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男主确实和女记者在那个方形中“和谐相处”,相处的时候,特地把门关上,防止外面那个猩猩捣乱。


那个女记者是环保人士,养只猩猩。这种人一定是倾向于接纳难民的。她能让猩猩学会看报,一定认为能让北非难民,变成瑞典人。这就是欧洲naïve 的知识分子的态度。


男主可没有这么naïve 了。他很提防女人。他牢牢地攥住装着他的精液的套套。因为他要把和女记者的和谐关系,局限在这个方床之中。之外是那个猩猩的世界。


他知道,这个精液袋袋,是把他俩的关系,往床外发展的,危险的工具。比如,那女的把精液放在冰箱里,然后拿到医院,搞个人工授精。生出孩子。那就是好麻烦的“床外”事务了。或者像莱文斯基一样,在床上、衣服上搞点,作为证据,也是好麻烦啊。


11

把这种思维放大。欧美人认为,欧美国家,就是这个方框或方床。在电影中男主说,“框内是信任和关系的圣所,在它之内,我们共担责任,同享权利”。谁进来或上来,就应该和睦相处。但是方框或方床之外,乱七八糟,实行丛林法则。


所以美国带领的西方国家在方框之外的亚非拉美,开炮放枪,血肉横飞。制造了很多难民。那些被欧洲的吸引,有幸进框或上床的难民,你们就应该老老实实,遵守框里或床上的规则。


但是,瑞典的年轻而敏感的年轻艺术家,却想到了另外一个情景,就是那个点击量超高的视频:这个方框里的文明被破坏,瑞典孩子变成了乞丐,最后在方框的中央被炸得粉碎。


法国电台刚刚报道,进入法国的难民,被安置的只有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都没有被安置,属不安定因素。欧洲各国好像故意延缓安置,希望这些难民在这儿混不下去,到别的国家。如果哪个国家积极安置,那他活该倒霉。


男主那一套很古老了。只能糊弄naïve 的女记者。所以他辞职了,让位给更敏感和有前瞻力的年轻人。







喜欢attto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