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福建著名土特产大全(二)

送交者: 江南同乡[★品衔R6★] 于 2021-10-21 10:51 已读 7295 次  

江南同乡的个人频道

+关注

  福建百香果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种植百香果的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降雨量与广西类似,所以出产的百香果在品质上近似于广西百香果,被称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大田槐猪

1958年前,大田县城关农家均养本地槐猪。大田槐猪是大田县农户饲养的主要猪种,饲养历史悠久。相传大田县交通不便,大量农副产品难于外运,群众不得不以大米、细糠、甘薯等精料喂猪,促进体脂肪沉,经长期选育形成了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和产脂率高的大田槐猪猪种,以解决当地人民的主要食油问题。



  永春白番鸭
原产地为热带的中、南美洲,300年前由台湾引入,在永春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水禽品种。永春白番鸭全身羽毛纯白,喙呈粉色,胫、趾、蹼为橙黄色,性情温顺,行动笨拙,肉质细嫩,具野禽风味,经济价值高。以永春白番鸭为食材的永春石鼓白鸭汤闻名遐迩,成为福建名菜,列入泉州名小吃。


  龙岩山麻鸭
山麻鸭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特产,又称“新岭鸭”,是福建省优良蛋用型鸭种。山麻鸭具有体型小、早熟、产蛋多、适应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蛋粒适中,是制作加工皮蛋的佳品。龙岩市新罗区是山麻鸭的原产地及主产区,山麻鸭是我国蛋用鸭的当家品种。

 衙口花生

龙湖人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衙口花生是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的特产。它选取优良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光泽透亮,壳内花纹自然清晰。



  孔坑茶,
外形条索细紧卷曲,色泽灰绿润,内质香气浓郁、栗香显,滋味醇厚甘爽,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特产。孔坑茶茶树是宁化县的原生茶树,为小乔木,中叶类,中生种,植株较高,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芽叶茸毛较少,叶齿稀钝,叶形呈长椭圆状,叶色黄绿,叶质较软。孔坑茶于谷雨后立夏前选晴天采摘,是适制红茶、绿茶以及乌龙茶的优质原料。
 云霄蕹菜
蕹菜,俗称空心菜、通心菜、无心菜、空筒菜、竹叶菜、通菜、筒菜、应菜、管菜、藤菜、藤藤菜、蓊菜、通菜蓊、抽筋菜等。云霄是最早种植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引种后原产地之一,历史悠久。

云霄民歌民谣中有一首:“蕹菜开花芋啊范,嫁给老翁勿情愿,嘴秋长长好扮蚊,一瞑无困气死人”。云霄民俗“普渡节(做中元)”中,蕹菜是供品必备的一色。云霄美食中,最有特色的一味“蕹菜炒鳝鱼”,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可治疗“流鼻血”。



顺昌竹荪

顺昌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丰富的竹木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各类食用菌生长的理想之地,据《顺昌县志》记载,民国24年有野生食用菌达几十种,竹荪是其中的一主类。
竹荪的人工栽培起步较晚,据业内人士回忆,顺昌最早的竹荪栽培者是大历公社秀吴大队的余成有,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用竹块作为培养料进行偿试性栽培,当时亩产量仅有3~4公斤,进入八十年代后,古田移民改进栽培技术,并在大历、水南开始零星种植,单产提高到每亩30公斤左右,1995年大历镇秀吴村甘立营从废弃的香菇筒启发,研制了建堆发酵技术。该技术使顺昌竹荪单产翻番,效益倍增,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规模种植由此开始,2002年全县种植面积3892亩,产量302吨。
随着竹荪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再加上顺昌是“中国竹子之乡”之一,全县有毛竹林面积60.94万亩,年产商品竹850万根,小径竹6000吨,拥有以竹材为原料的竹制品加工企业117家,每年有竹木下脚料及枝桠材12.4万吨,其企业生产的下脚料,如竹丝、细小竹片、竹粉等能够为竹荪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原料,种植规模大幅度扩增,2007年全县种植面积29976亩,产量2274吨,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示范县,竹荪单产水平全省领先,2008年5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竹荪之乡”称号。2009年12月“顺昌竹荪”获准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顺昌芦柑
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50~250g;果皮橙黄至橙红色,色泽鲜艳,油胞光亮、细腻;皮松易剥;果瓣8~12片,瓣长肾形;果肉深橙色,肉质脆嫩浓甜,汁多化渣,味道酸甜适中,有香气,风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在顺昌县最高达15.6%(2005年优质果评选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膳食纤维及果胶等;可食率68%~75%;果实种子5~10粒。果实成熟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
顺昌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曾被国家农业总列为宽皮桔种植最适宜区、福建省优质甜橙适宜区,是顺昌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早在十六世纪初,顺昌柑桔就有文字记载(县志明正德版《顺昌邑志》)。从1973年起,顺昌柑桔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2005年县农业局确立了柑桔“一主两辅”(芦柑为主,优质甜橙和早熟蜜桔为辅)品种定位,使顺昌芦柑的产量和品质均越居全省前列,每年新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到2014年末,全县芦柑面积达7.9万亩,产量8万吨。为了进一步彰显顺昌芦柑特色,保护顺昌芦柑品牌,顺昌县已经通过“顺昌芦柑”地理标志登记,实施品牌保护。在201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顺昌芦柑”品牌价值为2.17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申报了“顺昌芦柑”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2012年12月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芦柑之乡”光荣称号。2013年“顺昌芦柑”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4年顺昌被评为“福建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柑桔产业)”

  闽北花猪
被毛细、稀、短,头中等大小,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前倾下垂,颈短厚,背腰宽,背多凹陷,腹大下垂,臀宽而稍倾斜。毛色为黑白斑块相间,分布不很一致,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及尾端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为白色;有的肩部有宽窄不一、两侧相连或不连接的白色环带,俗称“花背甲”。

 “德化黑兔”
又称德化黑毛福建兔,属小型皮肉兼用兔,至今仍有打洞穴居的习性。泉州除了有华南兔外,还有一种泉州本地特有的驯养家兔“德化黑兔”。它的长相和小白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长乐番薯
薯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肉质细腻,纤维少,口感面、香、甜;含薯块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克/100克、可溶性糖18.5~22.4克/100克、粗蛋白2.9~6.8克/100克、粗纤维2.5~3.9克/100克。


  永泰绿茶

“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这样评价永泰。永泰县位居闽中,福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素有“后花园”的雅称。县域地势高峻,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76.8%,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山间缓坡、崖隙土壤深厚肥沃,极宜发展茶叶生产。永泰县茶叶种质资源丰富,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东经118°40'38″,北纬25°44′14″、东经118°41'15″,北纬25°44′46″、东经118°41'29″,北纬25°44′24″的范围内发现茶树树桩直径80厘米以上2株,60厘米茶树2株;茶树叶型有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芽叶色泽除绿色外,还有紫芽等几种类型。永泰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生产佳茗记载。其中尤以距今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的“姬岩茶”和300年历史的“藤山茶”为著。永泰茶叶生产历经几度兴衰,并逐步孕育出颇具口碑的“永泰绿茶”。为推动永泰茶产业发展,于1999年9月成立永泰县茶叶协会,现有会员86个,其中企业30家,年再加工茶叶0.2万吨,产值达1.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有12家。获得“有机茶叶”认证基地1个,基地面积350亩,按有机茶标准建设基地2个,基地面积1330;卢峰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茶叶是永泰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永泰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泰砂仁

长泰砂仁系姜科植物豆蔻属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的果实。长泰县为国家级生态县,是福建省砂仁传统产区。主产区海拔200-600m,属南亚热带气候,生长小气候气温23-27℃之间;森林覆盖率高,阴湿多雾,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宜阳春砂仁开花授粉及生长,属中国阳春砂仁生长北缘区域。长泰砂仁素有“名贵南药”美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1687年刊行的《长泰县志土产药属》、清康熙、乾隆的《长泰县志》均有长泰砂仁的记载。另外,据科研部门测定,长泰砂仁果实含油量3.2%,与著名的阳春砂仁相当,药效与阳春砂仁相似。长泰砂仁还具有果实大、品质好、自然传粉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长泰砂仁蒴果椭圆形,长1.5-2.0cm,宽1.2-2.0cm,成熟时呈紫红色,干果呈褐色,表面被柔刺,种子为多角形,香气浓郁,味苦辛。在砂仁栽培方面,县农业局组织科研攻关,采用调控荫蔽度、施肥培土、人工授粉等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砂仁产量和效益,促进了长泰县砂仁产业的发展。至2014年末,长泰砂仁生产面积达30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鲜果可达2250-3000公斤(最高达4500公斤以上),产值每公顷达数万元。如今,长泰砂仁已成为地方名产,备受我国南方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青睐。



  石铭芋,
产于长泰岩溪镇石铭村——海拔1119米的良岗山脚下。这里地下矿泉水潺潺涌出,水质甘醇,常年不断,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所产出的槟榔芋表皮呈紫红色,肉质细嫩、松酥可口、芳香气浓、风味独特。石铭芋名声远播,尤被厦门、漳州一带城区居民视为难得的佳品。石铭芋生长环境优越,母芋形状呈圆柱形,长度20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左右,表皮棕褐色,平均单个重1公斤左右,每株子芋3-4个。芋肉乳白色带紫红槟榔花纹,易煮熟食肉质细、松、软,浓香可口。此外,石铭芋可食率高,头尾部分去皮后均可食用。石铭芋营养丰富,干物质中淀粉含量达73.5%,蛋白质含量达12.3%,脂肪含量达0.6%,磷含量为376.6mg/100g,与各地生产的芋头对比,具有独特的香味。石铭芋种植历史悠久,因其品质优异,在漳州厦门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长泰县志》中关于石铭芋的记载“一名土芝,有大小青黄畲散种,大着为芋魁”。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漳州,索地方美味,长泰县令携名厨一名,猪肘一支,石铭芋一粒,赴府做“猪肘芋头煲”,令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赞口不绝,从此石铭芋被钦定为贡品,年年专人专程输往大内。在长泰传统习俗喜庆佳节以石铭芋为原料烹制芋泥--将芋头蒸熟捣碎,加糖,佐以桔皮、桂花等香料,温火煎熬成羹;以石铭芋为食材的农家菜肴有芋块炖猪肘、干蒸芋块,等等。

  平和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相传清乾隆年间(公元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后经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白芽奇兰的主产地位于大芹山一带,大芹山上常年云雾缭绕,云雾浸染的茶叶带有别样的芬芳,让白芽奇兰的芳香随风飘荡,也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芽奇兰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美观,色泽青褐油润稍间蜜黄。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特征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醇爽,溢品种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具山骨风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很快从"藏在深闺人未识",一跃名扬天下。如今,它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跻身福建五大茶叶名品行列。在平和,白芽奇兰茶种植10万亩,年产量达8千多吨,产值5.5亿元。由于白芽奇兰茶的产地海拔达800米,茶树病虫害少,没有使用农药。制作时采用中国传统制作工艺,既符合人们的饮茶习惯,又有健康保健作用,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白芽奇兰茶畅销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受到国外顾客的欢迎。



赖坊花生,

始于明代,据清朝道光版《清流县志》(光绪版)物产篇记:“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之土中,故名”的,记述。地处清流县境域最高山峰,海拔为1705.7米的大丰山脚下的赖坊乡,因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又处南北气流的交汇带及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其富含矿物质锌、硒和维生素E。赖坊花生外形纹路清晰,壳薄易剥,细长个小,仁大皮红,嚼之有甜味,煲汤,香气浓郁,汤色鲜红,滋味鲜醇。因红衣红肉,细细长长(多为3-4仁),营养丰富,客家人视其为“圣果”。生产出的红衣花生品质优良,以其独特的加工方式,酥脆的产品口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和脾胃,补血养血、生发乌发等多种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被列入为福建省地方稀有品种保护。赖坊花生是清流县近年强势崛起的一个特色农业项目。清流县政府十分重视赖坊红衣花生产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2年11月赖坊花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近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全县发展赖坊红衣花生种植5000多亩,平均年产值354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赖坊红衣花生产业目前将种殖、生产、加工与生态旅游观光、红色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丰富清流旅游产品、促进清流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赖坊红衣花生种殖业的影响力。



  南平烤烟

南平具有种植烟叶的悠久历史,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独勤,乃良田地气使然也”,历史上浦城晒烟曾被列为朝廷贡品,有“贡丝”之称。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被认为是我国烟叶产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优质烟区之一。保护区域地处闽江源头,武夷山东侧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山间盆地、冲积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光温水资源丰富。南平烤烟品种以K326为主,实行烟稻轮作、高起垄、深早栽、多施有机肥等栽培措施。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多桔黄、色泽饱满、结构疏松、油份足、弹性强;烟叶具有典型东南清香型特征,烟气绵柔清甜、透发性强,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杂气少,余味舒适。还原糖、总糖含量较高,钾含量较高。特征致香成分表现为棕榈酸、硬脂酸含量较高,总体表现为碱性致香物质含量相对较低,酸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中等,次生物碱含量低。南平烟叶具有“清香、甜感、透发”的感官质量特色,这特色在各中烟卷烟产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将乐竹荪

将乐竹荪系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 Hu)。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将乐县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栽培区域分布于林间河谷盆地,日夜温差大;毛竹屑、芦苇、谷壳等栽培原料丰富,采用覆盖厚土、菌球帽顶破口采收等独特栽培方式,形成将乐竹荪特异品质。经测定,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1987年将乐县的退休医生郑则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涧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当年将乐县把室外栽培竹荪列为小星火项目开发,并对资金、菌种、技术培训、山场、销售作了专题研讨,发动农民开发生产,形成生产能力。自郑医生引进竹荪栽培至今已28年的历史,以往竹荪栽培产量低,品种混杂,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以农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为当家品种,栽培模式也由搭荫棚栽培向槟榔芋套种竹荪立体模式发展,竹荪栽培获的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有制种户38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鲜菇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种。



  泉州龙眼

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特产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晋江、鲤城和南安被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称号。2014年泉州龙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泉州龙眼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4.7万吨。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万亩龙眼的乡镇15个,百亩以上龙眼场有166个被誉为“龙眼洋”。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于泉州市的龙眼品种(或品系)计有79个。引进的品种40多个,登记造册的品种、品系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泉州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被誉为“鲜食龙眼之王”;“福眼”为泉州主栽品种,经品种鉴评被公认为制罐、加工最佳良种,被称为加工的“龙眼之王”,曾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旅游美食金质奖章“绿喜”、“康尔美”、 “康益园”、“源山”、“育新”、“龙珠山”、“喜多多”、“亲亲”牌龙眼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七境茶
产于福建省罗源县境内,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隽永,历来饮誉京津,明崇祯年间曾作为贡品,据《罗源县志》记载,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已有榷茶,实行茶叶专卖管理和茶税征收。宋末太尉宋滨,宋王朝倾覆后逃迁罗源西兰隐居,劝周围七境(旧地名)即: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西兰)境、廷洋境、寿桥境、洪洋境等七个境,21个自然村的村民扩种茶叶。到成化21年时(即公元1485年)七个境地的村民募资筹建了“泰山庙”,座落于七境七个古香古色的小庙宇正中,群众俗称为七境堂,所生产的茶叶统称“西绿”,即西路绿茶。以七境堂所产的茶叶为主,拼入部分白塔、飞竹、霍口的茶叶,称为“七境茶”,又或称“七境绿茶”、“七境堂绿茶”等。七境茶选用原生有性群体种及适宜加工的品种,采用初烘、高温毛炒和足炒等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油绿稍灰、有光泽,爆点明显。内质香气鲜嫩持久,栗香显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软亮。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四绝享有盛誉。

 寿宁高山茶

寿宁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所著《寿宁待志》中记载:“三甲:南门,住初垄,出细茶。寿宁高山茶多产于洞宫山脉东麓海拔600米以上的林间隙地,高山云雾出好茶,优质鲜味原料和传统特有的加工工艺形成为独特的品质。其红茶条索紧结、色乌润,香气鲜浓,带有花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具有高山韵,叶底肥嫩、红亮。其绿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锋毫显,带嫩香或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具有清香、清醇、清爽的高山风味、21世纪初期,寿宁县立足县情,寻根溯源,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闽东北高山生态优质乌龙茶生产集散中心”的发展定位,突出发展具有山区高山优势的高山茶种。2008年,寿宁决定以寿宁高山乌龙茶和高山红茶为龙头领跑全县茶产业发展。从此,寿宁茶产业日益焕发新机,发展蒸蒸日上,每年新增近万亩茶园。目前,寿宁现有茶园面积14.8万亩,茶叶年产量1.43万吨,产值7.8亿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省第四位、宁德市第三位,茶园面积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以来,被评为“福建十大产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和福建省唯一的“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等殊荣。2014年4月,农业部把“寿宁高山茶”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贴主:江南同乡于2021_10_21 10:59:16编辑
喜欢江南同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