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日本陆军的怪异轻机枪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3★★★] 于 2020-08-11 1:59 已读 496 次  

MKE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果提起二战里的轻机枪,估计大家能说出一堆,比如苏联的DP轻机枪,捷克斯洛伐克的ZB26轻机枪、英国的布伦轻机枪和冒充轻机枪的BAR自动步枪。这些轻机枪都可以说是二战中最为可靠的轻机枪,也是步兵班组重要的火力支援。但如果我们评比出一个二战最不靠谱轻机枪的话,那么这一定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理由无外乎这挺轻机枪的实战射速过低,外带有一大堆能害死士兵的设计问题和故障问题…………


在日俄战争以前,日本其实是不在乎机枪发展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日本陆军坚信,陆军交战的决胜关键,就在于步枪射击和刺刀拼杀,至多加上火炮进行压制。于是在这么一个观念的驱使下,日本陆军也就没在乎过自己的机枪发展,虽然在日俄战争前引进过马克沁重机枪和哈奇开斯机枪,不过数量到都算不上太多,而且因为日本陆军高层认为机枪过于浪费子弹,所以也没怎么下发到部队使用。



这个结果就是日本人在日俄战争里吃了大亏,面对俄军苦心经营的要塞,日本人迎面就撞上了俄军的马克沁重机枪。日本陆军名将乃木希典不知道机枪的厉害,勒令部队不断发起冲锋,结果就是大把大把的日本兵被机枪打翻在地,连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被俄军用机枪打成了筛子。虽然最后日军是打赢了这场战役,可是战后一算伤亡数字,五万多日军殒命沙场,搞得乃木希典回国就精神失常了。


从此之后日军就知道了机枪的厉害,开始苦心钻研机枪,最后就是研究出了一堆日版哈奇开斯(日本重机枪都是哈奇开斯的仿制品)。不过虽然说有了还算能用的重机枪,可重机枪搬运不易,无法随时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又成了大问题。有鉴于此,日军在1908年开始研发手持机枪,也就是轻机枪,不过当时没有轻机枪这个概念,因此就叫做手持机枪了。目标是能够研发一种能单兵使用的机枪,而且要足够轻便灵巧。



而日本方面的研究思路,也是以将现有的重机枪小型化为方向,基本结构都要仿照哈奇开斯重机枪。早期日本计划将三八式重机枪小型化,但实验结果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之后日本方面又在1915年到1916年将三年式重机枪轻量化,小型化的成品被称之为轻量型机枪。最后在1918年,日本开发出等同三年式重机枪的原型轻机枪,只不过这款原型机枪还是重达11公斤,不是很符合日军的要求。



不过有了一款原型机枪之后,日本方面就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研发,力求能够将其轻量化,并且对结构做出进一步修改。在1920年,日本研发了使用旋转弹仓的甲号轻型机枪,次年又在甲号轻型机枪的基础上研发了乙号轻型机枪。这款机枪其实就是后来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原型,在经过日本著名枪械设计师,南部麟次郎的改进之后,在1922年通过了验收测试,被定型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采的是气动式设计,枪管上配备有螺纹散热片。子弹方面则采用6.5×50毫米步枪子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目的是可以和日军当时配备的三八式步枪通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双脚架,可为了照顾陆军对于白刃战的热衷,因此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还配备了刺刀。没人明白为啥机枪要上刺刀,反正日本人是这么弄了。



而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最独特的设计,莫过于是它的弹斗供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没有弹匣插口,而是防止了一个名为'压弹机'的弹斗,里面可以压入六个弹夹,共计30发子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让使底层弹夹打完后弹夹条从弹斗底部排除,叠在上面弹夹会因重力下降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完成上弹击发等工作。



日本这样设计并非没有道理,反而是一个比较超前的设计,目的是减少部队的弹药种类,打成步枪和机枪弹高度通用。对于日本这么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言,在理论上都是不错的设计。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测试,几乎是草率的交付给了部队。而那些原本翘首以待的日本陆军官兵在拿到了轻机枪之后,就纷纷开始痛骂南部麟次郎制造的轻机枪了。



痛骂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种轻机枪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这种机枪的射击基线过高,士兵在进行射击时会显得十分别扭,尤其是在卧姿射击的时候。而且这种压弹夹的供弹方式,虽然在理论上是只要弹夹压的足够快,那么机枪火力就不会中断。可因为实际操作时上弹繁琐,所以导致了它的实际射速远远低于理论射速,仅仅达到了每分钟120发。至于解决办法也只能是通过提高点射精度的方式,弥补这种机枪严重的火力中断问题。



另外,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管无法更换,枪管本身使用的材质也比较低劣,因此在每分钟120发的射速下,仍旧会出现严重的过热问题。考虑到这个枪管由无法更换,所以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战场上如果出现过热问题,就必须立刻停止射击。另外弹斗因为是开放式设计,所以它无法阻挡灰尘等异物进入枪机,经常会造成严重的故障问题。而原本用来让子弹顺利进入枪机的润滑油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导致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在战场上十分不靠谱。



另外,日军原本构想的步枪和机枪子弹通用的设想也失败了,因为枪机制造时的工艺问题,所以6.5×50毫米步枪弹在发射时造成的膛压,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机所承受不起的,经常会造成枪机故障的问题。于是日军只能调过头去生产减装弹药,并且要在子弹包装上印一个'G'字,确保士兵们不会用错弹药。由此可见,所谓的子弹通用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算是彻底失败了。



结语


也是因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有这么多的故障和缺陷,所以日本陆军从前线部队到军校就没有给出一个正面评价。相反地,有关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各种故障,以及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到是写满了整个步兵操典。可以看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故障问题,已经在日本军队深入人心了。最终日本陆军忍无可忍,在1931年对下一代轻机枪的设计方向进行讨论时,直接放弃了弹斗供弹的方针,改成以弹夹进弹的原理设计机枪。显然,他们是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恨之入骨了。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