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哲学世界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聊聊哲学(八)人性善恶之辨

送交者: PRChina[★★声望品衔9★★] 于 2020-11-03 10:02 已读 2395 次  

PRChina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性善恶之辨 6park.com

对人性的思考,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争议,莫衷一是。今天我想就人性的善恶之辨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从西方开始,最早讨论德行和善恶问题的人,据我所知,是苏格拉底,他说“知识即美德”。可能很多人都不赞同,有知识的人未必有美德,比如一些无良的律师钻法律漏洞,一些无良知识分子当汉奸斯文走狗,一些无良科学家做有违伦理的实验。是的没错,但是苏格拉底的这句话中的知识,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知识已经有很大差距了。苏格拉底所谈的知识还不是之前那些哲学家所考虑的存在或是万物组成,苏格拉底关注更多的是人性层面的知识,比如说他经常找人辩论,问别人,勇敢是不是美德?别人一定回答是,那么接下来他会问什么是勇敢,如果别人回答无所畏惧就是勇敢,他会进一步追问,那么恶人在行凶的时候也无所畏惧,是不是也是美德?这样就把人问倒了。苏格拉底就得出结论,知道这些在什么情况下是美德的知识的人自然就拥有美德。苏格拉底还有个思想,他认为知识是先天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只是我们忘记了,我们后天的学习是把这些知识回忆起来。结合这两点,即使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善恶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苏格拉底是赞成人性本善的,因为人先天就具备这些美德知识。这种人性观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不谋而合。 6park.com

在说孟子之前,我们先说说孔子的人性观。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性刚开始是差不多的,根据生活习性和教育不同会产生差别。也就是说,孔子并没有明确说人性本善或是本恶。在孔子之后,对人性善恶的问题一共有三个观点,一个是性本善,这是孟子的观点;一个是性本恶,这是荀子的观点;还有一个是性无善无恶,这是告子的观点。这个告子的身份有些可疑,貌似他只出现在《孟子》中,是孟子性本善观点的靶子。 告子与孟子有四段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我不全文引述了,只选其中一段。告子:“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反辩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四段辩论皆以失败告终。但从逻辑角度来说,我觉得孟子的比喻并不恰当,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水自然而就下,难道人能自然而趋善乎?如果人能自然趋善,请问孟母何必三迁呢?不过,我可以理解孟子性本善的意思,他认为人天生就存在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所谓四端,与禽兽相异,比如猪马牛羊就不会有四端,就算后天学习也不会有。虽然天生存在,按照儒家的学习传统,还是要明明德,做好格物致知诚意修身。所谓明明德,就是把好的德行擦亮,说明原本这些德行都在,只是蒙上了灰。这就和我刚刚是的苏格拉底的知识美德回忆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6park.com

另外一种人性说,就是人性本恶,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按照大致生卒年月,荀子比孟子年轻五十多岁,孟子去世时荀子不过二十七八岁。如果两人是同一时代的,那《孟子》中记载的辩论就不会是告子了,而且辩论一定会更精彩。荀子认为所谓人性应该是人所共有的,饥则食、寒则暖、劳则息,趋利避害,这些都是人性,而需要后天培养的德行,就不能算人性。人所共有的人性,如果不加节制,就是恶的根源,这是荀子的人性恶的根据。虽然荀子是儒家,可他的两个学生都是法家开宗立派的人物,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他们都深受人性本恶的影响,讽刺的是,这两位极具才华的思想家最后都落得凄惨的结果,不知道有什么天启。 6park.com

扯远了,我们说回人性,对比一下西方古希腊之后的人性思想。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前,西方哲学的主体是基督神学,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上帝的善恶,而人的善恶是不重要的,因为人是信仰上帝的,人只有原罪。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照上帝的指示做就是善。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消除原罪。我之前讲过,圣经中很多故事就是让人信上帝而不要怀疑,比如说亚伯兰罕杀子献祭、约伯记等等。即使圣经中这么说,还是有信众会怀疑,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为什么要让那么多恶发生?中世纪时教父哲学博士们很多人都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最终他们的回答非常哲学:如果没有恶,就无法彰显善,恶是善的缺失。太妙了,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即都知道善是善因为有不善。 6park.com

我反复讲,东方文化的人性是天注定的,所谓天命之谓性。天命如何表现?儒家思想是由己推人,先从自己家里事开始。每个人都有父母,孝敬父母就是一种美德,有句俗语,百善孝为先,然后中国人又由孝发展出一整套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即所谓的天地君亲师。另一方面,儒家的思想奉行差等之爱,区别于墨家的“兼爱”,基督的“博爱”,其实更符合人性。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典型的儒家由己推人的思想,以自己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为基准出发去对待别的老人,但是没理由要求我对待别人的父母比对待我自己的父母还要好,这不现实,也不符合人性。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到基督教都是在撕裂这种家庭关系,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父亲杀了他的父亲夺得天神的位置,宙斯也是杀了父亲,还有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这些带有弑父情节的暗喻其实都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人伦亲情的割舍,使得古希腊人对真理的追求高于亲情,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基督教更是弱化家庭家族关系,首先从教义上规定一夫一妻,限制家族规模,同时宣扬爱上帝胜于一切包括父母兄弟,一旦信仰上帝,所有信众皆兄弟。这种文化传统的最大优势是对凡人权威的不信任,以致批判和颠覆。回到东方文化的语境下,其实我们也可以以天命自然的角度产生对权威批判颠覆的哲学,俗语说父慈子孝,子孝的前提是父慈;如果父做了错事,子应该要直言相劝,所谓父有诤子不败其家,也就是说孝并不是肤浅地盲目听从。 6park.com

从一个现代人角度,我更倾向于荀子的人性观,因为孟子的性本善有个致命的漏洞,说向善是人的先天而生的,如同水之就下,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作恶的能力也天生的,如果不节制人天生的欲望,善就无法实现。我一向认为人一出生就进入一个堕落通道,人天生所具有的欲望会形成堕落引力,像地心引力一样把人向下拽,就如同水之就下;而向善是摆脱堕落引力使人心灵上升的唯一途径。但是善到底是什么?如同苏格拉底之问,勇敢是不是善?从他的追问来看,并不确定,得看情况。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勇敢是美德,就必须通过学习,这就是他“知识即美德”的含义。这让我想到教育孩子的一个两难,一方面你会教育他们美德,比如诚实,但另一方面你又要告诉他们在某些时候不能诚实,比如说你的诚实可能会伤害别人的时候,或者自己会遭受无故伤害的时候,这个诚实的度是需要学习和把握的,而且没有老师只有生活可以教会我们。唯一我们能知道的是,任何善都有这样的度,不管这个善听起来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它都有一个度,跨过了这个度,它就会向恶的方向迈进不信?你可以尝试提出任何一个美好的善来,自由?民主?平等?均贫富?明白为什么存在那么多伪善了吧,为什么有那么多政治正确了吧? 6park.com

请关注我的博客:https://renmingonghe.wordpress.com/
我的推特:@alfabet72905706

贴主:PRChina于2020_11_03 10:45:40编辑
贴主:PRChina于2020_11_06 4:56:57编辑
喜欢PRChin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PRChina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人性真的本善,最初的恶从何而来哪 - longlongago (111 bytes) 12/06/20
(^-^) maddogs 给 PRChina 沏上一壶绿茶! - maddogs (88 bytes) 11/03/20
(^-^) 吉歌 给 PRChina 沏上一壶绿茶! - 吉歌 (88 bytes) 11/03/20
good spot? (无内容) - PRChina (0 bytes) 11/03/20
(^-^) 河山依旧 给 PRChina 送上一包开心果! - 河山依旧 (87 bytes) 11/03/20
(^-^) 河山依旧 给 PRChina 端来一杯咖啡! - 河山依旧 (88 bytes) 11/03/20
(^-^) 河山依旧 给 PRChina 献上一支玫瑰花! - 河山依旧 (88 bytes) 11/03/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