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三百年前的泸定桥是怎么建成的?1万多个铁环重40吨,仍然很结实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3-03-18 11:58 已读 773 次 2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3-03-18 10:00

泸定桥是座“险桥”,重40吨,仅由木板和铁链组成,其100多米的桥身犹如一缕丝绸,每逢汛期,在汹涌的水面上“摇摇欲坠”,惊心动魄。


然而,泸定桥是一座“稳定的桥”,在国内外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你知道,它是300多年前通过原始的人工方法建成的,但时至今日仍在正常使用,这一“功绩”已经超越了许多用现代技术建造的桥梁。而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泸定桥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对它进行研究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上,无论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略传奇,还是国民党的失败追击,无不与泸定桥的“奇”分不开。



建设难度有多大?


泸定桥建成时,没有大型的延伸机械,没有重力转换拉力机械等大型设备,怎么把这么多的铁环串在一起,怎么用几十吨重的铁链把两边连接起来……这些都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难题。而如今,这一切将被一个人攻克了:他就是云南省大理州石屏县大关乡党委书记杨德明。杨德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叫“奇迹”。奇迹从何而来?在这里,我们将逐一展示这些建设难题。


I.铁环


每条铁索有900多个铁环,一条铁链可以重达几吨。如果想把这几百米长、上千米宽的锁链串成一个整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喜欢冒险和挑战的人来说,这个任务更像是个难题了!什么?更不用说把这些铁环串在一起的困难了,光是发现大量的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地区不仅产铁不多,甚至连几个铁匠铺都不生产,而且这么大的工程也不是一两个铁匠铺所能完成的。


这时,一位地方官认为,离这里大约一百里远的荥经县是一个产铁县,如果在那里炼铁,在那里生产,带到这里造桥,问题就解决了。 当地的铁件被动员起来,日以继夜地工作来铸件。他们每天都要把从各地运来的生铁送到那里去,然后再将铁水浇注到一座桥架上。这座桥架建成后,便开始通车运营。这段历史也被称为泸定桥时代。为了保证泸定桥的质量,一半泸定桥是“民生福利设施”,康熙要求铁工在他们负责的铁环上盖章,以便日后追究责任。


有了这个保证,这些铁环都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许多仍然“服役”,这不仅是因为政府的压迫,也是因为铁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职业荣誉。


二.过岸


铁索已经准备好了,可怎么把它引到对岸去呢? 你看,河水的湍急常常会把试图过河的船只掀翻,冲走人和货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这样做的,但却没有一个办法能让船只顺利过岸且不翻覆。于是,有人想到: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危险呢?答案是肯定的。 泸定河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泸定河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挑战。



民间传说,一个名叫噶达的年轻壮汉在腰间绑了13铁索,用小船把铁链划到河对岸,当他到达河对岸时,噶达因疲劳而死。


当然,现实并不像“蛮力”那么神秘,当时的人们用“智慧”来克服困难。 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智慧成果,它对我们今天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仍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很多人曾使用过工具。 《小方壶斋与地丛钞》上写着:工人们想出了牵绳溜索的方法:在桥的两边各系上两根粗绳,许多横木和竹筒绑在中间,把铁索装入竹筒,卷起来运到对岸。


带“牵绳溜索”托运人



三、固索


河的两岸也用称为"将军柱"的铁桩建造,并在铁桩上拴上铁索。 桥面两边是由四根横梁构成的钢筋混凝土墙结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铁护栏”,也叫钢桁梁桥。它采用钢管焊接而成。每个桥墩上安装一根立柱。 在将军柱的柱石旁边,石材之间的榫头被粘合在一起,加上传统糯米、石灰和鸡蛋清,保持了每个扶手链之间的高度差。 经过这些措施,铁链被均匀地排列,像一张长长的“网”一样保护桥身,大大提高了桥梁的平衡感和安全系数。




四.大修


然而,多年来,泸定桥也不是没有破损和修理。大约23年前,道光(1843年),泸定桥铁链断裂了。第一次发生故障,但由于桥的平衡被打破,另外8座桥断裂并倒塌,造成大约10人死亡。 到同治年间,由于官方的努力,才使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桥梁恢复了活力,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不过,现在人们对它还不太了解。 此后,法院制定了《泸定桥“一年小修,三年大修”规则》,所谓小修就是更换桥板,大修就是拆除铁索,统一对东岸进行检查和维修。


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超过1万个铁环,并对可能有安全问题的戒指进行标记,如果问题不严重,用质量问题代替铁环,如果问题严重,重新做一遍。 “这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古城区境内泸定大桥建设过程中向施工人员提出的要求。今年3月下旬,泸定桥建成通车了!它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之一。 从那以后,泸定桥就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



直到今天,这次大排查的细则仍然有效,只是从“一年”“三年”改为“三年”“五年”。 泸定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 今天,泸定桥80%的铁环仍然是由相同的造工制造的,当你参观时,你仍然可以在许多铁环上发现象征历史的印章。


为何要建泸定桥?


在建造一座看起来像“摇摇欲坠”的电缆桥架时,为什么还要建造这座桥呢? 这条横跨在长江上的大桥是什么时候修建起来的?为何要建到现在这个样子呢?它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下去,甚至成为连接两岸居民和江畔工厂的桥梁? 为什么不建一座普通的木桥或石拱桥呢?


当时,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打箭炉厅(今康定)昌边发生了激烈的兵变,康熙静悄悄地作战,为将来收复藏区作准备,决定修建第一座跨江大桥,开通两地交通。 然而修建大桥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还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对一般百姓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想建设这座桥的商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大渡河上每年都有无数的人死亡事故,普通人要想到达大渡河的对岸,就必须依靠那一小片船,因此,翻船和死亡的人数太多,他们迫切需要一座人们能够安全通过的桥。


官员们调查了大渡河沿线的地形,发现在河边山脚下有一个平坦的月台,像山尖一样“伸出来”。 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降低桥梁的跨度,而且其地质基础非常牢固,非常稳定,非常适合桥梁的施工。 康熙皇帝看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查看。当他来到桥洞前,发现桥下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透明。这条河底又高又险,无法通过。 当地官员奏响了对康熙的视察曲,康熙回答说:“我要表扬你。”于是,泸定桥建设就这样定下来了。



但是在建设的早期,专家们争论应该建造什么样的桥梁。 最初,他们认为应该修建平坝大桥。后来才知道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而且还造成过很多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建桥会有很大争论的原因。1.桥型选择困难。 当时有人建议建木桥或石拱桥,但首先,由于河面宽100多米,水流极快,如果建石拱桥或木桥,河面宽是个大问题,毕竟人不能开小船,容易翻船更不用说死亡,结果很不准确。


即使解决了测量问题,成功地建造了石桥木桥,预期的结果也不一定比铁索桥好。 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人们对这一事物还没有足够重视,甚至认为它微不足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石桥虽然历史悠久,但并不是每一座都能建成完美的拱桥。 木质和石质很容易被水流冲走或腐蚀,维修起来也不比建桥时困难----寿命短、成本高,而且石桥和木桥也不是便宜的选择。



综合多种因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险”与“稳”、“奇”与“踏实”铁索泸定桥。 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境内金沙江边,是一座由中国着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先生设计建造的特大型悬索桥。这座大桥于1934年竣工通车,至今已逾百年。 红军长征也经过这里,铸就了一部““飞夺泸定桥”的传奇历史”。


“飞夺泸定桥”


1935五月,面对国民党的前仆后继的围堵,红军陷入了困境,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泸定桥的“险线”。 当时的情况是: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后经过多次战斗,终于在古蔺一带找到了一条捷径,于是便开始向泸定桥发起攻击。由于形势紧迫,红军不得不采取迂回作战策略。 这种方法很危险,因为如果国民党反动派炸掉这座桥,桥上所有的人都会掉到河里去,其余的人就过不去,过不去的人就回不来了,红军部队也就完全被切断了。


5月,大渡河进入汛期,洪水猛进,猛烈地拍打着河岸,29日,红军长征到泸定桥240英里,其中100多米的桥板被敌人剥去80多米,留下了空链和河下野兽的“血口”。


红军不得不紧紧抓住一根孤零零的铁索,前面的战士冲破了炮火,后面的战士紧紧抓住绳子,紧紧抓住木板,这场战斗使无数勇敢的男女战士付出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这支庞大的军队还是渡过了大渡河。 这是在国民党军包围川东苏区期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1935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从成都出发向四川境内挺进,途经宜宾时,遭到敌人的围攻。 至此,红军开辟了抗日战争的北方通道,书写了一部可以说是传奇的历史。



当时国民党本可以炸掉泸定桥,挡住红军的去路,可是为什么没有炸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自己炸了桥以后,会受到党内其他同志的孤立和迫害,从而失去群众支持和拥护。所以他们不敢这么做。结果是导致战争失败,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不是我不想,而是不允许我这么做。


首先,由于泸定桥的铁索非常坚固,不能用火、热兵器进行攻击,可以切断电缆,因此必须使用炸药爆破。 第二,就是因为桥身过于单薄,不能承受强大力量作用的缘故。第三,是为了避免兵员被敌人破坏或俘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第四,是为了防止敌军进攻。 普通士兵不能胜任这项任务,但如果他等待专业工兵的到来,红军早就突围了。


其次,泸定桥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红军,更在于国军。 在国民党统治下,蒋介石要想打通滇缅公路,就必须先将军队从四川调往云南,然后再通过泸定桥来达到目的;同时他也希望能把红军赶跑。 他们要阻击红军,更要阻击泸定桥,如果提前炸掉泸定桥,通知红军及早调转,不但计划失败,而且军阀自己的军队也不能回来。


国民党军阀的优柔寡断和红军军部的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最终完全夺取了战役的优势。


今天,泸定桥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人们不需要冒这么多的风险就可以去悬索桥、过河,但每当想到人民群众汇聚的修桥智慧,红军将士过河的果断勇敢,足以让人感慨万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天津市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