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中国最能吃辣的省份,平均每人吃掉40公斤,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2-10-03 23:01 已读 481 次 2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作为辣椒最先传入的省份之一,贵州人对辣有一种独特的喜爱。贵州人可能不是最能吃辣的,但一定是最会吃辣的。



可能是因为老干妈太有名了,导致很多人对贵州辣椒的印象只停留在老干妈上。其实这是老干妈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保证东西南北各地人都能接受。实际上的贵州菜远不止这些。


有人认为贵州爱吃辣是因为天气湿热,但天气湿热的省份不止贵州一个。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古代贵州的交通不便,又不沿海,人们很少吃到盐。随着辣椒的传入,贵州就获得了一种得天独厚的调味料,并由此发扬光大。



作为贵州本地最正宗的菜肴,黔菜的辣也是十分特别的。首先是就油辣椒,大体上和老干妈差不多。贵州人一般会做一锅油辣椒放在家里,早上吃米粉放一点,中午炒菜再放一点。有人还会把鸡肉炸干之后泡在里面,吃起来更香。

第二种是槽辣椒,泡在坛子里。差不多就是8、9月份刚成熟的小辣椒,摘下来之后加些调味料,然后放到坛子里进行腌制。看起来很像剁椒,但没有剁椒那么呛鼻子。吃起来酸甜可口,当然也伴随着辣。


这种槽辣椒是贵州最常吃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凉拌折耳根,几乎所有的菜都要掺一脚这种辣椒。



贵阳人爱吃羊肉粉,但如果你去过当地旅游就会发现,这种羊肉粉如果不是汤面上飘着几片羊肉,你根本就看不到一点羊肉汤的影子。基本上就是一碗红油再配上粉,实在是让外地人很难下嘴。


四川“不怕辣”

和四川人吃饭,辣椒是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


但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四川人爱吃辣其实和辣椒没太大关系。在晋代的《华阳国志》中就记载了蜀人“尚滋味,好辛辣”。



辣椒在明朝正式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的巴蜀地区,人们就会用芥菜的种子研磨后做成的黄芥末,配合大蒜、大葱一起食用。另外就是花椒,花椒这种东西中国自古就有,没有辣椒之前,花椒也是辛辣气味的一种替代品。


辣不仅说的是辣椒,还有姜的辣味。姜到了四川人的手里也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有泡姜、仔姜等等。再配上茱萸,这就是早期四川人的辣椒替代品。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辣椒反而应该是这些食材的替代品。



因此,川菜的不同派系就很好理解了,并不是所有的川菜都是一个麻辣味儿。直到后来辣椒的传入,仿佛打开了四川人的任督二脉,最终形成了“一菜一格,白菜百味”的川菜。


和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四川人做菜除了放辣椒和花椒,还会加入郫县豆瓣、永川豆豉等调味料,让菜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口味。


再加上如今市场的稀释,大多数人吃的川菜其实都不是百分百正宗的川菜,也就形成了四川人只吃牛油火锅这一固有看法。



但不管怎么说,四川人吃辣那可是刻在骨子里的,这份吃辣的天赋自然毋庸置疑。接下来我们在看最后一个省份。


湖南“怕不辣”

湖南的湘菜讲究的是重油重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香辣。永州血鸭、剁椒鱼头、湘西外婆菜、腊鲢鱼,先不说吃起来如何,单看这外表就让人没法下嘴。似乎就是在警告你:别吃,小心肿成香肠嘴!


为什么会这么爱吃辣呢?网上说得最多的还是气候问题,气候湿润,辣味可以刺激味蕾,所以就爱吃辣。事实上是这里的水寒气很重,只有吃辣才能缓解。



湖南最能吃辣的是湘西、湘中地区的邵阳、娄底等地。其他地方的人也有吃辣的,但也有喜食清淡的。


但如果你到了湖南就只能接受辣味这一种,你可能会萌生出一个想法,餐馆里的辣椒是不是都不掏钱的,照死给你放辣椒。


事实上的确如此。湖南盛产辣椒,二荆条就是这里的特产。辣椒多了吃不完,他们就会做成剁椒储藏起来,就和贵州的槽辣椒一样,外地人统称为剁椒。



吃不完的小辣椒剁碎后放进一个坛子里,加入白酒腌制后一个月取出,这边是湖南的剁椒。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二次加工成剁椒鱼头,这种辣可以说是直冲灵魂。


除此之外,湖南人是为数不多直接把辣椒做成菜吃的。比如手撕番椒、烧番椒、煎番椒等等。三湘都市报曾经说过,湖南人每年人均能吃40公斤鲜辣椒


别不相信,如果你到湖南上学,遇上有些学校食堂为了图省事,直接给你来个红番椒炒青番椒也是有可能的。没吃过的可以尝试一下,至于辣不辣嘛,你家的马桶会告诉你的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