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阳防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为什么M2重机枪到现在还在用?机枪天花板已经到顶了?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08-04 9:20 已读 938 次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已关注

话说M2勃朗宁重机枪算是有些年头了,从1917年就开始研发,到1921年推出三种原型版本(水冷地面型、风冷航空型、重管地面型)到几年已经差不多百年了。但美军乃至北约部队到现在要还是以M2HB(重管型Heavy barrel)为主力重机枪,而这个问题也有不少兄弟私信过我,所以这篇聊聊为啥M2老干妈依旧那么坚挺。



首先我们把枪给分个类,手枪、冲锋枪、步枪、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


当然,这个很笼统,比如自动步枪我还能细分为字面意义的自动步枪、突击步枪、战斗步枪、准射步枪等等,但这篇不谈这个。笼统的分类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纪的枪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分类中,手枪、冲锋枪、重机枪、步枪(主要指栓动)改变不算大。


因为一战期间已经出现勃朗宁退管+枪管偏移式闭锁(M1911),到现在为止,很多手枪还是传承这套结构,子弹也依旧是9mm、.45ACP为主。当然,材料和战术附件的革新很大,但算不上是革命性创新。



冲锋枪到二战之后已经走下坡路了,而且到现在为止依旧是自由枪机为主,只不过现代追求精度,更多是闭膛待击而非开膛待击。虽然现代也有MP7、P90这种奇怪的成员,但我个人不喜欢把他们归类为冲锋枪(连手枪弹都不是了,算毛冲锋枪)


现代高精狙依旧是传统栓动步枪那套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无非是在加工精度,床座,扳机二道火设计,自由浮动枪管等细节上提高。但高科技附件对其的提升也很大,不过就枪本身而言没有重大革新。(有些奇葩闭锁,比如布拉赛尔R93的爪套机头算是让人眼前一亮,但不适合军用,因为可靠性、勤务性太差)



而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算是这一百年来改变最大的,主要变化基于弹种和战争模式的改变。但这篇不聊他们,主要说重机枪。


一定要给重机枪分个类的话,也可以分。一是以早先那批马克沁水冷为主的重型、但依旧发射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的机枪。二是以大口径为主的机枪,我要说的肯定是后者。


咱们先考虑大口径机枪出现的原因是啥?因为一战出现了战机和坦克,而大口径重机枪就是为了拆这两而生的,至少德国人当时研发的13.2mm Tuf弹本意是为了装在机枪上,但到一战结束都没用上,反倒是被美国抢了先。(图为德国M1918,Tuf 13.2mm重机枪)



而M2这批 12.7x99mm的子弹就当时而言,拆飞机和拆坦克都不是问题。毕竟当时坦克装甲普遍就十几mm,面对20多mm穿深的.50BMG弹确实心累。


到了二战期间,.50BMG拆坦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但作为防空/航空机枪到时还行。再到战后,随着飞机越来越结实,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50BMG也不行了,但这意味着 。50BMG没用了?不,它焕来了新生。



首先从子弹的角度去说,子弹中心式底火+金属定装弹壳+无烟火药+尖头弹这种黄金搭档组合完成之后,20世纪初那票子弹一直用到现在,比方说7.62x54R、.30-06。要不是北约华约统一了口径,估摸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还在用自己百年前的弹种。但即便如此,在民用弹药这块这些百年老弹依旧坚挺。我的意思是,子弹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是天花板了,无非就是在弹头材质、形状、发射药、底火上面做一些小打小闹。


.50BMG也是一样,它本身就是和用来拆轻装甲,也适合用来拆薄掩体,而轻装甲和薄掩体到现在依旧存在,即便是肩膀宽的沙土袋掩体也挡不了它几发,240的砖墙更是和玩儿一样,甚至钢筋混凝土的200mm+剪力墙都只能挡个2-3发,只有厚实的结构柱才能抵住。所以.50BMG的效用是足够的。



然后问题来了,这只能说明子弹还行,但这一百多年前的枪结构难道不落伍?我想说的是,有点落伍,但对于重机枪而言问题不大。


首先M2重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这结构现在除了手枪之外很少用,因为影响精度。但对于重机枪而言,枪管后坐有助于降低后坐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咱们的89式重机采用了导气+后坐结合的自动原理。那么精度呢?


其实重机枪基本没有单发射击的需求,而在自动射击时,枪管后坐原理导致的精度下降基本也可以忽略了。每一发打出去,枪管连带三脚架都抖的厉害,非刚性固定枪管那点影响真的有限。


但M2也有自己的问题,太重(连三脚架重58KG)、射速太慢(450发/分)。


太重导致了这货只能挂在车上或者作为固定火力点,但美军也就是拿他这么用的...曾经他们确实尝试过减重,甚至开发了XM312这种全重只有19公斤的新机枪试图取代M2 。



但雷声大雨点小,最终XM312还是没能拿掉那个代表试验型的"X",计划被束之高阁。一方面是它同样采用导气+退管,但原理很复杂,成本昂贵。二方面是想要维持计划内的精度和可靠性,射速只能被控制在260发/分... 这射速完全就不适合用来压制...


或许美军也考虑到,他们时下的作战方式足够多样,并不看重由单兵能够携行的大口径直射火力(咱们作战地形比他们考虑的更多样,所以更倾向于复杂地形下的单兵穿插),所以M2勃朗宁依旧以车载火力的形式,与Mk19并称车载战地双狗溜达到现在。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 - 东海独钓叟 (141 bytes) 08/04/20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