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邓小平离开家乡78年,为何至死不回乡?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1-03-07 3:55 已读 1945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邓小平自16岁背井离乡离开广安之后,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广安。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费解,要知道小平一生都在为国家付出和奋斗。在历史转折点的时刻,为全中国人民谋划出伟大的改革开放计划。


这样一位历史性人物,照理来说也会想着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但是小平却毅然决然三次拒绝广安地方政府的邀请,表示拒绝回到家乡。


所有人对此感到费解,认为小平同志的举措让人无法认同。


广安当地的老百姓当中,曾就小平不愿回乡编撰出这样一则传说故事:


相传早在上个世纪,邓小平的母亲戴氏在世时得到过一个风水先生的指点。他表示邓家会出一个声名赫赫的人物,将会有非常强的能力。但是这个大人物,将不能回乡。


显然这样的传说故事,并不可信。


邓小平同志不愿回乡,原因还是和人民有关系。


邓小平的选择

实际上小平一生的工作经历,都离不开故乡四川。


1949年开国大典结束之后,小平按照党的指示前往西南军区就任政委。在这段时间当中,小平一直工作在成都。


实际上从办公驻地同广安不过半天的行程,但是邓小平一直没有机会抽身回到故乡,两年的时间当中唯一一次同家乡的交流,便是在领导西南土地改革运动的时候,曾经同家乡政府有过一次信件往来。


信件上的内容非常简短,仅仅只是告诉广安县政府,自己家里的财产要妥善分配给农民。


提出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家正在搞土地改革运动。作为西南主政的要员,自然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而回家乡的事情,邓小平一直没有拿到台面上来说过这件事情。


邓小平故居

从1952年调回中央工作,一直到80年代末小平一共有八次机会回到四川。但是每次回到四川,邓小平都没有提出想法要回到故乡看一看。并且有三次机会,广安地区领导专程邀请他回乡看看,却一再被他否定。


1978年时任广安县委办公室主任邓欲治提出,要小平同志回到家乡看看情况。邓欲治这样告诉小平,家乡的老百姓都非常想他,希望他回去指导工作。


邓小平并没有说话,卓琳看到情况不对劲,连忙拉过邓欲治说道:


“他很忙,大老远来看我,麻烦你向县委和父老兄弟们表达我们的感谢。”


邓小平第一次面对回乡邀请,没有说话的举措让人心生疑虑。很多人非常不解,为何小平同志不愿说话,拒绝回到家乡。他毕竟是国家领导人,对于事务的看法和理解角度都截然不同。


邓小平的再一次拒绝

1986年2月12日,邓小平再次来到四川视察工作。四川省委代小平同志向广安发出通知,表示要广安县的代表和小平的舅父母前往成都。


按照四川省委的通知,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和副县长王洪峻带着小平的舅父舅母来到成都。


邓小平在四川视察工作

双方在金牛宾馆碰头,一上来小平同志便开始询问当前广安的情况。他先是对干部班子进行了解,从广安干部的年龄、姓名、文化程度着手进行了解。并且就广安县的规划和现在发展水平,做出几个重要的建议。


邓小平表示


当下广安同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干部班子非常年轻,正是发挥特长建设广安的大好机会。


邓小平在了解到广安的情况之后,语重心长的同干部班子就工作情况,进行细节性的了解。


临走之际,广安领导班子再次向小平发出邀请,希望他回到家乡看一看。这次小平并没有沉默,表示:


“请你们代我们向家乡人民问好。”


领导班子得到小平的话之后,便匆匆准备回到家乡进行工作。临走之际,小平夫人卓琳说道:


“小平很忙,我们回到成都,就等于回到家乡。”


这一次,小平依旧拒绝回到家乡。


最后一次有人提出让邓小平回到广安看一看,已经是1988年。


此时北京北海公园正在举办四川自贡灯会展,小平一家坐在游船上欣赏家乡的特色工艺品。在游轮上四川电视台广安籍记者郑兴光向小平提出:


“这么多年过去,是否没有想过回家乡看看?”


小平只是摇摇头,淡然地说道:


“我怕。”


邓小平的担心

关于小平到底害怕什么,在历史上有几种说法。小平的女儿邓榕,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说道:


“父亲不愿回乡,也不允许子女回乡。他后来告诉我们,不让回去,就是害怕回到广安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邓小平是人民的儿子,也是广安的伢子。不愿回到家乡,他有自己的担心和害怕。


广安的建设水平一直不算好,在四川整体来看也属于中下水平。如果回到家乡,四川省自然会加大对广安的重视程度,拿出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广安建设。


从全局上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要不得。如果广安得到优惠政策,而其他原本更需要资金和政策的地方,便没有机会得到扶持。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要不得的。小平害怕回到家乡,便是怕广安因为“小平故乡”这个身份,被人们打上刻板印象。


广安得到重视,其他地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小平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这件事情,小平曾经同自己的舅父这样说到过。表示自己一旦回到地方,便会兴师动众骚扰到地方。


四川广安县旧照

广安已经有数百万的人口,自己一回去势必要让当地的老百姓遭受影响。自己回家,影响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这并不是小平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小平同志即便是有心回到广安,从理智上来看也不会愿意这样去做。


邓小平的一生都奉行着低调处事的原则,拒绝过多惊扰地方的行为,不喜欢看大开大合的场面。这是小平的处事风格态度,也是他不愿回到家乡的根本原因。


道路阻隔小平回乡

小平不愿意回到广安,并不是对广安不挂念。相反对于广安的发展情况,小平一直非常在乎。两次邀请县领导班子来到成都,专程了解广安的具体发展情况。


每次同领导干部交流,小平都要求他们说清楚农业的发展数据、工业的建设进展情况。小平每次了解到情况之后,都会对家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供当地领导干部班子学习和参考。


邓小平不愿意回到故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道路的问题。从广安走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如果自己要回到家乡,考虑到当时广安路面交通差的问题,势必将会大兴土木建设一套专门欢迎他的道路。这种道路的建设,带有极强的功利心,对于人们而言没有实质性的用途。


邓小平不喜欢搞特殊化待遇,为了他建设一条道路的行为更是不容允许。


这实际上,是邓小平不愿回到家乡最为根本的原因。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

回到家乡,广安县要大搞欢迎仪式,拿出钱财专程欢迎小平;回到家乡,道路建设要重新进行建设,专程从县城到村庄为他的到来修筑道路。这些情况,都不是小平同志愿意看到的。


小平同志思念故乡,但是不愿意看到故乡为他付出太多。小平同志怀念故乡、故人,从五十年代初便每年往舅父舅母家中寄钱,即便是遭遇大起大落也坚持支援亲人。


邓小平的思念,不能以太正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符合他个人低调的作风,也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理念。


邓小平的“害怕”,实际上归根结底来说是对家乡的爱护。


邓小平的拒绝

对待故乡,邓小平每次只要听到对他个人和家庭进行表彰,实际上小平同志都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国家而言不公平,对于他个人而言无意义。


广安县委曾就多次就小平故居提出建议,认为应当着手帮邓小平修缮故居,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风景区。


邓小平对于这样的建议,迅速做出指示。他告知广安县委领导班子:


对于自己不应当采用这样的做法。自己和万千老百姓一样,同样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因为自己要服务人民,所以需要站在这个位置上来。故居无需修缮,更不要惊扰家乡父老乡亲。


邓小平儿时故居

对于父老乡亲,小平一直非常重视。直到他离世之前,都一直坚决反对家乡为其建筑故居。


故居修筑要耗费钱财,要惊扰到原本生活在此的家庭。邓小平原本已经在土改期间做出指示,要求广安县政府将邓家的房产分置。


在邓小平的建议下,邓家拿出数十座房产,为广安县老百姓解决生计问题。拿出祖宅为人民服务,这在当时来看是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情。小平敢这样做,就是因为自己心里装着人民。


邓小平愿意为国家付出,愿意为广安县付出,但是唯独不愿意让广安县人民为自己折腾。


他多次对广安县代表谈过,广安的经济发展要仔细了解,广安的具体情况要一一排查。但是回到广安这件事情,千万不要仔细琢磨。


广安的经济情况不好,拿出钱财搞道路修筑,只为服务他一人建造新道路。不仅本末倒置,而且还会劳命伤财。


邓小平的悔恨

邓小平不回家,女儿邓榕认为除去这些理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邓小平长期以来,对于自己的父亲只字不提。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广安的风云人物。


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非常显赫的地方人物,不仅在作风上曾经娶过四方妻妾,而且还巴结地方军阀担任哥老会协兴分会的老大。


邓小平之父邓绍昌

哥老会在四川,便是传统的地方黑社会。对于人民这样一个组织,曾经犯下过许多的错误;对于党而言,这样的组织曾经对革命造成过不小的阻力。最后邓绍昌因为结怨太多,被仇敌所杀害。


对于父亲这样的行为,邓小平一直感到后悔。小平一直非常清楚,在家乡父老的眼中,父亲是一个非常凶狠的地方恶霸。


自己要回家,广安人民该如何看待。虽说自己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是父亲给广安带来的伤痛无法抹平。


自己回到家乡之后,还将会给广安带来许多重要的影响。自己对于回到家乡,自然是非常拒绝。小平不愿意回到家乡,便是对于家乡父老有愧疚之情。不愿意谈及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自己心怀愧疚。


对邓小平而言,不回家还有一层原因:


自50年代回到成都,具体同广安县领导班子进行会谈以来。实际上每次回到四川,自己的任务都非常多,留给他了解广安的时间都并不多。


在同广安县领导班子做过初步交流之后,便又连忙同尼泊尔外交部负责人进行会谈,就中尼下一步关系的选择做出谈话。如此繁忙的日程表,自然不能轻易更动。


邓小平的大智慧

第二次广安县领导班子提出回广安,同样邓小平同志有着非常重的任务。小平不愿意回到家乡,还有一层原因便是因为政务繁忙。


不同于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情况,实际上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每日都要负责非常多的任务。要想处理好这些事情,显然家乡的情况只能搁置。每次了解家乡,便要耗费他不少的时间,如果真正回到家乡自然日程会更紧。


邓小平在处理工作

最后不愿意回乡,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中国讲究人情世故,回到故乡之后,自然会同一众老乡、亲戚打交道。自己本就是中央大员,如果回到家乡自然会有无数人登门拜访。寻找能够见到小平的机会,找到机会向邓小平寻求帮助。


这样的做法,邓小平并不喜欢。小平厌恶动用关系帮人情忙的事情,认为这样对国家不公平、对人民同样不公平。也正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小平自离开广安之后,这一生都没有选择过回到家乡。


邓小平自己的内心,虽说对家乡有无限的期待。但是因为历史缘故、多方面的考虑,他不得不告诉四川台的记者,自己不回家乡是因为“怕”。


怕惊扰地方老百姓,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怕见到人情世故场合,给国家和政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怕广安为他花钱,做无意义的事情....


一位真正成熟的领导人,对于自己的家乡思念之情要保持理智。不能够因为思乡,便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正是有这样的思考,才让邓小平同志能够为中国设计出改革开放这样有创意的国策思路。正是因为邓小平的存在,才让中国真正意义上走上富强。


广安没有因为他,受到特别的照顾,依旧如今发展得非常好。这充分体现邓小平是有大智慧的伟人,他虽然终生不回家乡,却用另类的方式帮助到家乡。


对于故乡的思念,他将其浓缩为对祖国的思念,说出一句让中国人民至今难忘的的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于邓小平来说,广袤的中国便是他的家乡,无论到哪里自己都感到非常亲切;而字面理解上的家乡,虽说自己依旧思念,但是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所以自然是不能够回去的。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