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西湖楹联(五) 三笑曾留遗迹

送交者: 杭州阿立[♂★★★江南情节★★★♂] 于 2020-05-02 6:49 已读 1490 次  

杭州阿立的个人频道

+关注

听赏西湖丨楹联(五)三笑曾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


西湖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4 days ago

听赏西湖丨楹联



龙井八景方圆不大,但景致优美。所谓八景,指的是位于龙井的八处景致:过溪亭、一片云、风篁岭、龙泓涧、神运石、涤心沼、方圆庵和翠峰阁。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位居八景之首的过溪亭。


讲述人:李若曦



过溪亭始建于北宋元丰年,后于民国时期重建,四石柱、歇山顶,伫于桥上,跨溪而立,亭上挂着 “龙井”、“过溪亭”、“二老亭”三块匾额,在石柱上还刻有一组楹联:三笑曾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


此联中的“三笑”出自典故:“虎溪三笑”。相传东晋时,高僧慧远居于庐山东林寺,寺前有一条小溪名为虎溪,慧远大师曾立下“送客不过虎溪”的规矩。有一次,陶渊明和陆修去拜访慧远大师,相送时竟不觉过溪,三人大笑而别。后来,虎溪上建了一座亭子由此得名为“三笑亭”。


不曾想,到了北宋,苏东坡辩才的一段故事远应此事,相承千年。


宋 ·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

苏东坡一生游历广泛,僧友遍布五湖四海,在众多的高僧中,他尤为钦佩辩才法师。


辩才是浙江临安人,俗名徐无象,自十岁便出家。辩才18岁时,来到杭州上天竺寺,师从慈云法师,他日夜勤勉,数年下来,造诣日精,名震吴越。二十五岁时,宋神宗听闻此人的德行,特恩赐紫衣袈裟,并赐法号“辩才”。辩才不仅擅于讲经说法,还精通医术和诗文,当时名流雅士纷纷慕名前来。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初次去上天竺谒见辩才,是一个寒冷欲雪的冬天。当时辩才正好外出讲学,让苏东坡在白云堂前雪地里空等一场。眼看天色将暗,苏东坡只好怏怏而归。后来二人一见如故, 35岁的苏东坡与64岁的辩才,结为忘年之交。


 苏轼和辩才像

元丰二年,辩才年近古稀,因精力衰退,决定从上天竺归隐龙井。这个原先幽僻的地方随之热闹起来,游客信徒接踵而至。无奈之下,辩才立下一个清规,张贴于寺内:


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


 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


原来在龙井也有一条小溪,因溪中有一块巨石像伏虎,被叫做虎溪。苏东坡每次去龙井拜访会谈后,辩才总沿着风篁岭亲自送别苏东坡。


一次,两人在送别路上边走边聊,相谈甚欢,辨才竟忘了送客不过虎溪的规矩。左右侍者惊呼:“大师,送过虎溪了!”辩才笑笑说:“杜甫不是说过吗?‘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为纪念这段西湖佳话,辩才在岭上建了一座亭子,就是过溪亭,又叫二老亭。 


在苏轼离开杭州的第二年,辩才圆寂于龙井。苏轼听闻悲痛不已,却无奈远在他乡,无法前往吊唁。此后,苏轼再也没有来到过杭州。


辩才圆寂的十年后,苏轼也在颠沛流离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他在去世前,还委托友人去杭州龙井,代他拜谒辩才遗像。


如今,过溪亭依然在风篁岭下翼然独立,而苏东坡与辩才法师志同者惺惺相惜的这份深厚情谊也被流传至今。  



来源:钱江管理处供稿:张雅 潘珊编辑:陈志华 范雨涵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微信号:westlake_china


新浪微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贴主:杭州阿立于2020_05_02 7:01:18编辑
喜欢杭州阿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