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四川八大「国保」文庙,你去过几个?

送交者: 你好毒[♀☆★★★ヾ毒来毒往ヾ★★★☆♀] 于 2020-12-03 9:26 已读 1327 次  

你好毒的个人频道

+关注
文庙,也被称作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是中国古代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同时也是各地举办教育的官办学校。自明代以来,除个别地方外,每一州、府、县的治所都曾修建文庙,当时全国大约有2000多所文庙,遗存到现在保存较好的还有400多所。

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四川拥有不少极富特色的文庙建筑。在现存的四川文庙中,目前有8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德阳文庙、富顺文庙、犍为文庙、渠县文庙、资中文庙、名山文庙、西充文庙以及现为罨画池一部分的崇州文庙。

●德阳文庙:崇宏壮丽冠绝西川

“崇宏壮丽”“为全蜀冠”,这是民国《德阳县志》里对德阳文庙的记载。无论从规模、特色还是保存的完整性来看,“德阳文庙甲西川”的说法都有充分的理由。

德阳文庙建于南宋,经过历史上不断的损毁与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三进四合院落格局。这是一片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落,有古建筑20余处。

站在德阳文庙广场的孔子像前,迎面便是气势恢弘的万仞宫墙。红墙黄瓦,正脊饰行龙8条,加上中堆上的3条,共有11条龙之多。宫墙长29.64米、高9.95米。

德阳文庙“道冠古今”牌坊

德阳文庙的建筑布局严谨,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呈一条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门)、礼乐亭、大成殿、启圣殿。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东西庑、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庙北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后花园,这在全国文庙中极为罕见。

当年,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德阳文庙后指出:“德阳文庙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德阳文庙古建筑群的确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棂星门为八柱五间五楼冲天柱式石牌坊,精美的造型和雕工,堪称南方文庙石刻棂星门中的精品;泮池中置三座单跨石拱桥,桥为梯步拱面形,中间桥跨度为14.9米,左右两边桥跨度为13.8米,为其他文庙所少见;“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为砖式重檐枋,这与国内一些文庙的木坊风格不同,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色。

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德阳文庙的4座礼乐亭,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两侧,排列在一条线上,内侧两座为双檐六角亭,外侧两座为双檐四方六角亭,造型各异,别具一格,在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礼乐亭是现在的俗称,原本叫御碑亭。据清道光年间《建学宫记》记载,德阳文庙原本有8座这样的御碑亭。考古专家分析,后来可能因为碑失而成为祭孔时乐队的演奏场所,故约定俗成称为礼乐亭。

德阳文庙万仞宫墙前的孔子像

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大成殿,是德阳文庙的主体建筑,其面阔7间,进深4间,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红墙黄瓦,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内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祭孔祭器、礼器、乐器陈列。

在清代,每年的仲春、仲秋上旬丁日,这里都会举办大型祭孔活动。1990年以后,德阳文庙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乐舞表演。

●犍为文庙:飞角三重檐独一无二

犍为县城玉津镇南街,红色的万仞宫墙内,高高的飞檐探出头。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一座座建筑依次排列在从南往北的中轴线上。阳光下,文庙显得琉璃滴翠、肃穆雄伟。

犍为文庙最早建于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年),建在沉犀镇(今清溪镇)西沉犀村沉犀山东。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县令左震将文庙迁到县城南,可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洪武初,县治迁到了玉津镇,县佐陈兴在新筑县城的同时,在城南重新修建了文庙。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县钱承德将文庙重新修葺。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文庙被知县陈懋功迁建到南城外一里的文豹山(今狮子山)南面的罗盘坝,因堪舆家认为此处风水不好,会影响犍为的文脉,所以只修了大成殿。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时,知县吴道美将文庙又迁回了城南旧址。

犍为文庙能在百年风雨、历次战火中屡毁屡建,这和当地发达的盐业不无关系。自汉代产盐开始,犍为一直是蜀中的重要产盐区,因此有了“金犍为”的别称。当地兴建文庙,容易筹集到巨资,也就能请上等工匠、用上等材料。

犍为文庙的大成门与四川其他地区的文庙不同,大成门将歇山式、牌楼式、悬山式三种屋面融为一体,正中三重檐牌楼镶嵌“天开文运”琉璃文字,使整个屋面华丽高雅,极为罕见。远远望去,大成门颜色丰富:绿色是整体主色调,牌楼式屋顶则采用了黄色琉璃瓦,形成点缀。一些屋脊又采用了嵌瓷工艺,局部绿色琉璃瓦进行了刷白处理,形成投影效果。而斗拱却是红褐色,犹如万木丛中盛开的朵朵鲜花。

这种飞角三重檐的建筑形式,在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因此曾为中外建筑师拍手叫绝。

犍为文庙大成殿的飞角三重檐牌楼

精美的石刻,也是犍为文庙的显著特色。大成殿内的柱础,共有四组不同的图案,龙、凤、狮子……雕刻极为精美,全部采用整石雕刻而成。并且柱础的石材属于铁石,非常坚硬,历经数百年风雨,没有丝毫风化和磨损;又比如拜台的20块栏板,每一块的正背两面都有4只蝙蝠,共有160只,且每一只蝙蝠飞翔的动作和神态绝不雷同。

犍为文庙大成殿柱础上的精美石雕

不仅如此,犍为文庙全部采用高达20余米的“顶天柱”作为支撑,选材极为困难。大成殿中采用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是绝无仅有。而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并且,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紧邻文庙,宛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于是,当地人又将犍为文庙称为“犍为故宫”。

●富顺文庙:“才子之乡”的图腾

富顺文庙背靠神龟山,面向沱江,默默地守候着有“才子之乡”美誉的富顺老县城。千百年来,众多才华横溢之士,正是起步于富顺文庙这座儒学圣殿。

据统计,明朝时富顺人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了举人474名,而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会试和朝考中,取得进士资格的多达134名,包括“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富顺文庙》一书记载,到清末废除科举为止,全县共产生了238位进士、807位举人、863位贡生。

科举不再,文庙犹存。当我们探寻眼前这座殿宇巍峨、工艺精湛的古文庙时,绕不开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叫萧永升的富顺人。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数十年,富顺百姓饱受战乱和天灾之苦,生灵涂炭。到清朝统一四川时,全县仅存166户988人。

彼时,建于宋朝的富顺文庙历经沧桑,已残破不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恢复祭祀和学宫。至清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修补补,仍然很破败,直到乐善好施的本县巨富萧永升承担起修复文庙的重担。

据1993年版《富顺县志》记载:“萧永升认为文庙关系富顺‘文章风水’,是桑梓教化之所,慨然请由个人捐资重建。当年就原址拆除旧庙,派人赴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取回孔庙图纸,令子侄到雷波县山区运回梁柱巨木,并向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亲自督工修建,共历经四年多的时间,耗资三万二千余串(合银三万六千两)。”

富顺文庙坐北朝南,东西面宽46米、南北纵深150米,从数仞宫墙到敬一亭,三进庭院次第依坡而上,气势不凡。

通过宫墙左右的礼门、义路或两旁的圣域、贤关进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架有3座拱桥的泮池。居中的状元桥是一座九龙镂空石拱桥,立体石刻滚龙匍匐于桥面,甚为壮观。当年,只有蟾宫折桂、鱼跃龙门的佼佼者,才可以从状元桥上走过。

状元桥后是棂星门,由3组石坊、12根顶部刻着滚龙抱柱的冲天石柱联排构成,坊宽22.4米,中间一组石柱高12.8米,为全国文庙之冠。

富顺文庙状元桥和棂星门

第二进院落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这里供奉着孔子,两旁配祀的是他的12位著名弟子。大成殿共用大圆木柱50根,原木精雕的梁枋和檐板上,龙凤麟狮、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拜台正面丹陛石两侧的龙头,口中含珠,龙爪里也抓着球珠。丹陛石宽4米、高3米,是三层镂空的九龙石浮雕,踏道也是九级,数字“九”暗含其等级是最高的。

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后侧堡坎上,有一座敬一亭,里面保存着全国文庙里年代最久的孔子阴刻像石碑。据记载,这像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圣”吴道子所绘,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翻刻而成,是珍贵的文物。

“富顺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建筑珍品。”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这样评价。

●资中文庙:奇特“三绝”全国罕见

资中文庙坐落在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迁此重建。资中文庙占地70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91平方米。

在全国众多文庙中,资中文庙有三样景观闻名遐迩,被为“三绝”。

其一是照壁,建于清同治年间,长19.5米,高6米,壁间有七孔直径1.7米圆形镂空雕塑,图案分别为“云海波涛”、“蟹虾鱼龙”、“水宫龙府”、“坊塔石树”、“鹰翔鱼跃”、“龙凤呈祥”、“鱼跃龙门”。它们组成的故事,寓意古时的士子好似江河中的鱼虾,只有刻苦努力,经尊孔尊儒的教化,不断进取,才能最终跃过龙门,由鱼变为龙,登上人生的至高点。这在文庙照壁中是别具一格的,而我们耳熟能详的鲤鱼跃龙门故事中的主角在这里换成了鲶鱼。

资中文庙照壁上的七孔圆形镂空雕塑

其二是孔子牌位。设在孔子正殿左侧西庑堂的木制牌位“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九龙蟠绕,金底黑字”。与其他文庙孔子牌位相比,不仅尺寸大了许多,牌位的四周还镂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饰以花瓣和海涛,栩栩如生的龙凤呼之欲出,气势恢宏,别具匠心。

其三是孔子站像。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站像,以上等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像高3.85米,净重7吨。在全国数以百计的文庙中,所供奉的孔子塑像均为坐像,惟资中文庙孔子像站立着。据载,孔子曾“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而老师苌弘就是资中人。孔子一生提倡尊师礼教,在老师苌弘的家乡资中,学生孔子焉有坐的道理。

大成殿内孔子塑像和匾额

此外,大成殿悬挂的10块匾额与孔子塑像及整个大殿浑然一体,也很有特色。分别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与天地参”,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民国时期林森题写的是“德配天地”,以及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


●崇州文庙:园庙一体的访古胜地

在崇州市久负盛名的西蜀园林代表——罨画池景区内,既有精巧幽雅的园林,又有一座恢宏大气、保存完好的文庙——崇州文庙。

崇州在明代以前就已有文庙,但位置现已不可考。现址文庙为明代洪武四年在已迁址的原崇庆州衙位置上建成,可惜在明末毁于战火。清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崇州文庙才陆续复建。

鸟瞰崇州文庙天井

今天的崇州文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外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罨画亭(敬一亭)。两侧对称的建筑有贤关、圣域、回廊、礼乐亭、衣冠所、省牲所、东西庑、钟鼓楼,布局紧凑,疏密合理。上世纪90年代,在文庙外围重建了万世师表牌坊(中轴线上)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两侧)。全庙南北长500余米,清代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崇州文庙在清代重修时,原本的泮池被隔在红墙之外,于是又在红墙之内加建了一个泮池,故而形成了万仞宫墙内外双泮池的罕见形制。原来在清代光绪年间,为了恢复文庙的庄严,地方官重修了文庙围墙,而当时从石牌坊到万仞宫墙已经成了当地米市,熙来攘往,人流不绝。所以围墙就往里收缩,避开了市场,这样一来,原来文庙的泮池就被隔在了文庙之外。

崇州文庙的棂星门是木制,由三排柱子撑起,比寻常两排柱子的木门多四根柱子,形成独特的八字形的明间,气势雄浑、轩朗开阔,独特的三重檐构造,卷棚歇山顶加庑殿顶,支撑屋檐的如意小斗拱密密麻麻如蜂巢,不同于北方伸出昂头的大斗拱,更加秀美精致,但在减震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朴拙雄浑的大斗拱。自康熙年间建成,三百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地震都没把它震垮,“五·一二”地震的时候也只倾斜了十多厘米。如意小斗拱上均设凤凰北斗封板,既有防止鸟儿进去筑巢的实用功能,从审美上来说,看上去就像满天繁星。

崇州文庙棂星门

据历史记载,每逢春秋二季及孔子诞辰,地方长官和德高望重的学士文人主持祭典,整齐肃穆的队伍由庙门鱼贯而入,鼓乐亭上乐工依次演奏《初平》、《乐平》等乐章,执事抬祭品至大成殿月台,钟鼓齐鸣,行三献礼献牲献帛、歌诗,旗旛招展,音乐悠扬,隆重而热烈,庙内外观者如堵。

●渠县文庙:依山取势 巍峨庄严

在渠县县城石子岗山南侧,有一组依山取势的建筑,红砖黄瓦、挑角飞檐,呈阶梯状向上排列,巍峨庄严——这就是渠县文庙。红色照壁上,镌刻着“宫墙万仞”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御书字迹。

依山取势的渠县文庙

建于宋代嘉定年间的渠县文庙,几经迁址,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被农民军焚毁。现存文庙是从清康熙四年至道光元年,历时近200年修复而成,为三进四合院院落式结构。逐级向上的文庙建筑群落,令人产生肃穆、威严、虔敬之感。

渠县文庙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其建筑群落至今看来也极有特色:由于渠县地处低山丘陵,渠县文庙又是依山而建,因此在布局、规划上,巧妙借助山势,由南向北逐级升高。

渠县文庙棂星门

被称作“蜀中牌坊之首”的棂星门,是渠县文庙的最大亮点。其为罕见的六柱五间式石牌坊建筑,面阔14.57米,中柱高11.30米,边柱高8.75米。民国《渠县志·礼俗志》里记载,其“拣选石材美而巨,雕镂尤绝”,为川内其他地方所罕见。棂星门的石质构件全用榫卯衔接,至今基本完好。

渠县文庙棂星门不仅体量大,而且雕刻精美。六根冲天方柱,除柱身及石枋外,其他地方均施以雕刻,多运用透雕。柱头置圆雕昂首蟠龙,柱两侧抱鼓石满雕汉纹、夔龙、蝙蝠等图案,题材丰富,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祥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雕工精湛。

●西充文庙:儒风古韵精巧别致

在西充县纪信广场的莲花湖畔,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庙———西充文庙。该庙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修葺,整个文庙建筑精巧别致,以南北轴线为通道,院内绿树林立,颇具园林风格。

西充文庙原址位于县城南台山下。文庙内几株大榕树历经上千年,终年绿意覆盖;文庙四周有风台、鹤鸣、扶龙、铁印诸山相望。由文庙向东行数里有“川光日射锦溶溶,花睡初晴两岸风。输与匝人争秀色,问津不逐武陵红”的海棠川。向南行一里为流杯池,每年三月初三,四面八方的文人雅士便会会聚于此,吟诗作文其乐融融。

自古以来西充人向有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当地人认为,文庙是西充的吉祥之地,也是西充人才辈出的发祥地,更是西充文化人的精神寄托,西充被称作文化县与这文庙有着很大关系,虽然历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文庙却被依然完好保存。

西充文庙大成殿

因西充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2000年,文庙被整体搬迁至纪信广场莲花湖畔。在迁建中,专家们考虑到,文庙经多次维修改建,木料装修已改变了原貌,惟有其梁架结构保存较好,为做好西充文庙的异地保护工作,西充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先对其现状进行了科学而细致的勘察测量、考古调查及资料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文庙异地重建的复原设计,并保持了原文庙砖、瓦、梁架和雕刻等结构的原始风格。

新落成的文庙完整地保持了其旧有风貌,坐北朝南,西接纪信广场,南临莲花湖景区,整体结构严谨,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庄重典雅,新增了万仞宫墙、东礼门、西礼门等单体建筑。

如今,文庙吸引了众多本土文人来此谈古论今、吟诗作赋。明丽的阳光下,郁郁葱葱的柏树,朗朗诵读书声,无不在诉说着文庙当年的文化繁荣景象。

●名山文庙:庙在校内庙校合一

雅安市名山区城区内有一座苍翠山峦与蒙顶山遥遥相望,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月华山。名山中学就修建在月华山顶,学生们每天上学,得先登上100多级的台阶,更有特色的是,进校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文庙。这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山文庙。

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遗憾的是,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棂星门成了名山文庙的入口。

名山文庙棂星门和泮池

名山文庙建筑群不仅规模大,还极具艺术研究价值。文庙内随处可见浮雕,就连每一根立柱下的柱墩子上,都刻满了图案。四柱三间牌坊式的棂星门上,挺立着4座寓意吉祥的石雕神兽,分别为吉象、金狮、麒麟、灵蟾。

穿过此门,是4座并列于泮池之上的三孔长拱桥,每座桥的两侧扶栏上都伏卧着长长的石龙。桥对面,是由两排雕花厢房环绕的一个院落,名山文庙的主建筑大成殿就在里面。再往后,便是崇圣祠。高达13米的大成殿前,有一块硕大方正的浮雕石板(丹陛石)镶嵌在阶梯上。

站在月华山巅,置身于这座古文庙,周围古木参天,云雾缭绕,遥望背后的西南群山,不得不为古人“尊贤”“崇文”的虔诚所感动。
喜欢你好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