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29章上

送交者: steambasss[品衔R2☆] 于 2021-03-07 10:00 已读 475 次  

steambasss的个人频道

+关注
《唯识与中观》第29章

原文:

“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用不离体应常有故。体不离用应非常故。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所设难于汝有失非于我宗。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所执实我既无变易。犹如虚空。如何可能造业受果。若有变易应是无常。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

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所执实我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非苦所恼何为厌舍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为自害。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如何识外实有诸法不可得耶。外道余乘所执外法理非有故。外道所执云何非有。且数论者执我是思。受用萨埵刺阇答摩所成大等二十三法。然大等法三事合成。是实非假。现量所得。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大等诸法多事成故。如军林等。应假非实。如何可说现量得耶。

> 又大等法若是实有。应如本事非三合成。萨埵等三即大等故。应如大等。亦三合成。转变非常为例亦尔。又三本事各多功能。体亦应多。(能体一故。三体既遍。一处变时余亦应尔。体无别故。)”

…这个道理,是讲体,我的体,非空即有。“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假设说你答复说:“你所辩论的这个问题错了。”他讲:“我所讲是我存在就是这个体,本体的,理论的,形而上道的,你现在所讲的辩论的理由是现象界作用的关系,所以你这个论辩不通。”这好像是我们到了立法院,议会两派的那个辩论啊,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他现在在辩论,然后说个理由: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你认为这是讲的作用,这个心理的作用,前后、左右、昨天、今天、去年、今年、明年,这个是不同的,前后变异,这个就不是我体的启用,理亦不然,道理不成立,理由不成立。为什么呢?现在我们用白话加一句问,为什么呢?他说:“用不离体应常有故。”这个用不离体,比如这一杯茶,茶是它的作用,水是它的体。这个水泡茶变成茶,泡酒变成酒啊,泡药变成药,茶、酒、药那都是它的用啊,它的体是水啊,所以用不离体应常有故,水性常在,这是比方。“体不离用应非常故。”那这个体呢?体在那里?体看不见摸不着,在作用当中才了解了那个体。比如我们现在看的电灯光,我们是在看光的作用,光的能看不见的,因为光波的放射出来,所以我们才看见叫做光,其实光的能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看到的亮光不是光之能的本象,不要认为我们看到亮光就一定是看到光了,错了。尤其今天学过一点初中科学的人,如果好好读过物理的人也会懂,就怕你们的初中物理是吃鸭蛋教的,那当然不大懂,打零分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体不离用应非常故。


“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所设难于汝有失非于我宗。”他说:但是你讲的理由,你认为的确另外有一个我存在,也对,怎么对呢?因为一切有情众生各有本识,单独每一个都是心意识起的作用,起了这个作用以后,一用就不会停止。等于我们那个机械开关,电的开关,这个开关开启来,它不会停,而且越转越快,除非我们自己去把这个开关闭掉。现在拿具体道理你就懂得修行了,所以我们生命的这个开关开开,自己无始以来开开,它永远在转,在转的中间你想回到空的本位,回不去啊!所以修道你求谁的方法?只有自己来,自己把原来地方的那个开关一关掉,它就停掉了,不轮回,不转动了。轮回就在转动,不转动就回到那个本位去了。但是你要注意啊,现在我们修道就等于自己当年的那个开关我们摸不到了,那个开关在哪里不知道了,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你慢慢修吧,打坐也好,拜经也好,你去摸吧,有一天你摸到了,“啊哈!在这里!” 叫做见道,见道你把开关“咚”一关,空了,见道了。但是你开关关了,那个机器转了几千万亿年,不晓得转了多久,象电风扇一样,虽然把它停了,但它由快转到慢,慢后还在那里慢慢转。所以见道以后修道,等它慢慢转到最后,“咔哒”,那就叫顿悟,没有了,停掉了,懂了吧。修道就是那么修,不相信你去买个开关,我在修道,天天“咔哒、咔哒”那就成功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切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他自己的这个力量,连续不断地转,连续不断地旋转中自己的所作所为变成种子,生出现行了。过去的善种子、恶种子,我们一念之间有善有恶,有时不善不恶,掺杂的很厉害。不是说你做好人就专做好人,坏人就专做坏人,不一定啊,在这个因果中间。所以起心动念每一个行为都是未来的因,种子。我们现在这一生,人生的遭遇、思想、情感、一切等等,都是过去的种子带来的,所以叫任持种子。等于刚才我们那个比方,把这个开关一开动,电风扇一转起来的时候,你不相信电风扇一开,刚刚一开,你丢几颗种子进去,它动得快时,那个种子、石头不会掉出来,它永远在里头“嘠…”转,不会掉出这个转动的外面,所以我们过去的因果在我们这个思想不停旋转的里面,就是这样保持因果。过去的种子,任持种子,与一切法,你的智慧,过去做过、修过的因缘更互为因,互相为因果。互相为因果这句话,解释起来很复杂,过去造的因,现在所得的是果,加上现在的因在过去的果里,因中又加果,等于过去我们造了一个面粉的因,所以现在变成面包,我们在面包上又涂上果酱,涂后不大好吃,再加上点盐,又涂花生酱,变来变去,将来面包成为咸的石头了…(录音中断)


因熏习力故,由无始以来的熏修习惯,因此构成我们现在的生命,能够回忆,能够思想,能够…等等。所以有感情,所以有感觉,所以有知觉,所以个人的习气、爱好各有不同。他喜欢运动,他喜欢画画,有人喜欢爬山,还有人就喜欢睡觉。一个劝一个:“哎,爬山最健康。”“哎,我劝你,睡不够不行,还是同我一样多睡觉,慢慢就健康了。”个人爱好不同,种性的差别。故所设难于汝有失,因此你假设的故意要难倒我的问题,有时对你自己本身并不利,非于我宗,对我所讲的这个道理达不到。这是论辩,那么有问:


“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那好啊,有人举手站起来:“好,你讲无我,既然无我就不怕因果了?啊?谁在造业啊?谁在受果报啊?”你看禅宗来了,谁在念佛?谁在修行?谁在吃饭?谁在打坐?对不对?既然无我,下面是答:


“所执实我既无变易。犹如虚空。如何可能造业受果。若有变易应是无常。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其实这一段看起来很简单,但真讲《成唯识论》这一段发挥起来要好几个月,中间要插进来的东西多得很,内涵、包含。我是提醒大家注意,不要以为“哎,这个我也读过了,听过了,懂了。”结果过几天翻书一看,还是青蛙跳井—“不懂”。这里要注意,尤其是读书的同学们,不能听完了下去本子一和,《成唯识论》还是《成唯识论》,你还是“我愣”,那是愣头愣脑的愣,不是这个论了,所以千万要注意啊。他说你所讲的所执,你所执着,坚执认为有个实我,这个实我是怎么样?那么假定永远有个我,这个生命的背后有个我存在,这个你所认为的我一定不会变动,既无变易,假设它没有变动的话,它应犹如虚空一样,我们眼前的虚空,空间。这个虚空永远不变,你在这里盖了十二层楼,对它并没有勾灭,你把这楼拆了,它还有原来的虚空。你把香水装满了虚空,它也不受你的香气,臭味泼上去,它也不沾染,那么你这个实我可以成立。那么如果在虚空的话,如何可能造业受果呢?当然你的理论是这样的看法,你的看法是对的啊,这个虚空怎么能造业?谁在造业?谁在受果?当然没有了。如果说,你的这个我若是永远真常存在的,当然没有谁在造业,谁在造果,都没有。比如假设我们的我如虚空一样,盖高楼,或不盖高楼改平地都跟我没有关系,那是你的现象在变动,我是存在的。若有变易,你所认为的这个实我,如果它的体不像虚空,象房子一样,今天盖起明天拆掉,今天是新的,明天就变成旧的了,那么好了,你这个我是无常的喽,不永恒了,不像虚空一样。他说,请问你这个我是哪一种我?你现要把自己本身的问题,这就是因明的问题,你要有论辩逻辑,你要晓得究竟你站在那一边?那你说:“我这个我啊,亦常也无常。”那你只有这样讲了,那你也要讲出一番理由来,所以佛法到了最后是智慧的成就,思辩,修证到了某一阶段完全是智慧的成就啊。所以劝你们好好研究经典,读书,“哎,读书没有兴趣了,修道有兴趣。”这句话冒然一听很对,实际上完全是青蛙跳井—“不通”。所以这是智慧之学。然诸有情,他说我告诉你,正宗大乘佛法的道理,唯识道理,所讲一切众生,心心所法,上面这个心是心的体,下面是心所,心所是起的心理现状,法包括一切的心理现状及一切事物,因缘力故,缘起性空,同因缘所生,相续无断,所以它起用时是缘起,它的本决定了性空,互相连续没有间断,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因此它的因果循环的道理就建立在这个地方,这一段我等于在跟着文字解释,并没有发挥,诸位自己要去研究,若发挥起来停留在这一段,很多问题都出来了。


《成唯识论》这一段,先提到印度当时,就是有佛的前一阶段,一直到佛过世以后,甚至于到现在,它的宗教哲学,思想观念问题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现在开讲的:‘佛法讲无我’的这个观念,假设——也是事实,假设各个宗教不同的意见,宗教哲学提出的问题,即是现在我与无我之间的论辩,大概说了一点。


“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谁复厌苦求趣涅槃。”这是问题,因为古代的排版就是连续的。假定一个人论辩,就是跟佛法中的的人论辩,说:你们认为无我,既然无我,换句话即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了。诸趣,趣向的趣,我们普通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概况性的观念,归纳性的讲法,其实六道里错综复杂,佛法又分成十二有,十二有还不止,再一分析起来可到达几百种的分类,这个生死轮回之间,所以普通讲六道轮回是总体的归纳。现在讲:“你既然讲无我,无我了还有谁在生死轮回呢?”这是讲生命的旋转,而现在的生命呢?谁又厌苦求趣涅槃?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努力修行啊,证道,证涅槃干什么?本来无我嘛,即无我又何必,这个你们所说的假我,又何必忙忙碌碌啊,修苦行,修行干什么?这是一个问题,现在根据唯识学派,列举佛法的经义来答复这个问题:


“所执实我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非苦所恼何为厌舍求趣涅槃。”他说,你始终认为这个生命里头有一个,像现在我们一般所想象的有一个生命中的我。比如,我们大家尽管信佛,非常相信有一个灵魂,其实呢,灵魂这个东西有没有是一个非常仔细,非常严重的问题,至少我们现在认为的灵魂是假想的。比如有些人也可以在现在的生命之间,经过修持,还是修定啊等各种方法,也有人靠念佛、画符、念咒等各种方法,在自己身体静止的状态里头,感觉到有个我好像跟身体两个发生分离,看到种种的现象,发生种种的境界,以那一种境界所见所闻的,所得的,判断现在现实人世间,或者你的未来,你的前途等一切事。小事有时好像蛮对的,但大事保证不灵的。这种即使是有,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还活着,用我们活着的脑细胞,用我们的肉体所发生的现象,假定死掉了以后,脑细胞完全死亡,心脏也停止跳动,整个身体冷却了,那个灵魂是不是如我们现在做梦或某一种类似氛围的状态之间,是不是这样?这是个大问题。所以盲目地加以相信,套用一句现代的话:很不科学。因为这都是脑子活着时的,心脏没有停止跳动时所发生的,那么所谓讲灵魂的问题,要在脑子完全停止活动,心脏停止了,肉体冷却了,这个时候就是要拿出证据来了,但这个证据谁也不能拿出来,所以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们用现在的观念加以分析,过去,他的文字所讲,同此理由。他说,所执着的实我,你认为有一个东西,叫做灵魂也好,叫做什么也好,有个真的我存在,既无生灭,如何可说生死轮回,常如虚空?那个灵魂的我永远是我的。


在印度的很多学派,乃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的其它宗教哲学也是那么看法,很多,但不是完全,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这个我离开肉体之后依然还是我,不过是跟这个现实的世界脱离了关系,它的关系不像现在我们这样活动。因此他只有一句话,你所坚执认为有个实体的我,那么它是不生不灭了?这要注意,佛经中,尤其念到《心经》的“不生不灭”,那个不生不灭不是讲这个道理。他是说这一派认为有个我超过了这个肉体之外,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他说,你们的修持哲学的理论是在生死轮回之间,常如虚空,无所谓,如虚空一样,虚空就的没有啊,你硬说有个有在这个生死轮回里。不过他们的理论,印度所有的哲学宗教,有一个目标是相同的,都是非常注重修持,都是注重打坐,有静坐修持证得。这一点啊,如果我们研究世界人类文化哲学史,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印度非常特殊。中国也是一样,中国不管是道家乃至后来的佛家,过去任何一家,都对生命是要求证、修证的,有各种方法来求证。所以印度的宗教哲学也注重修持,因此他在这些理论上讲,有个我是永远存在的,不过对于世界生死轮回的构成啊,他认为也是虚空,几乎同佛所说的完全一样。注意啊——几乎,这个中间差别很细,其实并不一样,差别很大。非苦所恼,这句话非常容易,何为厌舍求趣涅槃?他说这个生死轮回本如虚空,所以生死轮回中间这个痛苦对于我,那个生命的真我干扰不了,如果认识了真我,不受这个烦恼,所以为什么要另外求道跳出来?


“故彼所言常为自害”他说这些理论所讲的,本身矛盾就很多,但是“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唯识学家就是代表了佛法的相宗,说有情类,一切众生,注意这四个字,身心相续。看到玄奘法师翻译的这个文字,真是顶礼膜拜,这个文字的锻炼,下笔万斤,一个字等于一万块钱的价值,不轻易多下一个字,也不少下一个字。对于中国古文的章法,我们很容易看过去,身心相续,这四个字,现在我一提起注意,我相信青年同学一定懂得会留意了。现在我们生命存在的这个身体,看到是像油灯一样,一点亮了,永远在那里亮,象一个蜡烛一样,一点亮了,永远在那里亮。事实上那个油灯和蜡烛,我们后来看到的光明不是第一下点亮时的那个光明。因为那个光明不断,把油续上去,把发光的这个动能续上去,一点一点放射这个光明,一霎那一霎那放射这个光明。每当我们看到这点光明,比如这个电灯,看到亮的时侯,这个亮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放射完了。但是我们看到灯光永远是亮的,它是不断地连续上来。我们这个生命,世界的物理也都如此,不断地生灭连续上来。暴看粗看,看到的是整体,所以现在的自然科学也发展到这个程度,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看这个世界一切的物件,都不是真实的,尤其拿仪器一分析起来都是幻影,都不是真的,连续的。那么,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进一步了解这个句子。所以我们现在感觉到这个生命坐在这里,有感觉,有思想,是两个东西在变化,在转变,有时是生理上的感觉,有时是心理的思想。所以身心两种,一个圆圈一样连续不断地在转,转起来使我们迷糊了,假像觉得有个我坐在这里。比如修道人讲功夫,身上气脉动,昨天动得很好,你睡觉时气脉不动,昨天是昨天的事,昨天那个境界像这个亮光一样早就放射完了,身心也是,是连续不断地集上来。


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因为我们生理、心理烦恼,佛家的烦恼翻译得非常好,我经常提醒年轻的同学们注意,烦恼不是痛苦。“烦得很!”我们经常讲:“好烦,你不要跟我讲!”就是烦,讲不出来这个道理,对痛苦的程度感受不同,这两个名词是有界限的。所以佛经上经常提到烦恼,困扰。比如我们的思想,有时侯自己叫自己暂时不要想这个问题,停一停好不好?生气的时候我们也会劝自己:“哎呀,算了,不要生气了,我把它摆脱多好。”哎,你摆不了,它缠绕你,困扰你,使你恼恨,烦恼。烦恼这个东西是什么?烦恼就是一股力量,不是你停得了的。其实我们可以停得掉,因为我们理不透,修持就没有到,若修持到了,明了理,这个事实证到了,烦恼很简单,这个电灯的开关一样,要它停就停,要他开就开。但是普通人没有经过这个,理不明,智慧不够,因此他事没有到,修持功夫没有到,所以烦恼这股力量连续地不断,佛法有个名字叫业力。这个‘业’字用的好的不得了,所以我常常跟其它宗教的朋友,神父啊,牧师啊,大家都是朋友,常常谈笑,我说你们的经典要想在中国文化中站住,必须要重新翻译,文字要重写,否则在文学价值上站不住,除非将来白话并白话很低落了,再读那个《圣经》已经很好了。现在年轻人从白话教育入手的,读你们那个明朝土话翻译的《圣经》读起来觉得文字已经很美了,很了不起了,但在单一文学方面,同佛学比较来看,那差的太远。比如说,你们翻译的‘人生来就有罪’,我年轻时第一个不信,天主教、基督教的道场我也去过,但我不大承认我生来有罪,“我生来好好的,为什么生来就有罪?”但是碰到佛我就低头了,因为他说‘人生来就有业’,有道理,有道理。这个业并不一定是罪啊,有善业,有恶业,有不善不恶业,哎,有道理,所以我就投降了。你若说我有罪,我死也不承认。如果我本来要信你,因为你骂我有罪,我不干了。这就是文字翻译的问题,可是你看佛法的业字说的那么清楚,文字美。但是讲了半天,我们几千年的佛法,拿现在的科学精神,那业又是什么呢?好了,把我们问倒了,哑巴了,“哎,业就是业。”只好这样答复,但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讲,并不满意。它是一股生命的力量,这股力量包括了善、恶、不善不恶三性,所谓善、恶、无记,这样一股力量。而对于生命,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有思想的众生,在中文里只能用这个字。但翻成英文要翻成什么?哎呀,我看是难到极点,很多同学都参加了把中文的佛经翻译成英文,好多参加的同学常常遇到困难跑来跟我商量,我说这个业字真是要命。你拿外文的、自然科学的东西来,不行,那就变成实体的东西了。所以我当时主张境界不能翻,中文讲这个人有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怎么翻?我说你只能翻音,同当时梵文佛经翻中文时一样,翻音,下面再加注解。你说中国文化中人身上的气怎么翻?你翻成空气还是阳气?还是瓦斯呢?这个很难翻啊。外文的每个词体是有定义的,现在流行一二十年,我说:“你们只能翻qi,翻音,加注解,这个qi包含了精、气、神,也包括了呼吸的气,也包括了空气,还包括了没有呼吸,没有空气,真空地带一点空气都没有的那个能量,叫做qi。”你说怎么翻?你不能把气翻成能啊!又不对了。所以不同的文字,全部文化是困难,因此我经常告诉出家的同学们,要想到外国弘扬佛法,必须要先花一段时间把原文的《圣经》统统读完,很多句子可以用,不是不可以用。你看当时印度来的大师,他一定先了解的老庄、孔孟的思想,很多句子,很多东西他拿过来就翻译的那么好。所以我们冒冒然讲了两句半英文,认识了几个字母就去弘扬佛法,除了我相信外,别人不大容易相信,很难。这不是讲你们不可以去,我这个话是鼓励你们青年同学们特别努力的地方,尤其弘扬佛法,因为讲到业力带来这么多的废话。所以烦恼构成了业力,一股力量在转,如果简单地讲,业力就是一股力量,一股动力在转,很不容易停止。因为它的业力,自然就包括转动,所以轮回是一种转动的现象的一种翻译,并不是城隍庙里画的白的吐舌头的无常,无常鬼,矮冬瓜一样伸出两只大手在甩,那个无常。这个业力,是股力量在转,像轮子一样在旋转,所以就叫轮回。比如我们人生现在就是轮回中,由昨天转到今天,今天转到明天,明天转到后天,今年到明年到后年,一切都在转动。我们坐飞机到美国去,三个月后又回来,就是轮回在转,这个地球本来在转动。所以烦恼业力轮回诸趣,各种生命的方式里头,过他一辈子一辈子一辈子的生命诸趣,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等于我们现在有时的人生,我们活着就是轮回诸趣,像你们年轻的,现在做人家儿女,就是轮回的一道。过几年结婚了,做爸爸,给孩子们吵到你,孩子生病了你夜里睡不着,轮回到另一道去了,父母道,很痛苦。老了以后,老头子,儿女都看不起你,不理你,老头子,老太太道。我们现有就是六道轮回啊,当学生,在学校听老师骂,当部下看长官的脸色,做职员的看老板拿薪水,那个味道都不大好过的,都在轮回诸趣,各种情调,各种方式都在转动。厌患苦故,佛家讲求趣无我之中求趣轮回,我们认得最清楚,现有的烦恼业力轮回造成了,所谓前生种子,过去生的种子带来所变成的现行,烦恼业力轮回诸趣。现有的现行变成未来的种子,烦恼业力轮回诸趣。人生来被这股力,无我之中的假我,自己被这股力量困住了,假我存在,现有身体的假我,不是讲大的形而上,慢一点谈,先讲形而下的。因此我们人生讨厌,厌,患,生病了,发个什么痛苦的毛病,逃避这个痛苦,痛苦实在很可怜。因此求一个无痛苦,无烦恼自由自在不为轮回所转动的那个无我,清净圆明的境界,因此求趣证得涅槃。这是佛法的所谓我与无我之间,因为他问的既然无我为什么要求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他说,从我们现在的身心讲起,非常现实了,由这个身心相续,以现实讲起,事实上还有一段扩大起来,是讲无始以来,分断生死与变易生死中,这个轮回六趣都是身心相续。刚才我们没提,就因为大家对现实的境界容易体会,先抓住,后面这个问题一直到达形而上,等讲到唯识后面时再慢慢倒转来讲前面。现在若先讲前面高的理论,听的我们会很茫然,研究起来会很茫然,故先要向诸位提起注意的,身心相续这一段开始还有上面一段(后讲)。现在转回原文,由此,由这个理由,由此故知,定无实我,现在此身存在,其中我们分析起来,身心两方面中间没有一个东西与你们的学派所讲的,也等于与我们一切人所认为的有一个东西叫做我,认为有一个实际的东西叫做我,他说没有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现在的我是这么来的,唯识说是唯心所造,唯识所变,但有诸识,就是意识,很明显的意识,前五识,第七识,第八识,就是佛法唯识中的分类,把心相,所以叫法相,现状,拿现在话讲就是心态,心理的行为,我们套用现在科学,新的心理学的名词——变出来,诸识所变的心态,心理的行为。无始时来前灭后生,生灭的境界,因为我们的生灭太快了,看不出它中间的那一点空隙。比如刚才讲的点起的蜡烛,开了的电灯,我们只看到亮,其实生灭的非常快,不过假定拿我们的肉眼观察电灯,我们现在是双管的日光灯,假定这里只有一只单管的日光灯,我们看出它的生灭现象,那个电力的闪动很历害,日光灯比较省电一点,它电力闪动得很快,中间生灭的空隙偶然是连着的,不过看到它这样闪这样生灭,因为多了所以看不出来。所以我们的生命无始时来,现在感觉到的这个生命是假我,无始时来前灭后生,连续不断接着,实际上没有一个东西。因果相续,你说没有一个东西呢?好了,有个问题来了,你看唯识处处提到这两个字,虽然没有这个东西,空得嘛,空的有什么因果啊?这个现像是生灭,这样这样,过去了,就过去了,闪动,中间看到是连续,并不连续,它在实体上的作用是因果存在。比如一杯水,我们喝下去了变成血液,变成口水,变成身上的液体,水性不失,所出来的因果作用,绝对的历然不爽,那么这个因果作用,我们现在在本文里头暂时不讨论,讨论下去为了因果相续四个字要耽误很多时间,我们宁可留到专讲因果那一段,再来研究,现在就只留意它。下文说:

喜欢steambass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南怀瑾讲《唯识与中观》第29章下 - steambasss (25580 bytes) 03/07/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