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聊聊哲学(十三)存在与死亡--下

送交者: PRChina[★★声望品衔9★★] 于 2021-01-03 14:19 已读 1207 次  

PRChina的个人频道

+关注
聊聊哲学(十二)存在与死亡--上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bbsid=2091&act=view&tid=1183029


还记得我前文讲到的岔路口吗?我所谓的迷宫是其实就是人对自己思维的研究,而这个岔路口是人思维中,或者说人类意识/精神中,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良知道德,即内向意识,一方面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即外向意识。西方人与东方人选择不同道路:东方人不信神学进而去探索精神道德,西方人有基督神学,把道德交给上帝,全身心的投入探索外部世界,发现了科学宝藏,但是科学却反过来把上帝杀死了。过去,西方哲人以为自己探索的是外部世界的真理,当他们把整个支路探索了个遍,发现他们探究的其实是外部世界在人思维中的呈现,发现形而上学以及科学无法完全解决最初的问题,又回到了岔路口。但我们不能就此说西方哲人没解决问题,作了无用功,现在又回到起点。科学,从哲学的认识论出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幸福感和安全感问题,比如自然世界的规律真理和人类作为生物个体或群体性的特征,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得到解答,但是从人特有的思维与信念,科学是无能为力的。

说到真理,我想起九歌之前说到盲人摸象的故事。传统上,盲人摸象的故事是讽刺那些只看事物局部不看整体就下判断的人们,但是如果我们把故事放到一个真理认识论来看,能看见大象整体的只有造物主,作为人类,对真理只有摸索;今天我摸到一个耳朵像扇子,我只能说大象像扇子,明天他摸到大象的身体像墙,他只能说大象像墙,对真理的摸索有点像拼图,当一片片拼图链接起来,某些大科学家先于旁人把拼图的内容提取出来,科学就进入下一级拼图,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谁都不是造物主能直接看到真理本来的样子。所以对真理人要首先接受然后怀疑进而补充完善,不能笃信盲从也不能完全怀疑排斥。另一方面,真理的意义在于作用,这也是近代英美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比如我问你为什么喜欢吃鸡蛋,你回答鸡蛋碰石头会碎,虽然你说的是truth,但对我的问题并没有意义(这个意义是指实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说,科学知识和真理对很多我们人类内心价值问题没有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基督教价值造成了摧毁作用,因为人们对上帝的信念动摇了。从科学脱离哲学母体开始,哲学的主要议题就已经转向追寻意义问题。不管是英美哲学还是欧陆哲学都在反思传统哲学失败的根源,就是传统哲学家将世界看成一个已经完成的事物,在这个事物中去发现普遍性一般性;而现实世界是个流变的世界,包括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信念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我们一旦说到流变就一定会说到时间,那么时间在现代哲学中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世界上最最让人着迷的东西就是时间。一方面它很公平,一分一秒的流逝对任何人都一样,一天24小时,没有人会多一秒;另一方面它又好像有偏向,有人只有短暂的一生而有人可以长命百岁。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你真正意识到时间的时候,一部分是和死亡有关系的。这里死亡是广义的死亡,一个事物的结束也算是死亡,比如一个项目,有一个deadline,越临近deadline你才会有紧迫感,否则你会想还早呢;学生上学一个学期结束的考试期也是deadline,不到快考试学生们都会想还早呢;人不到死亡前,都会觉得死亡还早呢。人生命的死亡与其他的deadline还有非常显著的差别。首先死亡是确知而不确定的,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但是什么时候死都是不确定的。即使有些情况下,医生宣布某人只剩下多长时间,也不是确定的,比如霍金二十几岁就被预言只有两年的生命,结果又活了几十年。第二,死亡没有体验经验可参考,因为有经验的都死了,活着的都没有经验;第三,死亡必须自己经历,没有人会代替你体验死亡,就算可能出现有人帮你抗下了死神对你的一击,TA也仅仅是让你晚死一段时间,最终你还是得自己体验你的死亡。正是死亡这些特性,让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不喜欢谈死,采取漠视和逃避的态度,避开谈论‘死’,甚至一些谐音比如4。但不管如何逃避,人还是要自己面对死亡,这就给宗教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人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死后生活,以舒缓人们在当世无常生活中的痛苦,并产生对应的宗教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智慧出有大伪,宗教信仰道德登上神坛成为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为人们带上精神枷锁。当科学把上帝赶下神坛之后,精神枷锁被打破,但是枷锁在人心中的烙印仍然存在,便产生了如尼采所说虚无主义。上帝已经死了,人也是注定要死的,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成了现代哲学的重要课题。

人会体会到时间的另一个时刻是体会变化。女人对这更加敏感,当在镜中发现皱纹爬上自己的脸颊眼角时,会惊呼时间请慢点走;当我们无意看到我们父母的双鬓飞霜时,会感慨时间去哪了;当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个子已经赶超自己时,会意识时间一去不回头。如果没有变化,时间就没有意义。时间对细菌,对人和对石头的作用不同,表现在他们的变化上。把人放在时间流变的维度中,存在就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即been、being和to be。三个哲学问题,我从哪来,我是谁,我去向何处,其实就是been、being和to be的问题。真正让你忧虑困惑惆怅惶恐的正是未来你,是to be。过去的你成就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实现未来的你。然而,对很多人来说,活着的未知的未来甚至比死去更让人惶恐。用那个著名段子的话说,比人死了钱没花完更悲催的是人没死钱花完了。这种惶恐的根源,主要是因为不确定性,如果你知道你未来一定会是什么样子,你现在就没必要惶恐;但如果你现在就知道你未来一定会是什么样子,那从现在到未来的这段时间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种不确定性即给人不安全感,同时又给人无限的可能性。当being此在的选择实现to be的同时,就否决了成为其他的可能性。

如我前文所说,如果死亡是我们人生的deadline,而且不确知那一天、有可能随时会到的deadline,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应该是being-towards-death,向死而生,或者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应和了王弼在《老子指略》中所说的“存者不以存为存,以其不忘亡也”。难怪王弼仅活了23岁就完成了多少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工作。每个人都有梦想中对自己的憧憬,如果不行动,憧憬就永远只是憧憬;being-towards-death,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to be or not to be,将不再会是个问题。

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renmingonghe.wordpress.com/
我的推特:@alfabet72905706
喜欢PRChin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PRChina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79ying 给 PRChina 端来一杯咖啡! - 79ying (88 bytes) 01/03/21
(^-^) 雨地 给 PRChina 端来一杯咖啡! - 雨地 (88 bytes) 01/03/2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