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科学:地质学的起源(二)

送交者: 雨地[♀★★*空谷幽兰*★★♀] 于 2021-03-05 7:13 已读 94 次  

雨地的个人频道

+关注

18世纪中叶,孔德·德·布封开始发展这一新科学。

布封原名乔治-路易斯·勒克莱尔(Georges-Louis Leclerc),是一位盐税官员的儿子。他的父亲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并用这笔钱购买了一个名叫布封的邻村,这使得他成了新贵族。年轻的乔治-路易斯对自己卑微的出身非常敏感,因此二十几岁时就抛弃了自己的姓氏勒克莱尔,自那以后,他只称自己是“布封”。

富裕的家庭使他可以沉迷于自己广泛的兴趣中:数学、物理学、化学、显微镜学和生物学。他摆弄仪器,做调查,写文章,授课,出书。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引起了法国王室的注意。1739年,他被任命为皇家花园管理人,负责扩大并修缮花园和其中的动物园;此后,布封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花园管理人一职使得布封广泛的兴趣更加紧密地聚焦到了地球及其生物系统中。1740年,他宣布开始撰写一部恢宏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这就是共有55卷的《自然史》。亚里士多德曾撰写过《动物志》,而雄心勃勃的布封此举是对前者的极大扩充,他的书不仅要包括动物,也要包括植物。当布封开始动笔时,却发现这二者都不能作为开端。“地球的历史,”他在这本书开头写道,“应该先于地球上生物的历史。”

因此,《自然史》第一卷探讨的就是地球本身:它的内部结构,它的“形成和存在方式”,以及它的历史。布封认为要运用科学的、归纳的、培根式的方法来思考这些问题。他反对仅凭过去发生的某一特别的事件就做出解释,这种事件既无法观察,也无法重复,这样的解释是“不稳定”并且“建立在摇摇欲坠的基础上的”。[这里,布封暗示一条家喻户晓的理论,由数学家威廉·惠斯顿(William Whiston)提出,即认为可以通过彗星尾巴与地球的原始碰撞来解释地球的现状。]

相反,布封坚持认为地球科学必须仅采用客观存在的、可观察的过程:水的流动、发热物体的逐渐冷却以及土壤的侵蚀。

在这里,我所探讨的原因并不会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我指的也不是自然灾变——哪怕只有一丝灾变,对地球也将是致命的打击。彗星的接近、月球的消失以及将一颗新的星球引进系统中,在这一些猜想的基础上,想象得以尽情翱翔。但这一类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确定性太强)可以为我们随意支配。对自然做出一个假设,就可从中衍生出一千个传奇的故事,而杜撰这些故事的作者们往往会冠他们的故事以“地球理论”之美名……我非常反对这些愚蠢的推测:它们仅仅是一些推测而已,假如是真的,那一定会在宇宙中引起一场大灾难,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匆忙逃命的微粒,逃离我们的视线,不再值得我们去关注。为了保证我们观点的一致性,我们必须要承认地球的现状,细致地观察地球的每一部分,并通过归纳,根据其现状预测其未来。罕见的事件或迅疾而猛烈的变化不应被当作(地球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应受到这样一些原因的影响。这些原因在自然界的进程中不占一席之地。但是那些一再重复的过程,那些接二连三、从不间断的变化才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推理的基础。

那么,是哪些“一再重复”的过程可能塑造了地球呢?布封同意牛顿的观点,认为地球起初是一个熔化了的球体,逐渐降温至今。

的确,单凭自己的双眼,他是看不到地球的这一小段历史的。但是,将地表与地下深处矿床的温度进行对比,清楚地显示出地核比地表更热,而这可以通过一个能反复重复的客观过程来解释:布封加热不同大小的球体直至它们发出白光,然后测量它们冷却的时间。然后,他根据结果推测一个地球尺寸大小的球体,断定地球的冷却应该开始于74832年前。但他认为,这一时间可能还要更长一些——也许有30亿年(这与我们现代所估计的45.7亿年有些接近了)。

《自然史》的第一卷中,布封陈述了上述理论,与此同时,也否定了神灵干预地球历史的可能性,并驳斥了乌舍尔的地球年龄。这本书堪称18世纪的畅销书。法国、英国、荷兰和德国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桌上都有一本《自然史》。但是法国科学院的一些重要人物一直在攻击布封的结论。位于巴黎的神学院质疑布封对《创世记》的理解,并就此与布封开始了漫长的书信争辩。

读了这些信件后,布封只是更加坚信自己的假设了。30年后,他对已经出版的《自然史》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正与补充,其中包括对地球形成各阶段更为详细的解释,他将其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世 地球开始冷却

第二世 土壤凝固

第三世 水覆盖了地球
四世 水开始退去以及火山活动开始

第五世 大象与“南方动物”在温暖的北方定居

第六世 大陆分离

第七世 人类出现

这“自然界纪期”是第一个地球“深时”(deep time)时间表——几个世纪后,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创造了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在地质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完全不同的时间尺度(100万年被当作一天)。

这一自然界纪期的时间表使得该书英文版的译者威廉·斯梅利(William Smellie)大吃一惊——太不符合英国人的标准——所以他在翻译时有意删节了第九卷的相关部分。“这一理论,也许在欧洲大陆上深得人心,但对于冷静谨慎的英国人而言有些过于离奇,因而很难获得他们的全面认可。”他在译者注中解释道,“译者得到的建议是不要把这本书译成英语。”

但布封没有为此道歉。他坚称,绝不能用罕见的事件来进行解释(地球的起源)——这是地质学的第一原则——而这自然引出了第二原则:地球的历史恒久绵长。
喜欢雨地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